近年來啊,關於孫立人殺俘的事情在網絡流傳的特別火,大概就是說,在遠征軍反攻緬北的時候,孫立人的部隊俘虜了1000多名鬼子,而這些日本鬼子都曾在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出於義憤,孫立人便下令將這些鬼子全部活埋了。那麽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由此我們就展開今天的話題,中國遠征軍反攻緬北。


    1942年5月,日軍占領緬甸,緬甸丟了,按道理講,最著急的應該是英國,畢竟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不過英國對此卻毫不在意。丘吉爾私下裏說,奪迴緬甸隻會便宜中美,如果日軍不主動來攻印度,維持當前對峙局麵也未嚐不可。英國人不著急反攻,這就讓美國人史迪威太難受了。當時的史迪威和麥大帥一樣,自覺戰場失利,個人榮譽受損,為了找迴麵子,便整天嚷嚷著要反攻,希望馬歇爾至少能抽調有一個美國陸軍師到印度交給他指揮。


    當然,史迪威也很清楚,美國這時候無兵可派,人家老邁那邊還缺人呢。因此,史迪威在嚷嚷的同時,還拿出了一個可行方案,既然美國缺人,中國缺裝備,不如強強聯手,用美械裝備武裝中國軍隊,借助中國的力量反攻緬甸。史迪威的建議得到了羅斯福支持。不久後,在羅斯福的介入下,英國方麵讓步,表示會給予配合。就這樣,中美英三方達成一致,中國出兵,美國出裝備管訓練,英國人提供場地,負責後勤。一場轟轟烈烈的練兵運動就在印度蘭姆伽展開了。


    1942年7月23日,孫立人的新38師和廖耀湘的新22師共9000人開赴蘭姆伽,組成中國駐印軍。與國內部隊相比,駐印軍的裝備和生活條件簡直太奢侈了。就拿裝備、夥食、醫療方麵來說,國內部隊即便是中央軍也不過是每人分到兩套軍服,一條子彈道、幾雙草鞋,武器五花八門。但在蘭姆伽,英國人很大方,為駐印軍的每名士兵都配有多套戰鬥服、作訓服、夾克、t恤、內衣、內褲、毛衣、膠皮雨衣、作戰背包、鋼盔、軟帽、便帽、防毒麵具、野戰水壺、叢林靴、帆布護腿、襪子等。


    美國則為駐印軍提供了全套美械裝備。以新38師為例,全師擁有300輛汽車、千餘匹螺馬,12門105毫米榴彈炮,24門75毫米山炮,12門37毫米反坦克炮,36門81毫米迫擊炮,162門60毫米迫擊炮,108挺重機槍、360挺輕機槍、108具火箭筒、85具火焰噴射器、400支衝鋒槍與卡賓槍、數千支步槍,實事求是的講,駐印軍的裝備水平比起美軍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美軍裝備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駐印軍就沒有,駐印軍使用的仍然是栓動步槍。不過盡管如此,駐印軍的火力也強於日軍。


    夥食方麵,國內部隊平時就是青菜蘿卜,隻有特定的日子才能吃到肉,但在蘭姆迦,軍官每餐都有麵包、水果、火腿、牛奶、雞蛋、香煙、糖果,士兵稍微差點,每餐也能有牛肉罐頭、麥片、餅幹、茶葉、香煙。據資料顯示,良好的營養使中國士兵的體重在三個月內平均增加了20斤。醫療方麵的差距是最大,國內部隊受傷了基本等於殘疾。而駐印軍的野外作戰幾乎就是美軍的翻版,前線官兵負傷,醫護兵會立即安排止血包紮,然後用吉普車送到野戰醫院進行急救。即便是在不通汽車的山區,輕傷員由前線手術組就能展開治療。重傷員由救護飛機送往野戰醫院,良好的醫療使得駐印軍傷亡大大降低,打出了國內部隊不敢想象的傷亡比例。


    訓練方麵也值得一說,雖然史迪威是個比較垃圾的指揮官,但不得不承認他是個傑出的教官。為了盡快使部隊形成戰鬥力,史迪威從美軍調來了大量教官,並要求所有訓練不搞虛的,直接對標實戰,訓練內容包括隊列操練、體格訓練、戰術理論、武器操作、單兵射擊與格鬥、叢林作戰、夜間作戰、偵察捕俘、反坦克戰鬥等。別看美國人平時吊兒郎當,做起正事來,這些教官們很負責,傾囊相授。


    1942年10月,新38師和新22師順利結業。隨即,經蔣介石批準,新38師和新22師合編為新編第一軍,鄭洞國任軍長。按照史迪威的設想,駐印軍從印度由西向東反攻,雲南的中國軍隊由東向西反攻,兩路大軍會師緬北。因此,現在還需要用美械再武裝一支中國遠征軍。


    1943年3月,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在雲南楚雄成立,下轄12個軍、31個師。但受限於“駝峰航線”的運力,至同年10月,隻有14個師的美械裝備運抵昆明,所以遠征軍的裝備水平不如駐印軍,隻能算作半美械軍。


    1943年10月,史迪威感覺反攻時機成熟,便命令新38師112團向胡康河穀挺進,拉開了緬北反攻的序幕。


    反攻初期進展比較順利,112團占領新平洋後進入胡康河穀。再拉家蘇於邦一線展開,史威感覺穩操勝券,便跑去埃及開會了。史迪威走後,他的參謀長博特納準將接過指揮權。博特納這個人完全就是奇葩,他根據英國人給的情報,認為日軍在於邦隻有一個中隊駐防,可112團偵察人員在實地偵察後卻發現日軍兵力不止一個中隊,情報有出入,正常操作應該是再次偵查,確保情報的準確性。但博特納覺得沒那個必要,命令112團留下重裝備,輕裝簡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戰場,幹淨利落的消滅敵人。


    孫立人聽到命令頓感不妙,日軍實力不弱,如果112團不攜帶重武器,就這麽一頭紮進去,勢必會被分割包圍,逐一吃掉。為此,孫立人據理力爭,但伯特納拒絕更改命令。在戰鬥打響後,果然不出所料,日軍實際有一個大隊的兵力,還配有重武器,112團三個營都是輕步兵,攻堅能力弱,結果一場突襲戰就這麽打成了陣地戰。


    碰到硬茬子,112團唿叫救援,把大口徑榴彈炮推上來直接轟。可伯特納此時仍然固執的認為,112團拿不下於邦是中國軍隊慣用的誇大敵人實力,掩蓋自己無能的伎倆,下令不允許撤退,也不派兵增援。得知於邦受到攻擊,日軍派出五十五、五十六聯隊,外加兩個炮兵大隊,總計6000人前往增援。


    這兩個連隊統屬第18師團,當年曾在馬來亞橫掃英軍,號稱“叢林之王”,鬼子有五倍兵力的優勢,這要擱在以前,112團肯定是全軍覆沒,鬼子也是這麽想的,所以上來就發動強攻,想著一個迴合就解決問題。但出乎鬼子預料的是,經過整訓後的112團已經脫胎換骨,麵對合圍過來的日軍,112團三營搶占一片高地。構築防禦工事,一營和二營則分別搶占一塊林空,構築環形工事。


    所謂林空,就是叢林中植被相對稀疏的地方。選擇在這一種地形防禦有兩個好處,一是比較醒目,方便己方空投補給,二是可以拉開射擊距離,避免短兵相接。這是駐印軍根據美國教官的指導加上自身經驗而專門製定的叢林防禦戰術。雖然112團沒有重武器,但輕武器還湊合,每個班都配有輕機槍和衝鋒槍。在112團火力不弱且占據有利地形的情況下,日軍吃了大虧。鬼子隻要衝出密林,立即就會暴露在密集的火力下,來多少就死多少,連拚刺刀的機會都沒有。


    鬼子步兵衝鋒不奏效,旋即招唿己方炮兵開炮攻擊。可是在叢林中作戰,視線太差,炮兵很難瞄準,因此,日軍炮兵並未對112團陣地造成實質性傷害,見強攻不成,鬼子開始玩夜襲,結果夜襲也不成功。強攻、偷襲都不奏效,鬼子又祭出圍困戰術。112團是輕裝突襲,攜帶的糧食彈藥不多,鬼子覺得隻要圍上幾天,112團便會不戰自潰。可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沒過幾天,美軍的空頭補給就來了。靠著堅固的陣地和美軍空投的彈藥、糧食、藥品,112團與日軍鏖戰了一個多月。在這一個多月裏,孫立人每天都要與博特納吵上一架。


    12月21日,史迪威開完會迴來,博特納惡人先告狀,反咬一口,說孫立人消極避戰,所以進展緩慢。孫立人也懶得解釋,拉著史迪威在天邦上空溜達了一圈。迴來後,史迪威自知理虧,立即命令新38師主力火速增援於邦。


    至於博特納,史迪威選擇護犢子,沒有處罰他。事實證明,早這麽做,戰鬥早就結束了。


    12月25日,增援部隊趕到戰場。按照美軍凡是先炸他個稀巴爛的傳統,新38師的三個炮營首先對日軍進行了一個小時的炮擊。炮擊期間,日軍炮兵開炮還擊。在國內戰場,中國軍隊炮兵由於火炮少,炮彈稀缺,基本不敢與日軍對轟,往往是打幾炮就立即轉移,避免被炮火覆蓋。但今時不同往日,兩邊的地位倒轉了,鬼子炮兵硬著頭皮頑抗了一陣後,發現打不過,立馬開溜,沒有了炮兵助戰,鬼子步兵就成了活靶子,被炸的是人仰馬翻。


    趁著敵方大亂,114團強勢突破日軍外圍防線,被圍的112團同時發起反擊,鬼子打不過,申請撤退,結果被師團長田中新一拒絕。田中是個狂人,他覺得兩個連隊拿不下一個輕步兵團,實乃奇恥大辱,便固執的要求前線日軍繼續戰鬥。上麵不許撤退,日軍腹背受敵,便隻能做困獸之鬥。此後幾天,第56連隊長藤井小五郎大佐被擊斃,日軍殘部心態大崩,全麵潰退,新38師攻占於邦。於邦之戰規模不算大,但卻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引發了一段公案。據傳戰鬥結束後,孫立人對師部參謀說,你去審問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槍斃,今後類似事情均按此辦理。


    這段描述最早出自1991年出版的紀實文學《大國之魂》,起初的版本是鬼子被俘八九名,後來經過媒體添油加醋轉載,日軍俘虜人數逐漸上升至400名、1200名。那麽,到底有沒有這迴事兒呢?個人認為,戰場上打紅了眼槍斃幾個鬼子兵是有可能的,但批量槍斃1200名戰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受武士道熏陶的日軍從不會輕易投降。我們14年抗戰,生俘鬼子百餘人的戰役屈指可數,要想一戰俘虜1000個鬼子,這比擊斃1萬個鬼子還困難。


    於邦之戰後,廖耀湘率新22師與孫立人會合。


    12月28日,根據史迪威的命令,新22師進攻達羅,新38師進攻太白加。經過在蘭姆伽的整訓,此時新38師和新22師的兵力都在1.2萬人左右,算上新一軍直屬部隊,投入反攻的兵力近3.5萬人。日軍這邊由於當時正在籌劃英帕爾戰役,無力增援第18師團,因此司令部便要求田中暫取守勢,能扛多久算多久。


    日軍擺出王八陣,孫立人和廖耀湘在討論後認為,叢林作戰對防禦一方有利,如果正麵強攻,不但曠日持久,還會傷亡巨大。既然如此,不如采取迂迴攻擊戰術,繞開日軍據點,攻其側翼或後方。迂迴作戰說起來容易,其實還真不容易。若是補給中斷,日軍什麽也不用做,駐印軍迂迴部隊就會全部餓死在緬北的原始森林中,不過這個問題對於美國而言根本不算事兒。


    史迪威對孫立人、廖耀湘保證,物資要多少有多少,我直接派飛機空投,後勤補給由史迪威親自負責不成問題,剩下的事兒也就好說了。


    1月13日,新22師65團與日軍一個小隊遭遇,鬼子沒料到我軍會迂迴攻擊,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瞬間殲滅。隨後65團三個營分路出擊,將位於百賊河一線的一個日軍大隊包圍。這場戰鬥65團火力全開,鬼子本來還想負隅頑抗,但奈何65團火力實在太猛,不一會兒日軍就被打死700多人。鬼子大隊長岡田公僥幸逃脫後,百思不得其解,之前一衝就散的國軍,現如今怎麽如此生猛?


    岡田不知道廖耀湘戰前連戰鬥動員都沒做。因為兩年前新22師從野人山撤退時,走的就是達羅盆地這條線。兩年過去,老兵們重迴野人山,望著逝去戰友的遺骸,睹物思人,異常悲憤,發誓要報仇雪恨,喊殺聲響徹天地。


    一場大敗後,岡田率500殘兵逃迴達羅據點。這些鬼子人心惶惶,戰鬥意誌低下,帶65團殺至達羅,繼續風卷殘雲,擊斃400人,岡田大隊集體報銷。


    新38師在迂迴攻擊太白家期間,雖然繞開了日軍據點,但日軍很賊,在密林中部署了大量狙擊手,還設置了大量的地雷陷阱。這些阻礙雖然沒有對新38師造成多大傷亡,但卻耽誤了時間。最糟糕的時候,新38師一天隻能前進幾百米,行軍如同蝸牛。不過,日軍兵力不足,後方無兵可派,新38師雖然推進緩慢,但戰略上是成功的,隻要能突破阻礙,剩下的就是風卷殘雲。


    一月底,新38師抵達太白加。日軍在太白加一線隻有三個大隊,無論兵力、火力,都不是新38師三個主力團的對手。


    1月30日,新38師發起全麵攻擊,血戰兩晝夜,打死打傷日軍1500人。攻克太白加,日軍占領緬北的這兩年裏,修建了一條橫穿胡康河穀的簡易公路,起點就在太白加。所以太白加被攻克,意味著胡康河穀門戶洞開。


    日軍連戰連敗,田中新一的肺管子都要氣炸了。而就在田中那頭還在生悶氣時,我軍已經殺到了他的老巢孟關。


    孟關是18師團的指揮部所在地,地理位置比較重要,一旦這裏失守,胡康河穀和孟拱河穀也保不住。考慮到孟關的戰略地位,田中新一在這裏集中了七個步兵大隊、兩個山炮大隊、一個重炮大隊和一個戰防炮大隊,兵力約6500人。


    開戰之前,田中動員士兵死戰不退,寧可玉碎,也要效忠天皇。日軍不退,這對我軍是極好的,不怕他玉石俱焚,就怕他跑了。


    二月中旬,美軍飛機首先對孟關進行了覆蓋式轟炸,將夢關通往外界的公路炸斷。公路被毀,意味著正式戰鬥還沒打響,日軍的後勤補給線就已經中斷。相反的是,經過中美工兵的努力,中印公路穿越了可怕的野人山修到了太白加,相比日軍修築的簡易公路,中印公路的規格要高出許多。


    前者隻能跑卡車,而後者可以承受中型坦克的壓力。我軍本來就有製空權和火力優勢,現在坦克還能前來助戰,孟關之戰也就沒什麽技術含量呢,火力平推即可。


    2月28日,廖耀湘命令64團正麵攻擊孟關,65團、66團及坦克營從側麵包抄。


    第二天,64團急於求成,孤軍冒進,日軍瞅準機會傾巢而出,將64團包圍。64團雖然火力猛,但鬼子畢竟人多,又有武士道精神,軍官揮舞著武士刀衝在最前麵,後麵是大吼“板載”的瘋狂士兵,攻擊還是很兇狠的。一番廝殺後,64團被迫後撤,退入叢林構築防禦工事。在打叢林防禦戰方麵,新22師也是專業的。一旦防禦工事構築完成,日軍占不到便宜。


    此後三天,日軍始終肯不動,64團死傷慘重。見屢攻不克,田中新一徹底失態,大罵下屬是廢物。下屬被罵很不服氣反嗆道:“師團長閣下,您講不講理,難道您看不到嗎?對麵的中國軍隊已經今非昔比,咱火力拚不過,炮兵又打不著叢林中的目標,單靠步兵怎麽可能衝進去”?


    “哎呀,還敢頂嘴”?田中心想,我又不占理,跟你講那玩意兒幹啥?又把下屬一通怒斥,就在田中窩裏橫時,迂迴進攻的65團、66團及坦克營出現在了日軍側麵。此時孟關空虛,三麵受敵。眼看老巢不保,田中新一急忙下令撤退,可這時撤退已經來不及了。


    3月5日,趁日軍立足未穩,新22師三個團從東、西、北三個方向衝進孟關。


    3月8日,新38師113團拿下了孟關南麵的瓦魯班切斷了日軍退路。


    之前在3月1日,史迪威曾經派出一支代號為“5307”的美軍空降部隊圍攻瓦魯班,但這支2700人的美軍空降兵戰鬥力一言難盡,居然被300日軍打得丟盔棄甲。所幸113團增援及時,像釘子一樣牢牢釘在了日軍撤往瓦魯班的交通線上。


    新22師從北向南推進,新38師從南麵截住退路。按理說,日軍第18師團是插翅難逃了。然而,當兩個師完成合圍後,卻沒有發現日軍第18師團主力。鬼子人呢?難道人間蒸發了?


    原來,開戰之前,田中感覺沒有必勝的把握,便命人偷偷修了兩條小路,由於是修在密林之中,偵察機很難發現,因而我軍從始至終都不知道這兩條小路的存在。


    3月7日夜,田中新一率領第18師團主力向南撤退,當他得知瓦魯班方向的公路被截斷後,便留下一個大隊做誘餌,自己帶著主力從小道溜了。由此看來,田中這個老鬼子缺心眼是假,雞賊是真,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隻要人還在,就能繼續周旋。反之,如果人都死沒了,孟拱河穀、密支那、八莫這些地方就沒人守了,隻能拱手送人。當然,田中的金蟬脫殼不過是小聰明罷了,他跑得了和尚,跑得了廟嗎?


    4月5日,新38師和新22師繼續南下,進入孟拱河穀。此次作戰,新22師和新38師遭遇日軍頑強抵抗。鬼子這一次學精了,在地下構築了大量工事,雖然我軍105毫米榴彈炮可以輕鬆摧毀日軍地麵工事,但對於地下暗堡無可奈何,隻能用步兵一個一個的去拔除。並且鬼子的戰鬥意誌也強的驚人,即便被包圍也不跑,個個死戰不退。鬼子這種血不流幹,戰不休的打法就是硫磺島戰役的預演。


    就在新22師和新38師陷入苦戰時,雲南的中國遠征軍發動滇西反攻,緬北,日軍被兩麵夾擊,兵力更加捉襟見肘。趁此良機,史迪威派出一支萬餘人的中美混合突擊隊,突襲了密支那機場。


    密支那戰役時機選得非常好,但由於指揮官失誤,突襲打成了消耗戰。指揮官是誰呢?一開始是美軍準將梅裏爾,後來換成了博特納,這倆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當然,參加戰鬥的駐印軍第50師也有問題。


    第50師是1944年4月才抵達蘭姆加,集訓還沒有完成就趕鴨子上架的部隊,無論素質還是技戰術都與新38師和新22師有著不小的差距。後來史迪威調來訓練紮實的新30師參戰,情況才有所好轉。


    日軍方麵起初有1500名守軍,後來幾次增援達到5500人,指揮官為水上源藏少將。


    6月初,雨季降臨,緬北地區因連日暴雨變成一片洪澤。麵對洪水,新22師和新38師不畏艱難拿下卡盟,團滅日軍第十八師團,但密支那這邊卻因為博特納的無能,進展十分有限。


    6月25日,史迪威覺得不能護犢子了,要不然打了敗仗,自己也不好跟上邊交代。於是博特納被戰場解職,鄭洞國負責接下來的指揮。鄭洞國接手指揮後,采取炮擊掩護、坑道推進的戰術,逐漸縮小包圍圈。


    戰至七月下旬,日軍隻剩下1000人水上源藏,感覺大勢已去,引彈自盡。日軍餘部在丸山房安大佐的指揮下,劃著竹筏和油桶逃出了密支那。


    密支那戰役和同時期爆發的孟拱河穀戰鬥,殲滅日軍第18師團全部,第53師團和第56師團各一部,共擊斃2萬多人。中國軍隊一雪兩年前兵敗緬甸的恥辱。到了1945年1月27日,新38師攻克,芒友在這裏,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會師。


    1月28日,兩軍在在芒友舉行隆重的會師典禮,宣告緬北和滇西作戰徹底勝利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洋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太平洋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