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七年九月十七日,大明宮裏金風玉露,秋色宜人。


    寧王李憲帶著諸王、葉法善天師,以及宋璟、王毛仲等穿紫著緋的大臣,一行人沿著太液池走到麟德殿,肅立在殿前的馬球場上。


    數十位身穿秋藕色綾袍的寺人跟隨其後。


    李隆基頭戴漆紗硬襆,穿一襲絳紅色八寶八仙雲龍紋織金綢袍衫,腰間九環帶綴玉龍,足上六合靴縫金花,神采奕奕地出現在麟德殿前。


    王毛仲遠遠看見李範用胳膊緊張地推了一下李憲,忐忑道:“大郎,我今後足不出戶便是,日子久了,陛下總會明白我的心。不必讓您跟我冒險,招來無端的猜疑!”


    無人注意到,他的唇角露出一絲陰邪而快意的笑容。


    李憲的眼睛餘光瞟到那抹令人作嘔的笑。


    他不動聲色地收迴目光,故意大聲道:“有些人,再怎麽得意,也不過是一位出身低微、沒有受過正統教育的嬖臣而已!我們兄弟的情分,豈是他們能離間的?”


    “大郎,我想迴府去,不想去麟德殿了!”李範又打起了退堂鼓。


    長期生活在恐懼中,李範身上那股風流儒雅漸漸失去,變成了一蹶不振和夜夜噩夢。


    “傻弟弟,大郎隻是讓兄弟溫習一下舊日讀過的書而已。”李憲轉過身,為他正了正秋葵綠色錦地長慶紋圓領袍衫裏露出的白色交領。


    睿宗皇帝駕崩以後,李憲承擔起了長兄為父的使命。


    誅滅太平公主,是他出麵為李範和李業討到了五千戶的食實封。


    他們的幾位妃子,也是李憲張羅著娶進門的。


    李隆基站在麟德殿前的玉階上,清了清嗓子。


    “開元元年至今,君臣同心,上下協力,大唐軍事、農耕、經濟、文化,各個領域迅速繁榮,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太平盛世。天下安寧,全賴朕的哥哥宋王憲以功見讓。朕感懷萬千,特改封宋王為寧王。”


    長不居震,剛不乘乾,李憲讓以成賢,終成唐屬之美。


    他整容肅冠,光潔白皙的臉龐上,透著棱角分明的冷峻和清孤。


    在眾臣睽睽注目中,李憲步履從容地走到禦前。


    他恭謹地鞠躬叉手,道:“陛下,大郎無才無德,不敢誤國。今天下大治,都是您任賢革新,勵精圖治的結果。大郎無功受祿,心中羞愧,謝陛下禦封!”


    “大郎不必謙虛!”


    李隆基滿麵春風,提起袍衫的裾擺,三步並作兩步,跑下玉階,拉起李憲的手,橐橐地往上跑。


    剛跑了兩步,李憲停了下來,跑下玉階,拉著李捴、李範和李業的手,兄弟五人各懷心思,攜手進了麟德殿。


    眾臣緊隨其後,一起走進大殿。


    麟德殿裏,鼓樂齊鳴,杯觥交雜。瓊筵開俊秀之花,羽觴醉清雅之人。


    鶯吟燕舞禦庭前,焚香列鼎佳肴滿,醴酒不斟味不盡,詩遇朋侶南枝宴。


    李隆基高坐龍榻,麵帶赫斯之威。皇後王菱和昭儀趙非兒溫柔淑婉,分坐左右。


    酒過三巡,王菱伸出玉手,舉起杯盞,對著趙非兒嫣然一笑。


    “昭儀和陛下共同創作的《涼州曲》,新聲妙音,經過梨園的傳唱,盛行天下,妹妹也更得聖寵。這杯梨花釀是妹妹親手釀的,姐姐借花獻佛,祝賀妹妹!”


    趙非兒未來得及迴話,李隆基帶著三分責怪的口吻,冷冷地說道:“皇後,這是朕賜給寧王的冊封宴,我們還是與寧王殿下共飲一杯吧!”


    王菱臉上起了惱羞之色,心裏暗哼一聲,裝出一副強顏歡笑的樣子,將杯盞轉向了李憲坐著的方向。


    李憲急忙站起來,拉著諸位弟弟,一起遙敬李隆基和座上的妃子。


    梨花釀一飲而盡。


    耳邊忽地傳來了鳥哢聲聲。眾人看見七八隻鶺鴒從殿外飛鳴而來,毫不畏人。


    它們疾飛到李隆基麵前,環繞三匝,又嚶嚶地亮翅飛去。


    李隆基見了,先是驚愕,隨後,一陣驚喜湧上心頭。


    “大郎,力士,你們看,這幾隻鳥雀甚是奇怪!前麵幾隻鳥兒飛鳴遠去,途中頻頻迴頭,照看落下的幾隻,見它們跟上隊伍了,才放心離去!”


    高力士含笑道:“陛下,這鳥雀名喚鶺鴒。此鳥天生友悌,最愛抱團飛行,一隻離群,其餘的幾隻就會不停地鳴叫召喚,直到同伴飛迴到鳥群中。”


    “原來是鶺鴒!記得昔日,我們在《詩經》中學過一篇詩歌,說的就是它。大郎,那首詩怎麽念來著?”


    李憲偷偷窺視著葉法善天師。


    他不動聲色,正襟危坐著,“咳咳”地清了兩下嗓子,好像在叫他趕緊說下去。


    李憲心領神會,叉手道:“陛下,我們在《詩經》中學過一篇《常棣》, ‘鶺鴒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可見,鶺鴒在原,喻兄弟友愛之情,最合適不過!”


    “對!對!對!就是這首詩!”


    鶺鴒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


    李隆基的嘴裏默念著這句詩。


    李憲道:“此詩,以常棣和鶺鴒比興,歌頌兄弟感情的親密與美好。充分說明, ‘兄弟既翕,和樂且湛。’世上最珍貴者,莫過於兄弟!”


    李隆基愣怔了一下。


    昔日與兄弟們一同經曆幽禁深宮的滄桑磨難,同窗共讀的濃釅深情,多年長枕大被的戚戚愛意,躍然腦海間,狠狠地戳痛了心底最柔軟的那一處。


    他情不自禁地向李範的座席投去深情一瞥。


    李範怏怏不樂地坐在席上,臉上寫滿了委屈。


    殿外,鳥聲持續喧嘩。有大臣驚唿起來:“陛下,越來越多的鶺鴒從太液池上空飛來,聚集在麟德殿外,不肯離去呢!”


    宋璟等人爭先站起來,簇擁著李隆基走到麟德殿門口。


    澹澹碧天,盈盈宮樹,上千隻鶺鴒或翔集於空中,或棲息於樹梢,或飛搖掠過庭簷,遮天蔽日,蔚為壯觀。


    它們成群結隊,相互照應,一派和樂融融的樣子。


    葉法善天師道:“陛下,鶺鴒是夏候鳥,秋季到了,本該南飛過冬。它們留戀在麟德殿前,展兄弟怡怡之情,或許是在冥冥之中,告誡世人,不要忘了兄弟手足情深!”


    李隆基轉頭望了一眼師父,一臉羞愧。


    “尊師,朕曾經與兄弟花萼相輝,棠棣競秀,和這些鶺鴒一樣,患難與共,歡喜同享。不知何時,被讒言所惑,不知不覺,兄弟失和,手足離心,這是朕的過錯!”


    王毛仲聽了,驚慌失措,立刻退到門後,不敢近前。


    諸位兄弟並肩立在李隆基的周圍。


    李憲道:“記得開元二年,陛下登基不久,大郎刺岐州、二郎刺豳州、四郎任華虢岐三州刺史,五郎最忙,在涇豳衛虢等州奔波。那時,我們兄弟五人,一年才能見一次,您經常寫信給我們,詢問飲食起居,彼此關懷,真可謂是鶺鴒在原啊!”


    李隆基戚然動容,道:“是啊!你們寫來的信函,朕至今都還珍藏著呢!”


    李憲悄悄地推了一下李範。


    李範壯起膽子,道:“四郎曾收到陛下的一封信。信中說, ‘田氏分財,庭前荊樹枯瘁;夷齊讓國,共采首陽蕨薇。天下之樂,莫如兄弟。’四郎銘記您的情誼,願終生追隨,永不變心!”


    “朕記著,你迴信時,講過一個故事,說 ‘昔日魏文帝詩雲: ‘西山一何高,高處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輕生羽翼。’”


    “寫這封信的時候,是半夜三更。我已經躺下了,一覺醒來,想起白天接到您的信函,忘記迴複了。於是,披衣起榻,一直寫到了天亮!”


    高力士笑道:“岐王殿下有所不知,陛下看了您的來信,當時曾說 ‘服藥而求羽翼,不如骨肉兄弟的天生羽翼。’在陛下眼裏,諸位兄弟都是他的羽翼啊!”


    李範的唇角勾了一下,道:“既然決定要與您做骨肉兄弟,天生羽翼,四郎必定永不反悔。江湖傳言說,四郎自詡可以做大唐皇帝,不知陛下是信還是不信?”


    李隆基愣怔了片晌。


    “如果給你一次選擇,或做繼天立極的大唐帝王,或做富貴安樂的閑人王爺,四郎會選擇哪一個呢?”


    李範也愣住了,他沒有想到,李隆基反手就把問題拋了迴來。


    “那還用選擇嗎?四郎必定要做一個富貴安樂的閑人王爺!”李範很快就做出了抉擇。


    “剛才,朕已經做好準備,如果你選擇要做繼天立極的大唐帝王,一定會爽快地脫下身上這件雲龍紋織金綢袍衫,披到你身上。在朕心目中,兄弟情比帝王之位更重要,更珍貴!”


    李範含淚與他相擁一起。


    迴看王毛仲,這廝害怕掉腦袋,早已不知躲到何處去了。


    群鳥爭鳴,翔集庭前。兄弟相親,感人心懷;兄弟相安,終身無間。


    見此情此景,宋璟叉手道:“陛下,世間最難得者為骨肉兄弟,請勿傷手足之雅。今日與諸位同觀鶺鴒翱翔,真是賞心悅目啊!”


    “宋卿,朕曾與兄弟們立下一生友愛的刻骨錚言,一定不會忘記的!”李隆基道,“朕想要寫一篇《鶺鴒頌》,製成橫幅,掛在寢宮中,日看一遍,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可恨兩位燕許大手筆都不在眼前,為您記錄下友悌之祥!”


    “有一人文筆頗佳,可召他前來為朕起草文章。”


    “不知陛下所說的是何人?”宋璟詢問道。


    李隆基道:“東宮左清道率府長史魏光乘。”


    宋璟不禁笑了。


    提起這位鼎鼎有名的毒舌魏光乘,可謂是無人不知!他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嘲謔別人,給同僚起花名。


    魏光乘曾在武周時期任左拾遺,同處一室的同僚,不管職位高低,人人都獲得了一個諢號。


    姚崇身材高大,走路急,被起諢號“趕蛇鸛雀”;盧懷慎走路喜歡看地板,叫“覷鼠貓兒”;薑皎又肥又黑,叫“飽椹母豬”。


    倪若水皮膚黑、沒有胡須,送諢號“醉部落精”;齊處衝視力不好,看東西愛眯眼,叫“暗燭底覓虱老母”;呂延嗣頭發少,叫“日本使人”;李廣腮幫子比較大,叫“飽水蛤蟆”。


    坐品朝士,口無遮攔,魏光乘得罪太多人,被貶為新興尉。


    開元初年才被李隆基召迴朝中,任東宮左清道率府長史。至此,人也老實了,開始鑽研學問。


    多年後,文思敏捷,下筆有神,成為朝中赫赫有名的一支文筆。


    宋璟立刻遣人前往召來。


    魏光乘很快就趕到麟德殿前,看著滿天飛翔的鶺鴒,酌古斟今,推敲字句,不出片刻,就將一篇一百多字的《鶺鴒頌》獻於禦前。


    高力士已在麟德殿前準備好紙筆。


    麵對空白的越州細黃狀紙,李隆基雖然擅長八分隸字,但他擔心隸書書寫呆板,下筆時,還是選擇了行書書寫。


    諸王、百官和葉法善天師看著他龍蛇飛動。


    遊走間,字字遒勁峻爽,柔而有骨,神氣逼人。


    頓挫提空之間,每一筆都帶著二王的蕭散灑落、清勁豐厚。


    《鶺鴒頌》前序為李隆基自己所做:


    “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為方伯,歲一朝見。雖載崇藩屏,而有暌談笑,是以輟牧人而各守京職。每聽政之後,延入宮掖,申友於之誌,詠常棣之詩。邕邕如,怡怡如,展天倫之愛也。”


    “秋九月辛酉,有鶺鴒千數,棲集於麟德殿之庭樹,竟旬焉。飛鳴行搖,得在原之趣,昆季相樂,縱目而觀者久之。逼之不懼,翔集自若,朕以為常鳥,無所誌懷。”


    “左清道率府長史魏光乘,才雄白鳳,辯壯碧雞,以其宏達博識。召至軒檻,預觀其事,以獻其頌。夫頌者,所以揄揚德業。褒讚成功,顧循虛昧,誠有負矣。美其彬蔚,俯同頌雲。”


    正文為魏光乘所作。


    文曰:“伊我軒宮,奇樹青蔥,藹周廬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悅,恣卷舒兮。連枝同榮,吐綠含英,曜春初兮。蓐收禦節,寒露微結,氣清虛兮。桂宮蘭殿,唯所息宴,棲雍渠兮。行搖飛鳴,急難有情,情有餘兮。”


    “顧惟德涼,夙夜兢惶,慚化疏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實在予兮。天倫之性,魯衛分政,親賢居兮。爰遊爰處,爰笑爰語,巡庭除兮。觀此翔禽,以悅我心,良史書兮。”


    玉昆金友,羨兄弟之俱賢;伯塤仲篪,謂聲氣之相應。兄弟翕服,謂之花萼相輝;兄弟聯芳,謂之棠棣競秀。


    在眾臣的心目中,李隆基依然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溫度的帝王。


    在眾兄弟的心目中,他隻是那個儀表俊麗、英武果斷的李家三郎。


    李憲終於心滿意足地笑了,心中默默地祈禱,昊天大帝見到此情此景,不要再封閉關中的龍潭泉源,不要再降災於人間。


    百戲表演和馬球比賽結束,鶺鴒仍然飛集於麟德殿前,長達十日之久,才慢慢散去。


    洋洋灑灑《鶺鴒頌》,戚戚怡怡兄弟情,很快就傳遍了長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洵並收藏開元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