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前,宋王李成器應召迴到長安。


    為了避諱昭成順聖皇太後的尊號,改名為李憲。


    申王李成義改名為李捴;岐王李隆範改名為李範;薛王李隆業改名為李業。


    昔日五王宅所在的隆慶坊,成了李隆基的龍潛之地,為避皇帝名諱,改坊名為興慶坊。


    四位兄弟十分知趣,相繼搬離了此地,遷往其他街坊。


    迴到長安後,李憲恭謙小心,從不幹議時政,也不與人交結,尤其是公主一黨的人,以表明自己的心意。


    在鋪天蓋地“太子非長,不當立”的流言中,如果接近太平公主,自己很有可能會淪為她用來操控朝廷的傀儡,使得三郎的帝王之路更加坎坷。


    稍不留意,還會再次釀成玄武門之變。


    主動避嫌,讓李隆基徹底斷了“姑侄可能聯手”的猜測,對他的威脅也就降低到了最低。


    哥哥弟弟們處處維護,讓李隆基十分感動。


    他決定,以景龍池為中心,將興慶坊全坊改建為興慶宮,讓大家再次成為鄰居。


    兄弟之情處理到位,既得友悌之譽,又無內鬥之憂。


    這天夜裏,李隆基和工部侍郎審閱完興慶宮的設計圖紙,已至亥時。


    國事家事繁冗,每天都有堆積如山的奏書和文件,等著他一一審批。武德殿的燈火,總是太極宮裏最後一個熄滅的。


    內給事高力士輕手輕腳來到身側,低聲道:“陛下,您該迴宮歇息了。”


    “人的潛能,有時候需要別人逼迫一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予坐上帝位,施發雷霆號令,日日一天星鬥,和監國時期差不多,隻不過頭銜和身份不同罷了!”


    在龍榻上坐了兩個多時辰,猛然站起來,腰間一陣酸痛,李隆基用拳頭敲打起自己的後腰。


    “長期彎腰伏案,夜以繼日地處理國事,陛下的腰疾似乎越來越厲害了!”高力士趕緊上前為他拿捏一番,才漸漸舒服起來。


    “力士應承於前,予就不覺得疼痛了!”


    “老奴的命是陛下救下的,伺候您是分內之事!”


    “高延福公公年事漸高,身體不好。予準許你接他出宮,高堂奉養,盡一個義子的孝心。明日開始,你兼知內侍監,慢慢接替他掌管內侍省吧。”


    高力士頷首稱是。“今夜,您召哪位娘娘侍寢?”


    除了王氏、楊氏、劉氏、趙氏,李隆基入主東宮後,又納了武婕妤、高婕妤、皇甫充容、董美人、劉才人等多位側妃。


    “今夜,讓武婕妤侍寢吧!”


    武婕妤就是聖帝天後的侄孫女武慧語,一直住在宮中,漸漸成長為姿容秀麗,活潑可愛的美人。


    聖帝天後駕崩後,武氏一族徹底倒台,本該籍沒為官奴。


    一旦淪為官奴,身份極其卑微,地位連一般的宮女都不如。出於憐惜,李隆基拋棄了兩代人的恩怨,將其納入了後宮。


    高力士還未來得及應答,他又改變了主意。“算了,還是讓非兒侍寢吧!”


    “大唐剛剛從武周的陰影中走出來。朝廷上下,依然處在反對武氏一族的高潮中,陛下看到她,心裏一定五味俱全吧?”


    “身為聖帝天後的侄孫女、武承嗣和武三思的侄女,武慧語難免常常受人非議。盡管予覺得她活潑可愛,也不得不與她保持一定的距離!”


    走出武德殿,李隆基一抬頭,看見朗朗夜空中,群星閃爍,宛如草叢中的流螢,忽明忽暗,忽閃忽現。


    無數隻流螢聚集一起,在夜空中匯成了一道澄澈明亮的天河。


    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血腥的唐隆之夜,那場驚心動魄的廝殺。


    死於非命的中宗皇帝,還有在兵變中身亡的韋晚香、李裹兒、上官婉兒、武延秀、宗楚客、葉靜能、馬秦客、楊均……


    他們在人間煙消雲散,全都變成了星星一點,永遠封印在這道天河中,警示著世人。


    高力士垂首緊跟在身後,道:“陛下,您登位大統,後宮佳麗和皇子,就如這滿天星鬥,越來越多。是時候,該冊立一位女主,為您統率六宮了。”


    李隆基默默地看了許久,低聲道:“力士,你說,該封誰為皇後呢?”


    “皇後是一國之母,不僅為您綿延子嗣,還要恩慈黎民、母儀天下,使大唐萬年江山,代代有人。老奴覺得,王氏聰慧賢達、智勇過人,助您讚成大業,可立為皇後。”


    “非兒出身太低賤,芊芊性格熱情直率,欠缺一點穩重,都不是皇後的最佳人選。慧語身份特殊,更不可能立為皇後。無論從地位,還是功績上,立王菱為大唐皇後,都是名正言順的。”


    “立後是大事。立對人了,凝心聚力,後宮清明;立錯人了,江山顛覆,生靈塗炭!”


    是啊!立錯人了,江山顛覆!武氏、韋氏,都是前車之鑒!


    “明日,擬一道敕旨,冊封王菱為皇後,非兒為昭儀,芊芊為貴嬪,青兒為充媛,其他嬪妃的封號,容予再思考一下。”


    “是!”高力士扶著李隆基下了玉階,坐上了等候多時的步輦。


    先天元年八月二十日,清晨,卯時還未到,李隆基早早就醒來了。


    今日要在太極宮舉行皇後冊立大典。


    大明宮紫宸殿很早就熱鬧起來了,寺人、宮婢們進進出出,忙碌地做著各項準備。


    李隆基披發坐在葵花雙龍清霜鎏金銅鏡前,低頭審閱禮部呈上來的皇後冊封製書。


    高力士拿了一枚螺鈿龍戲祥雲玉櫛,蘸了一下盛在玉碟裏的榆木刨花水,為他梳理發髻。


    這時,幾位宮婢列隊進來,分列兩側。


    一位婢子神情緊張地從紫檀木盞托裏取出一盌粥食,雙手托舉著,跽跪在禦前。


    高力士在束好的發髻上戴上蛟龍累絲琥珀發冠,插上一枚累絲祥雲發簪。


    嘴裏道:“陛下,今日在太極宮舉行皇後冊立大典,大約需要半日功夫,老奴怕您太勞累,特意讓尚食局給您做了一份天麻粥。”


    李隆基隻是吐出一個“嗯”字。


    “老奴囑咐他們用真臘進貢的茉莉香米煮粥,香米要浸泡一整天,用小火燜煮至米粒酥爛,添加赤箭天麻粉、枸杞、白蜜,再煮一、二沸即可。這粥有息風止痙,活經通絡的功效,可以治一治您的腰疾。”


    李隆基一直低著頭,仔細推敲琢磨著冊封製書上的每一個字,喉嚨裏又低沉地迴了一個“嗯”字。


    製書曰:“王氏冠藎盛門,幽閑令德,芝兼圖史,訓備公宮。頃屬艱危,克揚功烈,聿行昌運,實賴讚成。正位六宮,宜膺盛典,可冊為皇後。”


    字字珠璣,好像沒有一個字可以動一動。


    高力士放下玉櫛,歡歡喜喜地轉身去拿粥。


    突然,聽見他厲聲喝斥道:“你把這盌粥吃了!”


    李隆基抬眼一看,那位拿粥的婢女麵色悚然,驚惶萬狀,托著粥食的雙手不停地顫抖著。


    玉瓷勺子撞擊著撇口海棠瓷盌,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


    高力士命人取了一勺粥,往婢女嘴裏塞去。


    她魂消魄奪,寧死都不敢吃上一口。


    掙紮中,頭上的簪子落了地,散發披了一肩。她匍匐在地,不停地叩首。


    “婢子元氏,鬼迷心竅,受太平公主指使,潛伏在陛下身邊,欲下毒於您。婢子死不足惜,但家中尚有老小,望您饒我一命!”


    “你在這盌天麻粥裏,添了什麽東西?”李隆基雙手撐在膝上,平靜地問道。


    “添,添的是……”元氏聲淚俱下,痛哭起來,“添的是鬼臼蓖蒿散!”


    李隆基氣得麵色煞白,瞬間記起,皇伯伯就是吃了鬼臼蓖蒿散才斃命的!


    沒想到,太平公主不僅在朝中安排虎黨狐儕,還將犀利的魔爪伸到了他的身邊。


    登基才短短十七日,就迫不及待地想致他於死地!


    高力士又氣又急,大哭起來:“你這奴婢,膽敢殺君弑主,死一萬次,都不能洗脫你的罪過!”


    “將這婢子拖下去杖斃,莫要罪及家人。”李隆基眉頭緊鎖,起身走了。


    元氏被寺人們拖去。高力士急忙從另一個宮婢手上拿了冕冠吉服,追了出去。


    “力士,將今日紫宸殿裏發生的事情封鎖了,莫要讓太上皇擔心!”李隆基疾步往宣政殿奔去。


    今日,大明宮中的風特別大,他的袍衫下擺在風中上下翻飛著。


    “陛下,您還未用早膳,衣裳也得換一換啊!”高力士在後麵緊追不舍。


    太平公主撩火加油,終於在李隆基心裏燃起了熊熊烈焰。


    但他不能怪父親潑油救火,使得姑姑更加憤恨,欲除他而後快;也不能怪姑姑專權誤國,她素來寸利必得,富貴極矣,還想權勢滔天,是李隆基讓她進退觸籓,寸步難行!


    他不顧高力士的唿喚,邁著大步,狂奔不息。


    五髒六腑、七魂八魄,仿佛都在油煎火燎之中,陣陣劇疼,無人可訴。


    李隆基的錐心之痛,不是一盌劇毒的天麻粥,而是太宗皇帝以後,李氏皇帝沒有一個能成大器的,都被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致使河山動搖,渾如雨打飄萍。


    高力士實在追不上他的步伐,坐在宣政殿後麵的玉階上,一個勁地喘著粗氣。


    右仆射劉幽求馭馬而來。


    見到他,急切地問道:“高公公,陛下在哪裏?太上皇和文武百官已經齊聚在太極門前,等著他駕臨呢!”


    高力士愁容滿麵,眼角淚痕猶在。


    劉幽求見狀,急忙下馬,追問發生了什麽事情。


    高力士想了想,還是把剛才的事情告訴了他。


    劉幽求大吃一驚,倚靠在宣政殿的漢白玉雕欄上,眉間緊緊擰在一起,不知道說些什麽才好。


    多虧高力士心細如發,從婢女驚慌的神態上看出端倪和破綻。


    要是陛下吃下了那盌天麻粥,恐怕此刻,已經落了中宗皇帝的下場!


    大明宮裏,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


    風從四麵八方唿嘯而來,又擦著耳邊嗖嗖地疾穿過去,吹得他衣冠不整,搖搖晃晃,好似喝醉了似的。


    劉幽求眯起眼睛,迷茫地遠眺著前方。


    天地間,黃塵蒙蒙,一片混沌。


    這樣的大風天,就是高貴嬌傲的雄鷹,也難以飛出來,試一試它的羽翼啊!


    李隆基登上大位,劉幽求非常高興,自認為功勞在群臣之上,一定會被任為尚書左仆射兼領中書令的。


    不料,他拜了竇懷貞為尚書左仆射、崔湜為中書令,而自己隻被任為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心裏不免有幾分失落和怨憤。


    如果說任用公主一黨的人,是出於無奈,他能理解。


    現在,太平公主圖謀弑君,這可是逆天死罪,陛下為何不趁機誅殺她,還要藏著掖著,不讓人揭發呢?


    劉幽求死死摁住腦袋上的襆巾,心裏想說的話,都被大風吹走了。


    他知道自己不過是一介莽夫,無法出謀劃策,但他有一身蠻力,可以為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和其黨羽。


    “高公公,今後陛下的飲食,您一定要親自把關!皇後冊立大典就要開始了,請他馬上去太極門吧!”


    劉幽求正了正襆巾,頂著狂風躍上馬背,搖韁走了。


    皇後冊立大典一結束,他立刻去找了右羽林將軍張暐,合謀如何清除掉公主一黨。


    張暐亦是攘袂扼腕,憤憤不平。


    一番籌謀,兩人定下了計劃。


    張暐找了個機會,密奏李隆基。


    “陛下,朝中七位宰相,五出公主門下,大臣隻知公主,不知皇帝。他們日夜圖謀不軌,禍亂朝綱,不早日除掉他們,一旦事起,太上皇何以得安!”


    理智戰勝了憤怒,李隆基早已心平氣和了。


    “此事,待日後再議罷!”


    “臣已經與劉幽求定好計策,發羽林飛騎誅殺逆黨,就等您一聲令下了!”


    “太上皇那麽多兄弟姊妹,現在唯剩一位太平公主。如果他知道我們的計劃,一定會很傷心的!”


    張暐唇角的兩撇胡子微翹了一下。


    “公主進毒弑君,正是拿下她的最好借口!陛下,您莫要猶豫,再放縱她,將來公主之患日深,您又為之奈何?”


    李隆基深深記得,葉尊師曾經教導他對公主一黨要“不進亦不退”。


    “我們暫且不露聲色,裝作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過,靜觀他們下一步將會如何行動!”


    張暐見他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越發著急起來。


    “我們都知道,您是一位孝子,處處為太上皇考慮。但天子之孝,異於匹夫,應以宗廟社稷的安危為上。昔日,漢昭帝為姐姐鄂邑長公主養育長大,後來公主圖謀不軌,事敗被誅。天子治理天下,豈能顧及小節!”


    李隆基雲淡風輕地笑了笑。


    “張卿莫要著急,現在不是實施這個計劃的最佳時機。太平公主沒有成功除掉予,一定心有不甘,還會有所行動的。你們時刻準備著,這場仗,始終都要打的!”


    張暐無奈,隻好辭去。


    走到大殿門口,正要提腿邁出門限,李隆基忽然叫住了他。 “張卿,你們的計劃,還有第三人知道嗎?”


    張暐轉身迴到禦前,行了個叉手禮。


    “您知道,臣的胸中沒有多少墨水,為了彈劾公主,我們請了侍禦史鄧光賓幫忙,收集公主一黨的罪行,透露過一點消息,但他並不知道我們的詳細計劃。”


    李隆基不禁打了個哆嗦,心裏叫苦不迭。


    “你和劉幽求還真是莽夫啊!別看那些侍禦史立在朝廷上,身著綠袍,頭戴獬豸冠,個個都是鐵麵丹心的樣子,其實,比誰都狡猾!如此大事,怎能托付他們!”


    張暐的雙腿微微戰栗起來。“陛下,我們哪裏有疏漏?”


    “竇懷貞在禦史台任官時,上上下下安插的都是他們的人。那鄧光賓,你可知曉他多少底細?”


    張暐搖了搖頭。


    “鄧光賓的妻子唐氏,與崔湜的妻子唐氏是姐妹關係,你所托非人也!予失去姚崇、宋璟,又要失去你和劉幽求了,真叫人左右為難啊!”


    李隆基緊緊握住拳頭,狠狠地捶了一下禦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洵並收藏開元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