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遠禮送來一隻兩麵蒙皮的漆繪山桑木羯鼓,兩隻花椒木鼓槌。
李隆基嫻熟地將羯鼓架在牙床上,手執鼓槌敲擊起來。
鼓聲氣勢磅礴、鏗鏘激越。
一曲龜茲名曲《耶婆瑟雞》,忽而如黃河滾波,滔滔不絕,忽而如幽穀清泉,滴答流淌。
趙遠禮聽了,不住地點頭。
一曲末了,掌聲雷動。
李隆基意猶未盡,將羯鼓掛在胸前,對樂師們道:“來來來!你們再與本王合奏一曲《醉春蔭》。”
趙遠禮一聲竹板落下,清脆悠揚的篳篥響起。
李隆基的雙手似雨點般疾速起落。繼而,箜篌、羌笛、尺八、阮鹹等八音和鳴。
趙非兒拿起一把螺鈿紫檀五弦琵琶,一邊輕撥絲弦,一邊跳到李隆基身邊,與他婆娑共舞起來。
琵琶弦急妾意濃,羯鼓聲高君心歡。
兩人式歌式舞,彼倡此和,十分默契。
李隆基與王菱、楊芊芊的結合,隻是政治婚姻,並無多少愛戀可言。他和趙非兒高山流水,知音識曲,才是真正的兩情相悅。
共同的愛好,迅速在兩個才情男女之間,建起了深厚的默契。
趙非兒花容月貌,風情萬種,音容笑貌間,處處都有雲鹿的影子。
李隆基對她一見傾心。曾經無處托付的滿腔熱忱,那種求而不得的初戀情懷,立刻轉移到了這位素昧平生的散伎身上。
一曲《醉春蔭》之後,趙非兒也徹底改變了對他的印象。
清新俊逸、博學多才的李隆基,讓她心生皓月當空,清風徐徐之感。
跟隨父親走遍了千山萬水,遇見過無數風流倜儻的翩翩郎君,其中不乏有文藝氣質和音樂天賦的男子。
尋常男子,或文或武,像李隆基這樣,文武雙全,英雄加才子的男子,實屬鳳毛麟角。
如果說他是一輪圓月,趙非兒願意化作一顆星子,淡霜重露,夜夜傍月而行。
兩人並肩坐在席間,李隆基一邊比劃,一邊侃侃而談。
“本王周歲時,宮中寺人為我拈周試晬,我皇祖母說我抓了一隻龜茲羯鼓,鼓槌比我胳膊還粗,一直敲個不停,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興奮起來!”
聽到趣處,趙非兒總是露出兩顆兔牙,咯咯笑個不停。
“那個時候,殿下還沒這牙床高吧,就與羯鼓結下了不解之緣。”
“大唐最好的樂師,都在長安大明宮中,本王四歲時,跟隨他們學習音律、製譜,演奏各種樂器,可不是在吹牛!”
“是非兒錯了,向殿下賠個不是!”趙非兒的言語溫柔如水,“殿下五音六律、簫管絲弦,無一不精,我和阿爺都要向您學習!”
“教我羯鼓的師父叫安金藏,出身粟特,精通西域樂器。他說,打羯鼓要 ‘不立章度,取適短長,應指散聲,皆中點拍。’以後有機會,引薦你們認識認識!”
“殿下,您會帶我去長安嗎?”
“會!一定會!”李隆基非常肯定地一點頭。
看著他們滔滔不絕,一直在察言觀色的張暐走了過來。
“殿下,趙遠禮父女初來乍到,在潞州尚無歇腳之處。下官在潞川樓後麵,有一處宅子空著,暫且將他們安頓在那裏。日後,殿下來看望趙娘子,十分方便。”
李隆基一聽,正中下懷。“張明府考慮得很周全!趙娘子就拜托你照顧了!”
家中的王菱姑娘是一位將門虎女,有膽有識。
如果猝然將一位來曆不明的散伎帶迴家,就怕她發起脾氣來,家中塤篪失鳴、琴瑟不調,從此再無寧日。
他讓高力士出去購置了很多家什物品,把趙遠禮父女安頓好了,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李隆基去潞川樓去得更勤了。
他和趙非兒如雪鷺雙棲,整日廝守在一起。每每見到她,一切憂愁都煙消雲散了。
很快,王菱知道了此事。她和楊芊芊都未弄璋弄瓦,心裏自然矮了半截。
李隆基每天忙著應酬,很少迴府。
王菱知道他的心不在此,便勸他將趙非兒接迴府中居住,好歹能時時見到他的人。
但李隆基覺得外麵少些約束,一直未答應此事。
這天,他和趙非兒正在談論羯鼓,高力士來報說:“殿下,您在三堂北岸修建的德風亭,馬上就要竣工了,顏使君對這個工程極為重視,親自督工。竣工前,想請您去視察一下。”
“好!你叫上宜德和毛仲,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眾人走到德風亭。
重簷六角亭子雕欄畫棟,紅柱碧瓦,飛簷流角極具氣勢。亭前種了兩株挺拔高大的翠柏,後麵種了一排垂槐。
左右簷柱上,題有一對楹聯:“蟲吟古砌秋風至,鴉嗓寒林暮雨來。”
李隆基望著簷枋上自己親書的“德風”二字,兩個行草大字滄勁雄渾,頗有幾分虎踞龍蟠的氣概。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句話,是本王多年來的座佑銘。德風二字,與這古樸的亭子十分相配!顏使君,這段時間,你們辛苦了!”
顏觀禮謙恭地迴道:“殿下滿意就好!”
趙非兒道:“殿下心懷天下,以無形的德風,為自己樹立權威,廣攬人才,身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
李隆基微微一笑。
站在德風亭裏,向東望去,入目是延綿不絕的太行山。
亭西有一條輦道,可以直通後麵的遊嶺。
李隆基在嶺上建了一座盾花梳洗樓,常常攜摯友名士一起登高賞景、吟賦論曲,或者評論天下大事。
“今日,天高氣爽,嶺上秋景不可錯過!我們一起攀登遊嶺去!”他拉起趙非兒的手,踩著窸窸窣窣的落葉,緩緩地拾階而上。
時值初秋,霜積太行,萬樹殷紅,蕭蕭落葉鋪滿了樵徑。
一路上,李隆基眉頭緊鎖,一言不發,低頭思索著什麽。
趙非兒不安地看他幾眼,似乎想探究他心底的秘密。
入了盾花梳洗樓,李隆基讓高力士拿了宣紙、筆墨,一個人躲到庭院裏去了。不一會兒,興高采烈地拿著紙筆迴來了。
“適才登山途中,看到美麗的太行秋色,想到今年老天眷顧大唐,風調雨順,糧食豐稔,河東百姓過了一年安居樂業的日子。一時興起,寫了這支羯鼓獨奏曲《秋風高》,希望討得非兒歡心。”
趙非兒驚喜交集,接過譜子哼唱起來,俄頃功夫就爛熟於心。
高力士搬來羯鼓,眾人在庭院裏坐定,趙非兒揮槌敲響了羯鼓。
鏗鏘有力的鼓聲,聲破秋空,穿透遠方。
山風徐徐而來,庭院中的落葉,也隨著鼓聲翩翩起舞。
一曲終了,趙非兒放下鼓槌。
“《秋風高》頓挫抑揚,氣勢磅礴,正應了這金風送爽的秋日。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等到春暖花開,希望殿下再為妾譜一曲《春光好》。”
李隆基的眼裏,寫滿了柔情蜜意。
“何止是《春光好》《秋風高》,本王還要為你譜《夏日長》《寒冬吟》,一年四季都要為你淺斟低唱!”
趙非兒嫣然道:“殿下這份禮物彌足珍貴,今日,妾也要為您獻上一份大禮。”
幾個婢女圍了過來,齊聲道:“恭喜臨淄郡王得喜!”
眾人聽了,紛紛向李隆基道喜。
高力士展顏道:“今年二月,昔日服侍過殿下的劉青兒,在長安也產下一子,臨淄郡王府一下子多了兩位皇子,以後可要熱鬧咯!”
劉青兒是臨淄郡王府上一個地位低下的婢女,受到寵幸懷孕後,就留在長安待產。
倒是李隆基後知後覺,半天才反應過來。
他激動地抱起趙非兒,驚喜欲狂。“非兒,真的嗎?我們有孩子了?本王真的有孩子了?”
趙非兒捧著李隆基的臉龐,嬌羞地點了點頭。
兩人正纏綿繾綣著,有人大叫道:“殿下,長安來了敕旨!”
王毛仲疾步從山下跑上來,氣喘籲籲,手中舉著一道金色的敕旨。
“長安有何要事?”
“陛下年末要在長安南郊的圓丘祭祀天地,命各地宗室王親,即刻迴京集結,共同參加祭祀大典!”
剛剛還是春風滿麵,歡天喜地的,突然被這一盂冷水迎麵澆下,李隆基不知所從,一個人默默地憑欄遠眺,久久都不言語。
趙非兒走到身邊,與他並肩而立。
“為了維護李唐王朝,本王此次迴京,一定要乘時乘勢,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前途渺茫時,不能將你帶去長安,讓你無端地卷入驚濤駭浪中!”
李隆基的聲音沉而有力。
趙非兒將腦袋倚靠在他胸前。
“男兒當有驥驁之氣,鴻鵠之誌,怎能坐困於兒女情長?不囿於物,不縈於心,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才能海闊天空任爾翱翔,成就一番事業!”
“非兒會怨恨我嗎?”
“非兒不會!非兒永遠等著殿下!”
雖然出身低賤,趙非兒是個明事理,識大體的聰慧女子。她的豁達和大度,令李隆基更加憐愛她。
“這一年,是我平生最開心的一年。可是,歡樂總是太短暫了!此番迴長安,吉兇未卜,我不知道,幾時會重迴潞州,也不知道將如何魂牽夢縈,日夜掛念你!”
“殿下還未離開,妾已經思君朝朝暮暮,念君年年歲歲了!”
李隆基將趙非兒緊緊摟在懷裏,一刻都不舍得放鬆。
“如果事成,本王必定第一時間接你迴長安;如果事敗,就請你撫育我們的孩子,你們母子隱姓埋名,永遠生活在河東吧!”
兩滴溫熱的淚水,無聲地落在趙非兒的臉上。
她佯裝笑顏,掏出絹帕,輕輕為他拭去了淚水。
“殿下放心迴去長安,妾在這裏,自有張明府照顧,顏使君對我也十分客氣。潞州城誰敢對我無禮,必定一一記下,等您重迴潞州,將他大卸八塊!”
天下不平,鳳鳥不至。大唐江山,正等著他征伐偃息。
縱然心中有萬分不舍,絕不能迴頭流連觀望,纏綿於溫柔夢鄉。
景龍三年十月,李隆基帶著王菱、楊芊芊和親信,卸任迴京。
王毛仲和李宜德挾弓帶箭,為其左右保鏢,簇擁著他馳馬跑入長安通化門。
李隆基讓高力士帶家眷迴府,自己去大明宮麵見李哲,述職複命。
從宣政殿出來的時候,夜幕低垂,朔風凜冽。
長安冬夜來得早,酉時還未到,大明宮中已是一派寒夜闌珊,萬籟聲息的景象。
見他出來,李宜德和王毛仲疾步跟了過來。
王毛仲道:“殿下,您入殿述職的時候,我看見譙王重福派來的人,跪在宣政殿外候宣,皇後一直避而不見,聽說已有三天了。”
“這是何故?難道陛下沒有宣譙王迴京嗎?”李隆基神色嚴峻,健步如飛地走下玉階。
王毛仲緊追不舍。“陛下祭祀南郊,大赦天下,流放之人都得以放還,唯獨不準譙王迴京。於是,他派人進京,上奏自陳了。”
“人人都知道,他是遭到了皇後的誣陷,才被貶出長安的。此時,她怎會允許陛下出來見他呢?”
李宜德道:“譙王是目前最有希望成為大唐太子的皇子,自然就成為皇後打壓的對象了。”
李重福被貶為均州刺史之後,韋晚香不僅不給他實權,不許過問朝政,還讓州官嚴加防範,日夜監視,令他十分鬱悶。
他在奏書寫道:“陛下焚柴展劄,郊祀上天,萬物皆被仁愛,六合均承恩澤,犯事無論輕重,都赦免。蒼生並得赦除,惟有您的兒子卻加擯棄。伏望赦臣之罪,允許朝謁。倘得一仰雲陛,再見聖顏,雖死九泉,實為萬足。重投荒境,亦所甘心。”
可惜這份拳拳盛意,李哲永遠也不會看到了。
酉正之時,長安各坊門就要落下,李隆基正容亢色,跳上馬背,三人快馬加鞭趕迴五王宅。
進了房門,扔了馬鞭,令李宜德關上大門。
黑暗中,誰也瞧不見誰,眾人隻聽到他喘息未定的喉音。
李隆基拉著王毛仲和李宜德的手,腦袋抵著腦袋,沉聲道:“長安局勢,越發嚴峻,已經時不我待!李氏一族,要麽坐以待斃,要麽,奮起抵之!”
李宜德摸到他的手,是冰涼冰涼的。
等候麵聖的時候,李哲正在和韋晚香、國子監祭酒葉靜能、祝欽明、國子監司業郭山惲等人,商議祭祀事宜。
站在宣政殿門口,李隆基清清楚楚地聽見葉靜能法師和祝欽明提議,由皇帝首獻、皇後亞獻、安樂公主終獻。
李哲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當年,皇祖母還是大唐皇後時,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每次封禪或祭祀天地,都是由自己充當亞獻的。
現在,韋晚香和安樂公主也要這麽做,他的心肝脾肺,都蒙上了一層凜凜寒意。
李隆基嫻熟地將羯鼓架在牙床上,手執鼓槌敲擊起來。
鼓聲氣勢磅礴、鏗鏘激越。
一曲龜茲名曲《耶婆瑟雞》,忽而如黃河滾波,滔滔不絕,忽而如幽穀清泉,滴答流淌。
趙遠禮聽了,不住地點頭。
一曲末了,掌聲雷動。
李隆基意猶未盡,將羯鼓掛在胸前,對樂師們道:“來來來!你們再與本王合奏一曲《醉春蔭》。”
趙遠禮一聲竹板落下,清脆悠揚的篳篥響起。
李隆基的雙手似雨點般疾速起落。繼而,箜篌、羌笛、尺八、阮鹹等八音和鳴。
趙非兒拿起一把螺鈿紫檀五弦琵琶,一邊輕撥絲弦,一邊跳到李隆基身邊,與他婆娑共舞起來。
琵琶弦急妾意濃,羯鼓聲高君心歡。
兩人式歌式舞,彼倡此和,十分默契。
李隆基與王菱、楊芊芊的結合,隻是政治婚姻,並無多少愛戀可言。他和趙非兒高山流水,知音識曲,才是真正的兩情相悅。
共同的愛好,迅速在兩個才情男女之間,建起了深厚的默契。
趙非兒花容月貌,風情萬種,音容笑貌間,處處都有雲鹿的影子。
李隆基對她一見傾心。曾經無處托付的滿腔熱忱,那種求而不得的初戀情懷,立刻轉移到了這位素昧平生的散伎身上。
一曲《醉春蔭》之後,趙非兒也徹底改變了對他的印象。
清新俊逸、博學多才的李隆基,讓她心生皓月當空,清風徐徐之感。
跟隨父親走遍了千山萬水,遇見過無數風流倜儻的翩翩郎君,其中不乏有文藝氣質和音樂天賦的男子。
尋常男子,或文或武,像李隆基這樣,文武雙全,英雄加才子的男子,實屬鳳毛麟角。
如果說他是一輪圓月,趙非兒願意化作一顆星子,淡霜重露,夜夜傍月而行。
兩人並肩坐在席間,李隆基一邊比劃,一邊侃侃而談。
“本王周歲時,宮中寺人為我拈周試晬,我皇祖母說我抓了一隻龜茲羯鼓,鼓槌比我胳膊還粗,一直敲個不停,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興奮起來!”
聽到趣處,趙非兒總是露出兩顆兔牙,咯咯笑個不停。
“那個時候,殿下還沒這牙床高吧,就與羯鼓結下了不解之緣。”
“大唐最好的樂師,都在長安大明宮中,本王四歲時,跟隨他們學習音律、製譜,演奏各種樂器,可不是在吹牛!”
“是非兒錯了,向殿下賠個不是!”趙非兒的言語溫柔如水,“殿下五音六律、簫管絲弦,無一不精,我和阿爺都要向您學習!”
“教我羯鼓的師父叫安金藏,出身粟特,精通西域樂器。他說,打羯鼓要 ‘不立章度,取適短長,應指散聲,皆中點拍。’以後有機會,引薦你們認識認識!”
“殿下,您會帶我去長安嗎?”
“會!一定會!”李隆基非常肯定地一點頭。
看著他們滔滔不絕,一直在察言觀色的張暐走了過來。
“殿下,趙遠禮父女初來乍到,在潞州尚無歇腳之處。下官在潞川樓後麵,有一處宅子空著,暫且將他們安頓在那裏。日後,殿下來看望趙娘子,十分方便。”
李隆基一聽,正中下懷。“張明府考慮得很周全!趙娘子就拜托你照顧了!”
家中的王菱姑娘是一位將門虎女,有膽有識。
如果猝然將一位來曆不明的散伎帶迴家,就怕她發起脾氣來,家中塤篪失鳴、琴瑟不調,從此再無寧日。
他讓高力士出去購置了很多家什物品,把趙遠禮父女安頓好了,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李隆基去潞川樓去得更勤了。
他和趙非兒如雪鷺雙棲,整日廝守在一起。每每見到她,一切憂愁都煙消雲散了。
很快,王菱知道了此事。她和楊芊芊都未弄璋弄瓦,心裏自然矮了半截。
李隆基每天忙著應酬,很少迴府。
王菱知道他的心不在此,便勸他將趙非兒接迴府中居住,好歹能時時見到他的人。
但李隆基覺得外麵少些約束,一直未答應此事。
這天,他和趙非兒正在談論羯鼓,高力士來報說:“殿下,您在三堂北岸修建的德風亭,馬上就要竣工了,顏使君對這個工程極為重視,親自督工。竣工前,想請您去視察一下。”
“好!你叫上宜德和毛仲,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眾人走到德風亭。
重簷六角亭子雕欄畫棟,紅柱碧瓦,飛簷流角極具氣勢。亭前種了兩株挺拔高大的翠柏,後麵種了一排垂槐。
左右簷柱上,題有一對楹聯:“蟲吟古砌秋風至,鴉嗓寒林暮雨來。”
李隆基望著簷枋上自己親書的“德風”二字,兩個行草大字滄勁雄渾,頗有幾分虎踞龍蟠的氣概。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句話,是本王多年來的座佑銘。德風二字,與這古樸的亭子十分相配!顏使君,這段時間,你們辛苦了!”
顏觀禮謙恭地迴道:“殿下滿意就好!”
趙非兒道:“殿下心懷天下,以無形的德風,為自己樹立權威,廣攬人才,身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
李隆基微微一笑。
站在德風亭裏,向東望去,入目是延綿不絕的太行山。
亭西有一條輦道,可以直通後麵的遊嶺。
李隆基在嶺上建了一座盾花梳洗樓,常常攜摯友名士一起登高賞景、吟賦論曲,或者評論天下大事。
“今日,天高氣爽,嶺上秋景不可錯過!我們一起攀登遊嶺去!”他拉起趙非兒的手,踩著窸窸窣窣的落葉,緩緩地拾階而上。
時值初秋,霜積太行,萬樹殷紅,蕭蕭落葉鋪滿了樵徑。
一路上,李隆基眉頭緊鎖,一言不發,低頭思索著什麽。
趙非兒不安地看他幾眼,似乎想探究他心底的秘密。
入了盾花梳洗樓,李隆基讓高力士拿了宣紙、筆墨,一個人躲到庭院裏去了。不一會兒,興高采烈地拿著紙筆迴來了。
“適才登山途中,看到美麗的太行秋色,想到今年老天眷顧大唐,風調雨順,糧食豐稔,河東百姓過了一年安居樂業的日子。一時興起,寫了這支羯鼓獨奏曲《秋風高》,希望討得非兒歡心。”
趙非兒驚喜交集,接過譜子哼唱起來,俄頃功夫就爛熟於心。
高力士搬來羯鼓,眾人在庭院裏坐定,趙非兒揮槌敲響了羯鼓。
鏗鏘有力的鼓聲,聲破秋空,穿透遠方。
山風徐徐而來,庭院中的落葉,也隨著鼓聲翩翩起舞。
一曲終了,趙非兒放下鼓槌。
“《秋風高》頓挫抑揚,氣勢磅礴,正應了這金風送爽的秋日。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等到春暖花開,希望殿下再為妾譜一曲《春光好》。”
李隆基的眼裏,寫滿了柔情蜜意。
“何止是《春光好》《秋風高》,本王還要為你譜《夏日長》《寒冬吟》,一年四季都要為你淺斟低唱!”
趙非兒嫣然道:“殿下這份禮物彌足珍貴,今日,妾也要為您獻上一份大禮。”
幾個婢女圍了過來,齊聲道:“恭喜臨淄郡王得喜!”
眾人聽了,紛紛向李隆基道喜。
高力士展顏道:“今年二月,昔日服侍過殿下的劉青兒,在長安也產下一子,臨淄郡王府一下子多了兩位皇子,以後可要熱鬧咯!”
劉青兒是臨淄郡王府上一個地位低下的婢女,受到寵幸懷孕後,就留在長安待產。
倒是李隆基後知後覺,半天才反應過來。
他激動地抱起趙非兒,驚喜欲狂。“非兒,真的嗎?我們有孩子了?本王真的有孩子了?”
趙非兒捧著李隆基的臉龐,嬌羞地點了點頭。
兩人正纏綿繾綣著,有人大叫道:“殿下,長安來了敕旨!”
王毛仲疾步從山下跑上來,氣喘籲籲,手中舉著一道金色的敕旨。
“長安有何要事?”
“陛下年末要在長安南郊的圓丘祭祀天地,命各地宗室王親,即刻迴京集結,共同參加祭祀大典!”
剛剛還是春風滿麵,歡天喜地的,突然被這一盂冷水迎麵澆下,李隆基不知所從,一個人默默地憑欄遠眺,久久都不言語。
趙非兒走到身邊,與他並肩而立。
“為了維護李唐王朝,本王此次迴京,一定要乘時乘勢,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前途渺茫時,不能將你帶去長安,讓你無端地卷入驚濤駭浪中!”
李隆基的聲音沉而有力。
趙非兒將腦袋倚靠在他胸前。
“男兒當有驥驁之氣,鴻鵠之誌,怎能坐困於兒女情長?不囿於物,不縈於心,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才能海闊天空任爾翱翔,成就一番事業!”
“非兒會怨恨我嗎?”
“非兒不會!非兒永遠等著殿下!”
雖然出身低賤,趙非兒是個明事理,識大體的聰慧女子。她的豁達和大度,令李隆基更加憐愛她。
“這一年,是我平生最開心的一年。可是,歡樂總是太短暫了!此番迴長安,吉兇未卜,我不知道,幾時會重迴潞州,也不知道將如何魂牽夢縈,日夜掛念你!”
“殿下還未離開,妾已經思君朝朝暮暮,念君年年歲歲了!”
李隆基將趙非兒緊緊摟在懷裏,一刻都不舍得放鬆。
“如果事成,本王必定第一時間接你迴長安;如果事敗,就請你撫育我們的孩子,你們母子隱姓埋名,永遠生活在河東吧!”
兩滴溫熱的淚水,無聲地落在趙非兒的臉上。
她佯裝笑顏,掏出絹帕,輕輕為他拭去了淚水。
“殿下放心迴去長安,妾在這裏,自有張明府照顧,顏使君對我也十分客氣。潞州城誰敢對我無禮,必定一一記下,等您重迴潞州,將他大卸八塊!”
天下不平,鳳鳥不至。大唐江山,正等著他征伐偃息。
縱然心中有萬分不舍,絕不能迴頭流連觀望,纏綿於溫柔夢鄉。
景龍三年十月,李隆基帶著王菱、楊芊芊和親信,卸任迴京。
王毛仲和李宜德挾弓帶箭,為其左右保鏢,簇擁著他馳馬跑入長安通化門。
李隆基讓高力士帶家眷迴府,自己去大明宮麵見李哲,述職複命。
從宣政殿出來的時候,夜幕低垂,朔風凜冽。
長安冬夜來得早,酉時還未到,大明宮中已是一派寒夜闌珊,萬籟聲息的景象。
見他出來,李宜德和王毛仲疾步跟了過來。
王毛仲道:“殿下,您入殿述職的時候,我看見譙王重福派來的人,跪在宣政殿外候宣,皇後一直避而不見,聽說已有三天了。”
“這是何故?難道陛下沒有宣譙王迴京嗎?”李隆基神色嚴峻,健步如飛地走下玉階。
王毛仲緊追不舍。“陛下祭祀南郊,大赦天下,流放之人都得以放還,唯獨不準譙王迴京。於是,他派人進京,上奏自陳了。”
“人人都知道,他是遭到了皇後的誣陷,才被貶出長安的。此時,她怎會允許陛下出來見他呢?”
李宜德道:“譙王是目前最有希望成為大唐太子的皇子,自然就成為皇後打壓的對象了。”
李重福被貶為均州刺史之後,韋晚香不僅不給他實權,不許過問朝政,還讓州官嚴加防範,日夜監視,令他十分鬱悶。
他在奏書寫道:“陛下焚柴展劄,郊祀上天,萬物皆被仁愛,六合均承恩澤,犯事無論輕重,都赦免。蒼生並得赦除,惟有您的兒子卻加擯棄。伏望赦臣之罪,允許朝謁。倘得一仰雲陛,再見聖顏,雖死九泉,實為萬足。重投荒境,亦所甘心。”
可惜這份拳拳盛意,李哲永遠也不會看到了。
酉正之時,長安各坊門就要落下,李隆基正容亢色,跳上馬背,三人快馬加鞭趕迴五王宅。
進了房門,扔了馬鞭,令李宜德關上大門。
黑暗中,誰也瞧不見誰,眾人隻聽到他喘息未定的喉音。
李隆基拉著王毛仲和李宜德的手,腦袋抵著腦袋,沉聲道:“長安局勢,越發嚴峻,已經時不我待!李氏一族,要麽坐以待斃,要麽,奮起抵之!”
李宜德摸到他的手,是冰涼冰涼的。
等候麵聖的時候,李哲正在和韋晚香、國子監祭酒葉靜能、祝欽明、國子監司業郭山惲等人,商議祭祀事宜。
站在宣政殿門口,李隆基清清楚楚地聽見葉靜能法師和祝欽明提議,由皇帝首獻、皇後亞獻、安樂公主終獻。
李哲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當年,皇祖母還是大唐皇後時,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每次封禪或祭祀天地,都是由自己充當亞獻的。
現在,韋晚香和安樂公主也要這麽做,他的心肝脾肺,都蒙上了一層凜凜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