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走了兩步,葉靜能法師猝然停了下來,迴頭道:“徽猷殿後麵的集萃池裏,長了許多鳳尾金花草,有養陰清熱的功效,可以采集一些入藥。”


    “侄兒記住了!”葉法善天師道,“在紫澤觀中,抬頭就可看見翠雲峰,侄兒常常思念師叔,望您多加保重!”


    葉靜能法師叉手道:“侄兒保重!”


    兩人就此分別,各走一道。


    走到紫澤觀,看見雲鹿獨自坐在門口,雙手托著下巴,愁容滿麵,看到他,“哇”的一聲,便哭了出來。


    葉法善天師走過去,將她輕輕抱起,安慰道:“雲鹿不哭,阿爺迴來了。”


    “阿爺,您怎麽現在才迴來?師兄說您迴青田太鶴山洞天了,很久才會迴來!”


    “師兄說得沒錯,阿爺的確迴青田太鶴山洞天了,處理了很多要事,便急著趕迴來了。因為,我也想雲鹿了。”


    “我不信他們的話!烏翎天天在紫澤觀中悲鳴,您一定出事了!可是,我不知道到哪裏找您,隻能天天坐在門口等著,總有一天,您會迴來的!”


    “雲鹿說的對,阿爺總有一天要迴來的。”葉法善天師揩去她腮邊的淚水,“烏翎跟你一樣,也有七情六欲,也會想念阿爺,所以天天在紫澤觀中悲鳴,盼著我迴來呢!”


    “真的嗎?”雲鹿眼中噙著淚水,卻破顏笑了,“阿爺下次迴去,一定要跟我說一聲,我也想去看看青田太鶴山洞天。”


    “阿爺不聲不響地走了,沒跟你打個招唿,這是阿爺不對!你已是紫澤觀的南生弟子,將來,也許是紫澤觀唯一的修真女冠,我準許你不穿道袍,不戴巾冠好嗎?”


    雲鹿擺擺手,道:“阿爺說錯了,雲鹿既然是女冠,平時可以一身俗家女子的裝扮。但您開壇講經的時候,或是遇上重大的道家節日,應該要作玄冠青褐的女冠打扮。”


    葉法善天師笑了。


    澄懷、子虛和石清聞聲而出。


    “師父,您終於迴來了!弟子們擔心死了!”澄懷飛奔過來, “師叔祖說可以拿錢贖您。我們正在翻箱倒櫃,看看有什麽值錢的東西。”


    “師父的行囊中,除了諸多經書,幾件破舊道袍,再也沒有什麽像樣的東西了!”石清嘟囔道。


    子虛不疾不徐地走到師父身邊,道:“師父,您走了,雲鹿最傷心了,每日茶飯不思,堅持坐在門口等你。這下好了,她要高興壞了!”


    師徒相見,喜極而泣,小小的紫澤觀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


    “你們連日為師父奔走,個個都清瘦了,現在,一切都過去了,沒事了!師父還要為太後治病。你們三位到太初宮徽猷殿後麵的集萃池裏,采擷一些鳳尾金花草迴來,師父等著入藥。”


    三人叉手行禮,結伴而去了。


    葉法善天師將雲鹿放下,牽起她的手。


    “今日阿爺要煉藥丹,就由雲鹿做助手。等下,教你認識巴戟天、白芍、麥冬、五味子、當歸、知母、竹葉等幾味草藥,你要好好記住,阿爺要考你的!”


    “雲鹿一定記住!”父女倆開開心心地走進紫澤觀。


    煉藥成丹,葉法善天師遣人送與武太後服下。不出幾日,便漸漸恢複了元氣。


    一場小病,仿佛讓她脫胎換骨,變了個人似的。


    她更加鬥誌昂揚,意氣蓬勃,要去實現心中那個移天易日的夢想。


    垂拱三年的春天來得很早,洛陽積雪早早融化了,寺人們將太初宮打掃得幹幹淨淨。


    時值閏正月,新年的熱鬧喧嘩已經消逝,留下令人壓抑的安寧,好像黎明前最黑暗的那一刻。


    空曠寬敞的貞觀殿上,隻有君臣二人。


    武太後斜靠在鳳榻上,眼睛似闔非闔。上官婉兒正坐在丹墀下擬寫製令。


    太後下令,封皇孫李成義為恆王,李隆基為楚王,年僅一歲多的李隆範和李隆業,也分別封為衛王和趙王,並允許太子李成器和四位弟弟出閣,建置官屬。


    上官婉兒略一思索,伸出檀香木梨花紫毫詩筆,在硯池中飽蘸了濃墨。筆掃春風,紙落煙雲,一口氣寫了數行字。


    聽見武太後問道:“葉法師叔侄說,要多提拔有才華之人入前廷,共同經緯天下。病愈後,吾立刻下發旨意,征拜狄仁傑為冬官侍郎,他什麽時候能夠入朝?”


    狄仁傑出身並州狄氏,早年曆任汴州判佐、並州法曹、大理寺丞、侍禦史、度支郎中等職。


    他為人正直清廉,不畏權貴,每任一職,都心係民生,政績卓著。


    垂拱二年初,狄仁傑外放為寧州刺史。


    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


    短短一年時間,狄仁傑撫和戎夏,內外相安,深受民眾愛戴。當地百姓立碑勒石,頌揚他的德政。


    侍禦史郭翰奉旨巡察關內、隴右。到達寧州境內,盈路不斷聽到當地百姓稱頌刺史狄仁傑。返朝後,便向太後舉薦了狄仁傑。


    上官婉兒舉著筆,道:“接到敕旨,狄公馬上就準備交接政務,趕迴神都洛陽了。這幾日,應該快要到了!”


    “先帝在世時,吾就注意到了精明強幹的狄仁傑。儀鳳年間,他任大理寺丞,短短一年間,判決處理了大量積壓案件,牽扯到一萬七千多人,沒有一人上訴申冤,真是難得啊!”


    “婉兒聽說,前朝宰相閻立本曾稱少年時期的狄仁傑為滄海遺珠。真金不怕紅爐火,這些人,走到哪裏都會熠熠生光!”


    武太後提起裙裾,慢慢走下玉階,站在緩步墀上。


    大殿上,黼扆、躡席,銅龜、銅鶴、陳列於兩側。一左一右,各有兩隻鎏金銀竹節高柄蓮花薰爐瑞煙嫋嫋,在邊上站了片刻,便衣染蕤香,煙攜滿袖了。


    每逢上朝,肅政大夫領屬官至大殿西廡,從官朱衣傳唿,文武百官依次入殿就班,無不伏跪於她的腳下。


    “是啊,真金不怕紅爐火!臨朝稱製,天下那麽多人反對,吾也無懼!站在這裏,吾便是孤家寡人!”


    武太後一直記得觀風殿神人的話:“李唐王朝衰敗中落,你當恪謹天命,鳳臨天下!”


    “太後大權在握,和皇帝相比,隻不過差了一個名分而已!”上官婉兒頓在那裏,細細品味著她的話。


    “隻是,最後這一道門限,才是吾最難邁過去的。此刻的孤寒,誰能體會呢?”


    上官婉兒無法接話,隻好俛首繼續寫字。


    “等到狄仁傑入朝了,吾將以他和劉禕之、張光輔、裴行本等人為首,領銜主持朝中公務。那時候,吾就能稍微喘一口氣了。”


    “劉禕之才華出眾,以天資文藻,下筆成文出名。他跟隨太後那麽多年,一直是您的腹心股肱。”上官婉兒一邊寫字,一邊迴道。


    武太後麵露微笑,似乎非常讚同她的話。


    在皇後位上時,她一直視劉禕之為心腹,臨朝稱製後,立刻提拔他進入中樞機構,可謂信任有加。


    但是,世事總是難以預料。沒過多久,這位腹心股肱,就狠狠地背刺了她。


    垂拱三年五月,鳳閣舍人賈大隱密見武太後。


    他奏道:“鳳閣侍郎劉禕之向臣抱怨, ‘太後既然廢昏庸立賢明,為何還要臨朝稱製呢?不如還政於皇帝,以安定天下人心。’臣聽了非常震驚!”


    武太後冷笑一聲,心中極其失望。


    “吾賞識劉禕之的才華,讓他參預其謀,成為北門學士之一,又擢拜他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下三品,賜爵臨淮男。沒想到,他竟然如此看待吾!”


    俞文俊這樣的小人物反對她也就罷了。


    昔日並肩作戰的盟友,不知何時站在了對立麵,讓她感到心如刀割。


    都說帝王是孤獨的,她還沒稱帝,天下人就與她為敵了!


    賈大隱道:“太後有大恩於劉禕之,他卻忘恩負義,以怨報德,實在不配居於相位!”


    “吾的案上放著好幾道奏書,有告劉禕之接受歸契丹大賀氏部落大酋孫萬榮的黃金,也有告他與許敬宗之妾私通。念及他的功勞,吾沒有處罰他。既然他背信吾,那就命肅州刺史王本立去鞫審他吧!”


    心腹一旦有了二心,就會變成心腹之患,隻能痛下決心,除之後快。


    受高宗天皇大帝之托,劉禕之兩度擔任相王府司馬,兼任李旦的授業恩師;又參與謀劃,讓李旦繼位,成為大唐皇帝。


    既是帝師,又是宰相,名望和地位非同尋常。


    李旦上位後,卻遭到幽禁,成了太後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


    而她自立為帝的野心日漸昭然,劉禕之深深為李旦感到悲痛,忍不住跟下屬賈大隱抱怨了幾句,卻立刻被他告發了。


    在這個告密盛行,酷吏成風的年代,所重的不是證據而是人心。


    武太後沒有將他交給酷吏,隻是令由肅州刺史王本立審訊他,已經算是手下留情了。


    王本立去劉府捉拿劉禕之時,向他出示了武太後的敕令。


    劉禕之當即說道:“曆來,都是鳳閣取旨,鸞台封駁,文昌台奉而行之。不經過鳳閣鸞台,怎能稱為敕令!”


    這句話,讓他對太後的私下抱怨,瞬間轉為公開為敵。


    王本立廢然而返。


    上官婉兒進來稟報:“太後,王使君來報,他去劉府推鞫劉禕之,劉說,不經鳳閣鸞台,何名為敕!何況,敕令隻有皇帝才有資格簽發,您是太後,簽發的旨意隻能稱為製令。”


    誅心,有時候比殺人更殘忍,因為它會讓人生不如死。


    武太後極力掩飾著心中的怒火,冷冷說道:“劉禕之這分明是在抵製、藐視朝廷使者!看在他多年為吾效力的份上,就賜他在家裏自盡吧!”


    上官婉兒張了張嘴,略略移時,才鼓足勇氣,將喉嚨裏的那句話說了出來。


    “太後,正如葉靜能法師所說,徐敬業、裴炎、俞文俊、劉禕之等人反對您臨朝稱製,原因僅僅因為您是一位女主,不能立於紫微之位。既然人人都反對,您不如宣布稱帝,省得他們勞心!”


    武太後閉上了眼睛。


    “吾背後還有皇帝在呢!獲悉劉禕之入獄,他比誰都急,立刻為自己的恩師上書申辯。你說,吾自立為帝,如何繞得開他?”


    劉禕之在獄中聽聞此事,急得捶胸跺腳。“太後臨朝獨斷,威福任己,此時皇帝上奏,必定加速我的死期也!”


    如果李旦不求情,把這個人情留給太後,他或許還有活下來的希望。


    如果在李旦的請求下,太後鬆口了,這傳達的又是什麽政治信號呢?


    上官婉兒道:“朝中大權,盡在您的掌中,稱帝稱王,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武太後搖了搖首。


    “現在,人人都在傳言,說大唐太後要篡國自立,麵對這些流言,吾從來不去澄清和解釋。”


    “太後為何不澄清,也不解釋?”


    “吾隻想看看,有多少人耐不住流言的折磨,急火火地跳出來反對。伸出一個腦袋,便砍殺一個腦袋。等到再也沒人跳出來的時候,吾自立為帝,便是瓜熟蒂落了!”


    瓜熟,蒂落。


    上官婉兒恍然大悟。武太後種瓜黃台下,一摘再摘,不過是為了積蓄所有的力量,培育自己這隻大瓜而已。


    王權巍巍,一朝在握,從此便沒有嚴父慈母,也沒有孝子賢孫。


    她沉寂了少頃,低聲道:“太後,婉兒先去傳旨了!”


    處死劉禕之的罪名,不是收受賄賂,也不是私通小妾,而是拒扞製使。


    臨刑前,劉禕之沐浴淨身,神色自若,命他的兒子潤州司法參軍劉揚名向武太後寫一封謝表。


    麵臨生離死別,劉揚名悲痛得無法提筆。劉禕之隻好自己執筆書寫,詞理懇至,立成數紙,見者無不傷懷。


    新任麟台郎的郭翰和太子文學周思鈞等人,十分欣賞劉禕之的文章。武太後知道後,將郭翰降為巫州司法,周思鈞降為播州司倉。


    裴炎要求還政皇帝,引來殺身之禍;劉禕之抱怨太後霸政,被賜死府中。


    榮寵之至的宰相,都落到了被殺的下場。


    至此,朝中百官各個都明白了大勢所趨,他們不是趨炎附勢,便是噤若寒蟬。


    武承嗣和武三思等武氏子弟越發得意起來。


    為了武太後順利稱帝,他們積極掃除一切障礙,極力向她建議去李唐子孫,誅大臣不附者。


    有觀風殿神人預言在先,武太後開始昂首闊步、勇往直前。


    放任武氏子弟殺人立威,誅除異己;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人,羅織罪名,蔓引株連,屠戮了大批李唐宗室王孫、貴戚、大臣、刺史、郎將,在朝廷內外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


    太初宮四麵楚歌,日日腥風血雨。誰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洵並收藏開元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