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這個學期的學業過半,學校組織了期中考試。考試安排在周二那天,周四發的試卷。


    肖老師在周五的課上說,讓有空的家長周一來學校開家長會。


    這話一出,學生們麵麵相覷。別說周一不是什馬街,就算是什馬街,也沒幾個莊稼人願意走一二十裏的路跑來學校開什麽家長會。(像龍崗的家長更是沒可能,他們得走三十多裏的山路才能來到學校)。


    而且來學校能幹嘛,他們什麽也不懂,上初中的孩子是全家文化最高的,作為家長的他們能幹嘛?教不能教。這麽大了,打也打不得。


    基於這幾個原因,估計除了什馬鎮上以及附近幾個村子的學生家長會來,其他的家長都不會來。這是老師們能預料到的。


    另外考得不好的學生正好不想讓家裏大人曉得自己在學校的情況。這樣一來,正好可以不跟家裏說這事。


    陳月紅心裏有點失落。她這次考得還不錯,班裏第三,年級第九。她期望有家人來分享她的喜悅,期望得到認可。顯然這是不現實的。爸媽才出門兩三個月,不可能會半途迴來。


    此時,六百公裏開外的橫鎮。


    半下午,在耀眼的陽光下,一大片低矮的瓦房延綿在半米深的茅草原上。從橫鎮的鎮集一路延伸到周邊的下洋、上洋兩個村子,乃至整個北江。除了偶爾夾雜在其中的一兩棟規模稍大的正規廠房,其餘都是白牆灰瓦的大敞間式製鞋小作坊。白牆因為常年的布料灰塵沾染,已經變成了土灰色。


    站在瓦房外,能清晰地聽見裏邊平車發出的此起彼伏的“得得得”聲,並且有一股刺鼻的膠水味,這是抓幫工人在上膠水。以及跑上跑下拿鞋幫的工人。


    馬路兩旁,隨處可見成堆的破爛邊角料,有廢棄的布料、皮革、打壞的鞋樣等等。這些廢料吸收了地麵的汙水,人踩在上邊會滋滋往外冒黑水。這些廢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焚燒一次。


    與這破爛的形象相反的是,北江蓬勃發展的鞋業經濟。北江正在快速地成為中國有名的鞋都,全國百分之八十的鞋子都產自這裏。北江的鞋子以款式時尚新穎,價格低廉而出名。男鞋、女鞋、童鞋,應有盡有。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條件也相應地有了要求。幾年以前,大家基本上夏天拖一雙土氣的塑料涼鞋,許多莊稼人甚至不穿鞋,打赤腳去幹活更方便;天氣冷就一雙解放鞋穿到底,在家一雙自家勾的毛線鞋,一年就混過去了。


    現在呢,都講究起了穿戴。解放鞋早就過時了,愛美的女子穿上了細高跟鞋、坡跟鞋、長靴、短靴、裸靴等。反正就是沒有平底鞋,她們似乎要把那些年沒穿過的鞋填補上。


    男鞋款式相對少一些,波鞋,皮鞋是最常見的。


    童鞋品種也豐富,有波鞋、板鞋、小皮鞋、雪地靴、涼鞋等等。


    大家現在不僅吃飽穿暖了,連穿的鞋子也有了講究。破了就換新的,款式好看的。而不再是隻講究耐穿和保暖性。


    這也是北江如此紅火的原因。


    傍晚,太陽的餘暉將這片破爛的瓦房籠罩在紅色的霞光裏。拖著疲憊身子的男男女女陸陸續續從各間瓦房裏走出來。正當壯年的中年男女、臉上稚氣未脫的後生崽女。他們身上穿著汙髒的舊衣裳,腳上蹬兩隻破舊變形的鞋子。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兩隻變形的舊鞋。他們雖然天天跟鞋打交道,可自己卻穿不上那些漂亮的鞋子。隻有一批貨做完,假如還有一點廢料,那他們便會利用那一點廢料,做成一雙還算像樣的鞋子。有的留給自己穿,有的拿迴去送人。


    陳有和同水金,以及另外一個三十來歲的男人一起,拖著筋疲力盡的身子,灰頭土臉地走在人群裏。他們光著膀子,脖子上掛一條藍色的長皮圍裙。他們是同一個廠子的抓幫工。


    抓幫是製鞋工序裏最為艱苦的,這十分需要氣力,抓一趟鞋得使出吃奶的力氣。而且很容易受傷,力度沒控製好就會被手上的鉤針鉤到鼻子和臉。沒有哪一個抓幫工臉上不掛彩的。他們一天到晚給鞋刷膠水,周身充斥著一股濃重的膠水味,據說聞多了生不出來孩子。因此,隻有那些家庭負擔重,而且已經結婚,且生了小孩的中年男人願意幹。因為抓幫工資相對來說要高一些,效率高的時候一天能有近百元。相比打鞋工一天緊趕慢趕,四五十塊的工錢,他們算是高薪了。當然,他們沒有天天有事做。


    這三人走到水龍頭下衝洗著被膠水糊住的大手。大部分時候,這是無效的。膠水緊緊地凝固在他們的皮膚上。有時,他們甚至用鋒利的小鏟子把手上凝結成一塊硬殼子的死皮鏟下來。他們曾經用來作田的手,因為高腐蝕性膠水的作用,在這樣濕潤的季節,卻像冬天一樣龜裂、硬化!


    沒有文化和任何技藝的農民,即使脫離了田地,依然隻能幹最苦最累的活。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這時候的橫鎮是一天裏最為活躍的。


    各個廠子的女人們鬧哄哄地衝到宿舍,爭先恐後地在唯一的一口灶上炒菜。


    十幾口人的混合宿舍,頓時被炒菜的呲呲聲和嘰嘰喳喳的話語聲包圍。


    譚家英搶到第一個炒菜,她隻炒了一個青菜,中午剩了一點豬頭肉。很快,她從蒸飯的壺裏取出她同陳有和的兩個鋁飯盒(飯由輪值的人事先蒸好了),用毛巾裹著端到門口的一塊石頭上。這塊勉強能放下這兩道菜和兩個飯盒的大理石塊是陳有和從馬路對麵撿迴來的。石頭的邊緣凹凸不平,像是摔碎的。


    大理石挨著牆根放,底下墊了兩塊石頭。譚家英就蹲在這石頭邊,一個人先吃了起來。


    一口飯才到嘴裏,陳有和就到了她身後。陳有和從右手邊的下鋪床底下拉出一把折疊小矮凳子,那是譚家英之前坐火車,在車上買來坐的。


    陳有和手裏拎一瓶啤酒,輕輕地坐進那張脆弱的凳子上。他拿來一個空碗,倒上一小碗酒,遞到譚家英麵前,“家英,來一點?”


    譚家英接過碗,低頭大口喝了兩口,嘴裏發出“嗨呀!”的感歎聲。辛苦了一整天,隻有這個時候,蹲在這一方小小的地上,嗦上兩口冰涼的啤酒,才能讓人喘口氣。白天搶貨做的時候,簡直比屋裏雙搶還急人。雙搶再怎麽搶,自己的稻穀總不會跑掉,可是打鞋打慢了,就會被別人搶先,那麽自己就要少掙錢。


    沒一會兒,水金兩口子在自己的床邊支起一個小的折疊桌,他們就坐在床沿上吃起了飯。水金的兩個孩子最大的不過五歲,最小的也隻有三歲,兩個孩子都留在羊山,跟著爺爺婆婆生活。水金的老婆本來在屋裏帶孩子,今年才跟著出來一起掙錢。沒辦法,屋裏掙不到票子,孩子要吃飯,以後還要上學。他們還想早點蓋起一層像樣的新房。


    很快,整間屋裏的人陸陸續續吃上了飯。有的坐在自己的床沿上,有的蹲在門口,還有的就站在屋裏的隨便哪個角落。


    在不遠處的馬路兩邊,幾間破舊的瓦房朝路開著。屋裏屋外擺了幾張油黑發亮的舊木桌子,桌子上坐滿了後生,有的唿啦啦吃著飯,有的幹等著上菜,有的三五成堆坐在一起開些無油鹽的玩笑。這些後生因為不會煮飯,也懶得煮,幹脆就到外邊來吃快餐。


    兩麵長滿茅草,狹窄、凹凸不平的馬路上,三三兩兩的後生在追逐打鬧。


    橫鎮進入一天中最為繁華的時光。


    任何時候、任何環境,隻要有人就有希望、活力!一個富麗堂皇的皇宮,假使沒有人,那就好比一個漂亮的空殼子,即使再氣派,也會讓人生畏而遠離。這就是煙火氣的魔力。破爛的橫鎮因為這群不怕苦不嫌髒的農民工的到來而顯得繁榮、可愛,生機勃勃!


    吃過飯,陳有和同宿舍裏的幾個男人坐在門口當風的地方玩起了撲克。一天裏,隻有這樣的時候才能緩解他們的辛勞。


    他們對於這樣的生活還算滿意。平時下工有點小酒喝,有空打打小牌。還不用在外邊風吹日曬。雖然,他們也常常抱怨這裏的活累,不過相比迴去作田,他們還是願意留在這裏。


    譚家英收拾好碗筷便到隔壁的廠子去找認識的人聊天去了。


    馬路對麵一家名叫“人來人網”的小網吧此時熙熙攘攘,年輕的後生們沒什麽事就來這裏上網打遊戲、看電視。這間網吧是今年才開的,生意一直很旺。


    宿舍裏,幾個年輕的女子放下布簾,躲在自己的床上換上了一身時髦的衣裙,並用梳子把頭發的梳得很順溜。然後擠擠挨挨地出了宿舍的門,她們要去鎮上逛街玩耍。她們一個月也難得到鎮上去玩一次,趁著這一批貨趕完,她們去放鬆放鬆。也隻有在這個時候,她們才像一個真正的年輕女子那樣,穿上一身幹淨的漂亮衣裳,蹬一雙時髦的高跟鞋,三五成群地出門玩耍。平日裏搶貨做,搶得昏天黑地,哪裏有時間和心思去打扮自己。天天就是套一身舊衣裳,腳上踏兩隻拖鞋。冬天,她們還會在衣服外邊罩一條圍裙。因為鞋料都是堆在地上的,很多的灰塵。打鞋,特別是穿鞋帶的時候,都需要把鞋子抱在胸前,為了不天天洗衣服,她們便想到圍一條圍裙擋灰。


    鎮集是整個橫鎮最繁華的地方,飯館、服裝樓、電話亭、銀行、超市、美發店、小吃攤等應有盡有。


    當然,女孩子們最愛去的地方是服裝樓。一棟三層的大樓內密密麻麻地擠著賣衣服、各類飾品,鞋子、包包等格子間。這裏等於是批發市場,不過一件兩件也賣,隻不過價錢貴一點。當然,她們大部分時候隻是看看逛逛,並不舍得買。


    橫鎮百分之九十是外來人口,本地的人隻在這裏開廠子,一家人在市裏住著漂亮的商品房。這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當中,蕪豐人又占了百分之八九十。你去橫鎮的街頭看一看,一條街上走著的人大都是講蕪豐方言。這裏實在算得上是蕪豐人的第二個故鄉。


    熱鬧的街頭,在路邊店鋪燈飾發出的光照下,陳蘭花和她的兩個姐姐,以及另外兩個差不多年齡的女子,手挽著手,有說有笑地走在服裝樓下。這幾個女孩子穿著打扮已經像城裏人一樣時髦。上身是體恤,搭配半身裙,腳上蹬一雙坡跟涼鞋。除了陳蘭花,其的女子都拉直了頭發,有一個大膽的還弄了一個小卷發,並且染成暗黃色,配上大得誇張的紅色塑料耳環,有那麽幾分電視上時髦女郎的模樣。


    這幾個女子計劃去樓上逛一圈。幾人在樓下的一個流動攤販手上,買了一些水煮鹽花生,然後悠閑地上了樓,在這服裝的海洋裏盡情地遊玩。


    十五歲的陳蘭花從去年開始就跟著兩個姐姐來這裏打工了。因為還沒學會打鞋,她現在做的是小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折鞋盒子、把做好的鞋裝盒等。和打鞋工不同的是,小工是按月算工資的,五百元一個月。不過她很滿足,也沒有什麽可抱怨的。村裏個個都是這麽大就出來打工了,在這外邊還好過一些,不用整天跟泥巴打交道。放假了還能跟姐姐們出來逛逛街。雖然她們大多數時候都不會買。她們很懂事,省吃儉用扣出來的一點錢幾乎全部交給屋裏大人,自己隻留一點零用錢。當然,她們也知道自己以後的命運:不管願不願意,過不了幾年,她們便要嫁作人婦,從此圍著柴米油鹽、灶台、孩子轉。所以,她們有時也會放肆一次。像相約一起去拉直頭發,去買一件漂亮的裙子,吃一次想了很久的美食……


    其實,除了陳蘭花,陳華英也在橫鎮。華英正是跟她一起出來的,就在她隔壁的隔壁廠子,她有時也去找她玩。像今天晚上,蘭花本來去叫了她,不過她說懶得跑。


    陳華英現在正躺在宿舍的硬板床上發呆。


    相比整日笑嘻嘻的蘭花,陳華英就顯得沉默寡言得多。自從她爸陳友世走後,她和妹妹隨媽媽到了後爹家生活。後爹屋裏的日子並不好過,她們母女三人整天要看人家眼色生活。即使她和媽媽一天到晚不停歇地做活,仍然得不到後爹的一個好臉色,仿佛她們就是來連累他的。還有他的兩個兒子,整天對她們吆來喝去。她媽——矮姑經常會因為煮菜的問題被刁難。煮多一點,後爹要鼓起眼睛來罵:沒卵用的,一點劃算都沒有!


    煮少了,不夠吃,又會被他的兩個兒子拿話堵:哎呀,這麽點菜,夠誰吃?幾個人莫不是偷偷藏起來吃了!


    而事實卻是她們母女三人連放肆吃一餐都沒有過。華英和妹妹吃起飯來都不敢多盛飯、夾菜。


    日子這樣憋屈,她於是跑去求著蘭花帶她一起出來打工,這才到了這裏。


    眼見廠子裏的活明天就結束了,她現在思忖著:得去外邊找點臨時的做。


    她可不想迴去看人家的臉色!再說,她還要多存點錢給媽媽。


    夜裏將近十一點,打牌的男人們散了場。除了上網的後生,上街的女子們都迴來了。他們各自躺到床上,說著明天以後的打算。


    所有的廠子幾乎都是今天最後一天做貨。上半年的旺季已經過去,接下來就是長達兩三個月的淡季。淡季他們一般也會留在這裏,省了來迴的車費,而且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活做,就算自己廠裏沒有,別的廠子總會有點,甚至是別的村、鎮。勤快的人總會想法設法出去找事做。


    還有的家裏上有老下有小,也會選擇迴去待上一陣子再來。


    陳有和跟譚家英商量,他想迴去辦身份證,他的身份證掉了,得迴去補辦,因為臘月迴去說不定人家上班的放假了。正好也到了淡季。


    “也好,你迴去看看兩個孩子。順便把下半年的學費捎迴去。”譚家英說。她因為暈車,也為了省點車票錢,同時想留在這裏找點臨時活做,並不打算迴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遷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三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三月並收藏大遷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