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早耕,譚家英讓月紅和立生走了二三十裏的山路,到大姐家借的牛。所以,早稻一栽下,她就同陳有和商量出去打工的事宜。再不出門掙點票子,兩個孩子下半年的學費從哪裏來?


    其實,不止她一家這樣打算,村裏一半的家庭都在籌劃出門做活的事。屋裏掙不到票子,一年到頭也就隻夠糊一家人的口,要想供孩子上學尤其難,現在大家見識了一些世麵,曉得要供孩子上學才有出息。另外,看著村中日益增多的新屋,許多人屋裏又添了新家電,這些都是一個家庭有在外打工的孩子掙來的。試問哪個心裏能沉得住氣?


    早稻一栽下去,這些人就沸騰起來了,紛紛到光頭那裏報名。現在光頭的生意是越做越好,因為忙不過來,除開他小舅子的一輛班車,他自己又買了一輛半新舊的班車來運人去北江。


    北江已經成為了一座鞋城,全國一半以上的鞋子都出自北江,因此得稱號為“鞋都”。近兩年,北江的製鞋業遍地開花,橫鎮附近的製鞋小作坊也紅紅火火起來,凡是當地的人家,紛紛加入了製鞋行業。這些小作坊生產的鞋子價格低廉,款式時尚,因此,全國各地過來批發鞋子的商人絡繹不絕。


    也因為如此,北江的許多地方急需廉價的勞動力。這與蕪豐這些沒文化、沒技術,又想掙點票子的作田人的需求不謀而合。


    到了與光頭約定的日子,村口的那條石子路格外的熱鬧。百十個男女提著行李站在路邊等候著上車。譚家英與學富的老婆夏園,桂花等幾個相熟的女人站在一塊話事。年初的時候,水泥廠徹底倒閉了。學富、學貴兩兄弟賦閑在家。學富對於田裏的活不在行,因此他和老婆夏園加入了打工的行列。


    早在正月裏,學富的三個女子就已經出門打工了。一起的還包括學貴的兩個女子、陳有豐等在內的這一片十四五歲至二十出頭的所有後生崽女。因為他們文化不高,有的甚至大字不識一個,去別的地方進廠要求學曆,年紀也有要求。隻有橫鎮不嫌棄他們,因此村裏絕大部分出門務工的人都選擇去橫鎮。拿陳有豐來說,一個他本身文化不高,隻有小學文化,進正規的工廠也是做最底層的工作,工資低不說,正規廠裏還管得嚴,動不動就有拿腔拿調的上司整治。返工、罰款是家常便飯。陳有豐最受不得別人管,為此他每份工都不長久,也就存不下錢。


    橫鎮就不一樣,這裏自由。隻要自己願意,隨時想不做就不做,還不會扣工資。也沒那麽多彎彎繞繞,做的東西不好,老板頂多說你幾句,絕不會要求賠償材料錢。很多時候,混一混就過關了。這對於這些沒文化,不愛受人管束的農村人來說簡直就是打工的天堂。所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陳有豐就在北江做鞋了。不僅僅是他,可以說,蕪豐出去務工的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去了北江橫鎮,那裏簡直能算得上是蕪豐務工人員的大本營。走到哪裏都碰得到老鄉,橫鎮的鎮集就像什馬街一樣,什馬、田中的口音貫穿整條街。


    不一會兒,學山老婆也循著聲,從人群裏鑽了出來,大聲地跟幾人打招唿:“家英,夏園嘞……”


    這幾個原先不是那麽友好的婦女,因為要出遠門而突然變得關係緊密起來。是啊,出門在外,有認識的老鄉格外顯得親切。別說跟外地人吵嘴打架能有個幫手,光是那一口鄉音就能拉進彼此的距離。


    天黑以前,光頭和他小舅子的班車來到羊山村的村口,載著這一大群中年男女,快速地駛出羊山村。


    月紅和立生現在已經成為了小大人,他們當然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跟著爸媽去村口等車,惹人笑話。其實,像他們這個年紀的孩子,許多都輟學在家務農,有的甚至跟著親戚、鄰居出門做活掙家用了。在這方麵,他們是幸運的。


    這年的夏天,羊山村建起了一所新小學,就在祠堂的右後側。一扇兩開的鐵柵欄門,門口左側就是一個門衛室。進了鐵門,左邊是一個水泥的操場,操場的兩頭各安了一副籃球架。操場的對麵是景觀區,分前後兩塊,四周栽了一圈的鐵樹圍住的,景觀區裏移栽了一整片的草皮,中間還栽了一棵桂花樹和一棵造型奇特的鬆樹。走完景觀區,就到了升旗台,一個四四方方的水泥台子上,佇立了一根光亮、直插雲霄的旗杆。過了升旗台,就是一棟七字拐的四層樓房。正對大門口的是教學樓,教學樓左側凸出來的,短一些的樓房是教師們的辦公室,還有教師宿舍也在那一棟。樓房是清一色的鋼筋水泥結構,潔白的牆麵,聯排的大玻璃窗。偌大的教室裏桌椅通通都是嶄新的。


    教學樓後麵左邊就是校公廁,學生們再也不用出校上廁所了。出了廁所,往教學樓的右後方走,並排擺了兩張水泥壘的兵乓球台,台子的中間還用水泥墩子攔了一下。老學堂的兵乓球桌可沒這個東西,就是一張破舊的水泥台子,學生們用一根扭曲的木棒當分界線。


    再往右側走,就是老師們的食堂,還有一個大大的學生活動場地。


    這在蕪豐縣能算得上是第一等的小學了,羊山的男女老少逢人就誇耀自己村裏新修的學堂是如何如何的氣派。據說修這所學堂花費了五十萬元。當然,村裏肯定是拿不出這麽多的錢來修。別說五十萬,就是五萬也湊不出來。


    說起這所新學堂,那是大有來頭。羊山村出了一個領導,那是戰爭年代浴血奮戰得來的榮譽。領導年近九十,想迴鄉看看。市裏連忙張羅給老人家尋找故鄉,找到一半,陷入了難處。原來領導有兩個老家,一個是他出生的地方,羊山。另一個是他後來生活了幾年的地方。領導的爸是羊山人沒錯,可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沒兩年,他媽就帶著他改嫁到另外一個村子。他媽和幾個親近的親人都死完了,事情進行到這一步等於是到了兩難的境地。羊山和他後來生活了幾年的那個村子,為了爭誰才是他老人家真正的家鄉而鬧得很兇。試想一下,誰不想成為英雄的同鄉。又再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很有出息,那凡是沾點親帶點故的人都會對外宣揚:他啊!那是我屋裏的某某親戚。


    別人聽了肯定會恭維一場,並且對他的所謂親人、故人也刮目相看。這,就叫沾光。


    相應的,如果一個人混得不好,或者很混蛋。那他一定沒什麽親戚朋友。即使是親人,也會在別人麵前鄙夷他,“呸!我屋裏才沒他這樣的人”。生怕別個把自己與那混人混為一談。


    說迴原話。


    在這場口水戰中,羊山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市裏、縣裏把羊山定為領導的老家,他老人家也並沒有提出什麽不同的意見。


    市裏很重視這次領導迴鄉的事。沒兩天,就派了人下來視察。視察的人迴去告訴領導,羊山村的小學破舊不堪,從蕪豐縣城出來的路也是坑坑窪窪,有許多還是陡坡。當下,由市領導帶頭,市、縣各領導班子,紛紛捐款為羊山建新學校而奔走。另外,市裏撥款為蕪豐縣到羊山段修起了柏油馬路。


    新小學是去年夏天開始著手修建的,到現在已經完工了。


    這幾天,陳月紅所在的五年級每天下午都不上課,到港子河光明橋段挑石子去填補新店子到村裏的路。柏油路隻修到新店子那裏,新店子拐下來村裏的這一截還是老樣子。


    據說,就這幾天領導就會來羊山。市裏計劃在領導探親的那天讓他老人家出席新學堂的建成剪彩儀式。因為五年級的課全部學完了,隻需要在考前再複習一遍知識點。因此學校安排了五年級的學生幹活。


    到了那天,整個羊山都沸騰起來了。這一天學堂裏不上課,一大早,各班的老師帶領本班的學生把自己班的板凳搬到一兩千米遠的新學堂操場上擺放整齊。力氣大的男生幫老師搬花布置現場。學堂的大門口和操場的圍牆外,圍了一圈的男人、女人,老人、娃娃,在看熱鬧。


    與此同時,學校的儀仗隊在光明橋附近等著了。大家焦急地等待著。


    帶隊的老師遠遠地望見一隊四五輛小轎車朝新店子方向駛來,並拐過新店子朝村裏來了。他趕緊讓學生們表演起來,其他在村口迎接的人也已經在馬路兩邊列起了隊。在儀仗隊的帶領下,這幾輛小轎車緩緩地進了村,停在了新學堂的正門口。


    一時間,圍在學堂外邊看熱鬧的人們炸開了鍋。


    “啊呀!這是什麽車子?好氣派呀!”


    這群沒見過什麽世麵的農村人好奇地盯著麵前的小轎車看,嘴裏直“嘖嘖”。這些人中,最常見到的就是拖拉機,這一兩年才看見一兩輛翻鬥車、班車在路上跑。對於小轎車還真是沒見過。他們一遍遍地打量著這氣派的車子,相互之間感歎著羊山以外的世界是如此先進、美妙。


    新學校的操場上,各級領導在升旗台旁臨時搭的講台上激情洋溢地發表講話。月紅正和同學們一起,坐在操場上各自班級的隊伍裏。由於太嘈雜,她並沒有聽清講了什麽,隻是在老師們的帶領下,一遍又一遍地鼓著掌。領導們講完話後,就請了領導上台講了兩句,隨後就是剪彩儀式。剪彩儀式過後便是歡送儀式。汽車很快又駛出了羊山。


    新學堂周圍的人們仍然熱血沸騰地說著剛剛的壯觀場麵。在這些人中,一個滿臉陰鬱、精瘦的身影顯得格外紮眼。


    那是陳福。


    陳福在年初被清出了教師隊伍,與之一起的還有幾個師資不合格的村小任教老師。陳福本來以為憑他的“聲望”,學校不會清他出去,哪知上頭可不好糊弄,最終他還是做迴了農民。最令他失望的是他的三兒子,陳遠聖並沒有接他的班。陳遠聖沒能考進高中,初中畢業就跟著他的兩個哥哥外出務工了。陳福再也不是原來那個心高氣傲,見誰都是高人一等的眼色了。他現在委委屈屈地藏在人群裏,假裝不經意走過學堂門口,再裝作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瞥了一眼氣派的新學堂。


    要是沒有這檔子事,我陳福也能搬到裏頭享福。


    他心裏失落地想著。


    突然,他瞥見門衛室裏坐著的那個人很熟悉。那不正是陳和平嗎!


    他怎麽會在裏邊?難道學校讓他迴去當門衛?


    肯定是這樣!


    看著門衛室裏陳和平那笑嗬嗬的模樣,陳福氣得牙癢癢。


    “短命鬼,瞎了眼睛的!你爹爹我比他陳和平年輕好幾歲,腦瓜子也不曉得比他好使多少,怎麽請他不請我?瞎眼睛的東西!呸!”陳福在心裏暗暗地罵。不過,他也隻能在心裏暗暗地罵,再也折騰不出別的來。


    其實,自從陳福不當老師後,便沒人拿他當迴事了。陳前進一家雖然搬到新村住了,但是前進老婆想想她在老屋裏低眉順眼了那麽些年,心裏就不痛快。她現在常常對鄰居說一些陳福屋裏的壞話,以解她的心頭之恨。


    新小學搬遷儀式過後,就是暑假了。陳月紅她們那一屆畢業生在老小學辦了一場茶話會。五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和老師圍坐在一起吃東西,談天說地。玩得好的學生之間互贈明信片作留戀。因為許多的學生畢業以後就徹底告別學校生涯。雖然大家知道讀書好,可是真正願意花錢供孩子的還是少數。人們還是願意選擇眼前看得見的利益。孩子迴家可以幫忙做事,或者出門做工掙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遷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三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三月並收藏大遷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