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的休息的幾天裏,譚家英基本摸清楚了情況。周邊這一帶都是製鞋的。她剛來的那天早上看見的後生男女都是附近鞋廠的工人。說是鞋廠,其實全都是十人左右的小作坊。本地的人騰出一間舊屋,再置辦幾台平車就可以招人開工了。而且每家每戶都是不月結工資的,也都沒有底薪,都是等收到貨款才給工人結賬。
這些都是從隔壁廠子裏一個蕪豐老鄉那裏打聽來的。那天譚家英和桂花吃了夜飯,見時間還早,就想著出去走走。陳有和,水根和同宿舍那個叫“門子”的後生已經搬了一把折疊桌子坐在門口打起了牌。牌是陳有和帶在路上準備解悶用的,不過一路也沒用著。這幾天天天憋在宿舍裏無聊,他才想起來這事。剛好水根和門子兩個也想玩幾把,三人便搬了桌子到門邊的風口裏玩上了。
這個時間天將黑未黑,不時有一陣晚風吹來,路麵上有一些人乘涼的人。譚家英和桂花走到隔壁的瓦房前時,聽見坐在門口乘涼的幾個男女說的是蕪豐話,好像就是田中一帶的口音。出門在外,聽到有人講鄉音,別提多親切了。兩人走上前一詢問才曉得,她們就是田中鎮的。還真是老鄉!老鄉告訴她們,這附近幾家做事的人幾乎全都是蕪豐縣人,沒事過來坐坐,另外還講了許多這裏的事。
譚家英和桂花在隔壁坐了一陣,往附近的菜市場走去。經過打聽,她們知道了一兩裏路的地方有有一個小菜市場,那裏的菜品種多,關鍵是比較便宜。像晚上這個時候去,還能買到一些更便宜的東西。比如賣了一兩天,蔫掉的蔬菜;還有老板揀出來,堆在地上的死魚。魚反正都要殺的,死不死的無所謂,沒臭就行。這裏靠海邊,海鮮,魚類都比較便宜,像這樣一條重一兩斤的死魚,才賣一塊兩塊,比肉可便宜多了。
兩人撿了一些便宜菜,這才往迴走。
兩人前腳剛進宿舍門,後腳老板娘就來了。她來告訴大家,明天上午做事,早上不要起太晚。
一屋子的人心情好了起來,終於要做事掙錢了!
第二天一早,所有的人天一亮就醒了。大家隨便吃了一點早餐,就坐在宿舍裏等著。
等了將近兩個小時,老板娘才慢悠悠從對麵的樓房後門出來。
她站在門邊招手,“來,來。”
等在宿舍裏的人馬上站起來,朝老板娘圍攏過去。老板娘將他們一行人領進了樓房的後門,進去之後,一股刺鼻的異味嗆得眾人不由得屏住了唿吸。門口右手邊的樓梯口下,堆了一地的皮革料子;房子裏的右邊牆根下一排的蛇皮袋,從口子裏露出黑色、白色的粗麻線。往前門的位置那頭的地上鋪了一層透明薄膜,薄膜上一紮一紮各種顏色的布頭堆了一人高。它的對麵是一牆根各種碼子的鞋底。整個房間都被這些東西占滿了,中間隻留了一條僅能容一人通行的通道。老板娘帶大家在廳裏認了一迴路,隨後轉頭把他們帶到樓梯對麵的一間暗房子門口。
她朝水根和陳有和招手,“來,你們兩個男的進來。”
水根和有和就跟著進去了。一進到屋裏,刺鼻的味道更濃了。
陳有和注意到,進門左手邊的牆根下整整齊齊地碼了七八個蓋了蓋子的鐵皮桶。桶上印了一些字,別的看不清楚,不過有兩個大字在正中間:“鞋膠”。
陳有和猜想,刺鼻的異味八成是這些膠水發出來的。因為這間房裏的味道更加刺鼻難聞。
“哪,這就是你們倆以後做事的地方。”老板娘向兩人介紹到。
“做什麽?”陳有和問。
“抓幫。”
見陳有和一臉懵,老板娘解釋到,“就是把打好的鞋麵固定到鞋底上。這個到時候會教你們怎麽做的。”
說著,老板娘就把他們領了出去。出了後門,老板娘帶著大家上了後門外右側的一架鐵樓梯。樓梯是通往樓房後半截的二樓的,這裏明顯是以前的老房,跟樓房的前半截完全不一樣。
樓梯走到頭就被一扇嘎吱嘎吱響的鐵皮門攔住了。老板娘用鑰匙打開門,裏邊一股黴味襲來。進去以後,就是一間大長間,三十來個方的屋裏擺了八台平車,它們成“口”字型,擺在房間的中間部位。低矮的屋頂,左右兩邊的牆上安了兩條長燈管,再就沒有別的東西,連窗戶也沒有一個。
老板娘把除陳有和、水根之外的六人叫到跟前,“來,這以後就是你們做事的地方。你們都過來,我教你們怎麽做。”
譚家英等六人馬上圍攏過去,隻見老板娘拿出幾塊裁剪好的料子,坐在平車前“噠噠噠”那麽一頓操作。一會功夫,這幾塊零碎的料子就變成了一個完整的鞋麵。
大夥麵麵相覷,“哎呦,這麽複雜!”
“來,你們找個機器坐下來,我帶你們做幾遍,”,
大夥聽了,紛紛坐到平車前。老板娘一邊講解,一邊帶著大夥一起做。這樣重複了四五遍,譚家英和桂花基本學會了。她們學過裁縫,在屋裏的時候就用得一手好縫紉機,這平車跟縫紉機是相通的,因此她們學得比較快一點。學貴的兩個女子學起來就費力了,她們本身年齡小,又從來沒接觸過這方麵的東西,老板娘教了許多遍,她們才勉強學會。水根老婆也還年輕,同樣沒學過縫紉,一樣學得費力。至於後生“門子”,那就更不用說,根本一竅不通。老板娘便打發他做小工,什麽雜事都做的那種。
這樣安排好了一切,老板娘便讓大家用角落裏的廢棄鞋料來練習,她留了一個鞋樣,大家照著縫起來就行。打好的鞋幫要拿下去給她過目,如果行了,下午就可以開始正式做活了。
中午的練習結束,她們打的鞋幫勉強合格,老板娘讓大家吃了中飯就去找她領鞋料。
譚家英她們匆匆吃過飯就去領了鞋料,上樓開始打鞋幫。
譚家英對照鞋樣,將鞋料一步一步縫合起來。因為怕要返工,她的速度很慢,盡量做得好一些。
悶熱的房間裏,連一絲風也沒有。一顆顆汗珠從她的額頭劃過臉龐,流進脖子裏。但是她沒有擦拭,心裏隻想著多做幾雙鞋。
即使這樣拚命做,到了下午六點收工的時候,她才做出來兩碼鞋幫,總共二十雙。不過,其他人也跟她差不多,學貴的兩個女子一人才做十來雙,還是譚家英給她們指點了幾迴才打出來像樣的鞋幫。譚家英心裏算了一下,一雙鞋是兩毛錢,那她這一下午總共能得四塊錢,等幾天熟悉一點了,一天怎麽著也能做個五碼鞋,那一天豈不是能有十塊,一個月三百。哎呀!等迴去割晚稻的時候不就有九百!這還沒加上有和抓幫的工錢呢,聽說抓幫的掙得多一些。啊呀,可以,這下孩子的學費就不用愁了,蓋新屋也指日可待!
譚家英跟大家一起把做好的鞋幫抱下去,交給老板娘檢查並記賬。夜裏是不做活的,這批貨不趕時間,老板娘為了節約電,便不讓她們晚上做,一到六點就拉了電閘,宿舍裏九點半以後也會斷電的。
陳有和今天也沒歇著。一整個下午,他都和水根在那間滿是膠水味的小房間裏學習抓幫,為了明天的正式開工而練習。他的手上沾滿了膠水,洗都洗不掉;鼻子上也破了一塊皮。鞋底厚,抓幫的時候,要使出吃奶的勁才行。勁小了,鉤子拉不出來;一不小心勁使大了,又容易被鉤子鉤到鼻子和臉。那鉤子可尖銳了,能把鼻子鉤穿。不隻是他,水根的鼻子上也被鉤了一下。
吃過夜飯,譚家英同桂花、金花銀花,水根老婆一起出了門。她們去撿便宜菜買,順便買鋁飯盒。大家商量好了,為了節約時間,以後輪值煮飯,每人負責煮一個禮拜的飯。這個煮飯其實就是半中午趁下來拿鞋料的時候彎迴來把大家出門做事前放好米和水的飯盒放進大鋁壺裏蒸上,炒菜還是各人炒各人的。
就這樣,他們正式進入忙碌的做工生活。每天天一亮,女人們就到樓上打鞋幫,男的在樓下抓幫。別看老板娘說不趕貨,可譚家英她們卻忙得比雙搶還心急。怎麽能不心急,自己不急,就會比別個少打一碼鞋,也就少掙兩塊錢。還有,這鞋幫不是說你想打就能打的,這批貨做完了,要是老板沒接到新的訂單,那她們就得休息幾天。所以,個個想趁著有貨做,多做幾碼。譚家英每天坐到平車前,心就會“突突突”亂跳,特別是快到下班時間的那陣,手忙腳亂的,生怕比別個少做。為了多打幾雙鞋,她中午吃飯都是亂塞幾口算數。為了爭分奪秒搶貨做,同廠子的幾個女的連下樓吃飯都是一步邁幾個階梯跳著跑下去的。桂花眼見著金花銀花趕上了她的速度,心裏不免慌張,於是對兩個女子開玩笑:“死女子,還沒成家就跟我們這些娘子人一樣生做死做!早點下班,去找附近的女子、俊後生一起行行街。去嘍,不趁後生玩幾年,等成家生孩子了就玩不成。”,這話一半有慫恿戲謔的私心,一半也是她心裏對於後生女子的忠告。
當大夥安心落意定下來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似乎過得有滋有味起來。每天吃過夜飯之後,陳有和會同屋裏的兩個男人坐在風口裏打牌玩樂,來排解白天的勞累。女人們呢,會趁著夜色,跑到一兩裏路遠的菜市場去買第二天的要吃的菜。買到一次超級便宜的菜,或者一條劃算的剛死的魚,都夠她們歡喜一晚上的。
很多時候,你不得不佩服這些農民身上那股頑強的生命力。不管條件再艱苦,隻要落腳下來,他們一定盡力地生長,並且從中找到一些樂趣。就像那路邊的馬鞭草,盡管被千萬次踩踏,它們依然活得好好的;並且因為踩踏,它們的根牢牢地紮進土壤裏,任你死命地扯,也扯不起來。
七月的一個平常的夜裏,陳有和像往常一樣,和水根、門子坐在靠門邊的位置打牌;譚家英在灶上炒明天的菜——鍋裏是幹辣椒煸炒榨菜豬頭肉。天天吃魚,陳有和吃膩了,跟她說想吃肉,於是她今天晚上買了豬頭肉。豬頭肉便宜,榨菜又夠鹹,下飯。有和幹的體力活,不多吃點鹽沒力氣,譚家英平時做菜就偏鹹,一是吃了有力氣,二是為了省菜錢,菜鹹了,自然就會少吃。
她們都是頭一天晚上就做好明天的菜。這樣就不會耽誤明天的功夫。譚家英還好一點,有和有的時候先做完活就會來炒菜。桂花一個人,她為了不耽誤時間,很多時候都是買一些死魚迴來,醃得鹹鹹的,然後用油炸好,包在一個薄膜袋裏,吃飯的時候就從裏邊抓幾塊。有時吃得嘴巴上火起泡,她才願意吃一兩天現炒的菜。
菜炒好以後,譚家英坐到床上,從席子底下摸出一個小本子和一隻筆,一筆一劃地記起了帳。每天打了多少鞋幫,自己心裏要有個數,不能光老板娘記,萬一她漏記了呢?所以大家都有一個小賬本,方便結賬的時候對數。譚家英因為不會寫,她便用歪歪扭扭的橫線代替,一橫就代表一碼鞋,當天打了幾碼鞋,就劃幾橫。
記完帳,男人們也沒打牌了,燈熄了以後,大家躺在床上說了一會兒話就睡著了。
淩晨一兩點鍾,靠外邊睡的譚家英驚醒了過來。她垂到床沿下的一隻手感覺冰涼冰涼的。她動了動手,是水!
譚家英一下清醒過來,她用力地推了推陳有和,“有和,有和……”
“嗯,做什麽?”陳有和迷迷糊糊地應了一聲。
“好像淹水了。快起來!”
陳有和聽到說淹水了,趕忙爬起來,右手在床頭摸索了一陣,從褲兜裏掏出打火機按亮。
果然,房間裏的水漲到了下鋪一半的位置,屋外還在嘩啦啦下著大雨,一場台風正肆虐著北江市橫鎮一帶。
屋裏其他的人聽見動靜紛紛醒了,桂花坐起來,拍著大腿,慌張地喊到:“哎呀,怎麽淹水了!”
陳有和借著打火機的光,翻身下了床。屋裏一片狼藉,大家原本放在床麵前的水桶,現在全部歪七扭八地漂在水麵上。他淌著齊腿肚子的水,摸到木板前,在窗戶台子上翻出半截的蠟燭點上。隨後同水根兩個,借著打火機的光往門外走,準備出去看看情況。
才一開門,就見屋外烏泱烏泱的水漫到了台階上,到處一片漆黑,暴風雨還在繼續。他們衝到對麵的樓房後門喊了一會兒,沒人應答;又冒著雨,淌著水,彎到前門去拍門,還是沒人應。老板兩口子平時並不住這裏,住在離這裏十裏路遠的鎮上,因此他們並沒有找著人可以求助。
陳有和、水根兩人沒辦法,隻能淋著雨迴到屋裏,並趕快關上門。
“怎麽樣?”譚家英關切地問到。
“啊呀,莫說,外邊像河一樣,到處是水。老板兩公婆也沒在。”陳有和抹了抹快要流到眼睛裏的雨水。
屋裏的幾個女人心慌起來,“哎呀,那怎麽辦?這離天光還久著呢!”。金花銀花兩個女子縮在床裏,從布簾子那裏伸出頭,驚恐地望著這一切。
在屋裏雖然也見過不少極端天氣,可屋裏進這麽深的水倒是從來沒有過的,怎麽能讓她們不心慌?不要錢沒掙到,人先交代在這裏了。
陳有和安慰她們,“莫慌,我去後麵拿幾塊磚把床墊高。”
說著,他和水根兩個淌水推開後門,在洗澡間外邊的半截磚牆上頭,抽出十來塊鬆動的磚頭,抱迴屋裏。
陳有和讓女人們先下來,站在水裏。接著他和水根、門子抬起一張床,家英和桂花聽他們指令在四個床腳各塞兩塊磚頭。忙活了一陣,四張床的床腳都塞高了,他們才又睡到各自的床上去。當然,睡肯定是睡不著了。他們睜著眼等天亮。
“哎呀,這埋人地方,要不是沒法,哪個願意出來。”桂花在黑暗中抱怨到。她也是個苦命女人,年紀輕輕死了老公,一個人拉扯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還在上小學,屋裏住的是一個漏水的老屋,到處要用錢……她一個女人,作田又為難,光一個耕田就能把人難死。
“哎,誰說不是。”水根長歎一口氣說到。才二十五六歲的他,因為屋裏日子艱難,想著出來掙點票子把房蓋了,他的小孩才三四歲,他爹媽幫忙帶著。
陳有和坐起來,自顧自的點起了一根煙,重重地吸了一口,說到,“是呢,我本來都不願意出來,怎麽說都是屋裏好……”
譚家英心裏想的卻是明天還能不能做活,做不了活,就掙不到票子……
這期間,因為屋裏水位升高,大夥又將床腳墊高了一層。現在女人們都擠到了上鋪的位置。大夥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才沉沉地睡著了。
大約睡了一個來鍾,屋外天亮了。有和、水根和門子三個男的打開門準備去看看情況。
雨已經停了,隻是門外的水比昨天夜裏升高了不少,滾滾的洪水帶著雜草、鞋料從上遊衝刷下來,混濁的水裏不時蕩過一條兩條扭動的蛇,還有一兩坨令人作嘔的糞便……洪水的上遊,離他們住的屋子不足二十米遠的地方有一間廁所,八成是從裏邊衝出來的。
陳有和試探性地伸一隻腳下了台階,門口的那條小路比兩邊的房子都要低一些,他打了個踉蹌,差點摔進水裏。路麵上的水已經齊腰深了,隔壁的幾家廠子,一些人也站在屋門口的水裏無助地張望著。
陳有和他們迴到屋裏,跟譚家英她們交代,“你們幾個女的先不要下來,外邊髒得狠。”
說完他們順著牆根,淌著水到了隔壁廠子。這裏有兩個是他們一個村的熟人,他們去摸摸情況。
等陳有和他們摸進隔壁廠子時,就見四五個男人站在水裏用抓幫用的鉤子將水麵上漂著的鞋底穿起來。
“有滿,你們幹什麽呢?”陳有和問其中一個矮矮瘦瘦的後生。
矮瘦後生迴頭看見是陳有和,立馬和氣地說,“哦,有和哥哥,我們在做劃船,要出去買米買菜,不然餓死在這裏。”
陳有和感歎這些後生有想法,他又想這一路上到處漂著鞋底,當即他就找有滿借了一個鉤子,然後同水根、門子兩人到水裏去撈鞋底。三人將撈來的鞋底帶迴去丟進宿舍,門子繼續在門口的水裏撈鞋底,他和水根兩人使出他們抓幫的絕活,將一隻隻鞋底穿成一個平麵的板。沒多久,他們就做出了一個能容得下兩三個人的簡易船隻。
門子迴來說剛剛看見老板娘開了前門。於是陳有和、水根兩人便淌水到對麵,彎到樓房的前門。鐵門果真開著的,老板兩口子正站在水裏,憂愁地望著泡在水裏的鞋料,嘴裏嘰裏咕嚕不知道說的什麽。
陳有和走進去,說,“老板,我們那間屋子進了好深的水。”
“哦。我曉得了,到處都淹了。”老板娘死氣沉沉地說到。
“這是二樓的鑰匙,你們這幾天先搬到上邊去住。”
“好。”陳有和接過鑰匙,和水根迴到宿舍。
接著,他們便讓屋裏的女的都到門口,分兩批坐到剛剛做好的船上去,由水根和有和兩個在左右兩邊推著,護送到對麵的樓梯。運完了人,又搬了一些煮飯的工具,兩人這才劃著小船到附近的小店裏采購米和菜。
中午,一屋子人就煮了一鍋清水麵條配榨菜吃。由於米沒買到多少,菜也沒得賣,隻買到一些榨菜和袋裝的鹹菜。他們隻能省著點吃,還不曉得這樣的日子要持續幾天。
夜裏,大夥把平車移到靠牆的位置,他們就在地上鋪上自己的席子,心裏祈禱著天老爺今夜不要再下雨了。想著外邊茫茫的汪洋,這群人心裏第一次有了對死的恐懼和對生活的無可奈何,他們在惴惴不安中入了睡。
這些都是從隔壁廠子裏一個蕪豐老鄉那裏打聽來的。那天譚家英和桂花吃了夜飯,見時間還早,就想著出去走走。陳有和,水根和同宿舍那個叫“門子”的後生已經搬了一把折疊桌子坐在門口打起了牌。牌是陳有和帶在路上準備解悶用的,不過一路也沒用著。這幾天天天憋在宿舍裏無聊,他才想起來這事。剛好水根和門子兩個也想玩幾把,三人便搬了桌子到門邊的風口裏玩上了。
這個時間天將黑未黑,不時有一陣晚風吹來,路麵上有一些人乘涼的人。譚家英和桂花走到隔壁的瓦房前時,聽見坐在門口乘涼的幾個男女說的是蕪豐話,好像就是田中一帶的口音。出門在外,聽到有人講鄉音,別提多親切了。兩人走上前一詢問才曉得,她們就是田中鎮的。還真是老鄉!老鄉告訴她們,這附近幾家做事的人幾乎全都是蕪豐縣人,沒事過來坐坐,另外還講了許多這裏的事。
譚家英和桂花在隔壁坐了一陣,往附近的菜市場走去。經過打聽,她們知道了一兩裏路的地方有有一個小菜市場,那裏的菜品種多,關鍵是比較便宜。像晚上這個時候去,還能買到一些更便宜的東西。比如賣了一兩天,蔫掉的蔬菜;還有老板揀出來,堆在地上的死魚。魚反正都要殺的,死不死的無所謂,沒臭就行。這裏靠海邊,海鮮,魚類都比較便宜,像這樣一條重一兩斤的死魚,才賣一塊兩塊,比肉可便宜多了。
兩人撿了一些便宜菜,這才往迴走。
兩人前腳剛進宿舍門,後腳老板娘就來了。她來告訴大家,明天上午做事,早上不要起太晚。
一屋子的人心情好了起來,終於要做事掙錢了!
第二天一早,所有的人天一亮就醒了。大家隨便吃了一點早餐,就坐在宿舍裏等著。
等了將近兩個小時,老板娘才慢悠悠從對麵的樓房後門出來。
她站在門邊招手,“來,來。”
等在宿舍裏的人馬上站起來,朝老板娘圍攏過去。老板娘將他們一行人領進了樓房的後門,進去之後,一股刺鼻的異味嗆得眾人不由得屏住了唿吸。門口右手邊的樓梯口下,堆了一地的皮革料子;房子裏的右邊牆根下一排的蛇皮袋,從口子裏露出黑色、白色的粗麻線。往前門的位置那頭的地上鋪了一層透明薄膜,薄膜上一紮一紮各種顏色的布頭堆了一人高。它的對麵是一牆根各種碼子的鞋底。整個房間都被這些東西占滿了,中間隻留了一條僅能容一人通行的通道。老板娘帶大家在廳裏認了一迴路,隨後轉頭把他們帶到樓梯對麵的一間暗房子門口。
她朝水根和陳有和招手,“來,你們兩個男的進來。”
水根和有和就跟著進去了。一進到屋裏,刺鼻的味道更濃了。
陳有和注意到,進門左手邊的牆根下整整齊齊地碼了七八個蓋了蓋子的鐵皮桶。桶上印了一些字,別的看不清楚,不過有兩個大字在正中間:“鞋膠”。
陳有和猜想,刺鼻的異味八成是這些膠水發出來的。因為這間房裏的味道更加刺鼻難聞。
“哪,這就是你們倆以後做事的地方。”老板娘向兩人介紹到。
“做什麽?”陳有和問。
“抓幫。”
見陳有和一臉懵,老板娘解釋到,“就是把打好的鞋麵固定到鞋底上。這個到時候會教你們怎麽做的。”
說著,老板娘就把他們領了出去。出了後門,老板娘帶著大家上了後門外右側的一架鐵樓梯。樓梯是通往樓房後半截的二樓的,這裏明顯是以前的老房,跟樓房的前半截完全不一樣。
樓梯走到頭就被一扇嘎吱嘎吱響的鐵皮門攔住了。老板娘用鑰匙打開門,裏邊一股黴味襲來。進去以後,就是一間大長間,三十來個方的屋裏擺了八台平車,它們成“口”字型,擺在房間的中間部位。低矮的屋頂,左右兩邊的牆上安了兩條長燈管,再就沒有別的東西,連窗戶也沒有一個。
老板娘把除陳有和、水根之外的六人叫到跟前,“來,這以後就是你們做事的地方。你們都過來,我教你們怎麽做。”
譚家英等六人馬上圍攏過去,隻見老板娘拿出幾塊裁剪好的料子,坐在平車前“噠噠噠”那麽一頓操作。一會功夫,這幾塊零碎的料子就變成了一個完整的鞋麵。
大夥麵麵相覷,“哎呦,這麽複雜!”
“來,你們找個機器坐下來,我帶你們做幾遍,”,
大夥聽了,紛紛坐到平車前。老板娘一邊講解,一邊帶著大夥一起做。這樣重複了四五遍,譚家英和桂花基本學會了。她們學過裁縫,在屋裏的時候就用得一手好縫紉機,這平車跟縫紉機是相通的,因此她們學得比較快一點。學貴的兩個女子學起來就費力了,她們本身年齡小,又從來沒接觸過這方麵的東西,老板娘教了許多遍,她們才勉強學會。水根老婆也還年輕,同樣沒學過縫紉,一樣學得費力。至於後生“門子”,那就更不用說,根本一竅不通。老板娘便打發他做小工,什麽雜事都做的那種。
這樣安排好了一切,老板娘便讓大家用角落裏的廢棄鞋料來練習,她留了一個鞋樣,大家照著縫起來就行。打好的鞋幫要拿下去給她過目,如果行了,下午就可以開始正式做活了。
中午的練習結束,她們打的鞋幫勉強合格,老板娘讓大家吃了中飯就去找她領鞋料。
譚家英她們匆匆吃過飯就去領了鞋料,上樓開始打鞋幫。
譚家英對照鞋樣,將鞋料一步一步縫合起來。因為怕要返工,她的速度很慢,盡量做得好一些。
悶熱的房間裏,連一絲風也沒有。一顆顆汗珠從她的額頭劃過臉龐,流進脖子裏。但是她沒有擦拭,心裏隻想著多做幾雙鞋。
即使這樣拚命做,到了下午六點收工的時候,她才做出來兩碼鞋幫,總共二十雙。不過,其他人也跟她差不多,學貴的兩個女子一人才做十來雙,還是譚家英給她們指點了幾迴才打出來像樣的鞋幫。譚家英心裏算了一下,一雙鞋是兩毛錢,那她這一下午總共能得四塊錢,等幾天熟悉一點了,一天怎麽著也能做個五碼鞋,那一天豈不是能有十塊,一個月三百。哎呀!等迴去割晚稻的時候不就有九百!這還沒加上有和抓幫的工錢呢,聽說抓幫的掙得多一些。啊呀,可以,這下孩子的學費就不用愁了,蓋新屋也指日可待!
譚家英跟大家一起把做好的鞋幫抱下去,交給老板娘檢查並記賬。夜裏是不做活的,這批貨不趕時間,老板娘為了節約電,便不讓她們晚上做,一到六點就拉了電閘,宿舍裏九點半以後也會斷電的。
陳有和今天也沒歇著。一整個下午,他都和水根在那間滿是膠水味的小房間裏學習抓幫,為了明天的正式開工而練習。他的手上沾滿了膠水,洗都洗不掉;鼻子上也破了一塊皮。鞋底厚,抓幫的時候,要使出吃奶的勁才行。勁小了,鉤子拉不出來;一不小心勁使大了,又容易被鉤子鉤到鼻子和臉。那鉤子可尖銳了,能把鼻子鉤穿。不隻是他,水根的鼻子上也被鉤了一下。
吃過夜飯,譚家英同桂花、金花銀花,水根老婆一起出了門。她們去撿便宜菜買,順便買鋁飯盒。大家商量好了,為了節約時間,以後輪值煮飯,每人負責煮一個禮拜的飯。這個煮飯其實就是半中午趁下來拿鞋料的時候彎迴來把大家出門做事前放好米和水的飯盒放進大鋁壺裏蒸上,炒菜還是各人炒各人的。
就這樣,他們正式進入忙碌的做工生活。每天天一亮,女人們就到樓上打鞋幫,男的在樓下抓幫。別看老板娘說不趕貨,可譚家英她們卻忙得比雙搶還心急。怎麽能不心急,自己不急,就會比別個少打一碼鞋,也就少掙兩塊錢。還有,這鞋幫不是說你想打就能打的,這批貨做完了,要是老板沒接到新的訂單,那她們就得休息幾天。所以,個個想趁著有貨做,多做幾碼。譚家英每天坐到平車前,心就會“突突突”亂跳,特別是快到下班時間的那陣,手忙腳亂的,生怕比別個少做。為了多打幾雙鞋,她中午吃飯都是亂塞幾口算數。為了爭分奪秒搶貨做,同廠子的幾個女的連下樓吃飯都是一步邁幾個階梯跳著跑下去的。桂花眼見著金花銀花趕上了她的速度,心裏不免慌張,於是對兩個女子開玩笑:“死女子,還沒成家就跟我們這些娘子人一樣生做死做!早點下班,去找附近的女子、俊後生一起行行街。去嘍,不趁後生玩幾年,等成家生孩子了就玩不成。”,這話一半有慫恿戲謔的私心,一半也是她心裏對於後生女子的忠告。
當大夥安心落意定下來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似乎過得有滋有味起來。每天吃過夜飯之後,陳有和會同屋裏的兩個男人坐在風口裏打牌玩樂,來排解白天的勞累。女人們呢,會趁著夜色,跑到一兩裏路遠的菜市場去買第二天的要吃的菜。買到一次超級便宜的菜,或者一條劃算的剛死的魚,都夠她們歡喜一晚上的。
很多時候,你不得不佩服這些農民身上那股頑強的生命力。不管條件再艱苦,隻要落腳下來,他們一定盡力地生長,並且從中找到一些樂趣。就像那路邊的馬鞭草,盡管被千萬次踩踏,它們依然活得好好的;並且因為踩踏,它們的根牢牢地紮進土壤裏,任你死命地扯,也扯不起來。
七月的一個平常的夜裏,陳有和像往常一樣,和水根、門子坐在靠門邊的位置打牌;譚家英在灶上炒明天的菜——鍋裏是幹辣椒煸炒榨菜豬頭肉。天天吃魚,陳有和吃膩了,跟她說想吃肉,於是她今天晚上買了豬頭肉。豬頭肉便宜,榨菜又夠鹹,下飯。有和幹的體力活,不多吃點鹽沒力氣,譚家英平時做菜就偏鹹,一是吃了有力氣,二是為了省菜錢,菜鹹了,自然就會少吃。
她們都是頭一天晚上就做好明天的菜。這樣就不會耽誤明天的功夫。譚家英還好一點,有和有的時候先做完活就會來炒菜。桂花一個人,她為了不耽誤時間,很多時候都是買一些死魚迴來,醃得鹹鹹的,然後用油炸好,包在一個薄膜袋裏,吃飯的時候就從裏邊抓幾塊。有時吃得嘴巴上火起泡,她才願意吃一兩天現炒的菜。
菜炒好以後,譚家英坐到床上,從席子底下摸出一個小本子和一隻筆,一筆一劃地記起了帳。每天打了多少鞋幫,自己心裏要有個數,不能光老板娘記,萬一她漏記了呢?所以大家都有一個小賬本,方便結賬的時候對數。譚家英因為不會寫,她便用歪歪扭扭的橫線代替,一橫就代表一碼鞋,當天打了幾碼鞋,就劃幾橫。
記完帳,男人們也沒打牌了,燈熄了以後,大家躺在床上說了一會兒話就睡著了。
淩晨一兩點鍾,靠外邊睡的譚家英驚醒了過來。她垂到床沿下的一隻手感覺冰涼冰涼的。她動了動手,是水!
譚家英一下清醒過來,她用力地推了推陳有和,“有和,有和……”
“嗯,做什麽?”陳有和迷迷糊糊地應了一聲。
“好像淹水了。快起來!”
陳有和聽到說淹水了,趕忙爬起來,右手在床頭摸索了一陣,從褲兜裏掏出打火機按亮。
果然,房間裏的水漲到了下鋪一半的位置,屋外還在嘩啦啦下著大雨,一場台風正肆虐著北江市橫鎮一帶。
屋裏其他的人聽見動靜紛紛醒了,桂花坐起來,拍著大腿,慌張地喊到:“哎呀,怎麽淹水了!”
陳有和借著打火機的光,翻身下了床。屋裏一片狼藉,大家原本放在床麵前的水桶,現在全部歪七扭八地漂在水麵上。他淌著齊腿肚子的水,摸到木板前,在窗戶台子上翻出半截的蠟燭點上。隨後同水根兩個,借著打火機的光往門外走,準備出去看看情況。
才一開門,就見屋外烏泱烏泱的水漫到了台階上,到處一片漆黑,暴風雨還在繼續。他們衝到對麵的樓房後門喊了一會兒,沒人應答;又冒著雨,淌著水,彎到前門去拍門,還是沒人應。老板兩口子平時並不住這裏,住在離這裏十裏路遠的鎮上,因此他們並沒有找著人可以求助。
陳有和、水根兩人沒辦法,隻能淋著雨迴到屋裏,並趕快關上門。
“怎麽樣?”譚家英關切地問到。
“啊呀,莫說,外邊像河一樣,到處是水。老板兩公婆也沒在。”陳有和抹了抹快要流到眼睛裏的雨水。
屋裏的幾個女人心慌起來,“哎呀,那怎麽辦?這離天光還久著呢!”。金花銀花兩個女子縮在床裏,從布簾子那裏伸出頭,驚恐地望著這一切。
在屋裏雖然也見過不少極端天氣,可屋裏進這麽深的水倒是從來沒有過的,怎麽能讓她們不心慌?不要錢沒掙到,人先交代在這裏了。
陳有和安慰她們,“莫慌,我去後麵拿幾塊磚把床墊高。”
說著,他和水根兩個淌水推開後門,在洗澡間外邊的半截磚牆上頭,抽出十來塊鬆動的磚頭,抱迴屋裏。
陳有和讓女人們先下來,站在水裏。接著他和水根、門子抬起一張床,家英和桂花聽他們指令在四個床腳各塞兩塊磚頭。忙活了一陣,四張床的床腳都塞高了,他們才又睡到各自的床上去。當然,睡肯定是睡不著了。他們睜著眼等天亮。
“哎呀,這埋人地方,要不是沒法,哪個願意出來。”桂花在黑暗中抱怨到。她也是個苦命女人,年紀輕輕死了老公,一個人拉扯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還在上小學,屋裏住的是一個漏水的老屋,到處要用錢……她一個女人,作田又為難,光一個耕田就能把人難死。
“哎,誰說不是。”水根長歎一口氣說到。才二十五六歲的他,因為屋裏日子艱難,想著出來掙點票子把房蓋了,他的小孩才三四歲,他爹媽幫忙帶著。
陳有和坐起來,自顧自的點起了一根煙,重重地吸了一口,說到,“是呢,我本來都不願意出來,怎麽說都是屋裏好……”
譚家英心裏想的卻是明天還能不能做活,做不了活,就掙不到票子……
這期間,因為屋裏水位升高,大夥又將床腳墊高了一層。現在女人們都擠到了上鋪的位置。大夥後來實在撐不住了,才沉沉地睡著了。
大約睡了一個來鍾,屋外天亮了。有和、水根和門子三個男的打開門準備去看看情況。
雨已經停了,隻是門外的水比昨天夜裏升高了不少,滾滾的洪水帶著雜草、鞋料從上遊衝刷下來,混濁的水裏不時蕩過一條兩條扭動的蛇,還有一兩坨令人作嘔的糞便……洪水的上遊,離他們住的屋子不足二十米遠的地方有一間廁所,八成是從裏邊衝出來的。
陳有和試探性地伸一隻腳下了台階,門口的那條小路比兩邊的房子都要低一些,他打了個踉蹌,差點摔進水裏。路麵上的水已經齊腰深了,隔壁的幾家廠子,一些人也站在屋門口的水裏無助地張望著。
陳有和他們迴到屋裏,跟譚家英她們交代,“你們幾個女的先不要下來,外邊髒得狠。”
說完他們順著牆根,淌著水到了隔壁廠子。這裏有兩個是他們一個村的熟人,他們去摸摸情況。
等陳有和他們摸進隔壁廠子時,就見四五個男人站在水裏用抓幫用的鉤子將水麵上漂著的鞋底穿起來。
“有滿,你們幹什麽呢?”陳有和問其中一個矮矮瘦瘦的後生。
矮瘦後生迴頭看見是陳有和,立馬和氣地說,“哦,有和哥哥,我們在做劃船,要出去買米買菜,不然餓死在這裏。”
陳有和感歎這些後生有想法,他又想這一路上到處漂著鞋底,當即他就找有滿借了一個鉤子,然後同水根、門子兩人到水裏去撈鞋底。三人將撈來的鞋底帶迴去丟進宿舍,門子繼續在門口的水裏撈鞋底,他和水根兩人使出他們抓幫的絕活,將一隻隻鞋底穿成一個平麵的板。沒多久,他們就做出了一個能容得下兩三個人的簡易船隻。
門子迴來說剛剛看見老板娘開了前門。於是陳有和、水根兩人便淌水到對麵,彎到樓房的前門。鐵門果真開著的,老板兩口子正站在水裏,憂愁地望著泡在水裏的鞋料,嘴裏嘰裏咕嚕不知道說的什麽。
陳有和走進去,說,“老板,我們那間屋子進了好深的水。”
“哦。我曉得了,到處都淹了。”老板娘死氣沉沉地說到。
“這是二樓的鑰匙,你們這幾天先搬到上邊去住。”
“好。”陳有和接過鑰匙,和水根迴到宿舍。
接著,他們便讓屋裏的女的都到門口,分兩批坐到剛剛做好的船上去,由水根和有和兩個在左右兩邊推著,護送到對麵的樓梯。運完了人,又搬了一些煮飯的工具,兩人這才劃著小船到附近的小店裏采購米和菜。
中午,一屋子人就煮了一鍋清水麵條配榨菜吃。由於米沒買到多少,菜也沒得賣,隻買到一些榨菜和袋裝的鹹菜。他們隻能省著點吃,還不曉得這樣的日子要持續幾天。
夜裏,大夥把平車移到靠牆的位置,他們就在地上鋪上自己的席子,心裏祈禱著天老爺今夜不要再下雨了。想著外邊茫茫的汪洋,這群人心裏第一次有了對死的恐懼和對生活的無可奈何,他們在惴惴不安中入了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