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日這一天,陳月紅如期坐到了村小一年級二班的教室裏。這一天,她媽譚家英早早地起床,給她編了兩條俏皮的小辮子,又讓她換上了親手做的新衣服,淡藍色的底,粉白色的花。短袖開衫上衣上釘的是白色的塑料扣子,配上娃娃領;褲子是微喇叭長腿褲,這是譚家英能想到的好看樣式。


    譚家英很是激動,她給女子煮了一碗麵條,麵條上窩了兩個荷包蛋,去學堂的第一天吃上一碗雞蛋麵,喻意在這個學期門門考一百分。


    陳月紅上學這事還是譚家英去求的謙世叔,陳有和對這事一點都不上心,家裏又沒有錢,一百五十元錢對於他們這樣的農村家庭也確實不容易拿出來。春天的肥料錢還是去信用社貸的款。去借也沒地借,大家手裏都沒什麽錢。沒辦法,她隻有去找在村小擔任教師的本房謙世叔,他與孩子爺爺是本家,雖然不是特別親,總歸是一輩的。陳謙世家在塘堰邊斜坡上往前走一二十米的地方,那裏被三口水塘圍住,一條小路上去。譚家英穿過塘堰小路,上了坡。三個新起的紅磚瓦屋出現在眼前,最外邊的是陳功世家,往裏兩間並排修建的分別是陳謙世和侄子陳有良的。譚家英進了謙世叔的門卻不知如何開口,這事本來應該陳有和來的,叔侄好講話一些,可陳有和怕丟臉,不肯來。


    她就隻有硬著頭皮來了,她先找嬸嬸拉了幾句家常,這才艱難地開口:“謙世叔還沒迴來呢?”


    “沒呢,去地裏潑尿去了。”謙世屋裏的嬸嬸耳朵不是很好,跟她說話得湊近了,提高音量才能講清。


    坐了沒一會兒,太陽下山的時候,陳謙世擔了一對空尿桶進了門。譚家英等他把尿桶揀拾妥當,重新站在廳堂裏的時候才上前開口說道:“謙世叔,來求你點事……”。她小心翼翼地說,臉上堆著不自然的笑。


    “什麽事?”。陳謙世一本正經道,他平時也這樣,做事一板一眼。但是,人還是謙和有禮的。


    “就是我那女子。長到快九歲了,還沒進學堂……”,譚家英頓了頓,“下半年開學的時候準備讓她去讀書。”


    “這是好事。你跟有和能這樣想是對的,別總想著女子要嫁出去就不給讀書。往後的日子還是要讀點書好。看看我們房裏,一群的女子,沒一個識字的。以前的也就不說了,現在國家提倡掃盲運動,女子也要上學。”陳謙世很是讚同。


    “就是屋裏沒票子,學費拿不出來。叔叔,你看能不能幫我挽個數在你名下,過年前一定還上……”譚家英艱難地說出了這一番話。


    令她沒想到的是,謙世叔很爽快地答應了。開學的日子,陳謙世找到校長,說明要替陳月紅擔保,學費就先欠著,等年底補上。就這樣,陳月紅才上了這學。


    陳月紅此時正坐在教室的中間仔細地打量著這個陌生的地方。糙水泥地麵的屋子裏整整齊齊地擺了四排舊木桌椅,每個桌子上坐了兩個同她一般大小的孩子。左右兩邊的粗沙石牆上一個大大的木窗戶,窗戶上安了一排嬰兒拳頭大小的木棍。教室前邊是一塊大黑板,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女人在上邊講話、發書。她是這個班的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


    下課鈴響了,陳月紅快速走出教室來到隔壁一年級一班的窗戶外朝裏張望。蘭花和華英也來讀書了,她們分在一班。其實她們兩人上這學也不容易。陳華英不用說,她爸本來就答應了她的,為了女子來上學,陳友世趁著清明前的那場冰雹雨,不知給人揀了多少間屋的瓦,這才攢了學費錢。陳蘭花本來是上不成這學的,她爸陳學貴覺得女子讀書就是浪費票子,長大了還不是得嫁人。還不如在屋裏幫著做點事實在,再說前頭兩個女子都沒上過學堂,給她去了,那兩個大女子不得怨恨嗎?“幹脆就都不給去”,學貴心裏這樣打算。可偏偏就有多事的。開學前,學堂裏的白頭發校長來他家說要給孩子上學的事。關他什麽事!陳學貴心裏氣惱,但他畢竟是自己曾經的老師,麵子上還是得尊敬。


    “讀得沒什麽用,您看我讀了幾年還不是迴來作田。我兩個妹妹也是讀了兩年,還不是跟那些沒進過學堂的女子一樣,到了年紀就嫁人生子,你說讀起有什麽用?”。學貴列舉了一堆的人物來推脫這事。


    “世界變了,往後的日子還是讀了書的好。”白頭發校長慢悠悠說道。“話呢我是按上邊的要求帶到了,送不送去也看你自己,別人強迫不得你是不是?”


    等白頭發老頭走後,學貴越想越氣:多管閑事!


    但是轉念一想:經過這麽一折騰,再不送女子去學堂,恐怕別人要說閑話,那些人會說自己有錢舍不得給女子用一分。哎呀,這都是那老頭惹的禍!


    “算了,算了,就送去讀個一兩年。”學貴這樣打算著。


    陳月紅在窗外踮起腳尖朝裏望,蘭花和華英正在座位上打鬧。


    “蘭花,蘭花……,華英……”。陳月紅朝她們不停招手。


    教室裏的兩人看到後飛快地走了出來。


    “啊呀,你們老師好不好?”。華英一出來就問。


    “不曉得。我們是一個女老師呢。”


    “聽別人說我們班的老師可嚴了,就是邱頭大隊的那個胖子老師。”


    三個女孩說著話,來到長著雜草的黃泥巴操場,操場上吵吵嚷嚷的,女孩子們三五成群,有踢毽子的、有跳皮筋的。男孩們跑跑跳跳地從人群中穿來穿去。三人仔細地打量著四周,這是一棟兩層的沙石木梁結構土房。南北東三麵都是教室,南麵一扇鐵閘欄門算是學校的正門,閘欄門右邊就是一年級的兩個教室,閘欄左邊還有一個教室,那是五年級的教室。北麵和東麵一排有三個教室,一條長長的七字走廊,走廊靠外邊立著一排孩子腰粗的木梁。這兩麵的中間部位都凹進去一個口子,走進去會看見兩架木樓梯旋轉著上二樓,木板的樓麵,走在上頭咯吱咯吱響。一排過去有十來個小房間,這便是教師們辦公、休息的地方。離家近的教師隻是在這裏批改作業,要是家裏遠的,就在這裏住宿。長長的走廊外有木欄杆圍著,欄杆上曬了兩床花被子和幾件衣服。


    西麵則是一堵長圍牆,圍牆上一扇小木門,這是通往公廁的後門。


    一整天,所有班級都沒有正式上課,每個班都在分座位、發書、選班幹部。開學第二天,各班正式上課。早晨六點半的晨讀時間,學堂裏傳出朗朗的讀書聲。陳月紅第一次聽到普通話,接觸到與田地裏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感覺很新奇。


    這年的農曆九月初,羊山村通上了電。


    在這之前,蕪豐縣以南的所有村莊都處於點蠟燭、燒洋油燈的原始照明狀態。他們所擁有的電器可能就是手電筒了。


    但是從去年春天開始,這些一到夜裏就黑燈瞎火的地區,竟熱熱鬧鬧地栽起了電線杆。


    從瑤田到下固,一路向南推進。田野裏,大路邊,山崗上,一根根“電光樹”拔地而起。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電終於通到了各家各戶,雖然電力微弱,總比點蠟燭、洋油燈強。有了電,人們晚上的生活豐富了不少,以前天一黑,大夥就關在屋裏不出門,早早地睡了覺,最晚不過九點鍾。現在大家吃了晚飯都要打把手電出去別人屋裏頭串串門子,要不就聚在當路的那幾家的場地上話事,再不然就躲在哪個屋裏打打小牌。


    尤其是一些男人,有了電以後就更愛往外跑了。祠塘裏夜夜有兩三桌牌,它的側麵一戶人家的老屋場裏也開設了牌局。正稱了陳有和的心意,他現在一吃過夜飯就往那幾個地方去了。


    譚家英呢,在陳有和出門前千叮嚀萬囑咐:千萬莫同人家打大的,別個精得很,隻想贏你的票子。


    陳有和隨口說了一句:“曉得”,就迫不及待地出了門。


    譚家英不想與屋裏兩個女人在一塊說人長短,於是常常帶著兩個孩子去塘堰邊的慶來屋門前場地上坐。從有和屋裏出來,就是一個小坡,坡下是連著的四口水塘。水是從後山流下來的山泉水。村裏修了許多條暗道通往村中的水塘。


    這四口水塘呈倒“七”字拐排開,形成一個塘堰。塘堰的正上方從右到左分別住著陳學山、陳學廣和陳賢世三戶人家。緊接著,右拐進去就是陳學高、陳學友、陳學凱三家。學山、學廣、學高、學友、學凱五人是同房的族親。


    塘堰的右下方,正對著原先老樟樹的地方,就是陳慶來的祖屋。他的右邊,一牆之隔就是他的堂兄弟慶國、慶家兩戶人家。這兩兄弟還是共用的一個廳堂,一人一邊。他們三家和村口上的慶喜、慶庚是一族的。


    與慶來三兄弟的房子一條米把寬的巷子之隔的就是陳萬世的灶房。低矮的灶房依附在一棟有著高高屋頂、飛翹屋脊的沙漿鵝卵石房子的腳下。房子裏住著陳萬世、陳光世、陳長世三兄弟。這是他們的祖屋,有八間房,一個大廳堂。萬世、謙世、光世、長世四兄弟各分得兩間房,廳堂共用。原本謙世也住裏邊,前兩年他在勺子岩腳下建了一棟紅磚瓦房,就搬了出去。


    在這條米把寬的巷子往裏四五米遠的拐角處就是學貴、學富兩兄弟的屋場。雖然這兩兄弟都是“學”字輩,可與學友一支卻毫無關係,他們分屬不同的祖宗。


    在學貴、學富兩兄弟的房子右邊住的是敏世爸媽,再過去就是連著發仔老娘住的那一片豬牛欄。


    而左邊是發仔一家,發仔的房子後邊緊接著就是有財、有登兩兄弟的瓦房,這個房子裏住了四戶人家,除了有財、有登,另外還住了同房裏的兩戶人家。同樣的,這四戶共用一個敞廳堂,廳堂的四個角落擺了四張八仙桌,四家人家都在一個廳堂裏吃飯。


    說迴塘堰邊的事。


    在慶來的房子前邊十多米遠的地方住著長生一家。


    長生家前邊是一個坡,坡下右拐出去就是出村的大路,路邊住著慶喜、慶庚等光明大隊的人家。


    另外,慶來門口有一條在兩口水塘中間的米把寬土路,土路直通到那棵被雷劈倒的老樟樹下。樟樹所在的土坡下就是陳有良的灶房,他灶房的右邊緊挨著兩棟並排建在一起的紅磚瓦房,第一棟是陳有良的,左邊那棟是他叔陳謙世的。陳謙世的後邊,在老樟樹下的那棟兩層的白牆灰瓦房,是烏牛公的新屋。烏牛公本名叫陳功世,因為常年在太陽下打赤膊勞作,一身烏漆麻黑,又加上他在田裏做活像一頭永遠不知道累的公牛,而“公”又與“功”同音,因此得名烏牛公。


    陳萬世、陳謙世、陳光世、陳長世、陳功世、陳有良這幾家都是陳有和一房的族親,平時可能看不大出來,甚至因為一些利益的關係,族親之間往來不見得比旁的鄰居要好,可是辦起酒或者誰屋裏有個大事便能分出族親與鄰居的區別。一般有大事,族親都會來幫忙,即使不幫忙,麵總得出。不然一族的人唾沫都能把人淹死。


    在這一片的人家裏,數慶來三兄弟門前的場地大。他們三家連著一長排的場地都抹上了水泥,幹淨又寬敞。


    慶來的門頭還拉了一盞燈泡,一到晚上就亮著。因此附近的人都願意到這裏來消磨時間。譚家英和蓮香以及周邊的幾個婦女一吃過晚飯就坐到這裏來話事、織毛衣,在一起可以相互交流款式和花樣。


    月紅和立生、蘭花四姊妹,慶家屋裏的小兒子向東,有良的女子青青,長世屋裏的美娥、有萬,以及學富的兒子明華,一夥十多個孩子這時候在玩捉迷藏,嘻嘻哈哈地鬧得這一片都沒得安寧。


    到了九點來鍾,幾個婦女乏了起來,她們就領著自家的孩子迴家去了。


    譚家英打著手電剛走近屋旁,就聞見陣陣香味飄來。“準是哪個屋裏在炸薯泡吃。”她心裏想著。


    等她推開虛掩的大門,香味越濃,陳福和陳前進兩家的女人搬了個煤爐子在廳堂的門背處炸腳板薯泡。


    兩個女人見了她,殷勤地招手,小聲說道:“來,一起來做,等一下叫孩子一起吃。”


    “不不不,你們自家吃。”譚家英推辭。吃人家的嘴短,她可不想欠她們人情債。更何況,說不定等她一轉背,人家就開始在背後嚼舌根:“你看,她屋裏兩個死仔,跟豺狼似的。簡直是餓死鬼投胎!”。哎!誰叫屋裏男人不作用。兩個孩子頓頓吃起飯來就熱切地朝陳福的桌上望去。陳福作為學堂的老師,經常從學堂的灶上端點好菜迴來,有時是辣椒炒肉,有時是紅燒肉。別說孩子,就是自己一個大人,聞著這誘人的香味也忍不住咽口水。


    前進家的起身把門栓上,陳福家的便笑眯眯,湊到她耳邊悄聲說到:“來,莫講客氣。那個死人下午在別人地裏挖的幾個,好大個,夠吃。”陳福家的說完同前進家的笑了起來。


    陳福就坐在不遠處自家的飯桌上同陳前進說話,聽到屋裏女人這樣說,邀功似的笑了起來,說:“那個夥計田裏的腳板薯種得多,結得又好,吃他幾個沒什麽。正好我們幾家都沒種,我就來做個壞人,給大家開開葷。”


    屋裏幾個大人都相視而笑,譚家英心想:“要是硬氣不吃,到時候被別人告發了去,別以為是我呢!”


    於是她沒吭聲,笑了笑,默默地坐到兩個女人一塊,炸起了薯泡。


    陳福仍然端坐在桌上與陳前進說著一些陳年舊話。陳前進窩在自家的方凳裏,用心地聽著,不時發出一兩句感歎:“啊呀,真是這樣!”


    麵前的陳福雙手抱胸,睥睨著門背處的幾個女人,以及在周圍打鬧的孩子。


    在這個屋裏,他可以說是一個權威的存在。作為村小的老師,盡管是自聘老師,那也是老師!始終比那些一輩子隻能與田地打交道的農民強。就說他麵前的陳前進吧,老實木訥的陳前進對陳福可以說是恭敬有加,他老婆對陳福的女人也是格外熱情。


    就是在他自己那個小家,他也絕對是說一不二。陳福在他女人跟著他的這二十多年裏,從不擔尿桶去地裏。按陳福的話說:教書先生是不擔屎、擔尿的,不然會汙了手,教不好書。


    他忘了自己本身就是個農民。其實在他沒成家以前,他還不是照樣要擔尿桶的。


    還有他自己常常在廳堂裏給陳前進和陳有和兩個炫耀,自己去老丈人家是如何裝病逃過下地幹活的。


    這些,陳福女人心裏也清楚,隻不過她享受著師母的榮譽,每當在田裏或者菜市場碰到陳福的學生,她又剛好與陳福在一塊,那孩子便會尊稱她一聲:師母。這時候,她心裏是滿足的。她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山裏女人,能有這樣的榮譽,也值得了。再說自家男人去年還讓她去什馬鎮上鑲了兩顆金牙,討得周圍的女人對她投來羨慕的眼光,她更是對屋裏男人唯命是從了。幹多點活又累不死!


    這屋裏也隻有陳有和一家,好像還不是很上道。不過陳福也不在乎,隻要他們平時不反駁自己就行。他相信,總有一天,他一家也會被他馴服。


    陳福心裏常常有一種把屋裏其他兩家踩在腳下的快感,他總是想從別人嘴裏聽到一些恭維自己的話,特別喜歡聽別個說他是好人,要是有人無意間說了一句:啊呀!福老師,你可真是一個難得的大好人!


    那他便要滔滔不絕地同人家講他對同屋裏的兩家人如何如何的好,特別是如何地關照那個屋裏叮當響,卻嗜賭如命的陳有和一家大小。還有他在學堂裏與別的老師相處得如何好,“個個老師,包括校長都喜歡同我打交道!”,陳福眼神真切地盯著聽他說話的人,生怕別個不信他的鬼話。


    尤其是現在,他急需這些他不放在眼裏的小人物幫他樹立一個偉大的教育工作者形象。學校裏今年春天調來了三個剛剛從師範畢業的年輕教師。剛開始他沒在意,想著他們實習一陣就走了。直到同為自聘老師的陳和平有天跟他說,我們這些民辦老師估計要淘汰了,聽說縣裏為了振興鄉村教育事業,計劃要將一批不合格的鄉村民辦老師清退。


    直到這時,陳福才慌了起來。自己初中畢業,還是隻有半吊子水,論文憑,他自然比不過那些後生。而且他的教學水平也不怎麽樣,帶學生隻能帶到三年級,往上就由別的高水平老師帶。


    怎麽辦呢?


    他腦子一轉,要不就立一個好名聲,讓大家都曉得我陳福有威望,說不定到時候考察組的就將自己留下了……


    不大一會兒功夫,屋裏的三個女人就將一大洋瓷盆的薯泡炸好了。三戶人家將這一大盆薯泡分食一光就坐在廳堂裏說話消食。


    “咳。我有一個想法,說給你們聽。”坐在自家桌上的陳福神秘地望向眾人。


    前進女人馬上諂笑著說:“福老師,有什麽好事?”


    “就是啊,我準備從學堂裏搬一個小黑板迴來,夜裏教屋裏的幾個孩子學習。”陳福盡量擺出一副慈愛的神態,他已經張著耳朵,準備接受屋裏的人對他的感恩戴德。


    果然,前進女人大聲地嚷起來:“啊呀,那好,那好!幫我也教出個教書先生來。”陳前進屋裏兩個小點的兒子還在村小上學。


    “你可真是好心!啊呀!嘖嘖!”前進女人用一種誇張的語氣說到。


    譚家英也適時地說上兩句:“那當然好,有你這個老師輔導,孩子們的成績肯定好。”


    事情就這麽定了。第二天,陳福就從學堂裏搬了一塊廢棄的小黑板迴來,立在廳堂裏靠他那一邊的牆下。當天吃過夜飯,他真的讓月紅、立生,他自己上小學的兒子,以及前進屋裏的兩個小子一塊坐到他的飯桌旁,開始教起了拚音字母和簡單算數。期間,一兩個隔壁屋的孩子從敞開的大門溜進來,站在門邊張望,陳福就笑眯眯地招手讓他們進來,那幾個孩子見狀,很快就逃散開了。


    可是沒幾天,陳福這工作就進行不下去了。除了月紅和立生,其他幾個孩子都上高年級,他教的這些早就會了,他們也不好好聽,光顧著玩,最後直接不坐攏去了。陳福借著這由頭,幹脆解散了這個小班,反正他已經教了幾天,那兩家以及周邊的幾個孩子估計已經幫我把名聲都傳出去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遷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曆三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曆三月並收藏大遷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