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被皇帝罵了幾句,但李忠絲毫沒有覺得受辱,反而笑著說道:“陛下如果不問,那老奴就是什麽都不知道的。”
皇帝很滿意地點點頭。他之所以這麽多年對李忠都信任有加,就是因為李忠這人進退有據。
“那你都知道什麽?”皇帝問道。
李忠於是將林雅菡這一年多的事情跟皇帝都講了一遍。不僅有林雅菡興建暖房的事情,還有林雅菡提前囤糧和種植玉米等作物的事情。由於李忠從林雅菡那裏知道玉米、紅薯和土豆都是高產耐旱作物,因此特意在雍州周邊地方也試種了一些。得出的結論和林雅菡相差不大,所以李忠也打算找個時機將這件事上報給皇帝。
“看來這還真的是邊境軍屯的首選作物啊!”皇帝若有所思地說道。
“陛下,這紅薯雖然高產且果腹,但是吃多了容易‘燒心’。”李忠提醒道。
“那又如何?能有夠吃的,在荒年比什麽都重要!”皇帝說道,“這次命皇莊按照靜安縣主的方法試種一年,若是結果的確無誤,那日後皇莊和官倉都要儲備紅薯。如果日後出現荒年,那紅薯不僅可以救急還能成為搶種的作物。”
“陛下聖明!”李忠拍了個馬屁。
“我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皇帝不在意地擺擺手道,“倒是靜安縣主和安西知府兩人該如何賞賜?”
李忠這下沒有開口。這件事可是涉及前朝事務,不是他這個太監可以開口的。
皇帝也沒有在意李忠沒有迴答自己的問題,而是在一份手劄裏翻到林雅菡和曹季禮的名字,然後在他們名下寫了一些什麽。
“擬旨。”皇帝張口道,“安西知府曹季禮抗旱有功,故嘉獎一次。令吏部考核時記上上等。”
吏部考核除非有皇帝的旨意,否則最高也就是上中等。而如果皇帝令吏部記上上等的話,那該官員不僅升遷有望,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會連升數級。何況旨意裏還有嘉獎一次,這聽上去是最沒價值的獎勵,但事實上這代表你已經簡在帝心了。
“另,靜安縣主林雅菡助安西知府抗旱有功,賜珍珠一斛、錦緞百匹、內製頭麵十副。命安西知府為其立牌坊,以彰顯其功勞。”
李忠默默地在明黃色的錦緞上記錄著聖旨。雖然李忠不會提出任何異議,但是他心底還是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皇帝顯然並未表彰兩人貢獻良種的功勞,而是僅僅嘉獎了兩人抗旱安民的功勞。對曹季禮,皇帝明顯是提高了獎勵標準,估計皇帝是想平衡三皇子和他兩個哥哥之間的差距。但是對林雅菡來說,皇帝的獎勵顯然是有所打壓的,看來皇帝對西北將門的心結還是沒有放下。
不過皇帝在看完李忠草擬的聖旨後,又吩咐道:“你讓皇後那邊下懿旨表彰靜安縣主,按最上等功勞表彰。”
聽到皇帝的補充,李忠越發肯定了皇帝內心的糾結。一方麵皇帝的確不希望出身西北將門的林雅菡出頭,但另一方麵他又知道林雅菡和將門已經沒有太多瓜葛,相反她更是皇族這邊的人了。所以皇帝在打壓了林雅菡之後,還是通過一種相對更安全的方法給了補償。
皇後這邊很快就收到了旨意,她略微詢問了幾句就命自己的女官撰寫懿旨並加蓋鳳印。
懿旨完成後,皇後在自己的靜室裏默默誦讀著佛經,而她的貼身宮女則欲言又止。
“你想說什麽就說,何必擺出這個模樣?”皇後淡淡地說道。
宮女張口道:“娘娘,陛下這幾次三番地讓你嘉獎那個靜安縣主,但是她那邊可是一份謝恩的旨意都沒有。”
“朝廷可沒有規矩必須向我這個皇後謝恩。”皇後似乎並不在意地說道,“何況我在某個程度也算是她的殺父仇人。她沒有記恨本宮就不錯了,還指望她來感恩?”
皇後冷笑了幾聲。她當然曉得皇帝的意思是什麽,無非就是這件事是皇家玩脫了。作為總負責人的皇帝不好意思出麵,所以隻好安排直接責任人的直係親屬——皇後來安撫林家。雖然林雅菡在以前的謝恩旨意裏並沒有提及對皇後娘家的恨意,但是皇後卻不相信林雅菡對自己娘家沒有一點仇視的意味。至於皇帝通過自己去安撫林家的意圖,皇後表示這無非是皇帝的自我感動罷了。
不過既然是給皇帝做麵子,皇後也沒有什麽舍不得的。不僅將宮中內製的衣裳、首飾賜了許多套出來,還特意送了好些從南方進貢來的南洋飾物。皇後嫌棄這些飾物過於張揚,所以幹脆打包送出去算了。
這一來一往之下,林雅菡直到半個月後才收到聖旨和懿旨,以及隨之而來的獎勵。
因為是皇家獎勵,所以林雅菡要開大門迎接,更要讓眾人看到皇帝及皇後的恩寵。
“聖上對大姐姐還真的是疼愛有加!”林雅蘅今天也特意趕到林府來圍觀。
麵對著那一箱箱送進來的商品,林雅蘅真的有些內心失態了。她是第一次覺得自家還是占據了林府才好。
自詡清高的林雅芷也是眼紅不已,那些衣料、珠寶等物都是她夢寐以求的東西。可是她心心念念也得不到的東西卻能成箱成箱地送給林雅菡,林雅芷手中的手帕都要揉爛了。
和木樨院的人比起來,菡萏院的三個人更加沒有見過什麽世麵,所以她們對這些賞賜隻是覺得看花了眼。
倒是林雅菡在傲霜院裏看著丫鬟們整理出來的禮單,輕輕地歎了口氣。
“青黛、白蘇,你們兩人好生看著入庫。”林雅菡起身朝傲霜院裏的小佛堂走去,“我去抄一卷佛經。”
青黛和白蘇自然是應承了下來,而紫萱和佩蘭則是互相看了一眼,然後跟著林雅菡到了小佛堂。
“姑娘可是覺得不值得?”紫萱小聲詢問著。
林雅菡輕歎道:“我哪裏敢。”
紫萱也歎了口氣,“姑娘知道就好。既然姑娘曉得府裏有朝廷的眼線,就不應當讓人覺得姑娘在怨懟。”
“嬤嬤放心好了,明日我會讓人送上這幾人我抄的佛經去佛前供奉的。”林雅菡說道。
“姑娘,日後我們還是要看陛下的眼色生活的。”佩蘭也安慰道,“尤其是姑娘的婚事還捏在陛下手裏呢。”
在封建時代,嫁人對女子來說無異於是第二次投胎。若是皇帝故意在這裏為難林雅菡的話,林雅菡的下半輩子定然苦不堪言。
“姑姑不用勸我,我知道輕重的。我這邊會上謝恩的奏折。”
就在林雅菡被嘉獎的時候,另一個當事人曹季禮也收到了自己的獎勵。
吳鐸興奮地說道:“少爺這下是簡在帝心了!以後提升不僅不用擔心被打壓,估摸著皇帝還會故意提拔你。”
“這無非是平衡幾位皇子的權勢罷了。”曹季禮還是看得清形勢的,“如今三皇子和四皇子業已成人,怕是陛下恨不得自己的四個兒子都鬥起來。”
吳鐸聽到曹季禮如此說,神情也黯淡了不少。“若是這樣,手足相殘難道是陛下想看到的?”
“天家既無父子更無手足。”曹季禮有些憂傷地說道。
兩人沉默了許久之後,吳鐸忽然又說道:“陛下這次並沒有提及紅薯的事情,想來陛下並未全信這件事。”
曹季禮沒有說什麽,畢竟當今生信多疑這件事都不算是什麽秘密了。
吳鐸也察覺到自己似乎失言了,然後果斷將話題岔開,“少爺,陛下提及的牌坊,我們何時修建?”
“盡快吧。”曹季禮對牌坊這件事倒是沒太多的想法,橫豎林府前麵的大街上已經有不少林家的牌坊了。
“先生,我這邊修書一封,煩請你到時候送到縣主手裏。”曹季禮吩咐道。
曹季禮其實內心還是有些愧疚的,他知道皇帝之所以沒有特別施恩於自己,除了要平衡朝廷皇子的勢力之外,大概還有保護自己的意圖。雖然大聖朝奪嫡案例不多,但還是有那麽幾個的。不過新上台的皇帝通常不會過度清算自己兄弟當年的人手,尤其是那些中下層官員基本都會留任。就算是核心官員,隻要事後可以效忠新皇,雖然不會繼續重用但也不至於丟掉性命。
曹季禮猜到了皇帝對自己的安排,但是他擔心林雅菡未必清楚。
幾日後,吳鐸以商議牌坊修建事宜來到了林府,順帶還帶來了曹季禮的手劄。
對於自己的牌坊,林雅菡表示按規矩來就是了。未來林雅菡怕是很難再迴安西府,所以這個牌坊大概率是留給其他人看的。
但是對於曹季禮的書信,林雅菡還是有些驚訝的。
在林雅菡看來,自己和曹季禮隻能算是盟友,壓根談不上朋友關係。但是曹季禮的書信裏,很顯然是拿自己當朋友了。
林雅菡有些錯愕,於是讓紫萱和佩蘭幫忙參謀一二。
紫萱想了一會,忽然驚訝地說道:“姑娘,這位知府大人不會想著求娶您吧?”
林雅菡心中咯噔一下,似乎這個邏輯是說得通的。兩人的年齡差距按照此時的習俗來說是剛好,而且雖然曹季禮隻是安樂侯府的庶子,但林雅菡實際上也隻是丹陰縣男的嫡女,兩人的身份並沒有相差太多。何況曹季禮已經是知府的位置,未來肯定還會高升,所以配林雅菡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林雅菡在心中想了許久,唯一可以阻止自己嫁給曹季禮的因素就隻有曹季禮是三皇子核心門人的這件事。皇帝並不希望皇女們參與到皇子的奪嫡當中,所以基本不會讓皇女的夫家與皇子們有太多瓜葛。因此唯有讓皇帝知道曹季禮與三皇子的關係,否則皇帝大概率也會認可自己與曹季禮的婚事。
在紫萱說出這個理由後,佩蘭似乎也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而且她還是很讚同的。
“姑娘,若是曹知府的話,我倒是覺得是姑娘的良人。”佩蘭說道,“奴婢可是聽說了,曹知府不僅不喜歡尋花問柳,同時後宅之中也沒有什麽通房丫頭,書房裏也沒養著相公小廝。”
大聖朝對於納妾這件事不僅有法令限製,同時還有很多禮法規矩。哪怕是同房丫頭,那也是有一係列流程的。但是如果遇到自家兒子有所需求的話,那有些家族就會變相豢養一些眉清目秀的小廝充作書童,在某些時候給世家公子哥兒解渴。這與後世的少數派愛情無關,更多地純粹就是一種生理發泄。這些書童等到年歲後也會被放出府,然後賜予銀兩讓他們去找個女子結婚。
“你們現在還真以為我非這位曹知府莫屬了啊?”林雅菡有些好笑地問道。
結果佩蘭和紫萱都點了點頭,眼神裏露出非常滿意的光彩。
林雅菡搖搖頭,道:“如果曹季禮夠聰明的話,他就不會找皇帝賜婚。而皇帝如果真的看重曹季禮,就不會主動賜婚。”
紫萱和佩蘭都不接,於是問為什麽。
林雅菡說道:“看看皇帝賜下來的禮單和皇後那邊賜下來的禮單,對比下就能看出皇帝對我和林家的猜忌和疑慮。雖然林家已經不可能再成為西北的將門世家,但林家對西北的影響力還是在的。所以皇帝肯定不會放心林家。這次賜婚我不僅要被困在京城,而且我的丈夫隻能是出身寒門的讀書人。”
紫萱和佩蘭都是在大宅門裏多年的老人,雖然沒有親曆朝廷事務,但多多少少也能摸清楚其中的一些走勢。在林雅菡的提示下,他們也知道林家的女婿肯定不能是個大人物,而且還必須是天生和林家所出生的將門是衝突的。
“到底是委屈了姑娘。”紫萱歎道。
下嫁寒門子弟雖然讓林雅菡在婆家麵前有充足的底氣,可也讓林雅菡麵對其他勳貴女子就矮了一頭。封建時代的女子在未出嫁前看的是父親身份,而在出嫁後自然看的就是丈夫身份了。
林雅菡倒是看得開,笑著說道:“寒門也有寒門的好處,至少沒有大宅門裏這麽多是非。”
皇帝很滿意地點點頭。他之所以這麽多年對李忠都信任有加,就是因為李忠這人進退有據。
“那你都知道什麽?”皇帝問道。
李忠於是將林雅菡這一年多的事情跟皇帝都講了一遍。不僅有林雅菡興建暖房的事情,還有林雅菡提前囤糧和種植玉米等作物的事情。由於李忠從林雅菡那裏知道玉米、紅薯和土豆都是高產耐旱作物,因此特意在雍州周邊地方也試種了一些。得出的結論和林雅菡相差不大,所以李忠也打算找個時機將這件事上報給皇帝。
“看來這還真的是邊境軍屯的首選作物啊!”皇帝若有所思地說道。
“陛下,這紅薯雖然高產且果腹,但是吃多了容易‘燒心’。”李忠提醒道。
“那又如何?能有夠吃的,在荒年比什麽都重要!”皇帝說道,“這次命皇莊按照靜安縣主的方法試種一年,若是結果的確無誤,那日後皇莊和官倉都要儲備紅薯。如果日後出現荒年,那紅薯不僅可以救急還能成為搶種的作物。”
“陛下聖明!”李忠拍了個馬屁。
“我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皇帝不在意地擺擺手道,“倒是靜安縣主和安西知府兩人該如何賞賜?”
李忠這下沒有開口。這件事可是涉及前朝事務,不是他這個太監可以開口的。
皇帝也沒有在意李忠沒有迴答自己的問題,而是在一份手劄裏翻到林雅菡和曹季禮的名字,然後在他們名下寫了一些什麽。
“擬旨。”皇帝張口道,“安西知府曹季禮抗旱有功,故嘉獎一次。令吏部考核時記上上等。”
吏部考核除非有皇帝的旨意,否則最高也就是上中等。而如果皇帝令吏部記上上等的話,那該官員不僅升遷有望,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會連升數級。何況旨意裏還有嘉獎一次,這聽上去是最沒價值的獎勵,但事實上這代表你已經簡在帝心了。
“另,靜安縣主林雅菡助安西知府抗旱有功,賜珍珠一斛、錦緞百匹、內製頭麵十副。命安西知府為其立牌坊,以彰顯其功勞。”
李忠默默地在明黃色的錦緞上記錄著聖旨。雖然李忠不會提出任何異議,但是他心底還是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皇帝顯然並未表彰兩人貢獻良種的功勞,而是僅僅嘉獎了兩人抗旱安民的功勞。對曹季禮,皇帝明顯是提高了獎勵標準,估計皇帝是想平衡三皇子和他兩個哥哥之間的差距。但是對林雅菡來說,皇帝的獎勵顯然是有所打壓的,看來皇帝對西北將門的心結還是沒有放下。
不過皇帝在看完李忠草擬的聖旨後,又吩咐道:“你讓皇後那邊下懿旨表彰靜安縣主,按最上等功勞表彰。”
聽到皇帝的補充,李忠越發肯定了皇帝內心的糾結。一方麵皇帝的確不希望出身西北將門的林雅菡出頭,但另一方麵他又知道林雅菡和將門已經沒有太多瓜葛,相反她更是皇族這邊的人了。所以皇帝在打壓了林雅菡之後,還是通過一種相對更安全的方法給了補償。
皇後這邊很快就收到了旨意,她略微詢問了幾句就命自己的女官撰寫懿旨並加蓋鳳印。
懿旨完成後,皇後在自己的靜室裏默默誦讀著佛經,而她的貼身宮女則欲言又止。
“你想說什麽就說,何必擺出這個模樣?”皇後淡淡地說道。
宮女張口道:“娘娘,陛下這幾次三番地讓你嘉獎那個靜安縣主,但是她那邊可是一份謝恩的旨意都沒有。”
“朝廷可沒有規矩必須向我這個皇後謝恩。”皇後似乎並不在意地說道,“何況我在某個程度也算是她的殺父仇人。她沒有記恨本宮就不錯了,還指望她來感恩?”
皇後冷笑了幾聲。她當然曉得皇帝的意思是什麽,無非就是這件事是皇家玩脫了。作為總負責人的皇帝不好意思出麵,所以隻好安排直接責任人的直係親屬——皇後來安撫林家。雖然林雅菡在以前的謝恩旨意裏並沒有提及對皇後娘家的恨意,但是皇後卻不相信林雅菡對自己娘家沒有一點仇視的意味。至於皇帝通過自己去安撫林家的意圖,皇後表示這無非是皇帝的自我感動罷了。
不過既然是給皇帝做麵子,皇後也沒有什麽舍不得的。不僅將宮中內製的衣裳、首飾賜了許多套出來,還特意送了好些從南方進貢來的南洋飾物。皇後嫌棄這些飾物過於張揚,所以幹脆打包送出去算了。
這一來一往之下,林雅菡直到半個月後才收到聖旨和懿旨,以及隨之而來的獎勵。
因為是皇家獎勵,所以林雅菡要開大門迎接,更要讓眾人看到皇帝及皇後的恩寵。
“聖上對大姐姐還真的是疼愛有加!”林雅蘅今天也特意趕到林府來圍觀。
麵對著那一箱箱送進來的商品,林雅蘅真的有些內心失態了。她是第一次覺得自家還是占據了林府才好。
自詡清高的林雅芷也是眼紅不已,那些衣料、珠寶等物都是她夢寐以求的東西。可是她心心念念也得不到的東西卻能成箱成箱地送給林雅菡,林雅芷手中的手帕都要揉爛了。
和木樨院的人比起來,菡萏院的三個人更加沒有見過什麽世麵,所以她們對這些賞賜隻是覺得看花了眼。
倒是林雅菡在傲霜院裏看著丫鬟們整理出來的禮單,輕輕地歎了口氣。
“青黛、白蘇,你們兩人好生看著入庫。”林雅菡起身朝傲霜院裏的小佛堂走去,“我去抄一卷佛經。”
青黛和白蘇自然是應承了下來,而紫萱和佩蘭則是互相看了一眼,然後跟著林雅菡到了小佛堂。
“姑娘可是覺得不值得?”紫萱小聲詢問著。
林雅菡輕歎道:“我哪裏敢。”
紫萱也歎了口氣,“姑娘知道就好。既然姑娘曉得府裏有朝廷的眼線,就不應當讓人覺得姑娘在怨懟。”
“嬤嬤放心好了,明日我會讓人送上這幾人我抄的佛經去佛前供奉的。”林雅菡說道。
“姑娘,日後我們還是要看陛下的眼色生活的。”佩蘭也安慰道,“尤其是姑娘的婚事還捏在陛下手裏呢。”
在封建時代,嫁人對女子來說無異於是第二次投胎。若是皇帝故意在這裏為難林雅菡的話,林雅菡的下半輩子定然苦不堪言。
“姑姑不用勸我,我知道輕重的。我這邊會上謝恩的奏折。”
就在林雅菡被嘉獎的時候,另一個當事人曹季禮也收到了自己的獎勵。
吳鐸興奮地說道:“少爺這下是簡在帝心了!以後提升不僅不用擔心被打壓,估摸著皇帝還會故意提拔你。”
“這無非是平衡幾位皇子的權勢罷了。”曹季禮還是看得清形勢的,“如今三皇子和四皇子業已成人,怕是陛下恨不得自己的四個兒子都鬥起來。”
吳鐸聽到曹季禮如此說,神情也黯淡了不少。“若是這樣,手足相殘難道是陛下想看到的?”
“天家既無父子更無手足。”曹季禮有些憂傷地說道。
兩人沉默了許久之後,吳鐸忽然又說道:“陛下這次並沒有提及紅薯的事情,想來陛下並未全信這件事。”
曹季禮沒有說什麽,畢竟當今生信多疑這件事都不算是什麽秘密了。
吳鐸也察覺到自己似乎失言了,然後果斷將話題岔開,“少爺,陛下提及的牌坊,我們何時修建?”
“盡快吧。”曹季禮對牌坊這件事倒是沒太多的想法,橫豎林府前麵的大街上已經有不少林家的牌坊了。
“先生,我這邊修書一封,煩請你到時候送到縣主手裏。”曹季禮吩咐道。
曹季禮其實內心還是有些愧疚的,他知道皇帝之所以沒有特別施恩於自己,除了要平衡朝廷皇子的勢力之外,大概還有保護自己的意圖。雖然大聖朝奪嫡案例不多,但還是有那麽幾個的。不過新上台的皇帝通常不會過度清算自己兄弟當年的人手,尤其是那些中下層官員基本都會留任。就算是核心官員,隻要事後可以效忠新皇,雖然不會繼續重用但也不至於丟掉性命。
曹季禮猜到了皇帝對自己的安排,但是他擔心林雅菡未必清楚。
幾日後,吳鐸以商議牌坊修建事宜來到了林府,順帶還帶來了曹季禮的手劄。
對於自己的牌坊,林雅菡表示按規矩來就是了。未來林雅菡怕是很難再迴安西府,所以這個牌坊大概率是留給其他人看的。
但是對於曹季禮的書信,林雅菡還是有些驚訝的。
在林雅菡看來,自己和曹季禮隻能算是盟友,壓根談不上朋友關係。但是曹季禮的書信裏,很顯然是拿自己當朋友了。
林雅菡有些錯愕,於是讓紫萱和佩蘭幫忙參謀一二。
紫萱想了一會,忽然驚訝地說道:“姑娘,這位知府大人不會想著求娶您吧?”
林雅菡心中咯噔一下,似乎這個邏輯是說得通的。兩人的年齡差距按照此時的習俗來說是剛好,而且雖然曹季禮隻是安樂侯府的庶子,但林雅菡實際上也隻是丹陰縣男的嫡女,兩人的身份並沒有相差太多。何況曹季禮已經是知府的位置,未來肯定還會高升,所以配林雅菡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林雅菡在心中想了許久,唯一可以阻止自己嫁給曹季禮的因素就隻有曹季禮是三皇子核心門人的這件事。皇帝並不希望皇女們參與到皇子的奪嫡當中,所以基本不會讓皇女的夫家與皇子們有太多瓜葛。因此唯有讓皇帝知道曹季禮與三皇子的關係,否則皇帝大概率也會認可自己與曹季禮的婚事。
在紫萱說出這個理由後,佩蘭似乎也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而且她還是很讚同的。
“姑娘,若是曹知府的話,我倒是覺得是姑娘的良人。”佩蘭說道,“奴婢可是聽說了,曹知府不僅不喜歡尋花問柳,同時後宅之中也沒有什麽通房丫頭,書房裏也沒養著相公小廝。”
大聖朝對於納妾這件事不僅有法令限製,同時還有很多禮法規矩。哪怕是同房丫頭,那也是有一係列流程的。但是如果遇到自家兒子有所需求的話,那有些家族就會變相豢養一些眉清目秀的小廝充作書童,在某些時候給世家公子哥兒解渴。這與後世的少數派愛情無關,更多地純粹就是一種生理發泄。這些書童等到年歲後也會被放出府,然後賜予銀兩讓他們去找個女子結婚。
“你們現在還真以為我非這位曹知府莫屬了啊?”林雅菡有些好笑地問道。
結果佩蘭和紫萱都點了點頭,眼神裏露出非常滿意的光彩。
林雅菡搖搖頭,道:“如果曹季禮夠聰明的話,他就不會找皇帝賜婚。而皇帝如果真的看重曹季禮,就不會主動賜婚。”
紫萱和佩蘭都不接,於是問為什麽。
林雅菡說道:“看看皇帝賜下來的禮單和皇後那邊賜下來的禮單,對比下就能看出皇帝對我和林家的猜忌和疑慮。雖然林家已經不可能再成為西北的將門世家,但林家對西北的影響力還是在的。所以皇帝肯定不會放心林家。這次賜婚我不僅要被困在京城,而且我的丈夫隻能是出身寒門的讀書人。”
紫萱和佩蘭都是在大宅門裏多年的老人,雖然沒有親曆朝廷事務,但多多少少也能摸清楚其中的一些走勢。在林雅菡的提示下,他們也知道林家的女婿肯定不能是個大人物,而且還必須是天生和林家所出生的將門是衝突的。
“到底是委屈了姑娘。”紫萱歎道。
下嫁寒門子弟雖然讓林雅菡在婆家麵前有充足的底氣,可也讓林雅菡麵對其他勳貴女子就矮了一頭。封建時代的女子在未出嫁前看的是父親身份,而在出嫁後自然看的就是丈夫身份了。
林雅菡倒是看得開,笑著說道:“寒門也有寒門的好處,至少沒有大宅門裏這麽多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