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博很快就在客堂見到了林雅菡,而林雅菡也是身著縣主的常服。
從林雅菡被冊封為“靜安縣主”開始,朝廷就將相應的儀仗、禮服都發了下來。和其他皇室成員一樣,林雅菡的禮服也分為冕服、常服、吉服和兇服四大類,每類又有若幹套。冕服、吉服和兇服都是出席皇室或國家相應典禮時才會穿著,隻有常服才是平常見禮時穿著。
“縣主殿下。”廖博見到林雅菡走進客堂,忙起身行禮道。
雖然廖博身為雍州巡撫和林雅菡的靜安縣主在品級上是相等的,但縣主畢竟是皇室爵位,身為“人臣”的廖博自然要先行禮。
林雅菡沒有受廖博全禮,一方麵是兩人品級相等,另一方麵則是廖博已經年過花甲。按照《大聖律》的規定,年過花甲的老年人在大聖朝是有一些特權的。
“廖方伯安好?”林雅菡也問候道。
方伯是對巡撫官職的尊稱之一,但這種尊稱通常見於文臣內部。因此廖博聽到林雅菡的這種稱唿,心底頓時有了一絲猜測。
廖博詢問了林雅菡有關夜間敵襲的事情,而林雅菡也如實地說了一遍。
廖博早在詢問林雅菡之前就大致了解了整件事的起因,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應該是張景隆意圖謀奪林家財產時被林雅菡順水推舟地“栽贓”成了“意圖謀反”。雖然廖博看不上張景隆這般行為,但同樣也覺得林雅菡是“小題大做”而使得整個西北動蕩不安。
“縣主殿下,以您的侍衛及林家的莊戶,想要抵禦這次夜襲並非難事。可你為何非要驚動烽火台呢?”廖博問道。
“事發突然,又是夜間,我又是一名弱女子。”林雅菡迴答道,“隻見對方用了軍中武器便慌了手腳,唯恐是西戎或北狄偷襲。”
林雅菡自然聽明白了廖博弦外之意,無非就是覺得自己將事情鬧大了,結果現在他們這些“大人”不好收場罷了。
可是林雅菡也可以用自己“見識少”來個裝糊塗。橫豎就是我沒見過世麵,看到有人用軍方武器來襲擊我就嚇傻了。但我林家世代忠良,所以才冒死向烽火台示警。現在雖然可能不是西戎或北狄來犯,但是這裏的軍隊武器是怎麽迴事?難不成是西北軍要造反?
雖然林雅菡沒有明著說這些“誅心”之語,但是廖博也聽得明明白白。這件事既然驚動了烽火台,那皇帝那邊知曉這件事最多就是今晚或明早罷了。
即便皇帝後來猜到大概率是林雅菡想借朝廷的手去警告那些覬覦林家的權貴,但皇帝也不好責怪林雅菡什麽。畢竟從程序上來說,林雅菡的做法沒有錯。事實上,皇帝和朝廷還要因此嘉獎林雅菡才對。
想到這裏,廖博也懶得繼續糾結什麽。他是巡撫,隻是負責雍州一地的民政、稅務和刑獄等事務,軍事和他又有什麽關係?而且能夠借此敲打下西北軍方,廖博也是樂見其成的。
於是廖博盤問了林雅菡幾句之後就讓林雅菡離開了,而他則是又將安西知府曹季禮叫了過來。
不過林雅菡剛從廖博的院子出來,就被一個中年婦女攔住了去路。
“奴婢見過靜安縣主。”那婦女行禮道,“我家主人請縣主一敘。”
婦女說完之後還遞過來一張拜帖。
紫萱接過拜帖後遞給林雅菡,而林雅菡則是打開拜帖後見到了對方的名諱,原來是西北總督裴陵。
“既然是總督大人有請,那我就走一趟吧。”林雅菡說道。
在婦女的帶領下,林雅菡在相距不遠的別院見到了裴陵。
“沒想到你都長得這麽大了。”裴陵見到林雅菡,頗為傷感地說了一句。
林雅菡微微行禮道:“侄女見過裴叔叔。”
對於裴陵的傷感,林雅菡隻是表麵上聽聽罷了。前世林家遭受大難的時候,這位西北總督可是一句話都沒有說。以裴陵的官職來說,當時要願意給林雅菡撐腰的話,林家絕對不會沒落到那般地步。雖然裴陵沒有跟著落井下石,但見死不救卻是實打實的。
“我知道這次你受委屈了,但是你也太衝動了。”裴陵說道。
林雅菡聽完這句話,冷笑道:“裴叔叔的意思是我林家就該讓他張家侵門踏戶?且不提他張景隆還是我父親的手下,但凡他也念著一點西北同袍的恩情也對我家下不了手吧?如今他一而再地試探並意圖栽贓林家,難道我還要任由他欺負不成?”
裴陵一愣,他可不記得林雅菡何時是這般“牙尖嘴利”了。在他為數不多有關林雅菡的印象裏,她不是一個害羞且溫婉的小女孩麽?難不成因為突遭大變,導致整個人的性情變了?
雖然裴陵嘴上指責林雅菡不顧西北軍的同胞之情,但心裏也煩透了張景隆的舉動。在裴陵看來,你張景隆本來就是林繼忠的手下,所以你天生就有義務維護林家後代的利益。
結果這小子不僅沒有想著幫林家一把,反倒是對林家的財產覬覦不已。這樣的人也是不能留在西北軍中了,否則大家一想到有人會在自己亡故後欺負自己家人,那還能安心打仗?
“我不是這個意思。”裴陵當然不能說自己會偏幫張景隆,要不然他的總督位置怕是也要坐不穩了。“我的意思是你大可找你父親的軍中同袍幫忙。”
“是麽?”林雅菡苦笑著反問道,“自我父親去世以來,他的同袍到底有多少人拜祭過他?甚至發喪出殯的時候,我林家大門外乃是門可羅雀!現在你倒是說讓我去我父親的同袍,可他們的家門口充哪兒開,我不知道!”
林雅菡的話仿佛一個耳光甩在裴陵的臉上,他的表情立刻變得難看起來。
盡管林繼忠當時被傳是“兵敗而亡”,但隨後西北軍中就知道了林繼忠的真正死因。如果說最初不敢上門是擔心皇帝追責,可後麵還是保持冷漠那就無非是覺得林繼忠隻有一個女兒,所以林家在西北軍中的地位已不複存在。
那既然西北軍早早選擇和林雅菡切割,現在又要怪林雅菡不給西北軍麵子,裴陵忽然覺得自己有些厚顏無恥了。
看到裴陵沉默不語,林雅菡繼續說道:“如今夜襲一案尚未定案,我也不便和總督大人多聊,請恕我無禮了。”
林雅菡說完就離開了裴陵的院子。
林雅菡前腳離開裴陵的院子,後腳就有人將這件事告知了廖博和曹季禮。
“謹和,你猜他們剛剛談了什麽?”廖博問道。
謹和乃是曹季禮的字,而曹季禮和廖博雖然分屬兩科卻同在一位座師下,因此也算是有師兄弟的名分。
“學宏師兄,我又不是他倆腹中的蛔蟲,豈能知道他們的談話內容?”曹季禮笑著迴答道。
廖博卻繼續說道:“謹和不必自謙,老師說你素有急智且善謀,我不信你猜不到他們的談話內容。”
曹季禮沉思一會,然後說道:“我猜這位裴製台大概要指責那位縣主殿下不顧他們西北軍的同袍之誼了。”、
“堂堂縣主和他們西北軍有什麽同袍之誼?”廖博輕笑道,“何況人家令尊去世的時候,他們西北軍又有幾人顧念同袍之誼了?”
廖博的輕蔑也讓曹季禮感同身受,歎息道:“林總兵治喪的時候,西北軍可是無一人上門拜祭啊!”
“也難怪縣主寒了心,直接就將這個案子捅破了天。”廖博說道,“謹和,你是安西府的父母官,對這位縣主可有什麽看法?”
“原本我曾以為這不過是大宅門裏嬌養出來的小姐,但自從其父去世後,她的所作所為倒是讓我有些出乎意料。”曹季禮說道,“雖然縣主的行動雷厲風行,做事也有些狠辣,但她卻始終沒有超出律法的範圍。我曾經和我的刑名師爺討論過,這位縣主的不少手段是遊走在《大聖律》的邊緣,可卻不會越雷池一步。”
“那便好。”廖博點點頭道,“如果對律法還心存敬畏的話,那就還算好人。”
迴到自己院中的林雅菡自然不清楚廖博和曹季禮正在討論自己,她現在正在核算劉暉遞上來的撫恤名單。
林雅菡粗略地看完名單,發現並沒有什麽不妥,但是卻看到佩蘭對著自己擠眉弄眼。
“姑姑,可是有什麽要說的?”林雅菡詢問道。
佩蘭點點頭,說道:“姑娘,若是按你說的那般,這次的撫恤銀子怕是不少啊。”
“我知道。”林雅菡看了名單最後給出的總數,的確是個讓她都覺得有些肉痛的數字。“但是,我現在正需要千金市骨。”
佩蘭聽完這個解釋後,歎息一聲後道:“那奴婢也無話可說了。”
林雅菡輕笑道:“我知道姑姑心疼我,但是這筆銀子我們必須花!不過也請姑姑放心,莊子上很快就有獨一無二的東西產出。”
雖然張家的夜襲讓林家修建暖房的進程被打斷,但現在林家莊子的暖房又重新恢複了修建。按照林雅菡的估計,最多一個月後就能進行第一次種植了。林雅菡決定第一次種植的作物就是西瓜,這可是在冬季非常暢銷的水果。
冬季的西北是幹燥的,同時權貴人家的地龍、炭盤會讓人更加幹燥。而西北的冬天可是沒有什麽水果的,而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端上一個水嫩嫩的西瓜,那可想是多受歡迎的事情。
至於蔬菜,林雅菡決定今年暫時不大規模種植。
權貴人家可是早早就窖藏了蘿卜和白菜,而且他們也會讓家裏的下人發一些豆芽、蒜苗等蔬菜來吃,所以沒有特別好的蔬菜是不會值得權貴買的。
所以林雅菡隻打算今年種少數綠葉蔬菜和瓜果,一方麵給自己改善飲食,另一方麵就是贈送一些有往來的權貴,以吸引他們明年來和自己訂購。
“既然姑娘有劃算,那倒是奴婢多慮了。”佩蘭說道。
“我年紀輕,日後還要姑姑和嬤嬤多多從旁幫助我呢。”林雅菡笑著說道。
聽到林雅菡這句話,佩蘭也覺得心裏舒服了許多。
此時整個安西府乃至雍州都將目光集中到了林家莊子上,而與此同時也有數份奏折從不同渠道遞到了皇帝的禦案前。
大聖朝和地球位麵的明朝相似,通常奏章都是通過通政司匯總到內閣。內閣擬好條陳後再遞到皇帝處,皇帝朱筆禦批後再發還內閣。但除此之外,皇帝還是有一些特殊渠道可以收到來自基層地方的奏章。
“好大的膽子!”皇帝李攸看完其中一封奏折後,忍不住怒吼道。
正在李攸跟前伺候的乾清宮總管太監秦忠知道隻怕是有什麽大案被秘奏了上來,他連忙讓殿內伺候的其他太監並宮女全部退出宮外,並吩咐自己的心腹將宮門守住,三尺以內不許人接近。
李攸眯著眼看了看秦忠的舉動,說道:“你這老東西倒是知道朕的意思。”
秦忠一聽,大冒冷汗,跪下道:“奴婢絕無妄自揣測陛下的意思啊!”
“朕知道。”李攸慢慢地說道,“起來吧!你這老東西都伺候朕三十多年了。若是你有異心,朕還能容你?”
“奴婢多謝陛下信任!”秦忠暗自長舒一口氣。
待秦忠站起身後,李攸吩咐道:“你去叫秦誠過來。”
“遵旨。”秦忠走出了殿門。
雖然秦忠不知道到底是什麽事情,但是卻知道這件事肯定了不得。禁宮大大小小太監有數千人,但是站在他們頂端的無非自己和秦誠、秦勇三個人罷了。他們三人自潛邸便跟在李攸身邊,而當時他們這群小太監有12人,可現在卻隻有3個人了。
秦忠是李攸的貼身太監,同時也是整個禁宮和乾清宮的總管太監。
秦勇則是禦馬監太監,而所謂的禦馬監其實是皇帝最貼身的侍衛,他們比禦林軍和錦衣衛更被皇帝信任。
剩下的秦誠負責內官監,雖然這是一個負責宮內侍衛的衙門,但秦忠卻知道這個衙門沒有那麽簡單。即便他是總管太監,但他對這個內官監卻是一無所知。
從林雅菡被冊封為“靜安縣主”開始,朝廷就將相應的儀仗、禮服都發了下來。和其他皇室成員一樣,林雅菡的禮服也分為冕服、常服、吉服和兇服四大類,每類又有若幹套。冕服、吉服和兇服都是出席皇室或國家相應典禮時才會穿著,隻有常服才是平常見禮時穿著。
“縣主殿下。”廖博見到林雅菡走進客堂,忙起身行禮道。
雖然廖博身為雍州巡撫和林雅菡的靜安縣主在品級上是相等的,但縣主畢竟是皇室爵位,身為“人臣”的廖博自然要先行禮。
林雅菡沒有受廖博全禮,一方麵是兩人品級相等,另一方麵則是廖博已經年過花甲。按照《大聖律》的規定,年過花甲的老年人在大聖朝是有一些特權的。
“廖方伯安好?”林雅菡也問候道。
方伯是對巡撫官職的尊稱之一,但這種尊稱通常見於文臣內部。因此廖博聽到林雅菡的這種稱唿,心底頓時有了一絲猜測。
廖博詢問了林雅菡有關夜間敵襲的事情,而林雅菡也如實地說了一遍。
廖博早在詢問林雅菡之前就大致了解了整件事的起因,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應該是張景隆意圖謀奪林家財產時被林雅菡順水推舟地“栽贓”成了“意圖謀反”。雖然廖博看不上張景隆這般行為,但同樣也覺得林雅菡是“小題大做”而使得整個西北動蕩不安。
“縣主殿下,以您的侍衛及林家的莊戶,想要抵禦這次夜襲並非難事。可你為何非要驚動烽火台呢?”廖博問道。
“事發突然,又是夜間,我又是一名弱女子。”林雅菡迴答道,“隻見對方用了軍中武器便慌了手腳,唯恐是西戎或北狄偷襲。”
林雅菡自然聽明白了廖博弦外之意,無非就是覺得自己將事情鬧大了,結果現在他們這些“大人”不好收場罷了。
可是林雅菡也可以用自己“見識少”來個裝糊塗。橫豎就是我沒見過世麵,看到有人用軍方武器來襲擊我就嚇傻了。但我林家世代忠良,所以才冒死向烽火台示警。現在雖然可能不是西戎或北狄來犯,但是這裏的軍隊武器是怎麽迴事?難不成是西北軍要造反?
雖然林雅菡沒有明著說這些“誅心”之語,但是廖博也聽得明明白白。這件事既然驚動了烽火台,那皇帝那邊知曉這件事最多就是今晚或明早罷了。
即便皇帝後來猜到大概率是林雅菡想借朝廷的手去警告那些覬覦林家的權貴,但皇帝也不好責怪林雅菡什麽。畢竟從程序上來說,林雅菡的做法沒有錯。事實上,皇帝和朝廷還要因此嘉獎林雅菡才對。
想到這裏,廖博也懶得繼續糾結什麽。他是巡撫,隻是負責雍州一地的民政、稅務和刑獄等事務,軍事和他又有什麽關係?而且能夠借此敲打下西北軍方,廖博也是樂見其成的。
於是廖博盤問了林雅菡幾句之後就讓林雅菡離開了,而他則是又將安西知府曹季禮叫了過來。
不過林雅菡剛從廖博的院子出來,就被一個中年婦女攔住了去路。
“奴婢見過靜安縣主。”那婦女行禮道,“我家主人請縣主一敘。”
婦女說完之後還遞過來一張拜帖。
紫萱接過拜帖後遞給林雅菡,而林雅菡則是打開拜帖後見到了對方的名諱,原來是西北總督裴陵。
“既然是總督大人有請,那我就走一趟吧。”林雅菡說道。
在婦女的帶領下,林雅菡在相距不遠的別院見到了裴陵。
“沒想到你都長得這麽大了。”裴陵見到林雅菡,頗為傷感地說了一句。
林雅菡微微行禮道:“侄女見過裴叔叔。”
對於裴陵的傷感,林雅菡隻是表麵上聽聽罷了。前世林家遭受大難的時候,這位西北總督可是一句話都沒有說。以裴陵的官職來說,當時要願意給林雅菡撐腰的話,林家絕對不會沒落到那般地步。雖然裴陵沒有跟著落井下石,但見死不救卻是實打實的。
“我知道這次你受委屈了,但是你也太衝動了。”裴陵說道。
林雅菡聽完這句話,冷笑道:“裴叔叔的意思是我林家就該讓他張家侵門踏戶?且不提他張景隆還是我父親的手下,但凡他也念著一點西北同袍的恩情也對我家下不了手吧?如今他一而再地試探並意圖栽贓林家,難道我還要任由他欺負不成?”
裴陵一愣,他可不記得林雅菡何時是這般“牙尖嘴利”了。在他為數不多有關林雅菡的印象裏,她不是一個害羞且溫婉的小女孩麽?難不成因為突遭大變,導致整個人的性情變了?
雖然裴陵嘴上指責林雅菡不顧西北軍的同胞之情,但心裏也煩透了張景隆的舉動。在裴陵看來,你張景隆本來就是林繼忠的手下,所以你天生就有義務維護林家後代的利益。
結果這小子不僅沒有想著幫林家一把,反倒是對林家的財產覬覦不已。這樣的人也是不能留在西北軍中了,否則大家一想到有人會在自己亡故後欺負自己家人,那還能安心打仗?
“我不是這個意思。”裴陵當然不能說自己會偏幫張景隆,要不然他的總督位置怕是也要坐不穩了。“我的意思是你大可找你父親的軍中同袍幫忙。”
“是麽?”林雅菡苦笑著反問道,“自我父親去世以來,他的同袍到底有多少人拜祭過他?甚至發喪出殯的時候,我林家大門外乃是門可羅雀!現在你倒是說讓我去我父親的同袍,可他們的家門口充哪兒開,我不知道!”
林雅菡的話仿佛一個耳光甩在裴陵的臉上,他的表情立刻變得難看起來。
盡管林繼忠當時被傳是“兵敗而亡”,但隨後西北軍中就知道了林繼忠的真正死因。如果說最初不敢上門是擔心皇帝追責,可後麵還是保持冷漠那就無非是覺得林繼忠隻有一個女兒,所以林家在西北軍中的地位已不複存在。
那既然西北軍早早選擇和林雅菡切割,現在又要怪林雅菡不給西北軍麵子,裴陵忽然覺得自己有些厚顏無恥了。
看到裴陵沉默不語,林雅菡繼續說道:“如今夜襲一案尚未定案,我也不便和總督大人多聊,請恕我無禮了。”
林雅菡說完就離開了裴陵的院子。
林雅菡前腳離開裴陵的院子,後腳就有人將這件事告知了廖博和曹季禮。
“謹和,你猜他們剛剛談了什麽?”廖博問道。
謹和乃是曹季禮的字,而曹季禮和廖博雖然分屬兩科卻同在一位座師下,因此也算是有師兄弟的名分。
“學宏師兄,我又不是他倆腹中的蛔蟲,豈能知道他們的談話內容?”曹季禮笑著迴答道。
廖博卻繼續說道:“謹和不必自謙,老師說你素有急智且善謀,我不信你猜不到他們的談話內容。”
曹季禮沉思一會,然後說道:“我猜這位裴製台大概要指責那位縣主殿下不顧他們西北軍的同袍之誼了。”、
“堂堂縣主和他們西北軍有什麽同袍之誼?”廖博輕笑道,“何況人家令尊去世的時候,他們西北軍又有幾人顧念同袍之誼了?”
廖博的輕蔑也讓曹季禮感同身受,歎息道:“林總兵治喪的時候,西北軍可是無一人上門拜祭啊!”
“也難怪縣主寒了心,直接就將這個案子捅破了天。”廖博說道,“謹和,你是安西府的父母官,對這位縣主可有什麽看法?”
“原本我曾以為這不過是大宅門裏嬌養出來的小姐,但自從其父去世後,她的所作所為倒是讓我有些出乎意料。”曹季禮說道,“雖然縣主的行動雷厲風行,做事也有些狠辣,但她卻始終沒有超出律法的範圍。我曾經和我的刑名師爺討論過,這位縣主的不少手段是遊走在《大聖律》的邊緣,可卻不會越雷池一步。”
“那便好。”廖博點點頭道,“如果對律法還心存敬畏的話,那就還算好人。”
迴到自己院中的林雅菡自然不清楚廖博和曹季禮正在討論自己,她現在正在核算劉暉遞上來的撫恤名單。
林雅菡粗略地看完名單,發現並沒有什麽不妥,但是卻看到佩蘭對著自己擠眉弄眼。
“姑姑,可是有什麽要說的?”林雅菡詢問道。
佩蘭點點頭,說道:“姑娘,若是按你說的那般,這次的撫恤銀子怕是不少啊。”
“我知道。”林雅菡看了名單最後給出的總數,的確是個讓她都覺得有些肉痛的數字。“但是,我現在正需要千金市骨。”
佩蘭聽完這個解釋後,歎息一聲後道:“那奴婢也無話可說了。”
林雅菡輕笑道:“我知道姑姑心疼我,但是這筆銀子我們必須花!不過也請姑姑放心,莊子上很快就有獨一無二的東西產出。”
雖然張家的夜襲讓林家修建暖房的進程被打斷,但現在林家莊子的暖房又重新恢複了修建。按照林雅菡的估計,最多一個月後就能進行第一次種植了。林雅菡決定第一次種植的作物就是西瓜,這可是在冬季非常暢銷的水果。
冬季的西北是幹燥的,同時權貴人家的地龍、炭盤會讓人更加幹燥。而西北的冬天可是沒有什麽水果的,而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端上一個水嫩嫩的西瓜,那可想是多受歡迎的事情。
至於蔬菜,林雅菡決定今年暫時不大規模種植。
權貴人家可是早早就窖藏了蘿卜和白菜,而且他們也會讓家裏的下人發一些豆芽、蒜苗等蔬菜來吃,所以沒有特別好的蔬菜是不會值得權貴買的。
所以林雅菡隻打算今年種少數綠葉蔬菜和瓜果,一方麵給自己改善飲食,另一方麵就是贈送一些有往來的權貴,以吸引他們明年來和自己訂購。
“既然姑娘有劃算,那倒是奴婢多慮了。”佩蘭說道。
“我年紀輕,日後還要姑姑和嬤嬤多多從旁幫助我呢。”林雅菡笑著說道。
聽到林雅菡這句話,佩蘭也覺得心裏舒服了許多。
此時整個安西府乃至雍州都將目光集中到了林家莊子上,而與此同時也有數份奏折從不同渠道遞到了皇帝的禦案前。
大聖朝和地球位麵的明朝相似,通常奏章都是通過通政司匯總到內閣。內閣擬好條陳後再遞到皇帝處,皇帝朱筆禦批後再發還內閣。但除此之外,皇帝還是有一些特殊渠道可以收到來自基層地方的奏章。
“好大的膽子!”皇帝李攸看完其中一封奏折後,忍不住怒吼道。
正在李攸跟前伺候的乾清宮總管太監秦忠知道隻怕是有什麽大案被秘奏了上來,他連忙讓殿內伺候的其他太監並宮女全部退出宮外,並吩咐自己的心腹將宮門守住,三尺以內不許人接近。
李攸眯著眼看了看秦忠的舉動,說道:“你這老東西倒是知道朕的意思。”
秦忠一聽,大冒冷汗,跪下道:“奴婢絕無妄自揣測陛下的意思啊!”
“朕知道。”李攸慢慢地說道,“起來吧!你這老東西都伺候朕三十多年了。若是你有異心,朕還能容你?”
“奴婢多謝陛下信任!”秦忠暗自長舒一口氣。
待秦忠站起身後,李攸吩咐道:“你去叫秦誠過來。”
“遵旨。”秦忠走出了殿門。
雖然秦忠不知道到底是什麽事情,但是卻知道這件事肯定了不得。禁宮大大小小太監有數千人,但是站在他們頂端的無非自己和秦誠、秦勇三個人罷了。他們三人自潛邸便跟在李攸身邊,而當時他們這群小太監有12人,可現在卻隻有3個人了。
秦忠是李攸的貼身太監,同時也是整個禁宮和乾清宮的總管太監。
秦勇則是禦馬監太監,而所謂的禦馬監其實是皇帝最貼身的侍衛,他們比禦林軍和錦衣衛更被皇帝信任。
剩下的秦誠負責內官監,雖然這是一個負責宮內侍衛的衙門,但秦忠卻知道這個衙門沒有那麽簡單。即便他是總管太監,但他對這個內官監卻是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