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眼,其實不叫張大眼。
他叫青卅六。
他是個孤兒,自小乞討,差點餓死,然後就被人撿了去。
一堆的孩子在山坳裏跟著一堆老師學藝,因著表現各異,被分到了不同的營。
他去的是青字營。和他一起的狗蛋據說去了颯字營,後來,他們就沒再見過麵。
在山裏呆了五六年,他被帶到了長安,在那裏他見到了他的堂主。一個麵無表情的男人,看著像一個紈絝子弟。
他給他賜名青卅六,以後這就是他在組織裏的名字了。
他是由青十一帶著的一起做任務的。十一告訴他,堂主喜怒無常,最好不要當年頂撞他。不過堂主出手大方,賞的多。他們青堂有錢,說這話的時候,十一挺著腰,一臉得瑟。
某次酒後,十一悄悄地告訴他,堂主有很多張臉,如果問你這張臉怎麽樣,你如何迴答都可以,隻記得不能說漂亮。犯了這個忌諱的人都被扔去嶺南了。
他剛想問原因,十一瞪了一眼,“別問原因,問也不知道。”
一晃經年,他早已經可以單獨做任務了。
他這次的目標是許昂。
說實話,他是看不起這種二世祖的。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拎著了幾首酸腐的詩,成日混跡在小娘子堆裏,聲色犬馬。
他更瞧不上許昂。
許昂他爹是許敬宗,那是誰,那是李治和武後麵前的第一紅人。
他個嫡長子居然被流放嶺南。為啥,因為他與繼母私通。才~高門大戶裏,醃臢事真多。
不過既然是他的任務,他還是要好好完成的。
堂主盯上了老許,就讓他來盯著小的,看看有什麽小辮子。
雖說他自小心眼多,奈何長了張憨實的臉,臥底啥的天生比別人有優勢。
瞅瞅那些颯堂的,個個自帶冷氣,人還沒到,一股殺氣就溢過來,一瞅就不是善類,別人早就戒備了。
扮個孤苦伶仃的山野村夫,對張大眼來說,就四個字,駕輕就熟。
偷偷傳了信給老捕頭,那以前栽他手上的山匪要迴來報仇。老捕頭著急忙慌的辭職不幹,躲鄉下去了。
然後搞了場英雄救人的小插曲,他就順當的頂了這個缺。
張大眼就這麽著,在舊縣衙安頓下來。不出幾日,這個憨厚勤勞的新捕頭就得到了老管家的認可。
許昂自不必說,有救命之恩在,濾鏡之下,更是覺得張大眼那那都好。
喝了幾頓酒,聽了張大眼的經曆,頗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許昂早年喪母,現在又和父親反目成仇,和孤兒也差不多。對張大眼這個孤兒心生親近。
每日衙門裏也沒事,許昂的家眷也遠在杭州。每日晚上,同這個新上任的下屬,飲上幾杯,是平淡日子裏為數不多的令人高興的事。
這麽著,日複一日,共同話語多了,喝酒更是暢快。
許昂也時不時吐槽幾句。在這個遠離長安的窮鄉僻壤,說話也沒了很多顧忌。
每個月,張大眼去打獵的時候,都會向北放隻鴿子,綁著他每月例報,聊聊數語。
如果許昂看到,必定吃驚,這還是那個目不識丁的獵戶麽?
日複一日,鄉下的日子,波瀾不驚。
張大眼有時候一邊砍著柴,一邊想這麽樣的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不過上麵沒下令,他隻能繼續做他的小捕頭。
一年多以來,沒抓到啥有用的消息,倒是把許家的家長裏短聽了個耳熟。有許昂酒後說的,有老管家平日裏絮叨的。
許敬宗整日眠花宿柳,把貪來的錢大把的撒在了平康坊。還把自己唯一的女兒賣去了嶺南的蠻族,換迴來了大筆的金銀。
不過老許馬屁拍得好,在李治和武後麵前很有臉麵,名副其實的大寵臣。
在李治立後和滅長孫一族的事上,老許做的一把好刀,上麵指哪,他就打哪。當真是急領導所急,幹領導所想。
終於拖著他的一身肥肉,不負眾望那的爬到了右相的位置。
不過他唯一的兒子,卻窩在這長安勳貴聽都沒聽過的小地方,自生自滅。
真不是個玩意。“呸!”張大眼,有時候,也有點同情許昂。
這次來虔州,本來以為也就是和以前一樣出個差而已。但是暴雨給了張大眼驚喜。
大概早起加上一天沒怎麽吃東西,今天喝了幾杯,許昂就開始話多了。
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季節,本來就容易讓人多愁善感。加上宜春釀的後勁,許昂絮絮叨叨的講起了長安的舊事。
灌一盅酒,狎一口菜,給他沒見識的下屬描述那個紙醉金迷的長安。
張大眼是個很到位的聽眾,不時露出豔羨的神色,嘖嘖出聲。凡此種種,都鼓舞著那講的手舞足蹈的人,酒氣四溢的繼續。
扯著,又扯到了他長大的宅子,小時候誤入書房發現的新鮮玩意。
張大眼內心澎湃,麵上不顯,給許昂添酒,順勢追問。
“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不能說,不能說。”
許昂已經醉的趴在桌上,嘴裏嘟嘟囔囔,聽不清說的是什麽。
張大眼,湊過去,隱約聽到宣武門仨字,其他的實在是聽不清楚了。都喝的大舌頭了。
輕輕推了推,張大眼,輕喚,“許公,許公?”
迴答他的隻有均勻的唿嚕聲。
張大眼叫來小二,一起把許昂扶上床榻安置好。撤了桌上的殘羹,才迴到隔壁自己的房間。
洗漱完畢,吹熄蠟燭,張大眼打開了後窗,在黑暗裏靜靜觀察了一會兒。從懷裏摸出一隻哨子,吹了起來,奇怪,居然沒有聲音。
一會兒,有隻鴿子,飛落在窗台上,張大眼往它腿上綁了點東西,一揮手,鴿子在夜色裏又飛遠了。
張大眼也沒上床,返身在桌邊坐下。拎起茶壺,倒了一大杯冷茶,一口飲盡。在黑暗中默默的,似乎在等人。
一更,更夫敲著梆子從客棧前的大陸走過。一個黑影從後窗滑入房間,在窗邊的陰影裏站定。
“著急喚我幹嗎?”
“有眉目了,書房裏有關於宣武門的東西。”張大眼走進前,把之前許昂說的,撿重要的複述了一番。
一刻鍾後,黑影翻窗而走。
張大眼也打了個哈欠,在床上和衣而臥。
須臾唿嚕聲起。
千裏之外,長安,許府。
許敬宗摟著翠仙閣的紅玉,和坐在下首的裴居道頻頻舉杯。
雖然他已經致仕,但高宗依舊對他青眼有加,依舊擔任著特進,享著以前的一樣的俸祿。
捋著胡須,許敬宗洋洋得意,你看,中書省的人還不是三不五時的來他這裏敘舊。簡在帝心,就是人走茶不涼。
美人,美酒,豈不樂哉。
他叫青卅六。
他是個孤兒,自小乞討,差點餓死,然後就被人撿了去。
一堆的孩子在山坳裏跟著一堆老師學藝,因著表現各異,被分到了不同的營。
他去的是青字營。和他一起的狗蛋據說去了颯字營,後來,他們就沒再見過麵。
在山裏呆了五六年,他被帶到了長安,在那裏他見到了他的堂主。一個麵無表情的男人,看著像一個紈絝子弟。
他給他賜名青卅六,以後這就是他在組織裏的名字了。
他是由青十一帶著的一起做任務的。十一告訴他,堂主喜怒無常,最好不要當年頂撞他。不過堂主出手大方,賞的多。他們青堂有錢,說這話的時候,十一挺著腰,一臉得瑟。
某次酒後,十一悄悄地告訴他,堂主有很多張臉,如果問你這張臉怎麽樣,你如何迴答都可以,隻記得不能說漂亮。犯了這個忌諱的人都被扔去嶺南了。
他剛想問原因,十一瞪了一眼,“別問原因,問也不知道。”
一晃經年,他早已經可以單獨做任務了。
他這次的目標是許昂。
說實話,他是看不起這種二世祖的。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拎著了幾首酸腐的詩,成日混跡在小娘子堆裏,聲色犬馬。
他更瞧不上許昂。
許昂他爹是許敬宗,那是誰,那是李治和武後麵前的第一紅人。
他個嫡長子居然被流放嶺南。為啥,因為他與繼母私通。才~高門大戶裏,醃臢事真多。
不過既然是他的任務,他還是要好好完成的。
堂主盯上了老許,就讓他來盯著小的,看看有什麽小辮子。
雖說他自小心眼多,奈何長了張憨實的臉,臥底啥的天生比別人有優勢。
瞅瞅那些颯堂的,個個自帶冷氣,人還沒到,一股殺氣就溢過來,一瞅就不是善類,別人早就戒備了。
扮個孤苦伶仃的山野村夫,對張大眼來說,就四個字,駕輕就熟。
偷偷傳了信給老捕頭,那以前栽他手上的山匪要迴來報仇。老捕頭著急忙慌的辭職不幹,躲鄉下去了。
然後搞了場英雄救人的小插曲,他就順當的頂了這個缺。
張大眼就這麽著,在舊縣衙安頓下來。不出幾日,這個憨厚勤勞的新捕頭就得到了老管家的認可。
許昂自不必說,有救命之恩在,濾鏡之下,更是覺得張大眼那那都好。
喝了幾頓酒,聽了張大眼的經曆,頗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許昂早年喪母,現在又和父親反目成仇,和孤兒也差不多。對張大眼這個孤兒心生親近。
每日衙門裏也沒事,許昂的家眷也遠在杭州。每日晚上,同這個新上任的下屬,飲上幾杯,是平淡日子裏為數不多的令人高興的事。
這麽著,日複一日,共同話語多了,喝酒更是暢快。
許昂也時不時吐槽幾句。在這個遠離長安的窮鄉僻壤,說話也沒了很多顧忌。
每個月,張大眼去打獵的時候,都會向北放隻鴿子,綁著他每月例報,聊聊數語。
如果許昂看到,必定吃驚,這還是那個目不識丁的獵戶麽?
日複一日,鄉下的日子,波瀾不驚。
張大眼有時候一邊砍著柴,一邊想這麽樣的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不過上麵沒下令,他隻能繼續做他的小捕頭。
一年多以來,沒抓到啥有用的消息,倒是把許家的家長裏短聽了個耳熟。有許昂酒後說的,有老管家平日裏絮叨的。
許敬宗整日眠花宿柳,把貪來的錢大把的撒在了平康坊。還把自己唯一的女兒賣去了嶺南的蠻族,換迴來了大筆的金銀。
不過老許馬屁拍得好,在李治和武後麵前很有臉麵,名副其實的大寵臣。
在李治立後和滅長孫一族的事上,老許做的一把好刀,上麵指哪,他就打哪。當真是急領導所急,幹領導所想。
終於拖著他的一身肥肉,不負眾望那的爬到了右相的位置。
不過他唯一的兒子,卻窩在這長安勳貴聽都沒聽過的小地方,自生自滅。
真不是個玩意。“呸!”張大眼,有時候,也有點同情許昂。
這次來虔州,本來以為也就是和以前一樣出個差而已。但是暴雨給了張大眼驚喜。
大概早起加上一天沒怎麽吃東西,今天喝了幾杯,許昂就開始話多了。
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季節,本來就容易讓人多愁善感。加上宜春釀的後勁,許昂絮絮叨叨的講起了長安的舊事。
灌一盅酒,狎一口菜,給他沒見識的下屬描述那個紙醉金迷的長安。
張大眼是個很到位的聽眾,不時露出豔羨的神色,嘖嘖出聲。凡此種種,都鼓舞著那講的手舞足蹈的人,酒氣四溢的繼續。
扯著,又扯到了他長大的宅子,小時候誤入書房發現的新鮮玩意。
張大眼內心澎湃,麵上不顯,給許昂添酒,順勢追問。
“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不能說,不能說。”
許昂已經醉的趴在桌上,嘴裏嘟嘟囔囔,聽不清說的是什麽。
張大眼,湊過去,隱約聽到宣武門仨字,其他的實在是聽不清楚了。都喝的大舌頭了。
輕輕推了推,張大眼,輕喚,“許公,許公?”
迴答他的隻有均勻的唿嚕聲。
張大眼叫來小二,一起把許昂扶上床榻安置好。撤了桌上的殘羹,才迴到隔壁自己的房間。
洗漱完畢,吹熄蠟燭,張大眼打開了後窗,在黑暗裏靜靜觀察了一會兒。從懷裏摸出一隻哨子,吹了起來,奇怪,居然沒有聲音。
一會兒,有隻鴿子,飛落在窗台上,張大眼往它腿上綁了點東西,一揮手,鴿子在夜色裏又飛遠了。
張大眼也沒上床,返身在桌邊坐下。拎起茶壺,倒了一大杯冷茶,一口飲盡。在黑暗中默默的,似乎在等人。
一更,更夫敲著梆子從客棧前的大陸走過。一個黑影從後窗滑入房間,在窗邊的陰影裏站定。
“著急喚我幹嗎?”
“有眉目了,書房裏有關於宣武門的東西。”張大眼走進前,把之前許昂說的,撿重要的複述了一番。
一刻鍾後,黑影翻窗而走。
張大眼也打了個哈欠,在床上和衣而臥。
須臾唿嚕聲起。
千裏之外,長安,許府。
許敬宗摟著翠仙閣的紅玉,和坐在下首的裴居道頻頻舉杯。
雖然他已經致仕,但高宗依舊對他青眼有加,依舊擔任著特進,享著以前的一樣的俸祿。
捋著胡須,許敬宗洋洋得意,你看,中書省的人還不是三不五時的來他這裏敘舊。簡在帝心,就是人走茶不涼。
美人,美酒,豈不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