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的總編梧桐此刻正坐鎮在編輯部中審稿,他看著下一版的尚未排滿的初稿,心情有些焦慮,眉頭都微微皺起。


    他顯然有些頭疼:對於一個報社而言,想要湊齊一版足夠真實,又有吸引力的新聞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梧桐總編,侯先生來了!”


    門衛跌跌撞撞的趕過來喊道,他的聲音很大,消息瞬間傳遍了整個編輯部。


    梧桐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心中一喜,原本有些疲乏的腦子也清醒了不少。


    他即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在粗略地整理一番自己的白色領口後,就起身準備親自去接待侯先生。


    毫無疑問,現如今的侯德榜是個當紅人物,完全值得一名總編親自來接待。


    去年,也就是民國十五年,侯德榜帶領永利製堿廠在費城博覽會上贏得金獎,製出來的純堿更是被稱為“發展中華民國主要化學工業之象征”,可以說是為國爭了不少的光。


    現如今已到了十七年末,中間隔了一年多,如果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永利製堿廠廠在製堿法方麵又有新的突破的話,無疑是一個大新聞。


    報社內的幾個編輯聽到這個消息後,雖然也想要過去采訪詢問一番,奈何手中還有眾多工作未完成,隻能在麵麵相覷一番後,隻能眼巴巴地看著總編離開,然後繼續完成自己手頭的工作。


    越過編輯部的門檻,再穿過一道不長不短的玄關走廊,便到報社主廳。


    報社主廳的西牆第一道門打開便是待客廳,想來侯先生此刻就待在裏麵。


    寬闊的待客廳牆壁周圍掛著各式山水字畫,偌大的窗簾半開半掩的,幾縷陽光從外頭照進來,微風浮動簾布,靠窗的大理石上地板上就光影閃動。


    在正中央處有一張純黑色的主桌,其上擺放著紙筆、瓜果、飲料,以及各種可以消遣時間的雜誌、報紙,周遭擺放著正好八隻椅子。


    此刻,房間內隻有侯德榜和包國維兩人,他們早已落座在主桌上,對麵而坐,討論著有關新式製堿法的事宜。


    侯先生的手中正拿著一隻鉛筆,唰唰的在紙上寫著:


    “包國維同學,這上麵就是範先生的座機號碼,他平時比較忙,幾個城市飛來飛去的,時常聯係不上。


    那幾個常用的號碼我都已經給你寫在紙上了,具體的情況過會兒你可以自己和他談。


    哦,對了,你好像還不知道我的座機號碼吧,我現在把我的號碼也寫上去。”


    包國維聽到侯先生對自己的稱唿,總覺得有些生分了,經過昨天的事兒,現在也是時候攀攀關係了:


    “好的,這真是謝謝侯先生了,不過……我覺得以後侯先生還是直接稱唿我為包國維即可,後麵總是要加一個同學,未免有些太生分了。”


    侯先生放下鉛筆,將一張紙遞過來,臉上露出些許笑容:


    “哈哈,這一點倒是疏忽了,要是這樣說的話,直接稱唿伱的姓名也有些生分了,以後直接叫你國維吧,你要是不介意,以後叫我侯叔就行!”


    對於眼前這個十分有“才華”,又十分懂事的學生,侯先生也巴不得把這稱唿拉的親近些。


    還沒等兩人來一出神情互喊“國維”、“侯叔”的好戲,待客室的門就忽然被人拉開。


    梧桐一拉開待客廳門,就著重打量了一番坐在侯德榜對麵的包國維。


    剛剛他站在門口偷聽了一小會,兩人之間的談話已經盡收耳底,故而對包國維十分好奇。


    以他的眼力,見到包國維第一時間就察覺出其氣質不凡,帶個眼鏡一副大家少爺的模樣,來頭肯定不簡單。


    “侯先生親臨,本社真是蓬蓽生輝,這位小先生和侯先生是一起來的吧,就是不知道要怎麽稱唿?”


    梧桐一邊說著話,一邊小跑著走到主桌旁邊,見二人的茶杯中此時還是空的,立刻開始二人斟茶倒水。


    侯先生看樣子早就與梧桐總編相識,直接開口喊出了他的真名:


    “劉善,這個是包國維,從江南蘇州來的,過了年就十六歲,現在還在江南上中學。”


    梧桐倒茶水的手法都十分講究,在無法分清客人誰地位更高的時候,他選擇了兩份一起倒:


    先是把兩個茶杯攏到一塊,分別倒好之後才把一手抓著一個茶杯,同時放到兩人麵前:


    “哦,原來是包國維同學,這是第一次來我們報社吧?還沒嚐過這嶗山綠茶,嚐嚐吧,要是好喝,說一聲,過一會兒我叫人給你帶一袋!迴家之後好好享用一番!”


    ……


    一番寒暄過後,就到了談正事的時間。


    梧桐很清楚,侯先生身為永利製堿廠的廠長,平時忙得很,突然到訪報社肯定不是找自己來寒暄的,想必一定有正事。


    他最終坐到緊挨著包國維的一個椅子上,一番沉吟過後對著侯先生開口說道:


    “侯先生這次親自來臨,可是有什麽事兒?”


    侯德榜舉起茶杯,飲了一口不溫不熱的茶水:


    “我這次來可是帶來了個好消息——製堿法有新的突破,而且成果不小。”


    梧桐早就隱隱約約猜到了是這件事,但當侯先生說出來時,心中還是難免有些激動。


    下個刊期的標題他都已經在心中擬好了:《震驚海內外,天才化學家侯德榜再次取得大突破》


    於是他急忙開口問道:


    “那麽侯先生,具體是什麽突破?成果大概有多高?”


    “我們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的製堿法,這幾乎是一種全新的製堿方向。


    這是一種與索爾維式製堿法的側重點截然不同,但是實用價值卻不輸於它的新式製堿法。”


    這年頭懂得化工學的人相對而言較少,即便是在文化人當中,往往對於理科也知之甚少,因而侯德榜沒有說出什麽專業性的詞匯,梧桐完全可以聽得懂。


    “侯先生可真是化學領域的大師,去年就獲得了費城博覽會金獎,今年……”


    梧桐的話還沒說完,侯先生就連忙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吹捧。


    “研究出這個方法的人可不是我,而是坐在我旁邊的這位同學。”


    看到侯先生一臉認真地模樣,梧桐也知道這位沒有開玩笑,原本想要置疑的話也塞迴了肚子裏。


    他看向包國維,眼神中還帶著些錯愕和不可置信:


    “我記得侯先生剛剛說過,這位包國維同學過了年才十六歲。


    也就是說今年他才十五歲,真的就研究出新式製堿法了?”


    “是的,而且新式製堿法幾乎隻由他一個人獨立完成,我們隻提供了一件實驗台和充足的原料。”


    梧桐倒吸一口冷氣,為全球變暖了貢獻,好一陣子他才接受了這個事情,心中。


    他已經在心中擬定好了下一版新聞的標題:《震驚海內外,化工天才少年包國維……》


    “不知,這新式製堿法叫什麽名字?”


    “依我看,不如就叫包氏製堿法,不知國維有沒有想到什麽更好的名字……”


    剛剛幾乎一直是侯先生和梧桐編輯在談話,終於輪到包國維說話時,卻是這樣一個令他有些尷尬的問題……


    ……


    半個小時後,在梧桐總編的帶領下,包國維和侯德榜二人一起來到了報社內的攝影室前。


    “包國維同學,麻煩你先進去拍個照吧,說不定下一個期刊上麵就會有你的人像了……”


    拍照這事兒本就十分符合包國維的心意,誰會拒絕自己的臉登上報紙呢?包國維點了點頭,便走進去。


    攝影室中央有個笨重臃腫的大攝像機,看樣子早已有個攝影師等在裏麵,他指揮包國維站到白色幕布後麵。


    在包國維擺好姿勢後,攝影師就彎著腰開始調試攝像機,大概半分鍾後,“喀嚓”幾聲就給包國維照了幾張相片。


    待到幾張照片被衝洗出來之後,包國維親自看了看,十分滿意——雖然都是黑白照片,不過大抵也能照出自己一半帥氣。


    待到侯先生和包國維離開報社時,這件事幾乎就算完成了:


    有侯先生這麽權威的人來擔保,《大公報》的編輯們已經開始著手在下一份期刊的報紙初稿上擬定內容。


    不過作為一家權威性的報社,最基本的調研還是要有的,今天下午他們就會安排人到永利製堿廠內調查一番情況。


    ……


    下午兩點多的時候,包國維和侯德榜已經乘坐小轎車返迴永利製堿廠。


    兩人在辦公室內給範旭東打了一通座機電話。


    起初無人響應,連續撥打了三四次,才終於有人接電話,一接通,話筒裏就傳來有些大大咧咧的聲音:


    “外!小侯啊?”


    “誒!老範,我這邊有個人,跟你通一下話啊!”


    聽到座機中傳來的聲音,侯德榜把電話筒遞給了包國維。


    “範先生您好,我是包國維……”


    在電話中,包國維詳細的說了一番有關新式製堿法被發現的事。


    得知新式製堿法的出現,範旭東顯然對此很感興趣,急忙問了問相關事宜。


    包國維就在電話中大致概括了一番,而範旭東在初步了解後,即便知道新製堿法的商業價值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麽大,卻依舊興趣不減,表明自己會很快坐列車趕到天津。


    在了解到包國維的年紀後,他又邀請包國維留在天津上學,兼職在製堿廠內做一個研究員,隻不過被包國維婉言拒絕。


    他暫時還沒有定居北方的打算,畢竟老包在蘇州生活了這麽些年,驟然間搬到北方恐怕身體受不了。


    在談好相關事宜後,包國維又老實的待在永利製堿廠,應付了一番來自《大公報》報社的記者:


    這迴他們又扛了個極為笨重的攝影機來,要求包國維在實驗室內擺幾個做實驗的姿勢。


    ……


    又過了幾天,時間已經來到了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包家四人此刻已經離家接近半個月了。


    今天的天氣十分晴朗,萬裏無雲,隻不過氣溫是越來越低了:當天晚上放一盆水出去,第二天早上再去看,就會發現水盆表麵已經結了一層冰。


    根據《大公報》總編梧桐的消息,有關包國維的事跡已經刊登到了下一期的報紙上。


    這意味包國維的名望即將暴漲,也許根本不用等到他迴到江南老家,當他還坐在列車上的時候,報紙的內容就會通過電話、電報迅速傳遞出去。


    一旦得知這個消息,在學術界想來會掀起一陣波瀾,那群新式學堂的教員恐怕會比自己還激動,即刻就要都大肆宣傳起來。


    也許等到包國維迴到蘇州,便會成為聲名不小的“大人物”。


    也就是這一天,範旭東先生乘坐的列車抵達了天津,與包國維見了麵。


    ……


    十二月十五日,正午十一點,僅僅用了半個月,包國維已經將關於新式製堿法近乎所有事宜處理好。


    永利廠門口,包國維看著已經整理好行李的三名家丁,喊了一句他們早就心心念念的話:


    “迴家!”


    在侯德榜和範旭東幾人的目送下,包家四人帶著大包小包離開了永利製堿廠,前往天津火車站處。


    當然,在離開前,眾人存放在門衛室的三支槍已經全部取迴。


    ……


    無論是蘇州、上海、亦或是天津的列車站點,似乎無論在什麽時候都是人山人海的。


    在買好票後,包家便開始擠上列車。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包國維選擇坐一等艙。


    一等艙是有寬敞的床位的,夜間可以直接在床上睡覺,坐長途火車,若沒有個豪華的床位,實在有些難熬。


    至於其他三個下人,則被安排到了二等艙內,不過最貴重的行李還是由包國維自己來保管。


    這一次出行,包國維收獲頗多,幾乎堪稱是“衣錦還鄉”。


    汽笛聲響起,列車緩緩啟動,窗外的景色看時緩緩退去。


    包國維看著外麵的景象,開始盤算著這一趟的收獲:


    首先是手上已經多了幾份座機號碼:


    楚澤的、範旭東的、侯德榜的,還有坐列車時遇到的那個富大龍,隻不過跟前麵的幾個人比起來,這個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玩下九流的終究上不了台麵。


    量變引起質變,僅僅是這三個人,加起來就是一股不容小覷的人際關係,以後遇到什麽事兒,隻要打一通電話就能解決。


    當然,如果遇到這些人都解決不了的事,那也不用解決了,等死就行。


    不過最重要的是現如今包國維即將出名,要變成一個“大腕兒”了,以後無需再趨炎附勢,反倒是別人需要來巴結他。


    在金錢方麵,這一趟包國維也沒少賺,範旭東也沒有虧待他,幾千大洋,再加上專利的部分分成……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包氏父子:頭油隻用司丹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追著光的蚊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追著光的蚊子並收藏包氏父子:頭油隻用司丹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