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高科長
包氏父子:頭油隻用司丹康 作者:追著光的蚊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姑蘇城景色極佳,空氣宜人,水湖星羅棋布,還是個通電的大城市,乃是旅行居住的好去處。
收到包國維的那封信時,楚少爺原本是不太想動身的,錢財對他來說不算什麽,也從不吝嗇於散財,寶貴的反而是時間。
“價值不知幾何?”
這信中說的話實有些猖狂,楚澤本有些不太信,不過考慮到畢竟是曾經投資過的人,姑蘇離得又不遠,去一趟倒也無妨。
就算信裏所說的東西沒什麽價值,再觀摩一番姑蘇城外寒山古寺的奇美景象倒也不虧,況且新列車通行,現今兩市往返一次也要不了多久。
上海與蘇州新建的鐵路,列車時速輕鬆可以達到四十至六十公裏,兩市之間不過三至四小時便可抵達。
正午,上海列車站處人潮湧動,人們手裏揮舞著車票,企圖湧上即將開走的列車。
不乏有久經訓練的扒手混跡在人群裏麵偷東西,也有人拿著偽造的票據上車被抓住,當然也有女人在火車站搔首弄姿,等待著拉客。
車票也分數個檔次,坐在不同艙位的乘客在“衣食住行”中出了“行”以外堪稱是大不相同。
嶄新的列車刷著漆黑色的油漆,火車頭上開始冒“水霧”,即便是新式列車,依舊采用的蒸汽動力驅動。
隨著嗚嗚聲響起,列車緩緩啟動,蒸汽帶來的強大動力使其速度愈來愈快,乘客們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象向後飛速略過。
……
包國維迴來的路上又見到表演雜耍的小孩,他正在表演吞陶片,但是看上去好像沒啥事,似乎此前的害怕都是裝出來的。
不得不說,這時候的江湖技藝果然厲害,不知道裏麵是不是使了什麽機關。
不過總歸是沒有看到小孩捂著脖子,滿口噴血躺在地上掙紮的景象,倒也不錯。
“當啷當啷。”
包國維隨手投了五分錢進場,就當是捧個場,那看場子的師傅見到有人投錢,朝包國維拱了拱手,露出了一副諂媚的笑容。
“謝謝捧場,謝謝捧場!”
雖然這小孩做事兒看上去有些危險,但包國維也管不了,這是人家賴以為生的生計,靠這個賺錢的,總不能教人家餓死了。
看到這小孩,包國維還是有些慶幸的,慶幸老包沒有送他來學這些江湖技藝。
不過無論是從老包的薪資還是性格來看,都不可能做出把自己的孩子送給江湖師傅學習技藝這種事。
……
出來這一趟花了十幾塊錢,包國維身上就剩下三個大銀元,還有些零錢。
本來帶了十八塊,已足夠買五百多斤米,按照後世二元一斤米的價格來計算,相當於一千多元。
然而隻用一個上午便幾乎全部花光,無非是買了幾本厚書,又買些文具草稿罷了——除去那副七分錢的精美麻將紙牌。
但凡是想跟實學沾邊的書籍,價格都要比普通的文學類書籍更高。
一天花的錢,一個健壯的力工把自己幹得暈倒在地都掙不到。
如此想來,新派學堂一年交的學費雖是四十多塊,但一堆書加起來總歸有二三十斤,還包括了製服費一類的東西,算下來大概還是上麵補貼的?
當然,無論有沒有補貼,平民家庭都根本無法負擔得起。
除卻又買了些稿紙,尋常人要辛勞半年的工資,便就這麽沒了,變成了一隻手便能舉起的紙張,人還沒有一些紙貴呢,幾十斤的書籍能賣幾十塊,可幾十斤的人能賣幾塊錢?
“錢錢錢,要不了幾天,我就再也不缺錢了。”
……
秦家大院,位於城中偏南的寶成路老街——有足足三丈寬的大街,哪怕是幾輛轎車並肩通過都不會顯得擁擠。
一排長長的街道上隻有十幾家,大多都是家裏有些錢財的人,唯獨秦家占地最廣,橫看有十多丈長,築的是六尺的高牆大門,朱門上還有兩個鍍金門環。
近來秦家的圍牆似乎有過翻新,外牆似乎用石灰漿重新刷了一次,用以體現出這個家族還有餘財裝修,有著充沛的活力。
然而秦家從來沒缺過錢,畢竟其主要的業務盈收來自土地——既然是一個傳承久遠的家族,又是野豬皮時期便興盛起來的,自然不會缺土地。
真正的大地主未必就住在鄉下,若是想住在鄉下,便需要養活著幾十個家丁來保護自己,不乏有地主老財把住宅造的宛如城堡一樣,為的就是避免遇到危險。
世道混亂,外麵的流匪多,而且成群結隊的,拿著黑乎乎的鐵槍到處劫掠。
雖然是群窮玩意,但總是有槍的,即便是小作坊產的土槍,若是被冷不丁來上一槍,任憑有千般本事、萬貫家財,也得在鬼門關走一遭。
所謂流匪,多是活不下去的人,身上背了不知道多少苛捐雜稅,地沒了,身上欠了債,已經爛命一條,自然不會吝於做出拚命的事。
城外的流匪多到什麽地步?有些地主家裏頭甚至配備有機槍這種重火力來守備庭院。
……
包國維都無需進門,便可以望見裏頭有個多層的大閣樓,比周圍的石牆還要高上一丈。
屋頂傾斜三十度,飛天屋簷翹起,紅色的瓦磚鱗次櫛比,一副老派古式住宅的模樣。
二樓有個戴著西洋禮帽的男人,他穿一身黑色中山裝,模樣還算俊朗,一隻手放在紅木製的欄杆上,憑欄遠眺。
清風徐來,紅色楓葉、黃色的梅花、綠色的鬆葉隨風飄動,大正午的陽光灑在地上,金燦燦的,
外麵擔裏跳著米的、雞鴨的,坐在木板凳上扇著蒲扇嘮著嗑的,拉黃包車的、時而還有一輛頭上頂著包的小轎車“拉轟”的駛過。
各處百姓在街道上走動著“掙生活”,也有走得快人已經開上轎車。
陽光照在樹葉上露出光照,深秋的螞蚱早已被凍光,也或許是淪為了一些人口糧,於是沒有煩人得鳴叫聲。
黃發垂髫,怡然自得,當真是愜意萬分!
“一副國泰民安的景象,高科長,你說是不是?”
秦老爺帶著笑聲對高科長的人說道,隻不過臉上和善的笑容也透著些陰鶩。
今日他穿一聲褐色的錦衣,腳踩著個千層底,頭上還戴著個帽子,都褐色的,就連帽子也是褐色的,帽子邊緣繡著金邊,頂上還有個小疙瘩。
老爺方臉大耳,還挺著個大肚腩,按照這時代的審美觀——能吃白白胖胖的就是好的,無疑像是個真正的闊老爺。
高科長聽到秦老爺的話,臉上帶著笑,側頭點點頭:
“秦老爺說的不錯,當真是國泰民安。”
“高科長,你想見的孩子我已托老包邀請,想來用不了多久你便能見到。”
(本章完)
收到包國維的那封信時,楚少爺原本是不太想動身的,錢財對他來說不算什麽,也從不吝嗇於散財,寶貴的反而是時間。
“價值不知幾何?”
這信中說的話實有些猖狂,楚澤本有些不太信,不過考慮到畢竟是曾經投資過的人,姑蘇離得又不遠,去一趟倒也無妨。
就算信裏所說的東西沒什麽價值,再觀摩一番姑蘇城外寒山古寺的奇美景象倒也不虧,況且新列車通行,現今兩市往返一次也要不了多久。
上海與蘇州新建的鐵路,列車時速輕鬆可以達到四十至六十公裏,兩市之間不過三至四小時便可抵達。
正午,上海列車站處人潮湧動,人們手裏揮舞著車票,企圖湧上即將開走的列車。
不乏有久經訓練的扒手混跡在人群裏麵偷東西,也有人拿著偽造的票據上車被抓住,當然也有女人在火車站搔首弄姿,等待著拉客。
車票也分數個檔次,坐在不同艙位的乘客在“衣食住行”中出了“行”以外堪稱是大不相同。
嶄新的列車刷著漆黑色的油漆,火車頭上開始冒“水霧”,即便是新式列車,依舊采用的蒸汽動力驅動。
隨著嗚嗚聲響起,列車緩緩啟動,蒸汽帶來的強大動力使其速度愈來愈快,乘客們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象向後飛速略過。
……
包國維迴來的路上又見到表演雜耍的小孩,他正在表演吞陶片,但是看上去好像沒啥事,似乎此前的害怕都是裝出來的。
不得不說,這時候的江湖技藝果然厲害,不知道裏麵是不是使了什麽機關。
不過總歸是沒有看到小孩捂著脖子,滿口噴血躺在地上掙紮的景象,倒也不錯。
“當啷當啷。”
包國維隨手投了五分錢進場,就當是捧個場,那看場子的師傅見到有人投錢,朝包國維拱了拱手,露出了一副諂媚的笑容。
“謝謝捧場,謝謝捧場!”
雖然這小孩做事兒看上去有些危險,但包國維也管不了,這是人家賴以為生的生計,靠這個賺錢的,總不能教人家餓死了。
看到這小孩,包國維還是有些慶幸的,慶幸老包沒有送他來學這些江湖技藝。
不過無論是從老包的薪資還是性格來看,都不可能做出把自己的孩子送給江湖師傅學習技藝這種事。
……
出來這一趟花了十幾塊錢,包國維身上就剩下三個大銀元,還有些零錢。
本來帶了十八塊,已足夠買五百多斤米,按照後世二元一斤米的價格來計算,相當於一千多元。
然而隻用一個上午便幾乎全部花光,無非是買了幾本厚書,又買些文具草稿罷了——除去那副七分錢的精美麻將紙牌。
但凡是想跟實學沾邊的書籍,價格都要比普通的文學類書籍更高。
一天花的錢,一個健壯的力工把自己幹得暈倒在地都掙不到。
如此想來,新派學堂一年交的學費雖是四十多塊,但一堆書加起來總歸有二三十斤,還包括了製服費一類的東西,算下來大概還是上麵補貼的?
當然,無論有沒有補貼,平民家庭都根本無法負擔得起。
除卻又買了些稿紙,尋常人要辛勞半年的工資,便就這麽沒了,變成了一隻手便能舉起的紙張,人還沒有一些紙貴呢,幾十斤的書籍能賣幾十塊,可幾十斤的人能賣幾塊錢?
“錢錢錢,要不了幾天,我就再也不缺錢了。”
……
秦家大院,位於城中偏南的寶成路老街——有足足三丈寬的大街,哪怕是幾輛轎車並肩通過都不會顯得擁擠。
一排長長的街道上隻有十幾家,大多都是家裏有些錢財的人,唯獨秦家占地最廣,橫看有十多丈長,築的是六尺的高牆大門,朱門上還有兩個鍍金門環。
近來秦家的圍牆似乎有過翻新,外牆似乎用石灰漿重新刷了一次,用以體現出這個家族還有餘財裝修,有著充沛的活力。
然而秦家從來沒缺過錢,畢竟其主要的業務盈收來自土地——既然是一個傳承久遠的家族,又是野豬皮時期便興盛起來的,自然不會缺土地。
真正的大地主未必就住在鄉下,若是想住在鄉下,便需要養活著幾十個家丁來保護自己,不乏有地主老財把住宅造的宛如城堡一樣,為的就是避免遇到危險。
世道混亂,外麵的流匪多,而且成群結隊的,拿著黑乎乎的鐵槍到處劫掠。
雖然是群窮玩意,但總是有槍的,即便是小作坊產的土槍,若是被冷不丁來上一槍,任憑有千般本事、萬貫家財,也得在鬼門關走一遭。
所謂流匪,多是活不下去的人,身上背了不知道多少苛捐雜稅,地沒了,身上欠了債,已經爛命一條,自然不會吝於做出拚命的事。
城外的流匪多到什麽地步?有些地主家裏頭甚至配備有機槍這種重火力來守備庭院。
……
包國維都無需進門,便可以望見裏頭有個多層的大閣樓,比周圍的石牆還要高上一丈。
屋頂傾斜三十度,飛天屋簷翹起,紅色的瓦磚鱗次櫛比,一副老派古式住宅的模樣。
二樓有個戴著西洋禮帽的男人,他穿一身黑色中山裝,模樣還算俊朗,一隻手放在紅木製的欄杆上,憑欄遠眺。
清風徐來,紅色楓葉、黃色的梅花、綠色的鬆葉隨風飄動,大正午的陽光灑在地上,金燦燦的,
外麵擔裏跳著米的、雞鴨的,坐在木板凳上扇著蒲扇嘮著嗑的,拉黃包車的、時而還有一輛頭上頂著包的小轎車“拉轟”的駛過。
各處百姓在街道上走動著“掙生活”,也有走得快人已經開上轎車。
陽光照在樹葉上露出光照,深秋的螞蚱早已被凍光,也或許是淪為了一些人口糧,於是沒有煩人得鳴叫聲。
黃發垂髫,怡然自得,當真是愜意萬分!
“一副國泰民安的景象,高科長,你說是不是?”
秦老爺帶著笑聲對高科長的人說道,隻不過臉上和善的笑容也透著些陰鶩。
今日他穿一聲褐色的錦衣,腳踩著個千層底,頭上還戴著個帽子,都褐色的,就連帽子也是褐色的,帽子邊緣繡著金邊,頂上還有個小疙瘩。
老爺方臉大耳,還挺著個大肚腩,按照這時代的審美觀——能吃白白胖胖的就是好的,無疑像是個真正的闊老爺。
高科長聽到秦老爺的話,臉上帶著笑,側頭點點頭:
“秦老爺說的不錯,當真是國泰民安。”
“高科長,你想見的孩子我已托老包邀請,想來用不了多久你便能見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