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iwsk


    正如朝廷之中群臣所想,此時的浙江基本已經處於家族的控製之下。


    主要是林曉以救援之名,將杭州府、湖州府、嘉興府、嚴州府幾個府的營兵與衛所兵都給抽空了,隨後又在出征前的宴席上直接將他們的統領者一網打盡。


    這些軍隊群龍無首,自然是輕易被家族拿捏。


    而這些個府縣,此時基本已經陷入了不設防的狀態,幾乎是望風而降。


    而浙南的衢州府、溫州府、處州府,雖然還有部分兵力在,但是如今大勢已去之下,他們又怎麽可能與大軍抗衡呢?溫處參將想要堅守,但是很快府城與縣城便先後失陷,他本人也成為了階下囚。


    俘虜的軍士有兩萬餘人。


    但是這些士兵,其實很多都是普通的農民。


    畢竟當年張來率軍與張獻忠一戰,大部分的軍隊其實都報銷了,後來重新組織營兵,基本都是從民間強拉的青壯,也沒受過太多訓練,衛所的屯兵,剩下的基本也都成了徹底的農民,而衛所指揮使們在受到命令準備作戰前,又會從民間強拉一波青壯。


    所以這些軍隊,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就隻有隸屬於各個將領的家丁隊而已。


    這些家丁要麽抵抗被殺,要麽被扔進了礦裏挖礦,而其餘的士兵,則是被發還原籍,安排耕種。


    總體而言,事情的發展基本沒有出乎朝堂群臣的預料。


    但是有一件事,卻與他們想象之中有所不同。


    南京的錦衣衛,沒能抓到嚴應輝,這很正常。


    但是嚴應輝反過來把他們給抓了起來,這就不正常了。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在之前高迎祥進攻南京的時候,為了守城,嚴應輝暗自增加了從家族調來的族兵數量,將原本隻有兩百多的家丁護衛,增加到了九百人。


    戰後,這些家丁並沒有迴去,而是分散在了南京城中。


    等到嚴淩的命令傳來,他們配合著隱龍,一舉奪城。


    而這時候,嚴應輝之前抵抗高迎祥的聲望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他們幾乎沒有遭到什麽太過激烈的抵抗。


    需知軍民之心是很重要的,當年的釣魚城之戰就是因為軍民一心,眾誌成城,強大如蒙古亦為之折戟,而後來的甲申國難,崇禎已失軍民之心,於是堅固如北京,也是一日而破。


    高迎祥拿不下南京,是因為全城都知道流寇的惡習,因此誓死抵抗。


    但是嚴應輝?他才剛剛從流寇手下救下了我們啊!別說越國公在城內,平素名聲就是極佳,之前的一戰,更是令他聲望達到了頂點,軍民信服。


    除了少部分真的忠於朝廷的將官,麵對已經占據絕對優勢的嚴應輝,許多人都沒有什麽太過強烈的反抗情緒。


    而且各個衛所也還沒能補全兵力,大多數衛所的士兵都嚴重缺額,更有甚者一個衛所五千多號人隻剩下百餘人,根本無法形成有效抵抗。


    南京城,就此落入家族的掌控之中,幾乎兵不血刃。


    隨後嚴淩立刻派出一支七千人的軍隊,飛速自寧國北上應天。


    此地之前被張獻忠打穿過一次,基本還沒怎麽恢複,五千人輕易地將守軍擊潰,並且利用二號重炮轟破寧國府城的城牆,將此城完全占據。


    接下來的事情順理成章,南京與浙江被連在了一起。


    而石頭城的陷落,再一次令天下震撼。


    這可是陪都啊!龍氣盤踞之所在,有著非凡意義的城池!


    不止如此,要知道,南京城裏還有著大量的勳貴與養老的文臣啊!需知大明的勳貴,永樂朝的隨著永樂北上,而洪武朝的則基本留在了南京,更有許多已經年老的官吏,這些人都有著自己的關係,有著門生故吏,現在出此變故,又怎能不令天下震撼,人心動搖!


    一騎飛馬自北而來,直入江西左良玉軍中,令他加速行軍,一定要趕快平息叛亂。同時,似乎是意識到了對方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麽容易對付,朝廷又將南直隸的軍隊歸入其指揮。


    左良玉得到消息之後,看著已經近在咫尺的嚴州府,微微沉吟。


    隨後他便下達了命令:


    “全軍轉向,向北進發!”


    南京的政治意義實在是太過重大了。無論是誰來,收複南京都肯定是第一要務。


    陪都怎麽能長久的留在賊寇的手中呢?


    並且,在這種情況下收複南京,無疑也是大功一件,搞不好就此得到爵位也有可能。


    他自然是選擇帶兵進入南直隸。


    在匯合了周遭的兵馬之後,他的部隊堪堪達到了三萬之數。


    畢竟各個衛所被流寇肆虐還沒過去太久,根本沒有恢複過來。


    好在南京的賊寇也不多,據說隻有幾千人。


    他的手下有一萬能征慣戰的老兵,應當足夠用了。


    很快,他便抵達了南京城,而嚴應輝也已經率軍列陣城下。


    不得不說,左良玉的軍隊相比於流寇,還是專業很多的。


    至少他們經受住了第一波的火槍齊射,隨後用弗朗機與火銃進行了迴擊,對族兵造成了一定的傷害與混亂,許多初上戰場的新兵甚至差點被嚇得丟槍跑路。


    但是也僅此而已了,在軍官的命令下,他們很快鎮定了下來,重新列好陣勢,用火槍與一百門八式重炮進行了迴擊,首先便轟碎了左軍的炮兵陣地。


    接著調轉炮頭,猛擊左軍陣營。


    論火力,雙方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左軍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們其中有一萬多老兵,而對麵則以新兵為主。


    奈何左良玉的部下根本靠不過去,一波一波如同韭菜一般戰死,弓箭兵根本破不了對方的青甲,火銃兵倒是可以,但是對射沒幾下就死了各個幹淨。


    戰鬥僅僅持續到正午,左軍便再也支撐不住,首先是新募的衛所兵崩潰,接著左良玉的軍隊也隨著潰退。


    五百名騎兵自陣後殺出,趁亂追殺,直到殺到太平府的地界才堪堪停手,沿各個城鎮壓根不敢救援。


    此戰,族兵陣亡三百四十一人,傷三百五十六人。


    左軍傷亡在四千以上,被俘過萬,再不敢與之敵。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