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賬號:熱門:夜間:


    嚴鏗擔任內閣首輔的事情,多少還是在朝堂上下掀起了一番波瀾的。


    不過有三楊與太皇太後的支持,雖然也有人提出了一些異議,但是很快便被壓製了下去。


    正統朝,便在這般的情況下,正式拉開了序幕。


    至於嚴淩,自然還是一如既往地見證了朱祁鎮的登基。


    此時的朱祁鎮,身上紫氣濃鬱至極,更閃爍著紅色的光芒。


    這位少年天子的氣運正是隆盛之時。


    而自己兒子身上的紅光更加旺盛了,這預示著他也將達到自己的巔峰。


    嚴淩鬆了一口氣,看來這外朝首臣的地位是穩了。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絲笑容。


    兩代輔國,嚴家的政治地位會更加穩固。


    也就在這時,係統再度傳來了聲音:


    “吾見證”


    “五龍已落,正統登基,氣溫下降,大明將何去何從?吾來過,吾見證,吾改變!”


    “獎勵:魅力卡”


    “使用之後隨機抽取十人對你好感度提升,並有相當幾率想把妹妹嫁給你。”


    前麵那個還不錯,關鍵時刻拿出來用,可以改變局勢,但是那個妹妹,這tm有什麽用?


    嚴淩一臉囧。


    該說不愧是大明戰神嗎。


    不過係統的聲音也提醒了他。


    氣溫在下降,小冰河時期快要到來了。


    縱觀曆史,幾乎每一個盛世,都是在氣候溫暖的時候。


    比如說唐朝的貞觀之治一直到開元盛世,整個唐朝其實一直都是籠罩在溫暖時期的,比較溫度距平,他們都是差不多“1.2c、1.3c”這個樣子,大於平均值。


    夏商、東周到晉、隋唐至北宋初年,那是中國曆史上溫度最高的幾個時期。


    明朝很倒黴,差不多就是靖康之恥那段時間之後,中國的溫度就一直低於平均值,從開國開始,明朝就一直是“1.2c、1.3c”。


    洪武到仁宣的時候,其實已經是相對高的溫度了,比較元末的時候有所迴升,差不多就是宣德去世的時間裏,中國的氣溫再度開始下降。


    直到嘉靖二十九年正式進入小冰河,溫度斷崖式下降,並且不偏不倚,就是1644年左右,達到了自夏商以來從未達到過的最低值。


    然後,幾乎就在明朝滅亡的同時,氣溫開始迴升。


    他陷入了沉思,畢竟小冰河時代,他們也會受到影響,他多少也是一方首領,可不能讓自己的百姓餓肚子。


    但是其實在這樣的天災麵前,人力是極其微弱的,很難顛覆天意。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紅薯與土豆,或許是破局的策略。


    小冰河時期,其實一直持續到乾隆三十五年。雖然幾乎就是甲申國難之後氣溫就開始迴升,並且在雍正統治的時期已經超過了明朝的最高溫度(宣德末年),但是說到底,其實氣溫也高不到哪去。


    這不還是堆出來了一個紅薯盛世嗎?


    紅薯土豆的原產地,好像是美洲吧……看來得想想辦法了。


    他思索著未來的對策,等到清醒過來的時候,大典已經結束了,眾人在陸續退場。


    又活過一個皇帝。


    姑且不論嚴淩開始的準備,此時的朝廷自然也是不知道他們在不久之後將要麵對的危機,隻是在新的權力構架下開始新的生活。


    朝堂之上,一切在順利運轉,有條不紊。


    政務處理、全力分配,也逐漸趨向穩定。


    由百官將各種事務送交內閣,嚴鏗帶領其餘的內閣成員共同票擬出相關處理方法上交給皇帝,命掌印太監用印。


    而小皇帝每天的工作除了上朝,便是跟隨嚴鏗學習。


    就是嚴鏗有點遭罪,既要處理政務,又要同時兼顧小皇帝的學業。


    按照道理講,其實現在身為朝廷重臣,他已經沒必要如此親力親為了,他完全可以把教皇帝的任務交給那幾個侍讀來負責。


    但是嚴鏗想要把小朱祁鎮陪養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就如同後世的張居正一樣,他們想要讓小皇帝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長,希望他能夠成為一代聖主明君。


    這就需要自己親自教導。


    就這樣,朱祁鎮開始了自己的親政。


    但是沒兩天,嚴鏗就發現了問題。


    按照大明朝的規矩,皇帝是要上早朝,與各位臣子們一起商討事務的。


    但是,正統元年的時候,朱祁鎮才九歲而已。


    你指望九歲的小娃娃處理什麽朝政?


    第一次上朝的時候,由於考慮不周,便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宮人宣布上朝之後,眾臣們站在隊伍裏麵麵相覷,哪怕是真的有要緊的事情,可是看著坐在皇位上那個小娃娃,卻是實在拿不出來。


    這麽個小孩子,沒人覺得他能夠處理這些大事。


    就這樣幹瞪眼了幾分鍾,才終於有人站出來試探著奏事。


    果不其然,皇位上的朱祁鎮滿臉的懵逼,他根本聽不懂這個官員在說什麽。


    他下意識地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站在臣子們首位的嚴鏗。


    嚴鏗見狀也隻好站出來說道:


    “今日陛下有恙,先行退朝,所有事務,延後再議。”


    總算還是結束了這一次尷尬的朝會。


    太皇太後張氏聽聞了這件事,當即便把嚴鏗召入內廷商議。


    “要不讓陳國公替朕處理朝政,主持早朝?”


    年幼的朱祁鎮站在一旁,用稚嫩的聲音弱弱地說道,在他的心裏,教導自己的老師自然是十分值得信任的。


    然而,張氏與嚴鏗聽到這句話之後,竟然異口同聲地說道:


    “不行!”


    自古以來,一直都是皇帝主持早朝,這也是權力的一種象征,臣子們向高高在上的皇帝上奏事務,而皇帝聽取群臣意見最後一錘定音,表現著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伱讓一個臣子主持早朝,這算什麽?


    就連嚴鏗自己也不會同意的,槍打出頭鳥,要是他真的這麽做了,怕不是要被諸臣口誅筆伐,他可還沒有達到權傾朝野的地步。


    兩人很快把少年朱祁鎮這個極其不成熟的想法給拋在了腦後。


    嚴鏗思索了一下,倒是想出來了一個法子。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夜吳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夜吳歌並收藏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