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傳國玉璽,相傳乃是大臻朝始皇帝一統天下之時,上天所授之印璽,彼時的世人視家比視國更重,始皇帝欲統一國為家,世人皆不願臣服,其後也正是憑此上天所授之印璽,得以令九州萬民心悅臣服。
此璽方圓四寸,其上紐交五龍,印麵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此作為皇權天授,天命所歸之信物,亦是天子身份的象征,有此璽在,天下秩序便在掌控之中。
更有傳言憑借此璽可令氣運加身,封敕人間神隻,更有玄奇之說曾講,這玉璽乃是自顓頊大帝絕地天通後唯一的降世神跡,憑借此物,天子之言便可上達天聽,天意亦可下傳人間,曆代皇帝行那泰山封禪之舉莫不為此。
可在大臻國祚延續了四百餘年後,大臻仍是迎來了它的最後統治,末代皇帝郢褚荒淫無道,仗著皇權乃天之所授,為利一己之私,肆意橫征暴斂,不遺餘力收刮民脂民膏,但有反抗便以強橫武力鎮壓。
暴政之下民怨沸騰,百姓苦無生路隻得紛紛起義,民心所向的起義軍在短短數年內迅速壯大,很快便推翻了暴君的統治,自此,由始皇帝一手建立的天命秩序不複存在。
大臻朝亡國後,象征著皇權天授的傳國玉璽也隨之消失了兩百餘年,也因著傳國玉璽的消失,並無正統延續下來,直接導致了天下再次陷入分崩割據的亂戰局麵。
其後的一百五十餘年中,天下間自立稱帝者便有不下百人,群雄並起互相征伐吞並,一國立滅或也隻在朝夕之間,此時也被後世史家稱作紛爭百戰時代。
在那個禮樂崩壞的野蠻時代,王侯將相皆若嗜血之獸,天下萬民則皆如草芥,世人唯獨最不像的便是本為萬物靈長擁有人性光輝的人。
但極致的絕望和痛苦總能省發人的思考,世間仍存在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各自之間雖少有交集,卻在共同思慮著天下萬民未來的命運。
戰亂百興過後,一股文明之火也悄然燃起,文明的思學同樣迎來了屬於它的百興時代。
紛爭百戰之際,諸子百家亦競相爭鳴,一時聖人迭出,多有聖人開宗立派,盡傳己學教化世人,除有聖人開立宗門教化世人外,亦有聖人或周遊列國或佐輔一國,匡扶社稷以安黎民。
但這些人今時雖被稱為聖人,卻並非自始便被稱作聖人,即便這些人皆有可開立宗門之能,在彼時宗門還未曾壯大之時,卻也隻是被稱作思學大家,諸子則是對諸多聖人最初的總稱。
方今江湖之中能夠真正被冠以宗門之稱者大多便起自當時,而在戰亂紛繁的百國之戰中,共有九個國家肯將這些思學大家奉之為聖人,此九國之中,便是一國之國君亦不惜下拜以求得聖人教誨。
此舉絕非徒勞,九國在諸聖輔佐之下民力日漸強盛,而後趁勢崛起,以一往無前之勢掃平了環伺之敵,九國並雄的時代隨之到來。
九國並雄的時代到來,天下間九國分立,諸聖思學的繁興,使得民心日漸凝聚,九國國力也日漸強盛,這直接推動了曆史進程大踏步地邁進,也是在皇權天授的天命秩序之外,一次對皇權民擁的極為不凡的嚐試。
若非有此諸多聖人教誨傳今,今大祁立朝之初再次丟失了傳國玉璽,不知又會生出多少戰亂。
在九國分立之後,又過了五十餘年,世間現出一位法號名為通天道人的奇人,此人精曉術數,猶善陰陽八卦五行、紫薇鬥數和奇門遁甲之道。
此人竟不知從何處尋來了,已丟失了上百年的傳國玉璽和天闋經,並將之呈給了當時九國之中,明明實力最弱的涼國皇帝,成衍。
當時的成衍父兄接連暴斃,成衍剛從父兄手中接過一個爛攤子,其治下的文武百官結黨營私,所掌握的實權甚至大過了他這個皇帝。
但成衍初登帝位便昭示出其巨大野心,先使暗謀誅殺十餘大小將領,重新安置心腹掌迴軍權,又以鐵血手腕整肅朝中百官,使得國家機器重新得以運轉。
整肅完內政,涼帝成衍又許賞天下,廣召能人異士佐其治國安民,欲謀得一統天下。
而彼時的涼國國力仍舊羸弱,其餘八國也並未將那貧瘠化外之地視作必得之物,也無人認為這新登帝位的涼國國君能翻起多大浪花,是以無人阻止涼國賞令在天下間的傳行。
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天下間無數鬱鬱不得誌的有能之士雲集涼國,而那通天道人也便於那時選中了涼帝成衍,將耗盡半生心血方才找到的天闕經與那傳國玉璽一並呈上,順利做上了涼國國師。
彼時的涼帝成衍得到通天道人與另一位奇人鬼穀子的共同輔佐,其外又有無數能人異士相助,成衍瞅準了一次次千載難逢的趕超其餘九國的機會,順利滅掉其餘八國,順利問鼎天下,建立了大胤一朝,而原本的九國疆域則順勢成為了天下間九州之轄域,九州之名亦一直延續至今。
後世有人猜測那通天道人或許便是易門殘餘的扶龍一脈門人,但那道人曇花一現,在助成衍一統天下後便功成身退隱匿江湖,隻在世間留下隻言片語的傳說。
隻可惜的是,大胤皇帝在建朝十餘年之後,竟做出了一件險致天下塗炭數百年的錯事,又引起戰亂無數,本是天下萬民眼中明君的皇帝成衍,竟親手將辛辛苦苦建立的大胤朝推向了末路,大胤終究一世而亡。
當初,大胤皇帝一統九州,平息了天下長達兩百餘年的戰火,結束了天下紛亂的格局,本可封禪於泰山之上,成就千古一帝,卻在其心愛的皇後病故之後,借助玉璽,不惜耗盡一國數百年的氣運將其複活,此後十年,旱災、蝗災、瘟疫、地震種種災難接踵而至,險致幽涼兩州人煙斷絕,千裏蕭條,其餘數州百姓亦民不聊生。
天下百姓這一次同樣看不到生的希望,於是紛紛揭竿又起,又致戰火重燃,大胤皇帝民心盡失,世人推翻其統治隻用了短短五個月,據史書記載大胤雖在天下人圍剿中逃出生天,但其身中天下至毒已然命不久矣,是以未能卷土重來。
大胤滅國後又經過了六年年各方勢力間的交戈征戰,最終由乞丐皇帝朱寅一統天下建立了大乾。
朱寅此人出身寒微,父母都是農民,在其很小的時候父母便撒手人寰,朱寅隻能獨自求活,做過沿街乞討的乞丐,也做過燒殺擄掠的山賊強盜,大胤末年群雄揭竿而起,此人也趁勢東征西討,最終也正是由他親手推翻了大胤朝的統治。
朱寅建立大乾之初,整個國家幾乎處於一個半荒廢的狀態,因荒災戰亂所致,當時的百姓人口已降至前朝最鼎盛之時的半數不到,天下各州經濟凋敝,賦稅征十得一,朝廷這座龐大的統治機構的運轉也隻能勉強維係,百姓日子過不如意,皇帝的日子也過得清苦。
雖然乾太祖朱寅接手過整個王朝之時隻剩下了個爛攤子,或因此人自小便吃過太多苦的原因,卻也並未嫌棄過這個皇帝當得太過憋屈,住的皇宮是前朝的,入住之時甚至連被戰火毀去的數處宮殿也未曾修繕一二,此人在與大胤最後一戰中幾乎耗空了全部家底,建立新朝之後十數年間一切開支用度用的大多也是前朝國庫的存銀。
雖然一個殘破的國家在其帶領下漸漸恢複平穩,但自大胤皇帝毀去天下百年氣運之後天災便年年未曾斷絕,人力如又何勝天,百姓仍舊無法安居樂業,天下各州經濟仍是無法恢複到正常水準,天下間能找出的繁華之地不會朝過五指之數。
為求破解之法,太祖朱寅封禪泰山之上,欲致己願上達天聽,此時的朱寅已垂垂老矣,封禪後迴宮未過得十日便與世長辭。
也許是上天被朱寅的心誠打動,也許是天佑大乾百姓,朱寅死後二十年,又一位易門的奇人現世,此人法號天道子,自言其雖經年二十歲卻已曆百年身,以平生八十年壽元算出天闋經的下落,並向朝廷自薦改易一國之運。
此前亦曾言說的易門是一個神奇的門派,如今雖已日漸式微,隻剩些末流分支的望氣士、江湖術士、風水先生、算命先生之類仍苟延殘喘,但曆史上的易門的確曾無比地輝煌過,其它門派多誌在江湖,而這易門卻誌在天下。
若把江湖之上踏天境的聖人強者比作仙,曾經易門中的一小撮拔尖人物便將之比作是神亦無不可,仙人無拘自在,神人則具天職,而這些人也似乎生來便具使命,會窮盡一生的信念去窺探那玄之又玄的天機,並為之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代價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自大臻起王朝數次更迭,其中皆有易門扶龍與屠龍兩脈門人參與運作,也正因這易門過於熱衷王朝改易之事險招致滅門之禍,世間帝王怎會允許有這樣一類人來決定自己家國的命運,尤其這些人似乎真正掌握著這種玄之又玄的力量。
易門傳承皆係之一部奇書《易經》,一部易經又分天地人三闋,據傳天闋經中記載了天道法則,順之應天得天之助,背之逆天則承天之怒,但天闋經自成書後便似乎身具某種緣法,蹤跡難以尋覓,隻有緣者方能得之。
大胤皇帝得到此書便有了改易人之生死之能,複活了自己的妻子,雖然付出的代價相當慘重,但逆轉生死之奇事,古今也隻他一人做到了。
而方才所言朱寅死後二十年又現出的易門奇人天道子,憑借屠龍一派傳承結合天闋經之上所載之法,竊取來後世千年氣運進補大乾一朝國運,照其設想,此後王朝不易更迭,災禍便不致重臨。
自其轉嫁氣運之後,世間的種種災禍漸漸消弭,百姓漸漸又過上了正常生活,大乾國力也蒸蒸日上,一切似乎的確按照天道子所設想的在慢慢地變好,但此種光景也僅僅隻維係了短短兩百年。
加上其為卜算天機消耗去的近百年壽元,此時的天道子已算是有三百餘歲,雖然此人極為努力地用各種秘法為自己爭取壽元,隻想著能憑一己殘軀護大乾不再經受王朝改易之劫難,但其因行逆天之舉,一生未敢曆劫跨過踏天境,此時的天道子已然有油盡燈枯之象。
而王朝會否易主又怎會是他一人所能改變,在其生命盡頭的數年間戰亂再起,雖然其拖著一具枯木殘軀四處遊說,但王朝終究更迭,其人也因最終無力改變天下蒼生命運,落得氣極身死的下場,在臨死前將天闕經傳與弟子陸詡,此人也便是大祁上一代國師。
今朝太祖反叛欲謀江山之時,天道子便與其交涉甚多,皆為勸其為天下蒼生命運放棄爭奪這天下,但太祖對玄之又玄的王朝氣運之說滿不在乎,仍是執意起兵一改江山。
隻是太祖建國之初便不順利,前朝皇子攜傳國玉璽一同消失,太祖命人掘地三尺亦未能尋見,玉璽連同皇子流落世間,隨時都有卷土重來的可能,這可是天大的隱患,此時太祖方覺慌亂。
太祖本就是篡位得來的皇位,也未能得到玉璽,如此一來大祁得國名不正亦言不順,天下賢德與前朝文武百官竟無一人願事君朝,此等奇恥大辱古未有之,以此方有了後來太祖挾賢事君的醜國之舉。
大祁建朝之初也遭遇了如大乾當初立國之時同樣的困境,年年天災不斷,國運日漸衰竭,大祁也並未坐視國運虧空,那天道子雖已身死,但他還有個身具傳承並懷天闋經的徒弟尚在人間,大祁舉國之力將其從茫茫人海中尋找出來,奉其為國師,望其能為大祁修補一國氣運。
但大祁失了傳國玉璽,修補一國氣運又怎會是那般容易,其人雖憑借天闋經苦心籌策百餘年,令災劫降臨的頻次漸少,給大祁百姓留下了得以喘息的機會,但災劫仍在且每十載便生一大劫,如今豫州境內大旱便又是災劫漸起之兆。
但上天或有好生之德,願意護佑我大祁萬千子民,就在半旬前,那傳說中可凝聚一國氣運的傳國玉璽又現身青州,更是引發了一場青州江湖的動亂。
說書人娓娓道來講了許多陳年往事,原是想要引出數日前青州江湖的一場動亂,許是說了太多話,講到此,說書的老者端起酒碗抿了一口潤潤嗓子。
樓中食客本聽得聚精會神,趁著間隙方迴過神,此後不時有叫好聲和不斷催促的聲音傳來。
一些來得早的食客甚至有意放慢了動筷的速度,吃得慢些才好,平時趕在說書時間來樓中吃飯可是要另外加價的,如今有這便宜,不占白不占,但今日整個樓都被人包下,也不想把占便宜表現得太明顯,若是吃完了宴席還在這占著位置,說不定就要被幾位富貴公子的家仆給請出去了。
喝了一口酒的說書老者又繼續講述起來,隻是稍緩和了語氣,不再似先前那般張揚恣意:
此事還要從青州一間當鋪的一單生意說起,就在半旬之前,青州江陽城的生財典當鋪突然來了一單大生意,來典當物件的是個年輕人,其典當之物是一枚形製古樸的玉璽,上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掌櫃的看見此物後有些疑惑。
若這玉璽是真,自己經手一碰或許便會惹上大禍,說不定還會丟掉小命,但這玉璽自大祁立國之初便已失了蹤跡。太祖皇帝曾下旨懸賞此物,尋到此物者可直接封候另賞黃金萬兩。
此後便掀起一股仿冒玉璽之風,各種五花八門的假玉璽自民間層出不窮,但真玉璽卻仍是毫無線索。
為絕此擾,皇帝不得不又下令,將仿冒假玉璽呈上者,皆以欺君之罪論處,多次仿冒過玉璽者直接被殺頭,最終才漸漸平息這場風波,所以這玉璽是假的可能性會更高。
掌櫃的也並不相信就算有人真得了這等寶物,還會拿來當鋪典當,隨便呈給哪個大人物,能得到的賞賜都能保證自己下半輩子衣食無憂。
但這玉璽的品相瞧著的確不錯,材質應是上等,掌櫃的想著此物便是當作一塊美玉收來也不錯,若能請工匠磨去其上印字,再雕琢成一塊新的玉章,其價值定能漲上數倍不止。
心裏這麽想著,當鋪掌櫃拿起玉璽放在手中仔細研究起來,甫一經手,隻覺果然不出所料,且不論這玉璽是真是假,僅是這玉的質地已是世所罕見,這玉璽便是假的也必然價值不菲。
又見來人衣著寒酸,不像大富大貴之人,不由對這玉璽的來曆多上了些心。
可待一番交談之後後,當鋪掌櫃本就懸著的一顆心竟是險些奪心口而出。
此璽方圓四寸,其上紐交五龍,印麵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此作為皇權天授,天命所歸之信物,亦是天子身份的象征,有此璽在,天下秩序便在掌控之中。
更有傳言憑借此璽可令氣運加身,封敕人間神隻,更有玄奇之說曾講,這玉璽乃是自顓頊大帝絕地天通後唯一的降世神跡,憑借此物,天子之言便可上達天聽,天意亦可下傳人間,曆代皇帝行那泰山封禪之舉莫不為此。
可在大臻國祚延續了四百餘年後,大臻仍是迎來了它的最後統治,末代皇帝郢褚荒淫無道,仗著皇權乃天之所授,為利一己之私,肆意橫征暴斂,不遺餘力收刮民脂民膏,但有反抗便以強橫武力鎮壓。
暴政之下民怨沸騰,百姓苦無生路隻得紛紛起義,民心所向的起義軍在短短數年內迅速壯大,很快便推翻了暴君的統治,自此,由始皇帝一手建立的天命秩序不複存在。
大臻朝亡國後,象征著皇權天授的傳國玉璽也隨之消失了兩百餘年,也因著傳國玉璽的消失,並無正統延續下來,直接導致了天下再次陷入分崩割據的亂戰局麵。
其後的一百五十餘年中,天下間自立稱帝者便有不下百人,群雄並起互相征伐吞並,一國立滅或也隻在朝夕之間,此時也被後世史家稱作紛爭百戰時代。
在那個禮樂崩壞的野蠻時代,王侯將相皆若嗜血之獸,天下萬民則皆如草芥,世人唯獨最不像的便是本為萬物靈長擁有人性光輝的人。
但極致的絕望和痛苦總能省發人的思考,世間仍存在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各自之間雖少有交集,卻在共同思慮著天下萬民未來的命運。
戰亂百興過後,一股文明之火也悄然燃起,文明的思學同樣迎來了屬於它的百興時代。
紛爭百戰之際,諸子百家亦競相爭鳴,一時聖人迭出,多有聖人開宗立派,盡傳己學教化世人,除有聖人開立宗門教化世人外,亦有聖人或周遊列國或佐輔一國,匡扶社稷以安黎民。
但這些人今時雖被稱為聖人,卻並非自始便被稱作聖人,即便這些人皆有可開立宗門之能,在彼時宗門還未曾壯大之時,卻也隻是被稱作思學大家,諸子則是對諸多聖人最初的總稱。
方今江湖之中能夠真正被冠以宗門之稱者大多便起自當時,而在戰亂紛繁的百國之戰中,共有九個國家肯將這些思學大家奉之為聖人,此九國之中,便是一國之國君亦不惜下拜以求得聖人教誨。
此舉絕非徒勞,九國在諸聖輔佐之下民力日漸強盛,而後趁勢崛起,以一往無前之勢掃平了環伺之敵,九國並雄的時代隨之到來。
九國並雄的時代到來,天下間九國分立,諸聖思學的繁興,使得民心日漸凝聚,九國國力也日漸強盛,這直接推動了曆史進程大踏步地邁進,也是在皇權天授的天命秩序之外,一次對皇權民擁的極為不凡的嚐試。
若非有此諸多聖人教誨傳今,今大祁立朝之初再次丟失了傳國玉璽,不知又會生出多少戰亂。
在九國分立之後,又過了五十餘年,世間現出一位法號名為通天道人的奇人,此人精曉術數,猶善陰陽八卦五行、紫薇鬥數和奇門遁甲之道。
此人竟不知從何處尋來了,已丟失了上百年的傳國玉璽和天闋經,並將之呈給了當時九國之中,明明實力最弱的涼國皇帝,成衍。
當時的成衍父兄接連暴斃,成衍剛從父兄手中接過一個爛攤子,其治下的文武百官結黨營私,所掌握的實權甚至大過了他這個皇帝。
但成衍初登帝位便昭示出其巨大野心,先使暗謀誅殺十餘大小將領,重新安置心腹掌迴軍權,又以鐵血手腕整肅朝中百官,使得國家機器重新得以運轉。
整肅完內政,涼帝成衍又許賞天下,廣召能人異士佐其治國安民,欲謀得一統天下。
而彼時的涼國國力仍舊羸弱,其餘八國也並未將那貧瘠化外之地視作必得之物,也無人認為這新登帝位的涼國國君能翻起多大浪花,是以無人阻止涼國賞令在天下間的傳行。
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天下間無數鬱鬱不得誌的有能之士雲集涼國,而那通天道人也便於那時選中了涼帝成衍,將耗盡半生心血方才找到的天闕經與那傳國玉璽一並呈上,順利做上了涼國國師。
彼時的涼帝成衍得到通天道人與另一位奇人鬼穀子的共同輔佐,其外又有無數能人異士相助,成衍瞅準了一次次千載難逢的趕超其餘九國的機會,順利滅掉其餘八國,順利問鼎天下,建立了大胤一朝,而原本的九國疆域則順勢成為了天下間九州之轄域,九州之名亦一直延續至今。
後世有人猜測那通天道人或許便是易門殘餘的扶龍一脈門人,但那道人曇花一現,在助成衍一統天下後便功成身退隱匿江湖,隻在世間留下隻言片語的傳說。
隻可惜的是,大胤皇帝在建朝十餘年之後,竟做出了一件險致天下塗炭數百年的錯事,又引起戰亂無數,本是天下萬民眼中明君的皇帝成衍,竟親手將辛辛苦苦建立的大胤朝推向了末路,大胤終究一世而亡。
當初,大胤皇帝一統九州,平息了天下長達兩百餘年的戰火,結束了天下紛亂的格局,本可封禪於泰山之上,成就千古一帝,卻在其心愛的皇後病故之後,借助玉璽,不惜耗盡一國數百年的氣運將其複活,此後十年,旱災、蝗災、瘟疫、地震種種災難接踵而至,險致幽涼兩州人煙斷絕,千裏蕭條,其餘數州百姓亦民不聊生。
天下百姓這一次同樣看不到生的希望,於是紛紛揭竿又起,又致戰火重燃,大胤皇帝民心盡失,世人推翻其統治隻用了短短五個月,據史書記載大胤雖在天下人圍剿中逃出生天,但其身中天下至毒已然命不久矣,是以未能卷土重來。
大胤滅國後又經過了六年年各方勢力間的交戈征戰,最終由乞丐皇帝朱寅一統天下建立了大乾。
朱寅此人出身寒微,父母都是農民,在其很小的時候父母便撒手人寰,朱寅隻能獨自求活,做過沿街乞討的乞丐,也做過燒殺擄掠的山賊強盜,大胤末年群雄揭竿而起,此人也趁勢東征西討,最終也正是由他親手推翻了大胤朝的統治。
朱寅建立大乾之初,整個國家幾乎處於一個半荒廢的狀態,因荒災戰亂所致,當時的百姓人口已降至前朝最鼎盛之時的半數不到,天下各州經濟凋敝,賦稅征十得一,朝廷這座龐大的統治機構的運轉也隻能勉強維係,百姓日子過不如意,皇帝的日子也過得清苦。
雖然乾太祖朱寅接手過整個王朝之時隻剩下了個爛攤子,或因此人自小便吃過太多苦的原因,卻也並未嫌棄過這個皇帝當得太過憋屈,住的皇宮是前朝的,入住之時甚至連被戰火毀去的數處宮殿也未曾修繕一二,此人在與大胤最後一戰中幾乎耗空了全部家底,建立新朝之後十數年間一切開支用度用的大多也是前朝國庫的存銀。
雖然一個殘破的國家在其帶領下漸漸恢複平穩,但自大胤皇帝毀去天下百年氣運之後天災便年年未曾斷絕,人力如又何勝天,百姓仍舊無法安居樂業,天下各州經濟仍是無法恢複到正常水準,天下間能找出的繁華之地不會朝過五指之數。
為求破解之法,太祖朱寅封禪泰山之上,欲致己願上達天聽,此時的朱寅已垂垂老矣,封禪後迴宮未過得十日便與世長辭。
也許是上天被朱寅的心誠打動,也許是天佑大乾百姓,朱寅死後二十年,又一位易門的奇人現世,此人法號天道子,自言其雖經年二十歲卻已曆百年身,以平生八十年壽元算出天闋經的下落,並向朝廷自薦改易一國之運。
此前亦曾言說的易門是一個神奇的門派,如今雖已日漸式微,隻剩些末流分支的望氣士、江湖術士、風水先生、算命先生之類仍苟延殘喘,但曆史上的易門的確曾無比地輝煌過,其它門派多誌在江湖,而這易門卻誌在天下。
若把江湖之上踏天境的聖人強者比作仙,曾經易門中的一小撮拔尖人物便將之比作是神亦無不可,仙人無拘自在,神人則具天職,而這些人也似乎生來便具使命,會窮盡一生的信念去窺探那玄之又玄的天機,並為之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代價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自大臻起王朝數次更迭,其中皆有易門扶龍與屠龍兩脈門人參與運作,也正因這易門過於熱衷王朝改易之事險招致滅門之禍,世間帝王怎會允許有這樣一類人來決定自己家國的命運,尤其這些人似乎真正掌握著這種玄之又玄的力量。
易門傳承皆係之一部奇書《易經》,一部易經又分天地人三闋,據傳天闋經中記載了天道法則,順之應天得天之助,背之逆天則承天之怒,但天闋經自成書後便似乎身具某種緣法,蹤跡難以尋覓,隻有緣者方能得之。
大胤皇帝得到此書便有了改易人之生死之能,複活了自己的妻子,雖然付出的代價相當慘重,但逆轉生死之奇事,古今也隻他一人做到了。
而方才所言朱寅死後二十年又現出的易門奇人天道子,憑借屠龍一派傳承結合天闋經之上所載之法,竊取來後世千年氣運進補大乾一朝國運,照其設想,此後王朝不易更迭,災禍便不致重臨。
自其轉嫁氣運之後,世間的種種災禍漸漸消弭,百姓漸漸又過上了正常生活,大乾國力也蒸蒸日上,一切似乎的確按照天道子所設想的在慢慢地變好,但此種光景也僅僅隻維係了短短兩百年。
加上其為卜算天機消耗去的近百年壽元,此時的天道子已算是有三百餘歲,雖然此人極為努力地用各種秘法為自己爭取壽元,隻想著能憑一己殘軀護大乾不再經受王朝改易之劫難,但其因行逆天之舉,一生未敢曆劫跨過踏天境,此時的天道子已然有油盡燈枯之象。
而王朝會否易主又怎會是他一人所能改變,在其生命盡頭的數年間戰亂再起,雖然其拖著一具枯木殘軀四處遊說,但王朝終究更迭,其人也因最終無力改變天下蒼生命運,落得氣極身死的下場,在臨死前將天闕經傳與弟子陸詡,此人也便是大祁上一代國師。
今朝太祖反叛欲謀江山之時,天道子便與其交涉甚多,皆為勸其為天下蒼生命運放棄爭奪這天下,但太祖對玄之又玄的王朝氣運之說滿不在乎,仍是執意起兵一改江山。
隻是太祖建國之初便不順利,前朝皇子攜傳國玉璽一同消失,太祖命人掘地三尺亦未能尋見,玉璽連同皇子流落世間,隨時都有卷土重來的可能,這可是天大的隱患,此時太祖方覺慌亂。
太祖本就是篡位得來的皇位,也未能得到玉璽,如此一來大祁得國名不正亦言不順,天下賢德與前朝文武百官竟無一人願事君朝,此等奇恥大辱古未有之,以此方有了後來太祖挾賢事君的醜國之舉。
大祁建朝之初也遭遇了如大乾當初立國之時同樣的困境,年年天災不斷,國運日漸衰竭,大祁也並未坐視國運虧空,那天道子雖已身死,但他還有個身具傳承並懷天闋經的徒弟尚在人間,大祁舉國之力將其從茫茫人海中尋找出來,奉其為國師,望其能為大祁修補一國氣運。
但大祁失了傳國玉璽,修補一國氣運又怎會是那般容易,其人雖憑借天闋經苦心籌策百餘年,令災劫降臨的頻次漸少,給大祁百姓留下了得以喘息的機會,但災劫仍在且每十載便生一大劫,如今豫州境內大旱便又是災劫漸起之兆。
但上天或有好生之德,願意護佑我大祁萬千子民,就在半旬前,那傳說中可凝聚一國氣運的傳國玉璽又現身青州,更是引發了一場青州江湖的動亂。
說書人娓娓道來講了許多陳年往事,原是想要引出數日前青州江湖的一場動亂,許是說了太多話,講到此,說書的老者端起酒碗抿了一口潤潤嗓子。
樓中食客本聽得聚精會神,趁著間隙方迴過神,此後不時有叫好聲和不斷催促的聲音傳來。
一些來得早的食客甚至有意放慢了動筷的速度,吃得慢些才好,平時趕在說書時間來樓中吃飯可是要另外加價的,如今有這便宜,不占白不占,但今日整個樓都被人包下,也不想把占便宜表現得太明顯,若是吃完了宴席還在這占著位置,說不定就要被幾位富貴公子的家仆給請出去了。
喝了一口酒的說書老者又繼續講述起來,隻是稍緩和了語氣,不再似先前那般張揚恣意:
此事還要從青州一間當鋪的一單生意說起,就在半旬之前,青州江陽城的生財典當鋪突然來了一單大生意,來典當物件的是個年輕人,其典當之物是一枚形製古樸的玉璽,上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掌櫃的看見此物後有些疑惑。
若這玉璽是真,自己經手一碰或許便會惹上大禍,說不定還會丟掉小命,但這玉璽自大祁立國之初便已失了蹤跡。太祖皇帝曾下旨懸賞此物,尋到此物者可直接封候另賞黃金萬兩。
此後便掀起一股仿冒玉璽之風,各種五花八門的假玉璽自民間層出不窮,但真玉璽卻仍是毫無線索。
為絕此擾,皇帝不得不又下令,將仿冒假玉璽呈上者,皆以欺君之罪論處,多次仿冒過玉璽者直接被殺頭,最終才漸漸平息這場風波,所以這玉璽是假的可能性會更高。
掌櫃的也並不相信就算有人真得了這等寶物,還會拿來當鋪典當,隨便呈給哪個大人物,能得到的賞賜都能保證自己下半輩子衣食無憂。
但這玉璽的品相瞧著的確不錯,材質應是上等,掌櫃的想著此物便是當作一塊美玉收來也不錯,若能請工匠磨去其上印字,再雕琢成一塊新的玉章,其價值定能漲上數倍不止。
心裏這麽想著,當鋪掌櫃拿起玉璽放在手中仔細研究起來,甫一經手,隻覺果然不出所料,且不論這玉璽是真是假,僅是這玉的質地已是世所罕見,這玉璽便是假的也必然價值不菲。
又見來人衣著寒酸,不像大富大貴之人,不由對這玉璽的來曆多上了些心。
可待一番交談之後後,當鋪掌櫃本就懸著的一顆心竟是險些奪心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