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跟美國的聯合並不是必然,法美協約的建立極大的衝擊了德國的戰略位置,俾斯麥在總參謀部向老毛奇發出詢問,“如果德國與法美協約開戰,我們的勝算有多少。”


    老毛奇對此的態度則是,“按照我的看法,除非我們能夠複刻普法戰爭的大捷,一旦拖入消耗戰,那我們就隻能在塹壕裏跟法國打持久戰,要徹底征服法國,我預計至少要付出一百萬的傷亡。”


    “但是換句話說,隻要打敗法國,即使美國再強也沒辦法幹預戰局對吧?”俾斯麥問道。


    “的確如此。”


    “我明白了,我會跟奧古斯特說的,德國一定要以最快速度擊敗法國,英國也會在加拿大與美國對抗,在軍事層麵,我們占有絕對的優勢。”


    德國擁有單挑法國的實力,法國的領土麵積和人口都不如德國,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無法兌現出多大的戰爭潛力,德國對於其的擔憂隻在於傷亡,俾斯麥本人從來不擔心能不能勝利,而是德國能不能速勝,並且在勝利之後,法國還有沒有可能再一次發起複仇的戰爭。


    兔子急了還要咬人呢,那就別說法國這種強國了,不過這些問題都得等德國真的勝利了之後再說,戰爭的走勢從來都不會跟預測的一樣,俾斯麥現在還是得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拿破侖四世對於法美聯盟其實並不是很讚同,但它賦予了議會最高權限,讓他們做出決定,但老實說他們其實簽字的時候手也是在抖的,首相和大臣們也在試圖尋找跟一個稍微靠得住一點的國家結盟。


    法國政府的態度十分動搖,他們的確想跟德國開戰不假,但他們絕對不想拉美國當盟友,在法國人看來,這美國佬太菜了,戰績一直以來也不咋地,帶它打實在是太痛苦了。


    不過在他還是跟美國簽約了,因為法國提前得到了另一個大國的保證,那就是沙俄。


    戈爾恰科夫解甲歸田之後,整個帝國的外交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而德國這邊政策也改變,大量的對俄國經濟援助暫停,德國需要聚攏資金,沒有錢繼續援助俄國了,這並不是什麽大事,俄國也不至於因為這種事情跟德國鬧掰。


    但是德國撤資了,在俄國留下了一堆爛尾工程,計劃了這麽多條鐵路,最後隻有到聖彼得堡的鐵路是完全修完的。


    這就有點搞心態了,這些項目俄國也投了錢,德國單方麵的撤資可以說是把俄國資本家給賣了,而最搞心態的還是全球銀行加息之後樹立的貿易壁壘,俄國是歐洲最大的糧食出產國,烏克蘭擁有歐洲最肥沃的土地。


    每年生產出來的糧食進出口貿易可以給俄羅斯帝國帶來大量的收入,英鎊的貶值促使全球銀行加息,各國樹立起貿易壁壘,這給了俄國當頭一棒,打斷了它勢頭正盛的工業化進程,這就使得俄國對英國心懷不滿。


    最終在最艱難的日子,還是法國向它投來了惺惺相惜的目光,法國正愁沒地方搞錢,就開始恢複了與俄國的各種貿易,靠俄國的廉價工業材料製造出工業製品,然後傾銷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去賺錢,而俄國則是賺第一筆原材料買賣的錢。


    沒想到這個曾經的歐洲憲兵如今還得靠著死對頭法國才能勉強維持財政,法國跟俄國也在越走越近。


    而俾斯麥看到了法俄越走越近,她卻沒能阻止這些事情,可以說當時間進入八十年代之後,俾斯麥的預測以及她操刀的外交項目或多或少都出了一點問題,原因有很多,但核心的矛盾還是民族仇恨以及大蕭條帶來的影響。


    民族仇恨可以用利益的鏈條來緩解,但是大蕭條怎麽辦呢?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大蕭條之後都暴露出了一個最致命的問題,就是消費能力跟不上生產力的暴增,市場就這麽大,那麽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在搶這點市場,美國作為後起之秀,已經隱隱約約有了世界霸主的潛質,除了法國和德國的民族仇恨比較樸素之外,剩餘的矛盾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市場展開的。


    大夥這一仗什麽都可以不要,領土和賠款都是次要的,打垮對方的產能才是這場戰爭真正的目的。


    可以說俾斯麥的平衡之術在哪個市場還尚未飽和的時代或許有用,因為可以用殖民地來稀釋這些矛盾,德國實力強大,各國都會給麵子,戰爭是最後的手段,大夥又不傻,能靠討價還價解決問題,那為什麽還要打仗呢?


    各國也還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改變了一切,資本主義國家若想活下去,那就必須用一場戰爭來改變這一切。


    俾斯麥一個人,或者說德國根本就解決不了這種規模的矛盾,因為它也是資本主義國家,它也需要市場,既然矛盾客觀存在,而德國本身不具有消除矛盾的能力,那俾斯麥無論做出再怎麽精彩的外交博弈,都隻能暫緩戰爭的腳步而已。


    德國一直以來的拆東牆補西牆策略埋下的隱患也在此刻完全爆發,隻能說這種情況的確是德國外交的失誤,它既想和法國一直保持和平,又想不惹到俄國,還得在不跟美國敵對的情況下盡可能的限製它。


    奧古斯特知道戰爭將會對德國帶來的毀滅性打擊,無論輸贏,德國的國力都將空前的削弱,所以她選擇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而她不曾預測到這條道路其實與上一條道路無異。


    和平的道路是艱難的,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少之又少,或許死了,或許變換立場,這是一條通向死亡、血腥與暴力的道路,無形的力量推著浪潮中的各國奔向那場戰爭。


    自1648年,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誕生開始,人類走進了一個新的紀元,1689年的光榮革命更是令歐洲徹底成為了世界的中心,在殖民時代,他們創造了許多文明,正如他們所說,更高等級的文明將會奴役低等級的文明。


    對於人類的曆史來說,資本主義對世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塑造了一個屬於資本主義的世界觀結束了封建時代,將民主與自由的理念帶給了全世界,那是整整兩百年屬於歐洲的時代。


    但是光輝的背景之下,資本主義的殖民統治同樣是壓迫的,剝削的,歐洲各國都犯下了許多泯滅人性的罪惡,聚攏了大量的不義之財,而這一切都將在這場戰爭之後煙消雲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蒂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蒂爾並收藏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