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破侖三世逝世的第二天,他跟歐仁妮的兒子拿破侖·歐仁·路易·讓·約瑟夫·波拿巴將登基成為法蘭西帝國的新皇帝,這是法蘭西帝國波拿巴王朝的第三位正式登基的皇帝。


    這名新的皇帝算是歐洲最年輕的君主了,意氣風發富有冒險精神,跟歐洲其他那些病殃殃的皇室相比,拿破侖四世既不癡呆,身體也很健康,沒什麽不良嗜好,甚至也沒有婚配。


    所有人都將拿破侖四世當成法蘭西民族複興的希望,拿破侖四世登基的時候,奧古斯特親自前往了巴黎,去觀看這場盛大的加冕儀式。


    奧古斯特這次前去是應拿破侖四世的邀請,是的,這位法國君主居然親自邀請奧古斯特去法國參加他的加冕儀式,奧古斯特接到消息的時候人都懵了,這拿老四什麽情況,抽什麽風啊?


    奧古斯特本來應該是最不可能被邀請的,法國跟德國的關係雖然是在逐漸正常化,但是現在還沒有好到能夠直接邀請對方君主的地步,而且法國國內對德國還是很不爽的,現在邀請奧古斯特去有種鴻門宴的感覺。


    但是都說是鴻門宴了,那奧古斯特肯定得去,奧古斯特倒是不擔心有人會當街刺殺自己什麽的,自己的形象在大部分人眼中怎麽說也算是很正麵的。


    法國人應該不至於那麽極端,他們知道奧古斯特意味著什麽,就算少了她德國也不會垮,而迎接法國的將是德國人民的盛怒。


    但奧古斯特也算是有備而來了,她先是在德國國內為自己這次出訪法國造勢,在德國的各大報社進行了輿論上的動員。


    奧古斯特是為了慶祝拿破侖四世的登基以及法德友誼,應法蘭西帝國皇太子的邀請,前往巴黎參加這次加冕儀式,奧古斯特認為這是改善法德關係的重要訪問。


    但是政府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奧古斯特出訪法國,比如俾斯麥就對這件事情持反對的態度,就比如說奧古斯特這次出行至少得有個一兩個星期的時間,這段時間誰給自己暖床啊?


    不對,俾斯麥肯定是將奧古斯特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法國已經從普法戰爭的巨大陰影中恢複了過來,百廢俱興的社會產生了巨大的需求,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蓬勃發展,而且給德國的賠款也差不多結清了。


    可能在法國剛恢複過來的時候還沒什麽,那個時候法國人可能還沒想著報仇,當時法國基本上就快要完蛋了,根本沒那個能力跟德國發起衝突,就算是最極端的民族主義者也不會去打一場明知會輸的戰爭。


    但是當法國緩過來了,那情況就不對起來了,當法國基本上恢複過來之後,複仇主義的思潮就會重新的複蘇,這個時候奧古斯特要是親自跑去法國,那不是羊入虎口嗎?


    俾斯麥的反對很快也得到了總參謀部的認可,總參謀部認為,奧古斯特是德意誌人民的女皇,對於德國的意義不言而喻,他們也想要奧古斯特拒絕前往法國參加拿破侖四世的加冕儀式。


    但是奧古斯特認為這樣不行,拿破侖四世的這個麵子,奧古斯特必須得給,而且還必須得讓法國人民知道,德國人民不想要戰爭。


    在決定出發去法國之前,奧古斯特為了讓緹娜安心,她說道,“有些事情是我必須去做的,哪怕這會使我遭遇危險,我是德國的舵手,帝國的皇帝,為此我需要為整個帝國負責,法國對德國的仇恨來源於普法戰爭,法國人敵視德國,或許在未來,我們之間會爆發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


    但這並沒有意義,我們與法國的敵對隻會讓整個歐洲持續內耗,最終被不斷崛起的新興國家徹底取代,我不希望德國在未來成為某個國家的附庸,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去不遺餘力的避免那場戰爭的爆發,如果歐洲聯盟之間存有間隙,那歐洲在未來將難以成為歐洲人的歐洲。


    在未來,將會有兩個國家各自主宰一半世界的命運,這兩個國家就是俄國跟美國,而歐洲不能淪為任何一方的附庸,所以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法國和德國絕對不能對立。”


    奧古斯特的擔憂俾斯麥無法理解,在她看來,美國隻是一個遠在美洲的國家,它深受孤立主義的困擾,無力插足國際事務,而且本身軍事實力十分弱小,在南北戰爭中美國聯邦軍隊的糟糕戰績也證明了這一點。


    而俄國更是個寄,雖然號稱歐洲憲兵,但是整個國家十分的落後,軍隊也是幾十年前的舊式軍隊,位於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糟糕的地緣環境使它與任何一個世界上的主要市場都相距甚遠,再加上俄國缺乏出海口,這就使得俄國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毫無優勢。


    所以說,俾斯麥從來不認為德國有必要跟法國聯合起來對抗俄國或者美國,但是奧古斯特卻不這麽認為,她說道,“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英國的勢頭已經遠沒有第一次工業革命那麽迅速,德國的速度雖然很快,但是比起美國的增長速度,還是有點不夠看,富國強兵的關鍵就是工業化。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想要搭建一整套以蒸汽動力為基礎的工業體係,至少需要幾十萬的基礎零件,這就要求工業國必須有著幾百萬熟練的工業人口,所以最先實現工業化的,反而是英法這種農業時代的老牌強國,但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英法的優勢反而會變成劣勢,因為他們對於更新設備的熱情會削減,而且還要推翻已有的工業基礎,這需要極高的魄力,而大部分人隻會想保持現狀。


    而且由於內燃機和電力的出現,工業係統中的基本零件數量從原本的幾十萬瞬間膨脹到幾百萬種,從這一刻開始,工業化就徹底淪為了大國的遊戲,如果沒有幾千萬的高素質工業人口,你甚至夠不到它的門檻,所以人口多的國家,比如俄國和美國,他們不僅領土廣袤,可以養活數以億計的人口,還有數不盡的工業資源,比如石油和天然氣。


    而歐洲大陸,勢必無法再未來的爭霸道路上取得優勢,因為德國是個貧油國,英法的石油也大多需要從殖民地開采,隻有德國跟法國聯合起來,我們才能盡可能的磨平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差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蒂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蒂爾並收藏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