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法國的未來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作者:艾蒂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拿破侖三世的突然離世其實也不算特別突然,早在72年底的時候,拿破侖三世就已經不再出現在議會內閣之中了,奧古斯特這邊也一直能夠收到一些關於法國內閣的消息。
拿破侖三世的身體越來越差,本身就是一個煙鬼,而且還患有許多膀胱病,就在1873年的第一個月,拿破侖三世因敗血症去世,就跟otl中的結局一模一樣。
隻不過這一次,他不再是以亡國之君的身份流亡海外客死他鄉,而是以法蘭西皇帝的身份死在了他熱愛的這片土地中,他的一生波瀾壯闊,一開始隻是流亡在外的小人物,後來在大革命中上位,在他擔任皇帝的這些年來,法國的經濟空前繁榮,基本恢複了拿破侖戰爭以來法國受到的重創。
但是他統治晚期,法國也陷入了一係列危機,而拿破侖三世做出了最錯誤的決定,他幻想著畢其功於一役,向普魯士發起了戰爭,最後在一係列微操之下,最終失敗,葬送了自己這麽多年以來的政績以及法國的未來。
為了這次本可以避免的戰爭,法國付出了四十萬人以上的犧牲,拿破侖三世作為一個君主,作為一個國家的舵手,他應該為這些犧牲的人們負責,他後來的努力也全都在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
他的功績毋庸置疑,他的黑點同時也不能掩蓋。
拿破侖三世去世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歐洲,當奧古斯特在無憂宮收到消息的時候,拿破侖三世已經去世一天了。
這對於德國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壞消息了,拿破侖三世是德國扶持上去的,他是德法關係的橋梁,維係著德國與法國微妙的聯係,法國無疑是仇恨德國的,法國的鷹派將德國視作死敵,德國的擴張引起了歐洲許多國家的不爽,但同時又覬覦法國與德國的實力不敢大聲說話。
那如果法國選擇退出歐盟,並且聯合其他歐洲國家對德國進行戰略合圍,沒辦法快速取勝的德國就隻能跟他們打消耗戰,以德國的體量不足以支持一場龐大的消耗戰。
最壞的情況就是重現一戰的情況,那個時候德國不付出巨大的代價根本就不可能打贏,即使打贏了,德國也得不到什麽好處,就算強行從法國身上割地,自己也守不住,跟法國結下的仇恨將會在下一場戰爭中徹底毀滅德國。
奧古斯特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俾斯麥收到消息的時間比奧古斯特慢一些,她當時正在國會搞事情,本來心情不是很好,又被這件事情影響了心情。
“他怎麽就不能多活一段時間呢?”
俾斯麥吐槽道,在此前十餘年的國際地緣政治鬥爭中,俾斯麥最大的對手就是奧皇弗朗茨和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
現在奧皇退位,拿三去世,那一個個政治家們都如同流星般劃過,不過俾斯麥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也不由的有些感慨,拿破侖三世終於去世了,這個跟她纏鬥了十餘年的老家夥最終還是死了。
時間會幫助你篩選掉大部分的對手,你要做的就是留在牌桌上等到最後一刻,勝利屬於最後留下的那個人。
俾斯麥去到奧古斯特的辦公室問道,“拿破侖三世去世了,我的想法是先發送一份電報過去,然後再做其他的打算。”
“這件事情讓外交部去做就好了,而我還得想一個更好緩解德法關係的方法。”
以德國跟法國微妙的關係,如果發一封電報過去,為了煽動民族仇恨的情緒,法國媒體肯定又會把這件事情添油加醋的當成挑釁法國的證據,所以不僅要發電報,還得從行動上表達法德友好的期望。
而奧古斯特在琢磨了一通之後,發現我們是不是叫什麽歐洲聯盟來著?那這不降個半旗都對不起我們聯盟的名字。
奧古斯特立刻讓地方各級政府去落實這件事情,在拿破侖三世去世的第三天,德國以歐洲聯盟主席國的身份發出吊唁,並且在德國全境所有城市為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降半旗。
一個國家為另一個國家的皇帝降半旗,這在歐洲曆史上絕無僅有,而且這兩個國家的關係不能說是很好,也隻能說是你死我活了。
在上一場戰爭中剛打個頭破血流,現在德國又自發的為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降半旗,別說法國人了,就連德國人都沒辦法理解這種事情。
德國人在幾年前才跟法國人打個你死我活,現在自己憑什麽為他們國家的皇帝降半旗。
但是畢竟這件事情是由奧古斯特決定的,她那無與倫比的威望還是幫她壓住了各方反對的聲音,最大的反對者應該屬保守黨,他們一直是德國最激進的政黨,對於這種自發的友善行為他們十分的厭惡。
怎麽能跟法國人好呢?這一點都不政治正確啊!
但是既然德皇這麽幹,那也隻能由著她去了,畢竟你不可能公開反對奧古斯特的話吧,除非你覺得自己命太長了。
當然也有許多右派的人認為奧古斯特的做法是在麻痹對方,故意表露出善意,等待著背刺法國的機會,當然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因為奧古斯特在降半旗的前一天讓毛奇研究從盧森堡區域進攻法國的可行性。
這就給了鷹派和鴿派無限的遐想,反正最終解釋權在奧古斯特手上,她怎麽解釋都可以,隻要她不說,那你就永遠隻能去猜,奧古斯特就能在不得罪任何一方的情況下達成自己的目的。
而最終結果也的確跟自己想的一樣,德國人雖然疑惑,但是他們相信奧古斯特的判斷,全國為拿破侖三世降半旗。
而德國的這一做法的確是有些超前了,意大利為了體現出自己挺德國老大哥,也跟著宣布為了拿破侖三世全國降半旗,最後是荷蘭,但是荷蘭這邊就比較尷尬了,因為比利時人反對,最終隻有阿姆斯特丹為拿破侖三世降了半旗。
無論是作秀還是其他什麽的,德國做出的姿態讓許多人覺得,德國是真的尊敬拿破侖三世,並不是逢場作戲。
這種做法也感染了巴黎的群眾,在許多法國年輕人眼中,拿破侖三世也算是一個英雄,即使他並不是戰無不勝的,他失敗的樣子很難看,但是他帶著千軍萬馬重返巴黎,粉碎巴黎臨時政府的時候,他就足以稱得上是英雄了。
法國政府為這位皇帝舉行了國葬,拿破侖三世最後一次走過了他的凱旋門,最後安葬在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中。
拿破侖三世執政了二十年,在那一代年輕人的眼中,他就是他們唯一的皇帝,現在拿破侖三世去世了,這象征著那個屬於法蘭西帝國的時代結束了。
拿破侖三世的身體越來越差,本身就是一個煙鬼,而且還患有許多膀胱病,就在1873年的第一個月,拿破侖三世因敗血症去世,就跟otl中的結局一模一樣。
隻不過這一次,他不再是以亡國之君的身份流亡海外客死他鄉,而是以法蘭西皇帝的身份死在了他熱愛的這片土地中,他的一生波瀾壯闊,一開始隻是流亡在外的小人物,後來在大革命中上位,在他擔任皇帝的這些年來,法國的經濟空前繁榮,基本恢複了拿破侖戰爭以來法國受到的重創。
但是他統治晚期,法國也陷入了一係列危機,而拿破侖三世做出了最錯誤的決定,他幻想著畢其功於一役,向普魯士發起了戰爭,最後在一係列微操之下,最終失敗,葬送了自己這麽多年以來的政績以及法國的未來。
為了這次本可以避免的戰爭,法國付出了四十萬人以上的犧牲,拿破侖三世作為一個君主,作為一個國家的舵手,他應該為這些犧牲的人們負責,他後來的努力也全都在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
他的功績毋庸置疑,他的黑點同時也不能掩蓋。
拿破侖三世去世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歐洲,當奧古斯特在無憂宮收到消息的時候,拿破侖三世已經去世一天了。
這對於德國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壞消息了,拿破侖三世是德國扶持上去的,他是德法關係的橋梁,維係著德國與法國微妙的聯係,法國無疑是仇恨德國的,法國的鷹派將德國視作死敵,德國的擴張引起了歐洲許多國家的不爽,但同時又覬覦法國與德國的實力不敢大聲說話。
那如果法國選擇退出歐盟,並且聯合其他歐洲國家對德國進行戰略合圍,沒辦法快速取勝的德國就隻能跟他們打消耗戰,以德國的體量不足以支持一場龐大的消耗戰。
最壞的情況就是重現一戰的情況,那個時候德國不付出巨大的代價根本就不可能打贏,即使打贏了,德國也得不到什麽好處,就算強行從法國身上割地,自己也守不住,跟法國結下的仇恨將會在下一場戰爭中徹底毀滅德國。
奧古斯特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俾斯麥收到消息的時間比奧古斯特慢一些,她當時正在國會搞事情,本來心情不是很好,又被這件事情影響了心情。
“他怎麽就不能多活一段時間呢?”
俾斯麥吐槽道,在此前十餘年的國際地緣政治鬥爭中,俾斯麥最大的對手就是奧皇弗朗茨和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
現在奧皇退位,拿三去世,那一個個政治家們都如同流星般劃過,不過俾斯麥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也不由的有些感慨,拿破侖三世終於去世了,這個跟她纏鬥了十餘年的老家夥最終還是死了。
時間會幫助你篩選掉大部分的對手,你要做的就是留在牌桌上等到最後一刻,勝利屬於最後留下的那個人。
俾斯麥去到奧古斯特的辦公室問道,“拿破侖三世去世了,我的想法是先發送一份電報過去,然後再做其他的打算。”
“這件事情讓外交部去做就好了,而我還得想一個更好緩解德法關係的方法。”
以德國跟法國微妙的關係,如果發一封電報過去,為了煽動民族仇恨的情緒,法國媒體肯定又會把這件事情添油加醋的當成挑釁法國的證據,所以不僅要發電報,還得從行動上表達法德友好的期望。
而奧古斯特在琢磨了一通之後,發現我們是不是叫什麽歐洲聯盟來著?那這不降個半旗都對不起我們聯盟的名字。
奧古斯特立刻讓地方各級政府去落實這件事情,在拿破侖三世去世的第三天,德國以歐洲聯盟主席國的身份發出吊唁,並且在德國全境所有城市為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降半旗。
一個國家為另一個國家的皇帝降半旗,這在歐洲曆史上絕無僅有,而且這兩個國家的關係不能說是很好,也隻能說是你死我活了。
在上一場戰爭中剛打個頭破血流,現在德國又自發的為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降半旗,別說法國人了,就連德國人都沒辦法理解這種事情。
德國人在幾年前才跟法國人打個你死我活,現在自己憑什麽為他們國家的皇帝降半旗。
但是畢竟這件事情是由奧古斯特決定的,她那無與倫比的威望還是幫她壓住了各方反對的聲音,最大的反對者應該屬保守黨,他們一直是德國最激進的政黨,對於這種自發的友善行為他們十分的厭惡。
怎麽能跟法國人好呢?這一點都不政治正確啊!
但是既然德皇這麽幹,那也隻能由著她去了,畢竟你不可能公開反對奧古斯特的話吧,除非你覺得自己命太長了。
當然也有許多右派的人認為奧古斯特的做法是在麻痹對方,故意表露出善意,等待著背刺法國的機會,當然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因為奧古斯特在降半旗的前一天讓毛奇研究從盧森堡區域進攻法國的可行性。
這就給了鷹派和鴿派無限的遐想,反正最終解釋權在奧古斯特手上,她怎麽解釋都可以,隻要她不說,那你就永遠隻能去猜,奧古斯特就能在不得罪任何一方的情況下達成自己的目的。
而最終結果也的確跟自己想的一樣,德國人雖然疑惑,但是他們相信奧古斯特的判斷,全國為拿破侖三世降半旗。
而德國的這一做法的確是有些超前了,意大利為了體現出自己挺德國老大哥,也跟著宣布為了拿破侖三世全國降半旗,最後是荷蘭,但是荷蘭這邊就比較尷尬了,因為比利時人反對,最終隻有阿姆斯特丹為拿破侖三世降了半旗。
無論是作秀還是其他什麽的,德國做出的姿態讓許多人覺得,德國是真的尊敬拿破侖三世,並不是逢場作戲。
這種做法也感染了巴黎的群眾,在許多法國年輕人眼中,拿破侖三世也算是一個英雄,即使他並不是戰無不勝的,他失敗的樣子很難看,但是他帶著千軍萬馬重返巴黎,粉碎巴黎臨時政府的時候,他就足以稱得上是英雄了。
法國政府為這位皇帝舉行了國葬,拿破侖三世最後一次走過了他的凱旋門,最後安葬在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中。
拿破侖三世執政了二十年,在那一代年輕人的眼中,他就是他們唯一的皇帝,現在拿破侖三世去世了,這象征著那個屬於法蘭西帝國的時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