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糖葫蘆,十塊錢三串!”
“車厘子,車厘子,好吃的車厘子!”
人擠人的普善寺周邊依舊圍滿了各種叫賣的人群。
現在經濟不好,那些上班的有存款的還好一點,能夠勉強維持,沒存款的則是不得不開始想盡辦法生活下去,比如現在這種攤位都開始因為經濟下滑開始火爆了起來,甚至成為了一些下崗人士的主要職業。
實際上大部分寺廟或者道館的周邊都不允許出現這些小商販的。
如果你在山腳下售賣,他們不會說什麽,不過建築的周邊屬於是清淨之地,不允許出現這種擺攤的行為。
而且目前有很多的寺廟實際上隻是打著寺廟的公司,所以他們自然就更不會讓別人在他們的門口搶占他們的生意了。
不過普善寺沒有這些要求,甚至普善寺的住持妙善還親自下場發表了聲明,允許大家夥在寺廟外,甚至是寺廟裏擺攤售賣,不過不可以占據主要線路,不可以影響他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普善寺外麵才會有這麽多的擺攤人士。
當然,裏麵更多,隻不過裏麵大多都是賣香的,賣祈福紅布的,像這種賣水果的少了一點。
普善寺很大,整個山從山腳到山頂都可以算是普善寺的麵積,所以擺攤售賣的人雖然很多,但普善寺內的空地依舊不少。
此時,在普善寺大殿的房頂,正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身穿黑色棉褂的老人站在一起,看著遠處山腳的風景談笑風生。
“妙善大師,我真是搞不懂你在想什麽,你們寺廟燒的香不收錢也就算了,為什麽還會允許這些俗人進來影響佛家清淨之地?”
穿著黑色棉褂的老人看著下麵熙熙攘攘,仿佛是菜市場一樣的環境,臉上略帶厭煩之色。
他老了,不喜歡這麽吵的環境,而且佛門清淨之地,本來就不應該有這些充滿銅臭的喧嘩之徒所在。
如果不是妙善大師實在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大師的話,他也不會過來這普善寺的。
聽見老人那生氣的話語,妙善的臉上浮現了一抹微笑。
“張施主,多年不見,你還是這麽的急躁。”
聽見妙善的話,老人哈哈大笑。
“那當然了,妙善大師,如果我沒有這股脾氣的話,我怎麽坐得穩那麽大的一個公司?”
老人的話讓妙善也笑了起來。
“不過說真的,我真的不理解你讓他們進來幹什麽?他們進來之後不斷騷亂,甚至走的時候還會給你留下一地的垃圾。而且你信不信,但凡他們要是在你這出了什麽事故,到時候肯定還得告你,找你要賠償!”
老人的話語顯然沒有動搖妙善的想法。
妙善笑著搖了搖頭道:“眾生皆苦,力所能及的幫助老衲還是會不遺餘力的。如今世界動蕩,民生凋零,能夠讓他們多一點收入,以此來補充家用,老衲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
至於張施主所說的情況,老衲也沒辦法防止。不過既然做出了決定,老衲自會承擔後果。古有佛祖割肉喂鷹,今日老衲舍己為人,又有何不可?
老衲一心向善,一生修行,如果因為做善事有可能招致災禍而畏首畏尾,不敢上前,那又如何稱之為修行呢?
民眾困與貪,惘與欲,這是人之常情。老衲心中向善,不困於惡,這是我的修行。
老衲能夠利用自己的能力,使得這窮苦大眾晚上多填一份佳肴,這就是我的成功了,至於被妖邪之人所困,這與大眾並沒有什麽關係。”
妙善滿眼慈祥的看著下麵眾人,雙手合十,默默的念了一聲佛號。
“想必我佛相比於端坐在金台之上,他更想要的,也是拿這身下的金台去換取大眾的生機吧!”
張施主被妙善的這段話徹底折服,他雙手合十,向著妙善鞠了一躬:“大師高見!”
妙善雙手將他扶起,神色略為肅穆:“施主不必行禮,老衲所言隻為老衲修行所感,是老衲修行所得,僅為一人之事,並不值得施主敬仰。或許老衲在施主眼中思想高深,但實際上這不過是老衲自身的修行而已,所以施主行禮實在是折煞我也。”
張施主聽話的沒有再行禮,他站在妙善的身邊看向下麵熙熙攘攘的人群,第一次感覺到了似乎他們也沒有那麽的令人煩躁。
“今日怎麽沒有見到善行小師父?”張施主感受著自己身心的變化,張口問道。
他五年前還經常過來時還見過善行多次,這個善良單純的小和尚給了他很大的好感。
聽見張施主的問話,妙善歎了口氣道:“善行與老衲意見不合,已經下山去了。”
“哦?”張施主來了興趣。
“不對呀,我明明記得善行小師父為人善良單純,而且性格平和無比,怎麽會與大師意見不合呢?”
妙善再度歎氣:“善行雖然善良單純,但單純的太過於無知。他癡迷於修行,而忘記了修行的本意。他一味向善,卻沒有理解向善的意義。
如果說那些孩子們年幼時的學習是為了父母而學習的,那善行的向善就是單純的為了佛祖而向善的。善行偏執,不懂的緣來緣去,不懂的善不可強求。他單純的為了向善而向善,為了修行而修行,已經喪失了修行的本意,有些走火入魔的趨勢。
為了讓善行去山下品味人性,找迴本心,所以老衲故意將他給激下了山去。
實際上不管向善也好,修行也罷,都不過是讓人能夠明了內心,掌控自我而已。世間萬物皆有其誕生的原因,皆有其發展的規律,貿然強求,最終隻能導致深陷其中而已。
善行沒有明悟這一點,所以他的性格才會偏執,而因為他的性格偏執,所以他也永遠不可能明悟這一點。想要真正的了解世界,了解人性,明悟本心,唯有讓他親自去走上一遭,才能有所收獲。”
妙善看著遠方,眼神中帶著濃濃的擔憂。
他這個小徒弟從小就被佛法熏陶,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讓他性格偏執,為了善而善。過猶之而不及,如是而已。
聽見妙善的迴答,張施主心悅誠服。
“妙善大師真是慧眼識人,我遠不如您啊!”
大殿房頂的風很大,一股股的冷風夾雜著唿嘯聲吹在兩人的身上。
而就在這風聲之中,妙善恍惚間好像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師父!”
“車厘子,車厘子,好吃的車厘子!”
人擠人的普善寺周邊依舊圍滿了各種叫賣的人群。
現在經濟不好,那些上班的有存款的還好一點,能夠勉強維持,沒存款的則是不得不開始想盡辦法生活下去,比如現在這種攤位都開始因為經濟下滑開始火爆了起來,甚至成為了一些下崗人士的主要職業。
實際上大部分寺廟或者道館的周邊都不允許出現這些小商販的。
如果你在山腳下售賣,他們不會說什麽,不過建築的周邊屬於是清淨之地,不允許出現這種擺攤的行為。
而且目前有很多的寺廟實際上隻是打著寺廟的公司,所以他們自然就更不會讓別人在他們的門口搶占他們的生意了。
不過普善寺沒有這些要求,甚至普善寺的住持妙善還親自下場發表了聲明,允許大家夥在寺廟外,甚至是寺廟裏擺攤售賣,不過不可以占據主要線路,不可以影響他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普善寺外麵才會有這麽多的擺攤人士。
當然,裏麵更多,隻不過裏麵大多都是賣香的,賣祈福紅布的,像這種賣水果的少了一點。
普善寺很大,整個山從山腳到山頂都可以算是普善寺的麵積,所以擺攤售賣的人雖然很多,但普善寺內的空地依舊不少。
此時,在普善寺大殿的房頂,正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身穿黑色棉褂的老人站在一起,看著遠處山腳的風景談笑風生。
“妙善大師,我真是搞不懂你在想什麽,你們寺廟燒的香不收錢也就算了,為什麽還會允許這些俗人進來影響佛家清淨之地?”
穿著黑色棉褂的老人看著下麵熙熙攘攘,仿佛是菜市場一樣的環境,臉上略帶厭煩之色。
他老了,不喜歡這麽吵的環境,而且佛門清淨之地,本來就不應該有這些充滿銅臭的喧嘩之徒所在。
如果不是妙善大師實在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大師的話,他也不會過來這普善寺的。
聽見老人那生氣的話語,妙善的臉上浮現了一抹微笑。
“張施主,多年不見,你還是這麽的急躁。”
聽見妙善的話,老人哈哈大笑。
“那當然了,妙善大師,如果我沒有這股脾氣的話,我怎麽坐得穩那麽大的一個公司?”
老人的話讓妙善也笑了起來。
“不過說真的,我真的不理解你讓他們進來幹什麽?他們進來之後不斷騷亂,甚至走的時候還會給你留下一地的垃圾。而且你信不信,但凡他們要是在你這出了什麽事故,到時候肯定還得告你,找你要賠償!”
老人的話語顯然沒有動搖妙善的想法。
妙善笑著搖了搖頭道:“眾生皆苦,力所能及的幫助老衲還是會不遺餘力的。如今世界動蕩,民生凋零,能夠讓他們多一點收入,以此來補充家用,老衲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
至於張施主所說的情況,老衲也沒辦法防止。不過既然做出了決定,老衲自會承擔後果。古有佛祖割肉喂鷹,今日老衲舍己為人,又有何不可?
老衲一心向善,一生修行,如果因為做善事有可能招致災禍而畏首畏尾,不敢上前,那又如何稱之為修行呢?
民眾困與貪,惘與欲,這是人之常情。老衲心中向善,不困於惡,這是我的修行。
老衲能夠利用自己的能力,使得這窮苦大眾晚上多填一份佳肴,這就是我的成功了,至於被妖邪之人所困,這與大眾並沒有什麽關係。”
妙善滿眼慈祥的看著下麵眾人,雙手合十,默默的念了一聲佛號。
“想必我佛相比於端坐在金台之上,他更想要的,也是拿這身下的金台去換取大眾的生機吧!”
張施主被妙善的這段話徹底折服,他雙手合十,向著妙善鞠了一躬:“大師高見!”
妙善雙手將他扶起,神色略為肅穆:“施主不必行禮,老衲所言隻為老衲修行所感,是老衲修行所得,僅為一人之事,並不值得施主敬仰。或許老衲在施主眼中思想高深,但實際上這不過是老衲自身的修行而已,所以施主行禮實在是折煞我也。”
張施主聽話的沒有再行禮,他站在妙善的身邊看向下麵熙熙攘攘的人群,第一次感覺到了似乎他們也沒有那麽的令人煩躁。
“今日怎麽沒有見到善行小師父?”張施主感受著自己身心的變化,張口問道。
他五年前還經常過來時還見過善行多次,這個善良單純的小和尚給了他很大的好感。
聽見張施主的問話,妙善歎了口氣道:“善行與老衲意見不合,已經下山去了。”
“哦?”張施主來了興趣。
“不對呀,我明明記得善行小師父為人善良單純,而且性格平和無比,怎麽會與大師意見不合呢?”
妙善再度歎氣:“善行雖然善良單純,但單純的太過於無知。他癡迷於修行,而忘記了修行的本意。他一味向善,卻沒有理解向善的意義。
如果說那些孩子們年幼時的學習是為了父母而學習的,那善行的向善就是單純的為了佛祖而向善的。善行偏執,不懂的緣來緣去,不懂的善不可強求。他單純的為了向善而向善,為了修行而修行,已經喪失了修行的本意,有些走火入魔的趨勢。
為了讓善行去山下品味人性,找迴本心,所以老衲故意將他給激下了山去。
實際上不管向善也好,修行也罷,都不過是讓人能夠明了內心,掌控自我而已。世間萬物皆有其誕生的原因,皆有其發展的規律,貿然強求,最終隻能導致深陷其中而已。
善行沒有明悟這一點,所以他的性格才會偏執,而因為他的性格偏執,所以他也永遠不可能明悟這一點。想要真正的了解世界,了解人性,明悟本心,唯有讓他親自去走上一遭,才能有所收獲。”
妙善看著遠方,眼神中帶著濃濃的擔憂。
他這個小徒弟從小就被佛法熏陶,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讓他性格偏執,為了善而善。過猶之而不及,如是而已。
聽見妙善的迴答,張施主心悅誠服。
“妙善大師真是慧眼識人,我遠不如您啊!”
大殿房頂的風很大,一股股的冷風夾雜著唿嘯聲吹在兩人的身上。
而就在這風聲之中,妙善恍惚間好像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