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朝會,皇帝一臉鄭重。掃視跪拜的群臣後緩緩坐下:“眾愛卿平身。”
何總管低下頭的時候,瞥見那微微上翹的嘴唇。發現皇帝身上有從來沒有過的誌得意滿,籌謀這麽久,今天終於要有一個結果。
何喜說昨夜陛下獨宿,半夜才入睡。今早又起得很早,精神前所未有地飽滿。但這些在進入明華殿之前都消失得一幹二淨,露出一副疲態的來。讓百官都知道他近些時日焦慮。
何總管心中也暗自高興,他是看著皇帝如何從一個不受寵的皇子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這條路太長也太痛苦,慶幸地是陛下所有的隱忍都不白費。
何總管的看向站在左下首的一身玄色的衣袍的離王,精神也不錯,朝他不可見地微微一低頭。
楚夢棲微微垂首向何總管致意。
禦史們出言再次彈劾汪相與禮部尚書,言辭激烈,說他們已經動搖了國本,是偷竊大遂國祚的碩鼠。
皇帝的目光落向右下前後而站的汪澄汪渤兩人,看到了兩張布滿年老疲態的臉。這些日子皇帝一直沒有表態,但兩人已經捕捉到了不可言說的微妙。
不表態縱容禦史彈劾,就已經說明一切。
兩人好像早就約定,今日沒有再辯駁,而是撩袍跪下,摘下官帽俯首認罪。
往日筆直的脊梁此時彎曲成一個小小的鼓包,有人心中汗顏,有人心中大快。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沒有管教好族人,愧對陛下,愧對天下百姓,願受罪責。
原來所有的事他們都是被蒙蔽,隻是約束族人不力而已。
那些原本站在汪氏一邊的官員本來還打算在朝堂之上替他們二人爭辯幾分,一看人家都乖乖認罪自己也就沒必要再去多嘴。眼下是明哲保身最重要,反正死了汪澄汪渤,還有更多姓汪的。
姓汪的都不替他們出頭,自己外人又能多說些什麽呢。
看著靜可落針的在殿,那些本來想開口的官員悄無聲息地閉上嘴,退迴了自己的列位。
皇帝無聲冷笑:還當自己是那個隻能退步換取他們支持的軟弱皇帝嗎?
文武百官正在猜測皇帝會如何發落這兩人,蒙蔽二字說輕說輕,說重也重。說輕是瀆職,說重是欺君。
抬起頭一看皇帝,隻看到神色幽暗不明,百官又重新低下頭去。老老實實地眼觀鼻,鼻觀心,一副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皇帝內心還是鬆了一口氣:沒他們添亂,處置起來還是容易得多。不然要顧慮太多,還有些麻煩。
站在一邊沒有開口的楚夢棲忽然出列,抬手神色鄭重沉聲道:“陛下,汪氏一族罪罄竹難書,請陛下按律法處置!若不是因為他們在朝中替族人遮掩罪行,何至於此。那些因他們凍餓而死、死後隻能白骨露於野、死於瘟疫的百姓難道都隻是受人蒙蔽嗎?到底是誰在蒙蔽誰?”
楚夢棲的聲音不大,可是聲聲都像是替那些百姓泣血申述!
汪渤側道狠狠地盯著楚夢棲,若目光是箭,隻怕恨不得立刻要讓楚夢棲萬箭穿心而死:“離王殿下言重了,我與兄長都在北都,收到的文書也嗖陛下看的一樣,何來蒙蔽他人一說?”
這個時候都還要把皇帝拉一水,楚夢棲冷哼一聲:“汪尚書,你不會以為你讓下屬編排數字的時候會讓老天爺聽你的,按你的意願去死人吧?皇天後土,天理昭昭。那些士子可都是從大遂四麵八方而來。他們所見所聞難道也是為了誰嗎?你們為了隱瞞真實的民情,你們以上榜威脅他們不敢說真話。哪知你們做得太過,導致士子們反目,才會把真相揭露出來。”
汪渤本來不想找楚夢棲麻煩,可是眼下這個好像平時不大管事的閑王突然就換了一個人。百官都捉摸不透皇帝的想法,他居然敢當眾指責給他們定罪。那就拉你下不水就不用客氣了:“離王殿下是主考官,會試之事離王殿下也要問責的。”
楚夢棲早知道他會來這一招:“本王事先說過,對筆墨文采不通,取士之事全賴倚仗各位大人行事,各位考官均可替本王作證。上榜名單也是汪尚書與眾考官慎重錄取的。這會汪尚書要問責本王,莫不是汪尚書對自己這麽多年的識人之能產生了疑問。禮部乃是六總之一,掌管著三年一次科舉取士之權柄。如此說來汪尚書是在其位而無其能,屍位素餐了?”
汪渤被楚夢棲懟得說不出一句話來。
汪澄沒有去辯駁,再次重重地叩首:“請陛下治罪!”
楚夢棲卻沒想這麽輕易地放過他們:“不過禦史台彈劾的這些罪責都是當下的,臣弟還有一則十前年的冤案還請陛下明辨!替冤死之人昭雪!”
皇帝沉聲:“何人有冤屈?”
楚夢棲撩袍跪下行禮:“當年平南侯數十年替大遂鎮守離州,抵禦百象,四子死三子,滿門的忠烈。卻被汪氏捏造罪名,導致滿門被滅。今陛下聖明,臣懇請重查當年平南侯高洪一案,還高氏一族清白!”
話音剛落,百官均為之一怔。
這件事過去十年,已漸漸被人忘記,整個明華殿在短暫的沉寂後開始竊竊私語。
“離王此舉何為?”
“就是,當年平南侯一案可是以太子令下發的……”
“別說了……”
“我就覺得當年平南侯一案有冤屈……”
皇帝的臉色變得晦暗不明:這件事楚夢棲事前根本就沒有向他提過,這突然提出來是什麽意思?難道他已經查到當年的真相?在印象裏楚夢棲與平南侯好像沒有什麽交集。那個時候他還是玄觀當一個清心的小道士,一年進宮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一個念頭突然冒出來,第一次見離王妃總覺得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後來他迴想起來,那種感覺來自記憶深處一個叫高翎的女子。總覺得那是一種巧合,畢竟高翎在離川生活過,沾染上一些蠻族女子的氣息很正常。
當年雖然對外宣稱平南侯勾結百象謀逆,已全數被誅,但並沒有找到高翎的屍體,而是隨隨便便就找到一具女屍代替。
甚至也幻想過高翎還活著,隻是這些年也沒下落。且想她活著嫁人生子,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也挺好的。
如果楚夢棲知道這些事,那麽他肯定接觸過高翎,那麽離王妃……
以前隻是懷疑,那麽眼下就是懷疑成真的時候。
皇帝隻覺得腦子裏嗡嗡一響,當年對平南侯、對高翎的虧欠曾令他寢食難安,他是踏著他們的血上位的。
何總管低下頭的時候,瞥見那微微上翹的嘴唇。發現皇帝身上有從來沒有過的誌得意滿,籌謀這麽久,今天終於要有一個結果。
何喜說昨夜陛下獨宿,半夜才入睡。今早又起得很早,精神前所未有地飽滿。但這些在進入明華殿之前都消失得一幹二淨,露出一副疲態的來。讓百官都知道他近些時日焦慮。
何總管心中也暗自高興,他是看著皇帝如何從一個不受寵的皇子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這條路太長也太痛苦,慶幸地是陛下所有的隱忍都不白費。
何總管的看向站在左下首的一身玄色的衣袍的離王,精神也不錯,朝他不可見地微微一低頭。
楚夢棲微微垂首向何總管致意。
禦史們出言再次彈劾汪相與禮部尚書,言辭激烈,說他們已經動搖了國本,是偷竊大遂國祚的碩鼠。
皇帝的目光落向右下前後而站的汪澄汪渤兩人,看到了兩張布滿年老疲態的臉。這些日子皇帝一直沒有表態,但兩人已經捕捉到了不可言說的微妙。
不表態縱容禦史彈劾,就已經說明一切。
兩人好像早就約定,今日沒有再辯駁,而是撩袍跪下,摘下官帽俯首認罪。
往日筆直的脊梁此時彎曲成一個小小的鼓包,有人心中汗顏,有人心中大快。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沒有管教好族人,愧對陛下,愧對天下百姓,願受罪責。
原來所有的事他們都是被蒙蔽,隻是約束族人不力而已。
那些原本站在汪氏一邊的官員本來還打算在朝堂之上替他們二人爭辯幾分,一看人家都乖乖認罪自己也就沒必要再去多嘴。眼下是明哲保身最重要,反正死了汪澄汪渤,還有更多姓汪的。
姓汪的都不替他們出頭,自己外人又能多說些什麽呢。
看著靜可落針的在殿,那些本來想開口的官員悄無聲息地閉上嘴,退迴了自己的列位。
皇帝無聲冷笑:還當自己是那個隻能退步換取他們支持的軟弱皇帝嗎?
文武百官正在猜測皇帝會如何發落這兩人,蒙蔽二字說輕說輕,說重也重。說輕是瀆職,說重是欺君。
抬起頭一看皇帝,隻看到神色幽暗不明,百官又重新低下頭去。老老實實地眼觀鼻,鼻觀心,一副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皇帝內心還是鬆了一口氣:沒他們添亂,處置起來還是容易得多。不然要顧慮太多,還有些麻煩。
站在一邊沒有開口的楚夢棲忽然出列,抬手神色鄭重沉聲道:“陛下,汪氏一族罪罄竹難書,請陛下按律法處置!若不是因為他們在朝中替族人遮掩罪行,何至於此。那些因他們凍餓而死、死後隻能白骨露於野、死於瘟疫的百姓難道都隻是受人蒙蔽嗎?到底是誰在蒙蔽誰?”
楚夢棲的聲音不大,可是聲聲都像是替那些百姓泣血申述!
汪渤側道狠狠地盯著楚夢棲,若目光是箭,隻怕恨不得立刻要讓楚夢棲萬箭穿心而死:“離王殿下言重了,我與兄長都在北都,收到的文書也嗖陛下看的一樣,何來蒙蔽他人一說?”
這個時候都還要把皇帝拉一水,楚夢棲冷哼一聲:“汪尚書,你不會以為你讓下屬編排數字的時候會讓老天爺聽你的,按你的意願去死人吧?皇天後土,天理昭昭。那些士子可都是從大遂四麵八方而來。他們所見所聞難道也是為了誰嗎?你們為了隱瞞真實的民情,你們以上榜威脅他們不敢說真話。哪知你們做得太過,導致士子們反目,才會把真相揭露出來。”
汪渤本來不想找楚夢棲麻煩,可是眼下這個好像平時不大管事的閑王突然就換了一個人。百官都捉摸不透皇帝的想法,他居然敢當眾指責給他們定罪。那就拉你下不水就不用客氣了:“離王殿下是主考官,會試之事離王殿下也要問責的。”
楚夢棲早知道他會來這一招:“本王事先說過,對筆墨文采不通,取士之事全賴倚仗各位大人行事,各位考官均可替本王作證。上榜名單也是汪尚書與眾考官慎重錄取的。這會汪尚書要問責本王,莫不是汪尚書對自己這麽多年的識人之能產生了疑問。禮部乃是六總之一,掌管著三年一次科舉取士之權柄。如此說來汪尚書是在其位而無其能,屍位素餐了?”
汪渤被楚夢棲懟得說不出一句話來。
汪澄沒有去辯駁,再次重重地叩首:“請陛下治罪!”
楚夢棲卻沒想這麽輕易地放過他們:“不過禦史台彈劾的這些罪責都是當下的,臣弟還有一則十前年的冤案還請陛下明辨!替冤死之人昭雪!”
皇帝沉聲:“何人有冤屈?”
楚夢棲撩袍跪下行禮:“當年平南侯數十年替大遂鎮守離州,抵禦百象,四子死三子,滿門的忠烈。卻被汪氏捏造罪名,導致滿門被滅。今陛下聖明,臣懇請重查當年平南侯高洪一案,還高氏一族清白!”
話音剛落,百官均為之一怔。
這件事過去十年,已漸漸被人忘記,整個明華殿在短暫的沉寂後開始竊竊私語。
“離王此舉何為?”
“就是,當年平南侯一案可是以太子令下發的……”
“別說了……”
“我就覺得當年平南侯一案有冤屈……”
皇帝的臉色變得晦暗不明:這件事楚夢棲事前根本就沒有向他提過,這突然提出來是什麽意思?難道他已經查到當年的真相?在印象裏楚夢棲與平南侯好像沒有什麽交集。那個時候他還是玄觀當一個清心的小道士,一年進宮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一個念頭突然冒出來,第一次見離王妃總覺得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後來他迴想起來,那種感覺來自記憶深處一個叫高翎的女子。總覺得那是一種巧合,畢竟高翎在離川生活過,沾染上一些蠻族女子的氣息很正常。
當年雖然對外宣稱平南侯勾結百象謀逆,已全數被誅,但並沒有找到高翎的屍體,而是隨隨便便就找到一具女屍代替。
甚至也幻想過高翎還活著,隻是這些年也沒下落。且想她活著嫁人生子,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也挺好的。
如果楚夢棲知道這些事,那麽他肯定接觸過高翎,那麽離王妃……
以前隻是懷疑,那麽眼下就是懷疑成真的時候。
皇帝隻覺得腦子裏嗡嗡一響,當年對平南侯、對高翎的虧欠曾令他寢食難安,他是踏著他們的血上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