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眾人憂思包勉事
重生大宋:白麵包青天 作者:烈焰灬哥布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禎見杜平和許固退出禦書房,此時隻留下張茂則和陳琳二人伺候。
“亞父、茂則,這包勉擅自開啟戰備存糧接濟百姓,你二人認為該如何處置?”趙禎眉頭微蹙,目光中透著幾分疑慮與思索,他一隻手輕輕摩挲著下巴,臉上滿是糾結之色。
當年,在那狸貓換太子的驚世風波中,是陳琳冒死將尚在繈褓之中的趙禎悄悄帶出,小心翼翼地交予南清宮的八大王趙元儼撫養。陳琳對趙禎有著救命的天大之恩,趙禎登基之後,為深深感念陳琳的救命大恩,故而以亞父相稱於陳琳。
張茂則略一沉吟,拱手說道:“陛下,依臣之見,包勉此舉雖有違規之嫌,但他一心為百姓著想,解了災民的燃眉之急,其情可憫,或可從輕發落。” 張茂則微微低著頭,目光中透著一絲謹慎。
陳琳趕忙附和道:“張押班所言極是,包勉開倉放糧乃出於救民之心,若加以嚴懲,恐寒了天下官員為民之心。” 陳琳一臉的誠懇,眼神中滿是對包勉的同情。
“朕又何嚐不知這些?那包勉在餘杭縣的政績,當初朕微服私訪時親眼所見,為此朕還欽賜牌匾予以褒獎。可是我大宋朝早有祖製,但凡各地方官員擅開戰備糧倉,皆屬重罪。一邊是國家律法,一邊是天下蒼生,著實叫朕進退兩難啊!”趙禎此刻心力交瘁,他著實不想因為祖製而失去一位正直的官員。趙禎眉頭緊鎖,雙手背後,在禦書房中來迴踱步,滿臉愁容,嘴裏不住地歎氣。
陳琳見狀,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老臣以為,律法固然重要,然而法外亦有人情。包勉一心為民,其情著實可諒。若能對其從輕處置,既能維護律法尊嚴,又能彰顯陛下仁厚。” 陳琳的臉上帶著堅定,目光緊緊跟隨著趙禎。
“陳總管所言極是。如今餘杭百姓對包勉感恩戴德,若嚴懲於他,恐失民心。”就在趙禎兩難之際,隻見禦書房外,皇後曹丹姝蛾眉微蹙,神色凝重,在宮女的簇擁下款款步入禦書房。她目光溫柔地望著正在煩心的趙禎,緩聲說道。曹丹姝的步伐輕盈卻透著憂慮。
“臣陳琳、張茂則見過皇後娘娘!”陳、張二人見到曹丹姝,連忙躬身作揖。曹丹姝溫婉地說道:“陳總管、平甫(張茂則字平甫),不必多禮。” 曹丹姝微微抬手示意。
曹丹姝款步走到趙禎身旁,輕輕握住他的手,柔聲道:“陛下,臣妾聽聞此事,也覺頗為棘手。臣妾以為,包勉此舉雖有違規之處,但其初衷純良,若能在律法許可的範圍內從輕發落,既可安撫民心,又能激勵其他官員以民為本。” 曹丹姝的眼神中滿是關切。
“丹姝,朕剛剛已思得一計,還需你幫朕參謀參謀。此計不僅能驗證包勉是否真的未曾貪墨,又能讓包勉戴罪立功。倘若包勉真的沒有貪墨,那麽朕不僅不會懲治於他,還會封賞他的官職。”趙禎聞聽了曹丹姝的話,忽然眼前一亮,興奮地轉過身來,拉著曹丹姝的手說道。趙禎的臉上閃過一絲期待。
曹丹姝微微欠身,說道:“陛下請講,臣妾定當盡心為陛下出謀劃策。” 曹丹姝的表情認真而專注。
趙禎目光炯炯,說道:“朕打算派包拯前往查證。那包拯與包勉乃是親叔侄,包拯向來鐵麵無私,斷不會因包勉是他侄兒就偏袒包庇於他。” 趙禎的眼神中透著果斷。
曹丹姝微微頷首,說道:“陛下此舉甚為妥當。包拯公正廉明,定能查明真相。隻是,包拯若查明包勉確有過錯,屆時他也難免陷入兩難之境。” 曹丹姝的臉上露出一絲擔憂。
趙禎長歎一聲,道:“朕亦知此中難處,但若包拯能秉持公正,依法處置,也算是給天下一個交代。” 趙禎無奈地搖了搖頭。
曹丹姝輕蹙眉頭,憂慮地說道:“隻願包拯能順利查明真相,既不冤枉了包勉,也不放過任何違法之舉。” 曹丹姝輕輕歎了口氣。
且說杜平和許固離開禦書房後,並未即刻迴府,而是乘著轎子前往了開封府。他們打定主意,要先將包勉擅開戰備糧倉之事告知包拯,好使包拯有個心理準備。
開封府花廳中,此時包拯正與展昭、公孫策品茗閑聊。隻見馬漢疾步走入花廳,拱手作揖道:“大人,工部侍郎杜平和都水監判監事許固在府外求見,言稱有急事要麵見大人。” 馬漢的臉上滿是急切。
包拯微微一怔,放下手中茶杯,說道:“快請他們進來。” 包拯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
不多時,杜平和許固走進花廳,兩人神色略顯凝重。包拯起身相迎,問道:“二位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包拯的目光在二人臉上掃過。
“包大人,此次下官與杜侍郎奉旨前往餘杭縣查證水患一事,令侄包勉並未有貪墨舞弊之舉,隻是令侄所籌賑災之糧不足,他……他為了拯救百姓,無奈之下擅開了縣衙戰備糧倉用以接濟百姓,所分發糧食皆有記錄,此事下官與杜侍郎已經向官家奏明,可是官家尚未決斷。”許固心中忐忑,他看著包拯,小心翼翼地說道,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包拯聽聞,臉色瞬間變得嚴肅,目光中透著憂慮,說道:“此事非同小可,包勉這孩子,一心為民,卻不知犯下如此大錯。” 包拯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杜平趕忙接過話來說道:“包大人,我與許監事也曾斥責過令侄,然而令侄的一席話卻讓我二人決定冒死向官家代為求情。令侄的這番舉動,真的是令多少天下為官之輩汗顏,我二人對其敬佩不已。” 杜平的臉上滿是感慨。
包拯眉頭緊鎖,問道:“包勉究竟說了何話,竟讓二位如此?” 包拯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
杜平深吸一口氣,說道:“包勉言道,‘身為一方父母官,若不能在百姓危難之時挺身而出,那這官當得還有何意義?即便為此獲罪,也絕不後悔。’包大人,令侄這等胸懷,實在令人動容。” 杜平的聲音中帶著激動。
包拯沉默片刻,而後緩緩說道:“這孩子,倒是有幾分正氣。隻是國法森嚴,不知此番他能否逃過一劫。” 包拯的臉上滿是擔憂。
公孫策拱手道:“大人莫要太過憂心,或許事情尚有轉機。” 公孫策的眼神中透著思索。
展昭也道:“大人,我等定當全力協助,尋找解決之法。” 展昭的表情堅定,手握佩劍。
“不僅如此,令侄還親赴現場安撫百姓,甚至還將縣衙公堂以及縣中的各級學堂暫且騰出來安置無家可歸的百姓。令侄媳更是帶人搭建粥棚,以縣衙之名熬粥接濟百姓。故而,餘杭縣百姓對令侄夫婦感恩戴德。”許固一臉感慨,眼中滿是欽佩之色,繼續說道,邊說邊不住地點頭。
包拯聽聞,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之色,說道:“這孩子,倒也不枉我平日教導。隻是這擅開戰備糧倉之罪,終究是犯下了。” 包拯輕輕歎了口氣。
杜平說道:“包大人,雖說包勉此舉有罪,但也是形勢所迫,還望陛下能從輕發落。” 杜平一臉的懇切。
許固點頭道:“是啊,包大人,我等也會在陛下麵前為包勉求情。” 許固連連點頭,目光中滿是期待。
包拯拱手道:“多謝二位,此事最終如何,還看陛下聖裁。” 包拯一臉的感激。
公孫策輕捋胡須,望著包拯,忽然他拱手作揖,對包拯說道:“大人,不如我們去找找南宮侍郎、八大王和曹國舅商議一番,看如何設法挽救包勉?南宮侍郎乃是包勉嶽父,定然不會袖手旁觀。八大王對包勉讚賞有加,也一定會出麵協助。曹國舅兄妹二人當初在餘杭縣多虧包勉解圍,曹國舅感念這份恩情,想必不會坐視不理。” 公孫策的臉上帶著一絲急切。
包拯麵色凝重,沉思片刻後說道:“公孫先生,此事尚需從長計議。私下去找他們商議,恐有不妥,亦有結黨之嫌。” 包拯搖了搖頭,表情嚴肅。
公孫策微微頷首,說道:“大人顧慮周全,是學生欠考慮了。隻是包勉之事,著實令人憂心忡忡。” 公孫策無奈地歎了口氣。
“大人,有官家近侍張茂則張押班前來宣旨,此刻張押班正在花廳之外。”正當眾人一籌莫展之際,忽然見王朝急急忙忙跑了進來,拱手說道,王朝的臉上滿是緊張。
包拯神色一凜,說道:“速請張押班進來。” 包拯整了整衣冠。
不多時,張茂則步入花廳,展開聖旨,高聲道:“包拯接旨!” 張茂則的臉上滿是嚴肅。
包拯及眾人連忙誠惶誠恐地躬身接旨,包拯的額頭甚至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朕念餘杭縣令包勉擅開戰備糧倉乃為餘杭百姓,雖其情可憫,但祖宗之法不容忽視。朕思慮再三,著令開封府尹包拯趕赴餘杭縣查證,如查證包勉貪贓枉法,令包拯以國法論處,不得有誤;若包勉未曾貪墨,朕自會為其嘉獎,封賞官職。包拯即刻啟程趕赴餘杭,不得有誤!”張茂則讀完敕書,目光掃視著包拯眾人。
張茂則離開後,眾人麵麵相覷。
展昭緊握著佩劍,劍眉微蹙,臉上滿是擔憂之色,心中暗自焦急:“大人此去,不知會遇到多少艱難險阻,隻盼這一切順利。” 展昭的眼神中透著焦慮。
公孫策眉頭緊鎖,目光中透著沉思,暗暗想道:“此事關乎包勉的生死榮辱,大人既要維護國法公正,又要顧及親情,實在是兩難啊。” 公孫策輕輕搖了搖頭。
王朝瞪大了眼睛,神情緊張,雙手不停地搓著,喃喃自語:“包勉兄弟向來正直善良,但願這次能平安無事。” 王朝的臉上滿是憂愁。
馬漢緊咬著牙關,一臉嚴肅,心裏琢磨著:“大人一向鐵麵無私,可這次麵對的是自家侄子,真不知會如何抉擇。” 馬漢的表情凝重。
許固和杜平對視一眼,許固神色焦慮,說道:“杜兄,你說包大人此去能妥善處理此事嗎?” 許固的眉頭擰成了一團。
杜平輕歎一聲:“包大人公正廉明,相信他定能做出公正的決斷。” 杜平的目光中帶著一絲期待。
眾人沉默片刻,展昭率先打破沉寂:“我們在此擔憂也無用,不如為大人準備好行裝,助大人早日啟程。”眾人紛紛點頭,各自行動起來。 展昭的臉上露出堅定的神情。
“亞父、茂則,這包勉擅自開啟戰備存糧接濟百姓,你二人認為該如何處置?”趙禎眉頭微蹙,目光中透著幾分疑慮與思索,他一隻手輕輕摩挲著下巴,臉上滿是糾結之色。
當年,在那狸貓換太子的驚世風波中,是陳琳冒死將尚在繈褓之中的趙禎悄悄帶出,小心翼翼地交予南清宮的八大王趙元儼撫養。陳琳對趙禎有著救命的天大之恩,趙禎登基之後,為深深感念陳琳的救命大恩,故而以亞父相稱於陳琳。
張茂則略一沉吟,拱手說道:“陛下,依臣之見,包勉此舉雖有違規之嫌,但他一心為百姓著想,解了災民的燃眉之急,其情可憫,或可從輕發落。” 張茂則微微低著頭,目光中透著一絲謹慎。
陳琳趕忙附和道:“張押班所言極是,包勉開倉放糧乃出於救民之心,若加以嚴懲,恐寒了天下官員為民之心。” 陳琳一臉的誠懇,眼神中滿是對包勉的同情。
“朕又何嚐不知這些?那包勉在餘杭縣的政績,當初朕微服私訪時親眼所見,為此朕還欽賜牌匾予以褒獎。可是我大宋朝早有祖製,但凡各地方官員擅開戰備糧倉,皆屬重罪。一邊是國家律法,一邊是天下蒼生,著實叫朕進退兩難啊!”趙禎此刻心力交瘁,他著實不想因為祖製而失去一位正直的官員。趙禎眉頭緊鎖,雙手背後,在禦書房中來迴踱步,滿臉愁容,嘴裏不住地歎氣。
陳琳見狀,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老臣以為,律法固然重要,然而法外亦有人情。包勉一心為民,其情著實可諒。若能對其從輕處置,既能維護律法尊嚴,又能彰顯陛下仁厚。” 陳琳的臉上帶著堅定,目光緊緊跟隨著趙禎。
“陳總管所言極是。如今餘杭百姓對包勉感恩戴德,若嚴懲於他,恐失民心。”就在趙禎兩難之際,隻見禦書房外,皇後曹丹姝蛾眉微蹙,神色凝重,在宮女的簇擁下款款步入禦書房。她目光溫柔地望著正在煩心的趙禎,緩聲說道。曹丹姝的步伐輕盈卻透著憂慮。
“臣陳琳、張茂則見過皇後娘娘!”陳、張二人見到曹丹姝,連忙躬身作揖。曹丹姝溫婉地說道:“陳總管、平甫(張茂則字平甫),不必多禮。” 曹丹姝微微抬手示意。
曹丹姝款步走到趙禎身旁,輕輕握住他的手,柔聲道:“陛下,臣妾聽聞此事,也覺頗為棘手。臣妾以為,包勉此舉雖有違規之處,但其初衷純良,若能在律法許可的範圍內從輕發落,既可安撫民心,又能激勵其他官員以民為本。” 曹丹姝的眼神中滿是關切。
“丹姝,朕剛剛已思得一計,還需你幫朕參謀參謀。此計不僅能驗證包勉是否真的未曾貪墨,又能讓包勉戴罪立功。倘若包勉真的沒有貪墨,那麽朕不僅不會懲治於他,還會封賞他的官職。”趙禎聞聽了曹丹姝的話,忽然眼前一亮,興奮地轉過身來,拉著曹丹姝的手說道。趙禎的臉上閃過一絲期待。
曹丹姝微微欠身,說道:“陛下請講,臣妾定當盡心為陛下出謀劃策。” 曹丹姝的表情認真而專注。
趙禎目光炯炯,說道:“朕打算派包拯前往查證。那包拯與包勉乃是親叔侄,包拯向來鐵麵無私,斷不會因包勉是他侄兒就偏袒包庇於他。” 趙禎的眼神中透著果斷。
曹丹姝微微頷首,說道:“陛下此舉甚為妥當。包拯公正廉明,定能查明真相。隻是,包拯若查明包勉確有過錯,屆時他也難免陷入兩難之境。” 曹丹姝的臉上露出一絲擔憂。
趙禎長歎一聲,道:“朕亦知此中難處,但若包拯能秉持公正,依法處置,也算是給天下一個交代。” 趙禎無奈地搖了搖頭。
曹丹姝輕蹙眉頭,憂慮地說道:“隻願包拯能順利查明真相,既不冤枉了包勉,也不放過任何違法之舉。” 曹丹姝輕輕歎了口氣。
且說杜平和許固離開禦書房後,並未即刻迴府,而是乘著轎子前往了開封府。他們打定主意,要先將包勉擅開戰備糧倉之事告知包拯,好使包拯有個心理準備。
開封府花廳中,此時包拯正與展昭、公孫策品茗閑聊。隻見馬漢疾步走入花廳,拱手作揖道:“大人,工部侍郎杜平和都水監判監事許固在府外求見,言稱有急事要麵見大人。” 馬漢的臉上滿是急切。
包拯微微一怔,放下手中茶杯,說道:“快請他們進來。” 包拯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
不多時,杜平和許固走進花廳,兩人神色略顯凝重。包拯起身相迎,問道:“二位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包拯的目光在二人臉上掃過。
“包大人,此次下官與杜侍郎奉旨前往餘杭縣查證水患一事,令侄包勉並未有貪墨舞弊之舉,隻是令侄所籌賑災之糧不足,他……他為了拯救百姓,無奈之下擅開了縣衙戰備糧倉用以接濟百姓,所分發糧食皆有記錄,此事下官與杜侍郎已經向官家奏明,可是官家尚未決斷。”許固心中忐忑,他看著包拯,小心翼翼地說道,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包拯聽聞,臉色瞬間變得嚴肅,目光中透著憂慮,說道:“此事非同小可,包勉這孩子,一心為民,卻不知犯下如此大錯。” 包拯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杜平趕忙接過話來說道:“包大人,我與許監事也曾斥責過令侄,然而令侄的一席話卻讓我二人決定冒死向官家代為求情。令侄的這番舉動,真的是令多少天下為官之輩汗顏,我二人對其敬佩不已。” 杜平的臉上滿是感慨。
包拯眉頭緊鎖,問道:“包勉究竟說了何話,竟讓二位如此?” 包拯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
杜平深吸一口氣,說道:“包勉言道,‘身為一方父母官,若不能在百姓危難之時挺身而出,那這官當得還有何意義?即便為此獲罪,也絕不後悔。’包大人,令侄這等胸懷,實在令人動容。” 杜平的聲音中帶著激動。
包拯沉默片刻,而後緩緩說道:“這孩子,倒是有幾分正氣。隻是國法森嚴,不知此番他能否逃過一劫。” 包拯的臉上滿是擔憂。
公孫策拱手道:“大人莫要太過憂心,或許事情尚有轉機。” 公孫策的眼神中透著思索。
展昭也道:“大人,我等定當全力協助,尋找解決之法。” 展昭的表情堅定,手握佩劍。
“不僅如此,令侄還親赴現場安撫百姓,甚至還將縣衙公堂以及縣中的各級學堂暫且騰出來安置無家可歸的百姓。令侄媳更是帶人搭建粥棚,以縣衙之名熬粥接濟百姓。故而,餘杭縣百姓對令侄夫婦感恩戴德。”許固一臉感慨,眼中滿是欽佩之色,繼續說道,邊說邊不住地點頭。
包拯聽聞,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之色,說道:“這孩子,倒也不枉我平日教導。隻是這擅開戰備糧倉之罪,終究是犯下了。” 包拯輕輕歎了口氣。
杜平說道:“包大人,雖說包勉此舉有罪,但也是形勢所迫,還望陛下能從輕發落。” 杜平一臉的懇切。
許固點頭道:“是啊,包大人,我等也會在陛下麵前為包勉求情。” 許固連連點頭,目光中滿是期待。
包拯拱手道:“多謝二位,此事最終如何,還看陛下聖裁。” 包拯一臉的感激。
公孫策輕捋胡須,望著包拯,忽然他拱手作揖,對包拯說道:“大人,不如我們去找找南宮侍郎、八大王和曹國舅商議一番,看如何設法挽救包勉?南宮侍郎乃是包勉嶽父,定然不會袖手旁觀。八大王對包勉讚賞有加,也一定會出麵協助。曹國舅兄妹二人當初在餘杭縣多虧包勉解圍,曹國舅感念這份恩情,想必不會坐視不理。” 公孫策的臉上帶著一絲急切。
包拯麵色凝重,沉思片刻後說道:“公孫先生,此事尚需從長計議。私下去找他們商議,恐有不妥,亦有結黨之嫌。” 包拯搖了搖頭,表情嚴肅。
公孫策微微頷首,說道:“大人顧慮周全,是學生欠考慮了。隻是包勉之事,著實令人憂心忡忡。” 公孫策無奈地歎了口氣。
“大人,有官家近侍張茂則張押班前來宣旨,此刻張押班正在花廳之外。”正當眾人一籌莫展之際,忽然見王朝急急忙忙跑了進來,拱手說道,王朝的臉上滿是緊張。
包拯神色一凜,說道:“速請張押班進來。” 包拯整了整衣冠。
不多時,張茂則步入花廳,展開聖旨,高聲道:“包拯接旨!” 張茂則的臉上滿是嚴肅。
包拯及眾人連忙誠惶誠恐地躬身接旨,包拯的額頭甚至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朕念餘杭縣令包勉擅開戰備糧倉乃為餘杭百姓,雖其情可憫,但祖宗之法不容忽視。朕思慮再三,著令開封府尹包拯趕赴餘杭縣查證,如查證包勉貪贓枉法,令包拯以國法論處,不得有誤;若包勉未曾貪墨,朕自會為其嘉獎,封賞官職。包拯即刻啟程趕赴餘杭,不得有誤!”張茂則讀完敕書,目光掃視著包拯眾人。
張茂則離開後,眾人麵麵相覷。
展昭緊握著佩劍,劍眉微蹙,臉上滿是擔憂之色,心中暗自焦急:“大人此去,不知會遇到多少艱難險阻,隻盼這一切順利。” 展昭的眼神中透著焦慮。
公孫策眉頭緊鎖,目光中透著沉思,暗暗想道:“此事關乎包勉的生死榮辱,大人既要維護國法公正,又要顧及親情,實在是兩難啊。” 公孫策輕輕搖了搖頭。
王朝瞪大了眼睛,神情緊張,雙手不停地搓著,喃喃自語:“包勉兄弟向來正直善良,但願這次能平安無事。” 王朝的臉上滿是憂愁。
馬漢緊咬著牙關,一臉嚴肅,心裏琢磨著:“大人一向鐵麵無私,可這次麵對的是自家侄子,真不知會如何抉擇。” 馬漢的表情凝重。
許固和杜平對視一眼,許固神色焦慮,說道:“杜兄,你說包大人此去能妥善處理此事嗎?” 許固的眉頭擰成了一團。
杜平輕歎一聲:“包大人公正廉明,相信他定能做出公正的決斷。” 杜平的目光中帶著一絲期待。
眾人沉默片刻,展昭率先打破沉寂:“我們在此擔憂也無用,不如為大人準備好行裝,助大人早日啟程。”眾人紛紛點頭,各自行動起來。 展昭的臉上露出堅定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