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大義凜然震欽差
重生大宋:白麵包青天 作者:烈焰灬哥布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餘杭縣,縣衙公堂。
此時,這公堂已然失去了往昔的威嚴莊重,眾多房屋被大水衝毀的百姓在此得到了安置。
“包縣令,這公堂乃是縣衙莊嚴肅穆之所,百姓們若長期在此安身,恐怕多有不妥吧?”望著公堂中已然熟睡的百姓,方申眉頭緊皺,麵露難色,壓低聲音輕聲詢問道,還忍不住搓了搓手。
包勉眉頭緊鎖,緩緩踱步於公堂之中,目光中滿是憂慮,嘴唇緊抿。他望著那些疲憊不堪、在這臨時居所中尋求一絲安寧的百姓,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讓百姓居於公堂絕非長久之計,可眼下又能如何?房屋盡毀,若不給予他們一處遮風擋雨之地,又怎能心安?
“方縣丞,你說的我又何嚐不知。但如今這狀況,你讓我如何忍心將這些無家可歸之人趕走?況且這縣裏各級學堂已經人滿為患了。”包勉長歎一聲,聲音中飽含無奈與心酸,無奈地搖了搖頭。
方申沉默不語,他心中明白縣令的難處,可縣衙的規矩也不能不顧。一時間,兩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而公堂中的百姓們依舊在沉睡,他們不知道,為了他們的安身之所,縣令和縣丞正憂心忡忡。
就在這時,文青雲手裏捧著冊子疾步走入公堂。當他踏入公堂的那一刻,心中想著絕不能吵醒正在休息的百姓們,於是輕手輕腳地來到包勉和方申麵前,壓低聲音道:“啟稟包縣令,方縣丞,卑職帶領柳書吏和郭押司已然將本縣受損情況和百姓傷亡統計完畢。本縣被大水衝毀房屋共計三十間,所幸的是百姓們無一傷亡。”文青雲邊說邊輕喘著氣,額頭上還有細密的汗珠。
文青雲話音剛落,包勉和方申那原本緊繃著的麵容總算舒緩了些許。
包勉長舒一口氣,感慨道:“這當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啊!房屋損毀尚可以重建,隻要百姓安然無恙,咱們這心也就踏實了許多。”說著,他用手撫了撫胸口。
方申緊接著說道:“是啊,接下來咱們得盡快製定出重建房屋的方案,讓百姓們早日有個安穩的家。”方申說著,目光堅定地看向包勉。
文青雲鄭重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二位放心,卑職定當竭盡全力協助,共渡此難關!”
正當包勉準備和方申與文青雲商討後續事宜之際,隻見南宮清雪在錦瑟的陪伴下款款來到公堂。“夫君,妾身不忍百姓們忍饑挨餓,想讓包墨他們在這縣衙門口搭建粥棚,用以接濟百姓,夫君意下如何?”南宮清雪一臉關切,眼神中滿是溫柔。
包勉微微一怔,隨即眼中流露出讚賞之意,說道:“娘子此舉甚善,真乃心懷百姓之仁善之舉。”說著,握住了南宮清雪的手。
方申也趕忙拱手附和道:“夫人賢德,此計若行,定能解百姓燃眉之急。”
文青雲則一臉欽佩,連忙說道:“夫人宅心仁厚,卑職願全力協助此事。”
南宮清雪輕抿朱唇,微微欠身道:“多謝諸位誇讚,妾身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隻盼能助百姓度過這艱難時刻。”
“文主簿,你即刻擬定告示,就說縣衙為接濟受災百姓,決定於縣衙門口搭建粥棚,凡受災百姓皆可領取。另外這熬粥一定要厚粥,切不可缺斤短兩,筷子插入粥中立而不倒,若是筷子浮起,本官嚴懲不貸。”包勉隨後轉身,神色嚴肅地對身邊的文青雲語重心長道,目光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文青雲鄭重應道:“包縣令放心,卑職定當不辱使命,將此事辦得妥妥當當。”
包勉微微點頭,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此次救災,關乎百姓生死存亡,吾等定要齊心協力,不可有絲毫懈怠。”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包縣令教誨!”
公堂之上,氣氛莊重而又充滿希望,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將眾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為了百姓的福祉而全力以赴。
望著眾人離去的背影,包勉長歎一口氣,他暗自思忖:“這次所遇,將是自己上任以來最大的挑戰。”
“啟稟包縣令,有欽差大臣到了,欽差大臣讓包縣令前去迎接。”包勉在公堂隨便找了一塊空地,正要坐下稍作歇息,便看到江樊匆匆忙忙地前來稟報,臉上滿是焦急之色。
包勉心頭一緊,眉頭微皺,說道:“這欽差大臣來得可真不是時候,這公堂之上百姓還在休息。”話雖如此,他還是趕忙整了整衣冠,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
江樊緊跟其後,焦急地說道:“包縣令,這兩位欽差大臣正在縣衙門口,包縣令可要小心應對啊。”
包勉神色凝重,迴應道:“本官自會謹慎行事,你且隨我一同前去。”
來到縣衙門口,隻見兩頂華麗的轎子停在那裏,周圍簇擁著欽差衛隊。那衛士個個身著鮮亮的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奪目的光芒,猶如璀璨的星辰。他們身姿挺拔,手持鋒利的長槍,槍尖寒光凜冽,令人不寒而栗。整齊的步伐落地有聲,仿佛能震碎腳下的石板。他們神情肅穆,目光銳利如鷹隼,掃視四周,散發著一種讓人不敢直視的威嚴,當真威風凜凜,氣勢逼人。
“下官餘杭縣令包勉,恭迎欽差大臣!”包勉見狀,忙趨步走到兩頂轎子前,躬身作揖道,額頭上已有細微的汗珠。
隻見兩個衛士將轎簾掀開,從轎子中走下來一瘦一胖兩位官員。那瘦的官員,身形似竹竿,麵龐清瘦,顴骨高聳,一雙細長的眼睛猶如狹縫,透著犀利的光芒。他頭戴展翅襆頭,那襆頭的帶子在風中微微飄動,身著緋色圓領公服,更顯身形單薄。
而那胖的官員,猶如一座移動的小山,圓滾滾的臉上堆滿肥肉,幾乎看不到眼睛,隻留兩條細縫。那胖臉上油光發亮,仿佛能滴下油來。他同樣頭戴展翅襆頭,隻是在他碩大的腦袋上顯得有些局促。身上的藍色圓領公服被撐得緊繃,似乎隨時都會裂開。
那瘦的官員看見包勉,臉色陰沉,沉聲道:“本官乃是工部侍郎杜平,而這位乃是都水監判監事許固。”杜平向包勉介紹了各自姓名,隨後又目光銳利地緊盯著包勉,語氣嚴肅地道:“包縣令可知我等因何事而來?”
包勉直起身來,不卑不亢地道:“下官想來,定是官家派二位前來徹查水患之案吧?下官已然收到書信,南宮侍郎讓下官全力協助。”
杜平微微眯起眼睛,審視著包勉,冷冷地說道:“既已知曉,那便莫要耽擱。速速帶我們去查看水患災情,若有半分隱瞞,定不輕饒。”
包勉引領著杜平和許固進入縣衙,當二人踏入公堂的那一刻,頓時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了。
“包縣令,這公堂……?”許固看著熟睡中的百姓,轉過頭,一臉疑惑地看向包勉問道。
包勉輕歎一聲,解釋道:“迴許監事,此次水患來勢洶洶,眾多百姓的房屋被無情衝毀,以致他們無處安身。這公堂也隻好暫且收留一些受災百姓,讓他們能有個遮風擋雨之所,得以休憩片刻。”說著,臉上滿是無奈。
杜平微微皺眉道:“為何不將百姓安置在縣裏學堂?這公堂乃是縣衙最莊嚴之所在啊?”
包勉連忙拱手答道:“杜侍郎有所不知,如今縣裏各級學堂早已人滿為患,實在無法再容納更多百姓。縣衙無奈之下,才出此下策,還望杜侍郎見諒。”
杜平聽了,眉頭漸漸舒展,神色稍緩道:“包縣令,你能在如此艱難之境,竭力為百姓謀安身之所,足見你的一片赤誠之心和擔當之勇。雖行事有所不妥,但也是出於無奈,且念你一心為百姓著想,此乃難能可貴。”
許固也附和道:“是啊,包縣令在這般困境中能如此作為,實乃百姓之福。”
包勉謙遜地說道:“杜侍郎,許監事過獎,下官隻是盡分內之責,不敢居功。”
杜平拍了拍包勉的肩膀說道:“包縣令,本官剛剛在縣衙門口看見有人在搭建帳篷,這又是所為何事?”
“迴杜侍郎,隻因下官娘子南宮清雪不忍百姓挨餓,向下官建議在縣衙門口搭建粥棚用以接濟百姓。”包勉再次拱手作揖道。
杜平眼中閃過一抹讚賞,說道:“哦?竟是清雪侄女所為?許監事,不如我們去看看這粥棚之事籌備得如何了?”
眾人一同來到縣衙門口,隻見工人們正忙碌地搭建著粥棚,鍋碗瓢盆等器具也在陸續擺放。
杜平環顧四周,問道:“包縣令,這粥棚預計何時能夠啟用?”
包勉迴道:“迴杜侍郎,不出意外,明日便可啟用。”
許固點了點頭,說道:“甚好,不過這糧食供應可得跟上,切莫讓百姓空著肚子。”
包勉應道:“下官已開了官倉暫時先用官糧,又向本縣富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其捐贈了糧食。”
杜平聽聞此言,先是一驚,眉頭瞬間緊皺起來,神色中透露出濃濃的擔憂,說道:“動用官糧,此乃大事,萬一後續……”話未說完,他又緩緩地舒展開眉頭,目光中流露出一抹讚許之色,接著道:“但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能解百姓的燃眉之急,也算是當機立斷的果敢之舉。”
許固則不停地來迴踱步,雙手背在身後,沉思片刻後說道:“包縣令,你怎能私自開官倉動用官糧?萬一官家追究下來,你要如何承擔此等罪責啊?”
杜平點了點頭道:“官家曾有聖旨,全國各地設有戰備糧倉,係為一旦有戰事征伐,供將士所用。未經奉旨,不得擅自開倉,違者以抗旨論罪。此一聖諭,你可知曉?”
包勉躬身施禮道:“下官知曉。”
許固在一旁附和道:“既然知曉,卻又為何明知故犯?”
包勉朗聲道:“請恕下官愚昧鬥膽,有幾個問題請教杜侍郎和許監事。”
杜平聞聽此言,正色道:“你且說來。”
包勉道:“敢問二位,朝廷所謂戰事征伐,其因可是為了保朝廷社稷?”
杜平道:“此乃當然。”
包勉又道:“杜侍郎,目前可有征戰?”
許固在一旁補充道:“沒有。”
包勉道:“戰亂為人禍,水患嚴重為天災,無論天災人禍,其受難者皆為百姓。如今河道堵塞,洪水泛濫成災,餘杭縣百姓們失其家園,流離顛沛,為人夫者不能讓妻兒飽腹,為人父者不能護佑子孫,人人嗷嗷待哺,家家無米可炊。請問二位,如此慘狀,與戰亂又有何異?包勉忝為一縣之令,職責在朝廷,然而責任在地方。災民之慘狀,血淚斑斑,下官於心不忍,於情更是不堪承受。幾番斟酌,反複思量,災民已淪為饑民,若是拖延時日過久,饑民必定成為亂民。所以下官隻好通權達變,先開糧倉拯救災民於饑饉之中,再向朝廷奏明請罪,承擔應得之責。”說著,包勉的眼中已滿是堅定。
聽完了包勉的話,許固和杜平對視一眼,眼中滿是震驚與欽佩。他們萬萬沒想到眼前這個年輕的縣令竟有如此氣魄。
杜平緩了緩情緒,眉頭微皺,目光中透著複雜的情緒道:“包縣令,你此言雖然在理,可是……”
包勉再一次躬身施禮,神色堅定,眼中閃爍著決然的光芒道:“這一點下官明白。人人皆知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句話,不過,‘忠’字有真忠與愚忠之分。天下者,乃官家之天下;百姓者,乃官家之子民。我朝一直推行仁孝之治,若舍我一人之身家性命,便能救千萬官家之子民,於職責雖有虧欠,於內心卻毫無愧疚。別說是問斬之罪,哪怕是淩遲碎剮,包勉也坦然受得。”
許固聞言,連忙拱手,臉上滿是敬佩之色,激動地說道:“包勉,你這番話,要讓天下多少為官之輩羞愧萬分!世風已然日下,利之所向趨之若鶩,義之所存視若無睹,若要他們有半點擔當,半點作為,則又避之若浼。如你這般,淡泊明智、透徹清醒,忠心為國之官員,已是鳳毛麟角,許固佩服之至。”
杜平走上前,拍了拍包勉的肩膀,感慨道:“包縣令,你這番大義,我等自愧不如啊。但此事關乎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包勉直起身,目光堅定地看向他們,說道:“二位,包勉心意已決,還望能得到二位的支持。”
許固點了點頭,說道:“包縣令放心,你一心為民,我與杜侍郎定會在呈報朝廷之時,為你開脫。”
杜平也應和道:“是啊,包縣令,你且先安心救災,其他的事,我們自會斟酌。”
包勉再次拱手道謝:“多謝二位,包勉定不辜負二位的期望。”
三人站在那裏,氣氛凝重而又充滿敬意,他們深知,麵前的這個難題,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氣去解決。
此時,這公堂已然失去了往昔的威嚴莊重,眾多房屋被大水衝毀的百姓在此得到了安置。
“包縣令,這公堂乃是縣衙莊嚴肅穆之所,百姓們若長期在此安身,恐怕多有不妥吧?”望著公堂中已然熟睡的百姓,方申眉頭緊皺,麵露難色,壓低聲音輕聲詢問道,還忍不住搓了搓手。
包勉眉頭緊鎖,緩緩踱步於公堂之中,目光中滿是憂慮,嘴唇緊抿。他望著那些疲憊不堪、在這臨時居所中尋求一絲安寧的百姓,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讓百姓居於公堂絕非長久之計,可眼下又能如何?房屋盡毀,若不給予他們一處遮風擋雨之地,又怎能心安?
“方縣丞,你說的我又何嚐不知。但如今這狀況,你讓我如何忍心將這些無家可歸之人趕走?況且這縣裏各級學堂已經人滿為患了。”包勉長歎一聲,聲音中飽含無奈與心酸,無奈地搖了搖頭。
方申沉默不語,他心中明白縣令的難處,可縣衙的規矩也不能不顧。一時間,兩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而公堂中的百姓們依舊在沉睡,他們不知道,為了他們的安身之所,縣令和縣丞正憂心忡忡。
就在這時,文青雲手裏捧著冊子疾步走入公堂。當他踏入公堂的那一刻,心中想著絕不能吵醒正在休息的百姓們,於是輕手輕腳地來到包勉和方申麵前,壓低聲音道:“啟稟包縣令,方縣丞,卑職帶領柳書吏和郭押司已然將本縣受損情況和百姓傷亡統計完畢。本縣被大水衝毀房屋共計三十間,所幸的是百姓們無一傷亡。”文青雲邊說邊輕喘著氣,額頭上還有細密的汗珠。
文青雲話音剛落,包勉和方申那原本緊繃著的麵容總算舒緩了些許。
包勉長舒一口氣,感慨道:“這當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啊!房屋損毀尚可以重建,隻要百姓安然無恙,咱們這心也就踏實了許多。”說著,他用手撫了撫胸口。
方申緊接著說道:“是啊,接下來咱們得盡快製定出重建房屋的方案,讓百姓們早日有個安穩的家。”方申說著,目光堅定地看向包勉。
文青雲鄭重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二位放心,卑職定當竭盡全力協助,共渡此難關!”
正當包勉準備和方申與文青雲商討後續事宜之際,隻見南宮清雪在錦瑟的陪伴下款款來到公堂。“夫君,妾身不忍百姓們忍饑挨餓,想讓包墨他們在這縣衙門口搭建粥棚,用以接濟百姓,夫君意下如何?”南宮清雪一臉關切,眼神中滿是溫柔。
包勉微微一怔,隨即眼中流露出讚賞之意,說道:“娘子此舉甚善,真乃心懷百姓之仁善之舉。”說著,握住了南宮清雪的手。
方申也趕忙拱手附和道:“夫人賢德,此計若行,定能解百姓燃眉之急。”
文青雲則一臉欽佩,連忙說道:“夫人宅心仁厚,卑職願全力協助此事。”
南宮清雪輕抿朱唇,微微欠身道:“多謝諸位誇讚,妾身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隻盼能助百姓度過這艱難時刻。”
“文主簿,你即刻擬定告示,就說縣衙為接濟受災百姓,決定於縣衙門口搭建粥棚,凡受災百姓皆可領取。另外這熬粥一定要厚粥,切不可缺斤短兩,筷子插入粥中立而不倒,若是筷子浮起,本官嚴懲不貸。”包勉隨後轉身,神色嚴肅地對身邊的文青雲語重心長道,目光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文青雲鄭重應道:“包縣令放心,卑職定當不辱使命,將此事辦得妥妥當當。”
包勉微微點頭,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此次救災,關乎百姓生死存亡,吾等定要齊心協力,不可有絲毫懈怠。”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包縣令教誨!”
公堂之上,氣氛莊重而又充滿希望,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將眾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為了百姓的福祉而全力以赴。
望著眾人離去的背影,包勉長歎一口氣,他暗自思忖:“這次所遇,將是自己上任以來最大的挑戰。”
“啟稟包縣令,有欽差大臣到了,欽差大臣讓包縣令前去迎接。”包勉在公堂隨便找了一塊空地,正要坐下稍作歇息,便看到江樊匆匆忙忙地前來稟報,臉上滿是焦急之色。
包勉心頭一緊,眉頭微皺,說道:“這欽差大臣來得可真不是時候,這公堂之上百姓還在休息。”話雖如此,他還是趕忙整了整衣冠,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
江樊緊跟其後,焦急地說道:“包縣令,這兩位欽差大臣正在縣衙門口,包縣令可要小心應對啊。”
包勉神色凝重,迴應道:“本官自會謹慎行事,你且隨我一同前去。”
來到縣衙門口,隻見兩頂華麗的轎子停在那裏,周圍簇擁著欽差衛隊。那衛士個個身著鮮亮的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奪目的光芒,猶如璀璨的星辰。他們身姿挺拔,手持鋒利的長槍,槍尖寒光凜冽,令人不寒而栗。整齊的步伐落地有聲,仿佛能震碎腳下的石板。他們神情肅穆,目光銳利如鷹隼,掃視四周,散發著一種讓人不敢直視的威嚴,當真威風凜凜,氣勢逼人。
“下官餘杭縣令包勉,恭迎欽差大臣!”包勉見狀,忙趨步走到兩頂轎子前,躬身作揖道,額頭上已有細微的汗珠。
隻見兩個衛士將轎簾掀開,從轎子中走下來一瘦一胖兩位官員。那瘦的官員,身形似竹竿,麵龐清瘦,顴骨高聳,一雙細長的眼睛猶如狹縫,透著犀利的光芒。他頭戴展翅襆頭,那襆頭的帶子在風中微微飄動,身著緋色圓領公服,更顯身形單薄。
而那胖的官員,猶如一座移動的小山,圓滾滾的臉上堆滿肥肉,幾乎看不到眼睛,隻留兩條細縫。那胖臉上油光發亮,仿佛能滴下油來。他同樣頭戴展翅襆頭,隻是在他碩大的腦袋上顯得有些局促。身上的藍色圓領公服被撐得緊繃,似乎隨時都會裂開。
那瘦的官員看見包勉,臉色陰沉,沉聲道:“本官乃是工部侍郎杜平,而這位乃是都水監判監事許固。”杜平向包勉介紹了各自姓名,隨後又目光銳利地緊盯著包勉,語氣嚴肅地道:“包縣令可知我等因何事而來?”
包勉直起身來,不卑不亢地道:“下官想來,定是官家派二位前來徹查水患之案吧?下官已然收到書信,南宮侍郎讓下官全力協助。”
杜平微微眯起眼睛,審視著包勉,冷冷地說道:“既已知曉,那便莫要耽擱。速速帶我們去查看水患災情,若有半分隱瞞,定不輕饒。”
包勉引領著杜平和許固進入縣衙,當二人踏入公堂的那一刻,頓時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了。
“包縣令,這公堂……?”許固看著熟睡中的百姓,轉過頭,一臉疑惑地看向包勉問道。
包勉輕歎一聲,解釋道:“迴許監事,此次水患來勢洶洶,眾多百姓的房屋被無情衝毀,以致他們無處安身。這公堂也隻好暫且收留一些受災百姓,讓他們能有個遮風擋雨之所,得以休憩片刻。”說著,臉上滿是無奈。
杜平微微皺眉道:“為何不將百姓安置在縣裏學堂?這公堂乃是縣衙最莊嚴之所在啊?”
包勉連忙拱手答道:“杜侍郎有所不知,如今縣裏各級學堂早已人滿為患,實在無法再容納更多百姓。縣衙無奈之下,才出此下策,還望杜侍郎見諒。”
杜平聽了,眉頭漸漸舒展,神色稍緩道:“包縣令,你能在如此艱難之境,竭力為百姓謀安身之所,足見你的一片赤誠之心和擔當之勇。雖行事有所不妥,但也是出於無奈,且念你一心為百姓著想,此乃難能可貴。”
許固也附和道:“是啊,包縣令在這般困境中能如此作為,實乃百姓之福。”
包勉謙遜地說道:“杜侍郎,許監事過獎,下官隻是盡分內之責,不敢居功。”
杜平拍了拍包勉的肩膀說道:“包縣令,本官剛剛在縣衙門口看見有人在搭建帳篷,這又是所為何事?”
“迴杜侍郎,隻因下官娘子南宮清雪不忍百姓挨餓,向下官建議在縣衙門口搭建粥棚用以接濟百姓。”包勉再次拱手作揖道。
杜平眼中閃過一抹讚賞,說道:“哦?竟是清雪侄女所為?許監事,不如我們去看看這粥棚之事籌備得如何了?”
眾人一同來到縣衙門口,隻見工人們正忙碌地搭建著粥棚,鍋碗瓢盆等器具也在陸續擺放。
杜平環顧四周,問道:“包縣令,這粥棚預計何時能夠啟用?”
包勉迴道:“迴杜侍郎,不出意外,明日便可啟用。”
許固點了點頭,說道:“甚好,不過這糧食供應可得跟上,切莫讓百姓空著肚子。”
包勉應道:“下官已開了官倉暫時先用官糧,又向本縣富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其捐贈了糧食。”
杜平聽聞此言,先是一驚,眉頭瞬間緊皺起來,神色中透露出濃濃的擔憂,說道:“動用官糧,此乃大事,萬一後續……”話未說完,他又緩緩地舒展開眉頭,目光中流露出一抹讚許之色,接著道:“但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能解百姓的燃眉之急,也算是當機立斷的果敢之舉。”
許固則不停地來迴踱步,雙手背在身後,沉思片刻後說道:“包縣令,你怎能私自開官倉動用官糧?萬一官家追究下來,你要如何承擔此等罪責啊?”
杜平點了點頭道:“官家曾有聖旨,全國各地設有戰備糧倉,係為一旦有戰事征伐,供將士所用。未經奉旨,不得擅自開倉,違者以抗旨論罪。此一聖諭,你可知曉?”
包勉躬身施禮道:“下官知曉。”
許固在一旁附和道:“既然知曉,卻又為何明知故犯?”
包勉朗聲道:“請恕下官愚昧鬥膽,有幾個問題請教杜侍郎和許監事。”
杜平聞聽此言,正色道:“你且說來。”
包勉道:“敢問二位,朝廷所謂戰事征伐,其因可是為了保朝廷社稷?”
杜平道:“此乃當然。”
包勉又道:“杜侍郎,目前可有征戰?”
許固在一旁補充道:“沒有。”
包勉道:“戰亂為人禍,水患嚴重為天災,無論天災人禍,其受難者皆為百姓。如今河道堵塞,洪水泛濫成災,餘杭縣百姓們失其家園,流離顛沛,為人夫者不能讓妻兒飽腹,為人父者不能護佑子孫,人人嗷嗷待哺,家家無米可炊。請問二位,如此慘狀,與戰亂又有何異?包勉忝為一縣之令,職責在朝廷,然而責任在地方。災民之慘狀,血淚斑斑,下官於心不忍,於情更是不堪承受。幾番斟酌,反複思量,災民已淪為饑民,若是拖延時日過久,饑民必定成為亂民。所以下官隻好通權達變,先開糧倉拯救災民於饑饉之中,再向朝廷奏明請罪,承擔應得之責。”說著,包勉的眼中已滿是堅定。
聽完了包勉的話,許固和杜平對視一眼,眼中滿是震驚與欽佩。他們萬萬沒想到眼前這個年輕的縣令竟有如此氣魄。
杜平緩了緩情緒,眉頭微皺,目光中透著複雜的情緒道:“包縣令,你此言雖然在理,可是……”
包勉再一次躬身施禮,神色堅定,眼中閃爍著決然的光芒道:“這一點下官明白。人人皆知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句話,不過,‘忠’字有真忠與愚忠之分。天下者,乃官家之天下;百姓者,乃官家之子民。我朝一直推行仁孝之治,若舍我一人之身家性命,便能救千萬官家之子民,於職責雖有虧欠,於內心卻毫無愧疚。別說是問斬之罪,哪怕是淩遲碎剮,包勉也坦然受得。”
許固聞言,連忙拱手,臉上滿是敬佩之色,激動地說道:“包勉,你這番話,要讓天下多少為官之輩羞愧萬分!世風已然日下,利之所向趨之若鶩,義之所存視若無睹,若要他們有半點擔當,半點作為,則又避之若浼。如你這般,淡泊明智、透徹清醒,忠心為國之官員,已是鳳毛麟角,許固佩服之至。”
杜平走上前,拍了拍包勉的肩膀,感慨道:“包縣令,你這番大義,我等自愧不如啊。但此事關乎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包勉直起身,目光堅定地看向他們,說道:“二位,包勉心意已決,還望能得到二位的支持。”
許固點了點頭,說道:“包縣令放心,你一心為民,我與杜侍郎定會在呈報朝廷之時,為你開脫。”
杜平也應和道:“是啊,包縣令,你且先安心救災,其他的事,我們自會斟酌。”
包勉再次拱手道謝:“多謝二位,包勉定不辜負二位的期望。”
三人站在那裏,氣氛凝重而又充滿敬意,他們深知,麵前的這個難題,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氣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