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王倦筆下的慶餘年2中改了很多東西,他把範閑和李承澤之間的最大矛盾變了。


    我覺得範閑對李承澤不是單純的恨,範閑希望李承澤離開京都這個泥潭,其實更多是因為範閑在李承澤身上看見了他自己。


    連李承澤都說範閑和他很像,最後死時那裏說,李承澤不喜歡範閑,因為他們很像,兩個人太像了,想要下意識的除掉對方。這是李承澤的想法。


    而我覺得範閑更像是,看見相似的李承澤,卻是把他當做另一個自己,想要把他雕琢成他預想中的樣子,雕成他想象裏完美的他自己。


    他在李承澤身上看見了他的縮影,他把李承澤當做一塊和他很像的泥塑,想要通過自己的手,將他雕刻成他想象中的完美模樣,將他辦不到的事寄托在李承澤身上,讓他成為他完美的樣子。


    可矛盾點就在於李承澤不願,李承澤有自己的傲骨,不願意如範閑說的那樣什麽都不做,等著範閑說的那樣去保他。


    他身後有母親,麾下有跟著他的手下,他若不爭,手下隻有死路一條,而且慶帝不許,慶帝用淑貴妃的命逼迫李承澤往前走,而且太晚了,李承澤迴不了頭了,那條死路在他迴頭的一瞬間就會頃刻崩塌,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會摔下深淵,他隻能往前走。


    一步一步的向著那條沒有光明的死路進發。


    而李承澤不願將自己的命運交給範閑,他的前半生太難了,難到對待外物總是三分真七分假,始終不全麵,無法真正相信。就如同他總掛著羞羞的笑,那也是三分真七分假。


    慶2中兩人的矛盾,在我看來像是在同一時間段,兩人認知中的理論不同引起的矛盾。


    說是封建思想和現代思想的碰撞。


    可在我看來更像是,還處在半保護下的範閑和早已深知京都生存法則的李承澤思想下的碰撞。


    打個比方,有點像,小時候的你隻知道世界善惡分明,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長大後的你,知道社會是灰色的,一樣的道理。


    範閑是還在黑白分明那個層麵,而李承澤處於灰色地帶。範閑還沒到那個思想層麵。


    同一時間線,兩人的碰撞卻是無果的。誰也無法說服誰!


    王倦爆改下的範閑有點,額,一言難盡。


    範閑是個極度自我的一個人,他愛自己勝過一切,他貪生也怕死的。


    而且改編後的劇情真的有的地方不合理,抱月樓範思轍那裏,將主角方範思轍洗成白的,太過了。


    抱月樓姑娘那裏的一句“我留下!”直接將我腦子炸死了,那是青樓,不是自願進來的地方,你的苦難都是這裏帶來的,恨之入骨也不為過吧!不說報仇,遠離才是正常人的想法吧!離開京都找個人跡罕至的小村落也沒人發現吧!還留在這個苦難的地方,有病啊!


    皇家別院下毒那裏,添加的戲份,可能是想讓範閑有種嫉惡如仇的感覺,但太過了,而且當時的大皇子袖手旁觀就有問題,當時範閑的私生子的地方還沒有爆出來,李承澤是李成儒的弟弟,李成儒在欣賞範閑也不會坐視不管,更別說讓李承澤求範閑。


    可能編劇有考慮是葉輕眉救了當時懷孕的寧才人。具體內容大概是,太後覺得東夷女奴懷孕,玷汙了皇家血脈,想殺了當時的寧才人,是葉輕眉救了下來。


    可問題是,皇家別院那裏,範閑當時的身份還隻是個臣子。


    真的我要醉了,慶2這該死的劇情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影視:審判宣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漿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漿裘並收藏綜影視:審判宣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