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方柳生帶著兩個藥童去城外五裏的南山上采藥,他邊采藥邊向藥童講解草藥的藥理知識,藥童在邊上認真聽著,偶爾問幾個問題。
這是方柳生素來的習慣,每半年親自帶藥童上山采藥,識別草藥和熟悉草藥生長環境。
三人正在采藥之際,一個藥童指著前麵不遠處道:“先生,前麵有人。”
方柳生抬頭看去,一個女子昏倒在地上,他忙上前去查看,兩個藥童也圍上前幫忙,女子腿部有傷,傷口已腫起且發黑,初步判斷是被毒蛇咬傷,方柳生就近采藥為女子解毒。
女子腿部腫的厲害,要及時救治,否則有性命之憂,山上沒有救治條件,方柳生沒有猶豫,將女子背下山,放進馬車,馬車立刻迴城,向城南的方氏醫館駛去。
方氏一族世代行醫,在京城開醫館已有百年,醫術了得,是響當當的老字號醫館,因價格公道且童叟無欺,開館以來口碑一直很好。
在京城,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身上有個頭疼腦熱都喜歡去方氏醫館看病。
方氏一族雖然祖輩從醫,但祖訓中有一條:不得入朝為醫,因此,方氏族人中沒有一人入太醫院就職。
方柳生是方氏醫館第十六代傳人,他開蒙早,三歲學習辨識草藥,誦記藥理,他悟性極高,又大膽心細,七歲便開始接診治病。
女子兩日後醒來,看到眼前為自己換藥的藥童,問道:“這是何處,我怎會在此?”
藥童說她在南山上暈倒,好在遇到先生,否則就會中毒身亡。
“先生?”女子疑惑地看向藥童。
藥童道:“是先生救了姑娘,他醫術高明,是京城方氏醫館的第十六代傳人。”
兩人正說著話,方柳生從外麵進來,藥童退後,方柳生先檢查了女子的傷口,對女子說道:“姑娘的腿傷已無大礙,隻是體內的毒素還需要些時日清除。”
女子忙感激道:“多謝先生救命之恩,白芷在南山迷路,不慎被毒蛇咬傷,幸得先生及時出手相救,白芷感激不盡。”說話間,白芷想起身給方柳生行禮。
方柳生忙道:“白姑娘不必多禮,救死扶傷乃醫者天職,不必言謝。”
醫館設有臨時住館治病的客房,方便病人留在醫館救治和觀察,白芷被安排在其中一間客房裏,每天由藥童為她煎藥和清理傷口。
方柳生每天早上來客房為病人診治,藥童跟在後麵,記錄先生交待的每個病人需要調整的藥方。
白芷每天能見到方柳生一次,他很忙,不常過來客房,他雖然來去匆忙,但跟病人說話總是溫和謙遜不急不躁,叫人莫名對他產生信任。
十日後,白芷體內的毒素已清除幹淨,腿上的傷口也已結痂,早上,方柳生為她診治時告訴她,她的身體已無礙,可以出館迴家了。
白芷看著眼前待人溫和有禮玉樹臨風的方柳生,竟然撲通一聲跪在他麵前,哭道:“白芷已無親人,本就無家可歸,如今,白芷有一事相求,不知先生可願收留白芷,白芷願意為奴為婢,報答先生的救命之恩。”
方柳生劍眉微微蹙起,他府上有妻兒,妻子劉氏溫婉賢惠,將府上打理的井井有條,他們膝下有一雙兒女,可愛聰慧,一家人和美順遂,他無意平白收留一個女子在身邊。
方柳生麵露難色,道:“醫館皆是男子,不收女子,這......”
白芷見方柳生無意收留她,再糾纏下去隻會適得其反,隻得擦幹眼淚道了謝,便一步三迴頭地離開了醫館。
快入冬了,劉氏尋思著為一家大小挑選冬衣布料,特別是一雙兒女,六七歲的孩子長得快,去年還偏大的冬衣,今年就穿不進了。
她帶著侍女蘭香坐上馬車,去往京城最大的綢莊景秀閣,掌櫃的親自為劉氏介紹新進麵料,說是蘇杭那邊運來的,剛到店。
一個時辰後,劉氏從景秀閣出來,叫蘭香去唐食齋買孩子們愛吃的桂花糕,還有夫君喜歡吃的鹵肉。
迴府的馬車上,劉氏正在閉目小憩,馬車突然停了下來,劉氏還沒開口問,就聽前麵的車夫道:“夫人,前麵有人擋道,馬車過不去。”
蘭香下車前去查看緣由,片刻後,迴來道:“夫人,有個姑娘暈倒在路上,邊上圍著不少人。”
劉氏略一蹙眉,道:“叫人送去醫館瞧瞧,是不是病了。”
不一會,蘭香迴來道:“那姑娘醒了,卻執意不肯去醫館,姑娘說,她孤身一人已無家可歸,如今已兩日未進米水,求夫人收留她在府上做粗使丫頭,賞她口飯吃。”
劉氏聽了,猶豫片刻,道:“帶她過來。”
劉氏看著眼前的女子身子羸弱,臉色蒼白,不禁心軟,便將女子收下,留在身邊做侍女。
當晚,方柳生迴到府中,見劉氏收下的女子是白芷,不禁詫異,劉氏將事情原委跟他說了,方柳生沒有放在心上,府上的事都是劉氏在打理,他專心醫館的事。
白芷對劉氏感激不盡,也盡心侍奉她,可漸漸的,蘭香發現,白芷有事沒事總喜歡往方柳生院子裏去。
直到有一日,蘭香支吾著告訴劉氏,說白芷昨夜留在了大爺房中服侍,劉氏才恍然大悟。
白芷為奴為婢報答她是假,想爬主子的床才是真。
劉氏嫁進方家這幾年,她與夫君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夫君待她極好,對她信任,公婆也是爽快人,嫁進方府後,婆婆就將府中大小事物交與她打理,她也盡心盡力孝敬公婆,打理好府中一應事務。
他們育有一雙兒女,祖孫三代其樂融融,夫君平素的心思都在醫館上,不曾聽他提納妾的事。
如今,他突然收了一個女人在房中,還是她身邊的侍女,劉氏心裏難免委屈,可又不能說出來,否則,就是她這個正妻不賢惠,容不下夫君納妾室。
劉氏輾轉難眠了幾夜,聽蘭香說,這幾夜,白芷都服侍在夫君房中。
劉氏雖然不敢奢求與夫君一生一世一雙人,可夫君突然收她身邊的侍女入房,讓她心裏難受。
方柳生正在醫館忙碌,下人稟報劉氏病了,他馬上放下醫館的事趕迴府,見到劉氏,方柳生滿臉關切,對她還是一如既往的溫聲細語,噓寒問暖。
劉氏忍著眼淚強顏歡笑,說自己無大礙,隻是受了點風寒,方柳生為劉氏把脈,寫下方子叫蘭香去煎藥。
劉氏忍了忍,最後,還是說了出來,“夫君,你如今要給白氏一個名分,我尋思著西院敞亮,這兩日收拾出來就叫白氏搬過去,這樣不會讓人說閑話,說我們苛待了她。”
方柳生聽後一愣,不解道:“為何要給她名分?”
劉氏斂眸,道:“白氏服侍了夫君,已是夫君的人,按規矩,夫君要納她為妾。”
方柳生疑惑,看向劉氏,道:“夫人好生休息,我與白氏清清白白,夫人莫要多思。”
劉氏一怔,看著方柳生,他的模樣不似安慰她,倒像是真的跟白芷清清白白。
劉氏將疑團放置心中,沒有再說白芷的事,而是跟方柳生說了些孩子的事。
劉氏以為,方柳生收了別的女人入房後會怠慢她,不曾想,他還是如往常般對她溫柔嗬護。
蘭香拿湯藥進來的時候,他接過,示意她們退下,他親自喂她喝藥,跟往常一樣,不曾變過。
劉氏心中感慨,眼淚簌簌而下,方柳生不明就裏,以為夫人生病身子不舒服,就更加溫柔以待,將她照顧得更好。
去醫館前,方柳生說今晚過來陪她,劉氏滿心歡喜,她在心裏提醒自己,即使夫君有妾室,隻要心中有她,她也不應計較了。
入夜後,劉氏滿眼期盼等著方柳生過來,可是左等不來,右等也不來,直到蘭香說方才看見白氏去了大爺院裏,不一會,大爺房中就熄了燈。
劉氏聽了心裏五味雜陳,她將蘭香拿過來的藥碗推開,站在窗前,抬頭望著天上的明月,心中酸澀。
許久之後,劉氏對蘭香道:“去璃湘院。”
蘭香一驚,忙勸道:“夫人,大爺已經歇息了,外麵風大,您的身子還不利索,大爺明日一早就過來給夫人把脈。”
劉氏好像沒有聽見,執意要去璃湘院,蘭香無奈,幫劉氏加了一件鬥篷,兩人提著燈籠向璃湘院走去。
到了璃湘院,蘭香已經叫人過來給璃湘院的下人傳話,不得驚動大爺。
劉氏和蘭香進了璃湘院,劉氏叫蘭香在外麵守著,她徑直向方柳生的內室走去。
下人們都退下了,劉氏來到內室門前,靜靜地聽了一會,裏麵很安靜,她定了定心神,用手指點破窗紙往裏看。
借著月光,劉氏看見方柳生躺在床上,和衣而眠,白芷在床邊打坐,對著方柳生,雙手合十不知道在念什麽。
劉氏聽不清楚,半個時辰過去了,方柳生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白芷也沒有停,一直在念......
劉氏心中大震,她由開始的疑惑,到看到白芷對著方柳生念咒,心裏惶恐不安,她悄無聲息從內室門前離開。
第二日一早,方柳生如往常般過來給劉氏把脈,查看她的氣色,劉氏問道:“夫君昨夜睡的可好?”
方柳生帶著歉意道:“昨日從醫館迴來,身子疲倦,困意襲來就先睡下了,沒過來陪夫人,夫人莫怪罪。”
劉氏忙道:“夫君為醫館之事奔波忙碌,我不能為夫君分憂已是不安,夫君不必自責,我本無大礙,是夫君過於緊張了。”
見方柳生的氣色不曾有變化,劉氏的心才放鬆,她問道:“夫君昨夜可曾在院子裏見過什麽人?”
方柳生思索道:“昨夜沐浴過後,下人撤走浴桶我就歇下了,不曾見過什麽人。”
劉氏略一遲疑,道:“不曾見過白氏?”
方柳生無奈,再次強調道:“夫人莫多思,我不曾見過白氏。”
劉氏見方柳生的神情不似說謊,她心裏的擔憂越來越強烈,但卻表麵鎮定。
方柳生去醫館後,劉氏越想越害怕,她叫蘭香幫她梳妝後,帶著蘭香去了淩雲寺。
劉氏聽說淩雲大師捉妖降魔法力無邊,如今白芷這般行徑,不知她對方柳生做了什麽,方柳生好像完全不知白芷夜夜在他房裏念咒。
她們一路緊趕著來到淩雲寺,偏偏不巧的是,淩雲大師去雲遊了,不知何時歸來,劉氏心裏焦急不已。
她不敢將此事告訴公婆,可又擔心萬一後果不可收拾之時她承擔不起,左思右想之下,她還是決定告訴公婆,聽聽他們的意見。
方德章和葉氏聽聞此事,皆是大驚,方家祖輩行醫還不曾出現過這等怪事,不知這白芷是何人,對方柳生念咒是何意。
自從方柳生接手醫館後,方德章很少去醫館,他喜歡研究草藥,在府上,他有專門的藥房,平素無事多數在藥房裏。
三人一時想不到好的辦法,隻得一邊遣人去尋淩雲大師,一邊觀察方柳生的變化,同時將白芷捆綁起來找人看著,查清楚她的來曆再做定奪。
想到白芷,劉氏自責不已,當初不是自己出於善心收她在身邊,也不會有此事發生。
她主動向公婆請罪,方德章和葉氏皆是心胸豁達之人,對兒媳劉氏向來滿意,因此,也沒有怪罪她。
白芷被關起來之後,劉氏發現,方柳生不曾有任何變化,他每日作息不變,依舊為醫館的事忙忙碌碌。
就這樣過了半個月,有一日,劉氏叫蘭香去唐食齋買桂花糕,許久之後,蘭香才迴來,她說薛太蔚今日出殯,京中的官員都去了,街上很多人,有的路禁止行走,想過去就要繞行。
劉氏沒有在意,她對官場上的情況不了解,不過她知道,薛太蔚官職不低。
又過了十日,蘭香從醫館的藥童口中得知禦史大夫病重,告訴了劉氏,還順帶念叨了一句,聽聞禦史大夫正值壯年身體強健,不知怎麽就病重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氏感到蹊蹺,她將此事告訴方德章。
方德章半個月前見過禦史大夫,知曉此人身體一直很好,如今突然病重,而且還在醫館醫治過,如果不是棘手的大病,以方家的醫術,不會出現病重的情況。
方德章決定去醫館查看禦史大夫的診籍,方柳生被白芷念咒一事方德章一直掛於心,白芷的來曆還沒有查清楚,方柳生表麵看著並未有變化,不過,方德章還是不放心,他久未去醫館,也想趁此機會去醫館查看一番。
方德章到醫館的時候,方柳生剛好看診迴來,來到診室,方德章問起禦史大夫病情,方柳生如實迴答,還將診籍拿給方德章看。
方德章邊看診籍邊聽方柳生說禦史大夫病情,聽到後麵,方德章鎖眉道:“如此草率給禦史大夫的病情下定論,這不似你的作風,可有解釋?”
方柳生見父親懷疑自己,馬上振振有詞將病情和他的用藥說了出來,語氣裏有些許不憤。
方德章看向方柳生,眼裏有疑惑和審視,他不動聲色,低頭再看診籍,沒有說出異議。
一夜之間,禦史大夫病重的消息不脛而走,朝堂上開始人心浮動,一個月之內,先是太尉大人,現在是禦史大夫,都是身居高位的重臣,讓人唏噓的同時,又讓朝堂上暗流湧動。
傍晚時分,之前派出去的兩路人馬迴來了,帶迴了兩個消息,白芷的來曆查不到任何線索,隻能查到她是孤兒,從小在乞丐堆裏長大。
另一個消息讓方德章振奮,淩雲大師雲遊迴來了,約他明日淩雲寺見。
第二日,方德章用完早膳就坐上馬車去了淩雲寺,見到淩雲大師,方德章急急將家中的怪事說出來,懇求淩雲大師出手相助。
淩雲大師聽完,沉吟片刻,問道:“白氏女子現在何處?”
方德章忙道:“在府上廂房關著,為免她逃跑,我給她服了軟骨藥。”
一行人迴到方府,方德章叫人打開廂房的門,白芷坐在軟榻上,聽見聲音,睜開眼睛,當她的眼睛與淩雲大師犀利的眼神對上的時候,她馬上驚慌地移開,隨後假意低頭咳了幾聲。
淩雲大師叫方德章在院子裏擺上一盆水,圍著水盆點上幾支火把,淩雲大師盤腿坐在水盆前,對著朝堂的方向雙手合十默念著什麽。
期間,聽見廂房裏傳來白芷的慘叫聲,不一會,一個下人來報,說方柳生在醫館暈倒了,淩雲大師沒有停止,繼續念,廂房裏傳來更淒厲的慘叫聲,最後,沒了聲息,侍女出來稟報,白氏暈過去了。
兩個時辰後,盆中的水已然幹了,火把也已熄滅,淩雲大師方對方德章道:“方家已大禍臨頭,你可知道?”
方德章心中大駭,撲通一聲跪在淩雲大師麵前,求他告知詳情。
淩雲大師目視朝堂方向,道出緣由。
原來,白氏女子並非姓白,她是前朝丞相魏堅的孫女,名喚魏芷熙。
前朝丞相魏堅自幼聰慧,讀書過目不忘,小小年紀就已滿腹經綸,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皇帝器重他,大臣們都喜歡他,他也不負眾望,為皇上治理江山出謀劃策,提出改良措施,為洪災和旱災的地方百姓減免賦稅,一時之間,他成了皇帝跟前的大紅人,大臣們眼中的智囊團,百姓心中的活菩薩。
小小年紀就受到皇帝如此重用,得到大臣的讚許和百姓的愛戴,這讓魏堅心中飄飄然,成年後的魏堅,漸漸變得自視清高,目中無人。
特別是魏堅做了丞相之後,更加持才傲物,剛愎自用不說,還聽不得下麵反對的聲音。
他是一國丞相,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他能知足,魏氏一族將世世代代受到皇恩照拂。
可魏堅貪心不足,野心勃勃,竟然窺視皇權,他拉幫結派,分離朝廷大臣,架空皇帝,最終做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逆不道之事。
就在皇權被奪的緊要關頭,駐守邊關的七王爺帶兵殺迴京城,將魏堅和他的人馬圍困於皇宮之中,被困在皇宮的魏堅,如秋後的螞蚱,垂死掙紮了幾番之後,最終被七王爺射殺,當場身亡。
魏堅以謀反罪判處,株連九族,魏氏一族在一夜之間從名門望族變成人人喊打的階下囚。
就在魏氏亂成一鍋粥的時候,還在繈褓中的魏芷熙被人救走,隱秘長大,為了複仇,她拜師學了妖術,用咒語控製人的心智,以達到她不可告人的目的。
魏芷熙設計接近方柳生,用咒語控製他的心智,再利用方柳生的醫術殘害朝廷重臣,讓朝廷搖搖欲墜,以達到她複仇的目的。
方德章越聽越害怕,額頭上的汗一直往下掉沒有停過,如此看來,方家真是大禍臨頭了。
方德章邊給淩雲大師磕頭邊道:“求淩雲大師幫幫方氏一族,救救我們,您的大恩大德我們永世不忘。”
淩雲大師捋了捋胡子,道:“此事並非不能化解,隻是......”
方德章忙道:“大師請講,隻要能化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必定在所不辭。”
淩雲大師沉吟片刻,道出實情。魏芷熙學的妖術有一個禁忌,就是練妖術之人不能破身,否則功力全無,魏芷熙失了妖術,方柳生就能恢複心智。
方德章道:“這個簡單,安排個粗使家丁去破了魏氏女子的身,犬子就能蘇醒,可薛太蔚和禦史大夫......”方德章看向淩雲大師,額頭的汗又開始往下掉。
淩雲大師雙手合十,麵向朝堂方向,道:“阿彌陀佛,用方氏醫術起死迴生,擒拿前朝罪臣殘黨餘孽,主動請罪,將功補過。”
話音落下,淩雲大師已飄然離去,方德章對著他離去的方向跪拜,結結實實地叩下了三個響頭。
知曉了魏氏女子的身份後,方德章毫不手軟,待方柳生蘇醒之後,方德章將實情告訴他,方柳生聽後驚懼不已。
他從七歲看診至今,還不曾因他的原因錯診,如今,因心智被人控製導致如此結果,讓他憤恨不已。
第二日,方柳生親自去薛太蔚府上請罪,請他們開棺讓他為薛太蔚診斷,以診籍上記錄的病情,不至於不治身亡。
因著方柳生的誠意和對病人的深深歉意,再加上方氏醫館的老字號信譽,薛太蔚府上的老夫人最終同意了開棺。
開棺後,已下葬半月的薛太蔚竟然麵紅耳赤,不似死人般慘白,方柳生伸手至他鼻前,片刻後驚喜道:“還有氣息,薛太蔚還有氣息。”
眾人皆是一驚,這時,站在旁邊的一個下人上前道:“老爺下葬那日,一位大師來過,交予我一粒丹藥,說給老爺含於口中,讓我在此守著老爺,棺上留洞,墓穴留口,不久之日,便會有人來救治老爺。”
眾人齊齊看向方柳生,方柳生忙上前為薛太蔚把脈診斷,經過一番診治,薛太蔚的氣息已不似方才那樣氣若遊絲。
方柳生提出將薛太蔚移至醫館醫治,眾人看向薛太蔚府上的老夫人,她遲疑了片刻,終是點頭同意了。
同樣,方柳生去禦史大夫府上重新為他看診,寫下方子,親自為禦史大夫煎藥,喝下藥後,禦史大夫能安穩的睡下了。
經過一個月的治療,禦史大夫身體已無大礙,休養幾日就能上朝了。
薛太蔚在方柳生的精心診治下,五日後已蘇醒過來,再經半個月的診治,薛太蔚已能下地行走。
薛太蔚府將他接迴府中靜養,方柳生日日前去調配良方,助薛太蔚早日康複,兩個月後,薛太蔚已康複。
這日,京城衙門,方氏一族男子脫了上衣,背上荊條,跪在衙門門前請罪,旁邊還有一個五花大綁的女子。
圍觀的眾人不知這是為何,方氏醫館世代行醫,醫術高明不說,從不店大欺客,普通百姓去看病也不曾怠慢,今日這般,卻不知為何?
知府不知發生何事,待下官稟報後下令升堂,帶犯人入堂。
片刻後,下官過來迴稟道:“方氏一族請大人您在衙門外審案,請百姓圍觀,因方氏犯下不可饒恕之大罪,懇請大人和百姓降罪。”
知府沉思片刻,道:“準。”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不多時便傳到了皇宮,正在上朝的皇上和朝中大臣們皆是一驚,錯診朝中重臣,此事非同小可!
皇上下令,將方氏一族帶上來,他要親自審案,不消片刻,方氏一族被帶進皇宮,方德章和方柳生跪在朝堂上。
堂上威儀,眾臣肅穆,禦前公公尖著嗓子對方德章父子道:“方氏犯下何罪,如實招來,不得隱瞞和虛報,否則,大刑伺候。”
方德章和方柳生身子皆是一震,方柳生定了定心神,道:“草民方柳生,是方氏醫館第十六代傳人,因此前錯診薛太蔚和禦史大夫,致兩位大人命懸一線,犯下不可饒恕之大罪,故負荊請罪,懇請降罪草民。”
方柳生說完,朝中大臣議論紛紛,有說方氏不知好歹,殘害朝中重臣,有說方氏及時自省,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有說方氏此舉兇多吉少。
正在這時,從大臣中走出一人,他向皇上行禮後道:“皇上,方氏一族自打開醫館以來,醫術精湛口碑良好,價格公道,童叟無欺,也不曾錯診過一人。此次錯診兩位大人,必定事出有因,請皇上開恩,容方氏將其原因說出,若是故意行之,再按例律定罪也不遲。”
皇上點頭,對方柳生道:“朕容你說出緣由,若是有殘害朝廷重臣之嫌疑,定將重罪處罰。”
方柳生不敢大意,將事情原委如實道出,聽說是前朝罪臣殘黨餘孽控製了方柳生心智所為,眾人駭然。
方柳生這邊話音剛落,殿外傳來嘈雜聲,眾人轉頭看向殿門,隻見淩雲大師提著一個人正走進殿。
他把人往地上一扔,向皇上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貧道此舉魯莽,望皇上恕罪,實乃此人罪大惡極,貧道追蹤數十年都不得蹤跡,今日此事宣揚的人盡皆知,此人想趁亂劫走罪魁禍首,貧道將其捉拿,交予皇上處置。”
原來,淩雲大師扔在地上之人,乃是當年救走魏芷熙之人,此人名喚承吉,承吉是女兒身,當年卻潛藏在前朝禦前做小太監。
承吉見過魏堅幾麵,對魏堅欽慕不已,知曉魏堅想奪皇權之後,承吉向魏堅主動示好,表示可助他一臂之力。
經過試探,魏堅確定承吉是可信之人,之後,兩人便裏應外合,為謀權篡位狼狽為奸,直到魏堅被射殺身亡。
承吉趁亂將魏芷熙救走,隱姓埋名四處躲避,為了替魏堅報仇,承吉將祖傳妖術傳授予魏芷熙,叫她謹記此仇,勢必將朝廷攪亂致亡國,才可解魏堅當年被射殺之仇。
如今的承吉已是垂暮之年,可是為魏堅報仇之信念支撐著她,讓她不敢老去,她以為此計天衣無縫定能得逞,她就能夠含笑九泉了。
不曾想,最終還是敗給了淩雲大師和方氏一族的勇於擔當之下,她想趁亂救走魏芷熙,就像當年那樣,卻不慎跌落至淩雲大師早就設好的陷阱裏。
如今,就這樣死去她不心甘,她將無顏麵對那個讓人舍命追隨的男人。
十日後,京城貼出告示,前朝罪臣魏堅的殘黨餘孽,意圖謀害朝廷重臣,處以斬刑,株連九族,屍首懸掛於城門上,是以向世人低頭認罪,直至屍首風幹丟棄於亂葬崗。
方氏,受妖術控製錯診朝延重臣,籍於方氏一族世代懸壺濟世,救死扶傷,對朝廷忠心耿耿,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罰方氏醫館五年內免費診治病人,不得為朝中大臣診病,朝中大臣由太醫院診病。
這是方柳生素來的習慣,每半年親自帶藥童上山采藥,識別草藥和熟悉草藥生長環境。
三人正在采藥之際,一個藥童指著前麵不遠處道:“先生,前麵有人。”
方柳生抬頭看去,一個女子昏倒在地上,他忙上前去查看,兩個藥童也圍上前幫忙,女子腿部有傷,傷口已腫起且發黑,初步判斷是被毒蛇咬傷,方柳生就近采藥為女子解毒。
女子腿部腫的厲害,要及時救治,否則有性命之憂,山上沒有救治條件,方柳生沒有猶豫,將女子背下山,放進馬車,馬車立刻迴城,向城南的方氏醫館駛去。
方氏一族世代行醫,在京城開醫館已有百年,醫術了得,是響當當的老字號醫館,因價格公道且童叟無欺,開館以來口碑一直很好。
在京城,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身上有個頭疼腦熱都喜歡去方氏醫館看病。
方氏一族雖然祖輩從醫,但祖訓中有一條:不得入朝為醫,因此,方氏族人中沒有一人入太醫院就職。
方柳生是方氏醫館第十六代傳人,他開蒙早,三歲學習辨識草藥,誦記藥理,他悟性極高,又大膽心細,七歲便開始接診治病。
女子兩日後醒來,看到眼前為自己換藥的藥童,問道:“這是何處,我怎會在此?”
藥童說她在南山上暈倒,好在遇到先生,否則就會中毒身亡。
“先生?”女子疑惑地看向藥童。
藥童道:“是先生救了姑娘,他醫術高明,是京城方氏醫館的第十六代傳人。”
兩人正說著話,方柳生從外麵進來,藥童退後,方柳生先檢查了女子的傷口,對女子說道:“姑娘的腿傷已無大礙,隻是體內的毒素還需要些時日清除。”
女子忙感激道:“多謝先生救命之恩,白芷在南山迷路,不慎被毒蛇咬傷,幸得先生及時出手相救,白芷感激不盡。”說話間,白芷想起身給方柳生行禮。
方柳生忙道:“白姑娘不必多禮,救死扶傷乃醫者天職,不必言謝。”
醫館設有臨時住館治病的客房,方便病人留在醫館救治和觀察,白芷被安排在其中一間客房裏,每天由藥童為她煎藥和清理傷口。
方柳生每天早上來客房為病人診治,藥童跟在後麵,記錄先生交待的每個病人需要調整的藥方。
白芷每天能見到方柳生一次,他很忙,不常過來客房,他雖然來去匆忙,但跟病人說話總是溫和謙遜不急不躁,叫人莫名對他產生信任。
十日後,白芷體內的毒素已清除幹淨,腿上的傷口也已結痂,早上,方柳生為她診治時告訴她,她的身體已無礙,可以出館迴家了。
白芷看著眼前待人溫和有禮玉樹臨風的方柳生,竟然撲通一聲跪在他麵前,哭道:“白芷已無親人,本就無家可歸,如今,白芷有一事相求,不知先生可願收留白芷,白芷願意為奴為婢,報答先生的救命之恩。”
方柳生劍眉微微蹙起,他府上有妻兒,妻子劉氏溫婉賢惠,將府上打理的井井有條,他們膝下有一雙兒女,可愛聰慧,一家人和美順遂,他無意平白收留一個女子在身邊。
方柳生麵露難色,道:“醫館皆是男子,不收女子,這......”
白芷見方柳生無意收留她,再糾纏下去隻會適得其反,隻得擦幹眼淚道了謝,便一步三迴頭地離開了醫館。
快入冬了,劉氏尋思著為一家大小挑選冬衣布料,特別是一雙兒女,六七歲的孩子長得快,去年還偏大的冬衣,今年就穿不進了。
她帶著侍女蘭香坐上馬車,去往京城最大的綢莊景秀閣,掌櫃的親自為劉氏介紹新進麵料,說是蘇杭那邊運來的,剛到店。
一個時辰後,劉氏從景秀閣出來,叫蘭香去唐食齋買孩子們愛吃的桂花糕,還有夫君喜歡吃的鹵肉。
迴府的馬車上,劉氏正在閉目小憩,馬車突然停了下來,劉氏還沒開口問,就聽前麵的車夫道:“夫人,前麵有人擋道,馬車過不去。”
蘭香下車前去查看緣由,片刻後,迴來道:“夫人,有個姑娘暈倒在路上,邊上圍著不少人。”
劉氏略一蹙眉,道:“叫人送去醫館瞧瞧,是不是病了。”
不一會,蘭香迴來道:“那姑娘醒了,卻執意不肯去醫館,姑娘說,她孤身一人已無家可歸,如今已兩日未進米水,求夫人收留她在府上做粗使丫頭,賞她口飯吃。”
劉氏聽了,猶豫片刻,道:“帶她過來。”
劉氏看著眼前的女子身子羸弱,臉色蒼白,不禁心軟,便將女子收下,留在身邊做侍女。
當晚,方柳生迴到府中,見劉氏收下的女子是白芷,不禁詫異,劉氏將事情原委跟他說了,方柳生沒有放在心上,府上的事都是劉氏在打理,他專心醫館的事。
白芷對劉氏感激不盡,也盡心侍奉她,可漸漸的,蘭香發現,白芷有事沒事總喜歡往方柳生院子裏去。
直到有一日,蘭香支吾著告訴劉氏,說白芷昨夜留在了大爺房中服侍,劉氏才恍然大悟。
白芷為奴為婢報答她是假,想爬主子的床才是真。
劉氏嫁進方家這幾年,她與夫君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夫君待她極好,對她信任,公婆也是爽快人,嫁進方府後,婆婆就將府中大小事物交與她打理,她也盡心盡力孝敬公婆,打理好府中一應事務。
他們育有一雙兒女,祖孫三代其樂融融,夫君平素的心思都在醫館上,不曾聽他提納妾的事。
如今,他突然收了一個女人在房中,還是她身邊的侍女,劉氏心裏難免委屈,可又不能說出來,否則,就是她這個正妻不賢惠,容不下夫君納妾室。
劉氏輾轉難眠了幾夜,聽蘭香說,這幾夜,白芷都服侍在夫君房中。
劉氏雖然不敢奢求與夫君一生一世一雙人,可夫君突然收她身邊的侍女入房,讓她心裏難受。
方柳生正在醫館忙碌,下人稟報劉氏病了,他馬上放下醫館的事趕迴府,見到劉氏,方柳生滿臉關切,對她還是一如既往的溫聲細語,噓寒問暖。
劉氏忍著眼淚強顏歡笑,說自己無大礙,隻是受了點風寒,方柳生為劉氏把脈,寫下方子叫蘭香去煎藥。
劉氏忍了忍,最後,還是說了出來,“夫君,你如今要給白氏一個名分,我尋思著西院敞亮,這兩日收拾出來就叫白氏搬過去,這樣不會讓人說閑話,說我們苛待了她。”
方柳生聽後一愣,不解道:“為何要給她名分?”
劉氏斂眸,道:“白氏服侍了夫君,已是夫君的人,按規矩,夫君要納她為妾。”
方柳生疑惑,看向劉氏,道:“夫人好生休息,我與白氏清清白白,夫人莫要多思。”
劉氏一怔,看著方柳生,他的模樣不似安慰她,倒像是真的跟白芷清清白白。
劉氏將疑團放置心中,沒有再說白芷的事,而是跟方柳生說了些孩子的事。
劉氏以為,方柳生收了別的女人入房後會怠慢她,不曾想,他還是如往常般對她溫柔嗬護。
蘭香拿湯藥進來的時候,他接過,示意她們退下,他親自喂她喝藥,跟往常一樣,不曾變過。
劉氏心中感慨,眼淚簌簌而下,方柳生不明就裏,以為夫人生病身子不舒服,就更加溫柔以待,將她照顧得更好。
去醫館前,方柳生說今晚過來陪她,劉氏滿心歡喜,她在心裏提醒自己,即使夫君有妾室,隻要心中有她,她也不應計較了。
入夜後,劉氏滿眼期盼等著方柳生過來,可是左等不來,右等也不來,直到蘭香說方才看見白氏去了大爺院裏,不一會,大爺房中就熄了燈。
劉氏聽了心裏五味雜陳,她將蘭香拿過來的藥碗推開,站在窗前,抬頭望著天上的明月,心中酸澀。
許久之後,劉氏對蘭香道:“去璃湘院。”
蘭香一驚,忙勸道:“夫人,大爺已經歇息了,外麵風大,您的身子還不利索,大爺明日一早就過來給夫人把脈。”
劉氏好像沒有聽見,執意要去璃湘院,蘭香無奈,幫劉氏加了一件鬥篷,兩人提著燈籠向璃湘院走去。
到了璃湘院,蘭香已經叫人過來給璃湘院的下人傳話,不得驚動大爺。
劉氏和蘭香進了璃湘院,劉氏叫蘭香在外麵守著,她徑直向方柳生的內室走去。
下人們都退下了,劉氏來到內室門前,靜靜地聽了一會,裏麵很安靜,她定了定心神,用手指點破窗紙往裏看。
借著月光,劉氏看見方柳生躺在床上,和衣而眠,白芷在床邊打坐,對著方柳生,雙手合十不知道在念什麽。
劉氏聽不清楚,半個時辰過去了,方柳生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白芷也沒有停,一直在念......
劉氏心中大震,她由開始的疑惑,到看到白芷對著方柳生念咒,心裏惶恐不安,她悄無聲息從內室門前離開。
第二日一早,方柳生如往常般過來給劉氏把脈,查看她的氣色,劉氏問道:“夫君昨夜睡的可好?”
方柳生帶著歉意道:“昨日從醫館迴來,身子疲倦,困意襲來就先睡下了,沒過來陪夫人,夫人莫怪罪。”
劉氏忙道:“夫君為醫館之事奔波忙碌,我不能為夫君分憂已是不安,夫君不必自責,我本無大礙,是夫君過於緊張了。”
見方柳生的氣色不曾有變化,劉氏的心才放鬆,她問道:“夫君昨夜可曾在院子裏見過什麽人?”
方柳生思索道:“昨夜沐浴過後,下人撤走浴桶我就歇下了,不曾見過什麽人。”
劉氏略一遲疑,道:“不曾見過白氏?”
方柳生無奈,再次強調道:“夫人莫多思,我不曾見過白氏。”
劉氏見方柳生的神情不似說謊,她心裏的擔憂越來越強烈,但卻表麵鎮定。
方柳生去醫館後,劉氏越想越害怕,她叫蘭香幫她梳妝後,帶著蘭香去了淩雲寺。
劉氏聽說淩雲大師捉妖降魔法力無邊,如今白芷這般行徑,不知她對方柳生做了什麽,方柳生好像完全不知白芷夜夜在他房裏念咒。
她們一路緊趕著來到淩雲寺,偏偏不巧的是,淩雲大師去雲遊了,不知何時歸來,劉氏心裏焦急不已。
她不敢將此事告訴公婆,可又擔心萬一後果不可收拾之時她承擔不起,左思右想之下,她還是決定告訴公婆,聽聽他們的意見。
方德章和葉氏聽聞此事,皆是大驚,方家祖輩行醫還不曾出現過這等怪事,不知這白芷是何人,對方柳生念咒是何意。
自從方柳生接手醫館後,方德章很少去醫館,他喜歡研究草藥,在府上,他有專門的藥房,平素無事多數在藥房裏。
三人一時想不到好的辦法,隻得一邊遣人去尋淩雲大師,一邊觀察方柳生的變化,同時將白芷捆綁起來找人看著,查清楚她的來曆再做定奪。
想到白芷,劉氏自責不已,當初不是自己出於善心收她在身邊,也不會有此事發生。
她主動向公婆請罪,方德章和葉氏皆是心胸豁達之人,對兒媳劉氏向來滿意,因此,也沒有怪罪她。
白芷被關起來之後,劉氏發現,方柳生不曾有任何變化,他每日作息不變,依舊為醫館的事忙忙碌碌。
就這樣過了半個月,有一日,劉氏叫蘭香去唐食齋買桂花糕,許久之後,蘭香才迴來,她說薛太蔚今日出殯,京中的官員都去了,街上很多人,有的路禁止行走,想過去就要繞行。
劉氏沒有在意,她對官場上的情況不了解,不過她知道,薛太蔚官職不低。
又過了十日,蘭香從醫館的藥童口中得知禦史大夫病重,告訴了劉氏,還順帶念叨了一句,聽聞禦史大夫正值壯年身體強健,不知怎麽就病重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氏感到蹊蹺,她將此事告訴方德章。
方德章半個月前見過禦史大夫,知曉此人身體一直很好,如今突然病重,而且還在醫館醫治過,如果不是棘手的大病,以方家的醫術,不會出現病重的情況。
方德章決定去醫館查看禦史大夫的診籍,方柳生被白芷念咒一事方德章一直掛於心,白芷的來曆還沒有查清楚,方柳生表麵看著並未有變化,不過,方德章還是不放心,他久未去醫館,也想趁此機會去醫館查看一番。
方德章到醫館的時候,方柳生剛好看診迴來,來到診室,方德章問起禦史大夫病情,方柳生如實迴答,還將診籍拿給方德章看。
方德章邊看診籍邊聽方柳生說禦史大夫病情,聽到後麵,方德章鎖眉道:“如此草率給禦史大夫的病情下定論,這不似你的作風,可有解釋?”
方柳生見父親懷疑自己,馬上振振有詞將病情和他的用藥說了出來,語氣裏有些許不憤。
方德章看向方柳生,眼裏有疑惑和審視,他不動聲色,低頭再看診籍,沒有說出異議。
一夜之間,禦史大夫病重的消息不脛而走,朝堂上開始人心浮動,一個月之內,先是太尉大人,現在是禦史大夫,都是身居高位的重臣,讓人唏噓的同時,又讓朝堂上暗流湧動。
傍晚時分,之前派出去的兩路人馬迴來了,帶迴了兩個消息,白芷的來曆查不到任何線索,隻能查到她是孤兒,從小在乞丐堆裏長大。
另一個消息讓方德章振奮,淩雲大師雲遊迴來了,約他明日淩雲寺見。
第二日,方德章用完早膳就坐上馬車去了淩雲寺,見到淩雲大師,方德章急急將家中的怪事說出來,懇求淩雲大師出手相助。
淩雲大師聽完,沉吟片刻,問道:“白氏女子現在何處?”
方德章忙道:“在府上廂房關著,為免她逃跑,我給她服了軟骨藥。”
一行人迴到方府,方德章叫人打開廂房的門,白芷坐在軟榻上,聽見聲音,睜開眼睛,當她的眼睛與淩雲大師犀利的眼神對上的時候,她馬上驚慌地移開,隨後假意低頭咳了幾聲。
淩雲大師叫方德章在院子裏擺上一盆水,圍著水盆點上幾支火把,淩雲大師盤腿坐在水盆前,對著朝堂的方向雙手合十默念著什麽。
期間,聽見廂房裏傳來白芷的慘叫聲,不一會,一個下人來報,說方柳生在醫館暈倒了,淩雲大師沒有停止,繼續念,廂房裏傳來更淒厲的慘叫聲,最後,沒了聲息,侍女出來稟報,白氏暈過去了。
兩個時辰後,盆中的水已然幹了,火把也已熄滅,淩雲大師方對方德章道:“方家已大禍臨頭,你可知道?”
方德章心中大駭,撲通一聲跪在淩雲大師麵前,求他告知詳情。
淩雲大師目視朝堂方向,道出緣由。
原來,白氏女子並非姓白,她是前朝丞相魏堅的孫女,名喚魏芷熙。
前朝丞相魏堅自幼聰慧,讀書過目不忘,小小年紀就已滿腹經綸,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皇帝器重他,大臣們都喜歡他,他也不負眾望,為皇上治理江山出謀劃策,提出改良措施,為洪災和旱災的地方百姓減免賦稅,一時之間,他成了皇帝跟前的大紅人,大臣們眼中的智囊團,百姓心中的活菩薩。
小小年紀就受到皇帝如此重用,得到大臣的讚許和百姓的愛戴,這讓魏堅心中飄飄然,成年後的魏堅,漸漸變得自視清高,目中無人。
特別是魏堅做了丞相之後,更加持才傲物,剛愎自用不說,還聽不得下麵反對的聲音。
他是一國丞相,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他能知足,魏氏一族將世世代代受到皇恩照拂。
可魏堅貪心不足,野心勃勃,竟然窺視皇權,他拉幫結派,分離朝廷大臣,架空皇帝,最終做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逆不道之事。
就在皇權被奪的緊要關頭,駐守邊關的七王爺帶兵殺迴京城,將魏堅和他的人馬圍困於皇宮之中,被困在皇宮的魏堅,如秋後的螞蚱,垂死掙紮了幾番之後,最終被七王爺射殺,當場身亡。
魏堅以謀反罪判處,株連九族,魏氏一族在一夜之間從名門望族變成人人喊打的階下囚。
就在魏氏亂成一鍋粥的時候,還在繈褓中的魏芷熙被人救走,隱秘長大,為了複仇,她拜師學了妖術,用咒語控製人的心智,以達到她不可告人的目的。
魏芷熙設計接近方柳生,用咒語控製他的心智,再利用方柳生的醫術殘害朝廷重臣,讓朝廷搖搖欲墜,以達到她複仇的目的。
方德章越聽越害怕,額頭上的汗一直往下掉沒有停過,如此看來,方家真是大禍臨頭了。
方德章邊給淩雲大師磕頭邊道:“求淩雲大師幫幫方氏一族,救救我們,您的大恩大德我們永世不忘。”
淩雲大師捋了捋胡子,道:“此事並非不能化解,隻是......”
方德章忙道:“大師請講,隻要能化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必定在所不辭。”
淩雲大師沉吟片刻,道出實情。魏芷熙學的妖術有一個禁忌,就是練妖術之人不能破身,否則功力全無,魏芷熙失了妖術,方柳生就能恢複心智。
方德章道:“這個簡單,安排個粗使家丁去破了魏氏女子的身,犬子就能蘇醒,可薛太蔚和禦史大夫......”方德章看向淩雲大師,額頭的汗又開始往下掉。
淩雲大師雙手合十,麵向朝堂方向,道:“阿彌陀佛,用方氏醫術起死迴生,擒拿前朝罪臣殘黨餘孽,主動請罪,將功補過。”
話音落下,淩雲大師已飄然離去,方德章對著他離去的方向跪拜,結結實實地叩下了三個響頭。
知曉了魏氏女子的身份後,方德章毫不手軟,待方柳生蘇醒之後,方德章將實情告訴他,方柳生聽後驚懼不已。
他從七歲看診至今,還不曾因他的原因錯診,如今,因心智被人控製導致如此結果,讓他憤恨不已。
第二日,方柳生親自去薛太蔚府上請罪,請他們開棺讓他為薛太蔚診斷,以診籍上記錄的病情,不至於不治身亡。
因著方柳生的誠意和對病人的深深歉意,再加上方氏醫館的老字號信譽,薛太蔚府上的老夫人最終同意了開棺。
開棺後,已下葬半月的薛太蔚竟然麵紅耳赤,不似死人般慘白,方柳生伸手至他鼻前,片刻後驚喜道:“還有氣息,薛太蔚還有氣息。”
眾人皆是一驚,這時,站在旁邊的一個下人上前道:“老爺下葬那日,一位大師來過,交予我一粒丹藥,說給老爺含於口中,讓我在此守著老爺,棺上留洞,墓穴留口,不久之日,便會有人來救治老爺。”
眾人齊齊看向方柳生,方柳生忙上前為薛太蔚把脈診斷,經過一番診治,薛太蔚的氣息已不似方才那樣氣若遊絲。
方柳生提出將薛太蔚移至醫館醫治,眾人看向薛太蔚府上的老夫人,她遲疑了片刻,終是點頭同意了。
同樣,方柳生去禦史大夫府上重新為他看診,寫下方子,親自為禦史大夫煎藥,喝下藥後,禦史大夫能安穩的睡下了。
經過一個月的治療,禦史大夫身體已無大礙,休養幾日就能上朝了。
薛太蔚在方柳生的精心診治下,五日後已蘇醒過來,再經半個月的診治,薛太蔚已能下地行走。
薛太蔚府將他接迴府中靜養,方柳生日日前去調配良方,助薛太蔚早日康複,兩個月後,薛太蔚已康複。
這日,京城衙門,方氏一族男子脫了上衣,背上荊條,跪在衙門門前請罪,旁邊還有一個五花大綁的女子。
圍觀的眾人不知這是為何,方氏醫館世代行醫,醫術高明不說,從不店大欺客,普通百姓去看病也不曾怠慢,今日這般,卻不知為何?
知府不知發生何事,待下官稟報後下令升堂,帶犯人入堂。
片刻後,下官過來迴稟道:“方氏一族請大人您在衙門外審案,請百姓圍觀,因方氏犯下不可饒恕之大罪,懇請大人和百姓降罪。”
知府沉思片刻,道:“準。”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不多時便傳到了皇宮,正在上朝的皇上和朝中大臣們皆是一驚,錯診朝中重臣,此事非同小可!
皇上下令,將方氏一族帶上來,他要親自審案,不消片刻,方氏一族被帶進皇宮,方德章和方柳生跪在朝堂上。
堂上威儀,眾臣肅穆,禦前公公尖著嗓子對方德章父子道:“方氏犯下何罪,如實招來,不得隱瞞和虛報,否則,大刑伺候。”
方德章和方柳生身子皆是一震,方柳生定了定心神,道:“草民方柳生,是方氏醫館第十六代傳人,因此前錯診薛太蔚和禦史大夫,致兩位大人命懸一線,犯下不可饒恕之大罪,故負荊請罪,懇請降罪草民。”
方柳生說完,朝中大臣議論紛紛,有說方氏不知好歹,殘害朝中重臣,有說方氏及時自省,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有說方氏此舉兇多吉少。
正在這時,從大臣中走出一人,他向皇上行禮後道:“皇上,方氏一族自打開醫館以來,醫術精湛口碑良好,價格公道,童叟無欺,也不曾錯診過一人。此次錯診兩位大人,必定事出有因,請皇上開恩,容方氏將其原因說出,若是故意行之,再按例律定罪也不遲。”
皇上點頭,對方柳生道:“朕容你說出緣由,若是有殘害朝廷重臣之嫌疑,定將重罪處罰。”
方柳生不敢大意,將事情原委如實道出,聽說是前朝罪臣殘黨餘孽控製了方柳生心智所為,眾人駭然。
方柳生這邊話音剛落,殿外傳來嘈雜聲,眾人轉頭看向殿門,隻見淩雲大師提著一個人正走進殿。
他把人往地上一扔,向皇上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貧道此舉魯莽,望皇上恕罪,實乃此人罪大惡極,貧道追蹤數十年都不得蹤跡,今日此事宣揚的人盡皆知,此人想趁亂劫走罪魁禍首,貧道將其捉拿,交予皇上處置。”
原來,淩雲大師扔在地上之人,乃是當年救走魏芷熙之人,此人名喚承吉,承吉是女兒身,當年卻潛藏在前朝禦前做小太監。
承吉見過魏堅幾麵,對魏堅欽慕不已,知曉魏堅想奪皇權之後,承吉向魏堅主動示好,表示可助他一臂之力。
經過試探,魏堅確定承吉是可信之人,之後,兩人便裏應外合,為謀權篡位狼狽為奸,直到魏堅被射殺身亡。
承吉趁亂將魏芷熙救走,隱姓埋名四處躲避,為了替魏堅報仇,承吉將祖傳妖術傳授予魏芷熙,叫她謹記此仇,勢必將朝廷攪亂致亡國,才可解魏堅當年被射殺之仇。
如今的承吉已是垂暮之年,可是為魏堅報仇之信念支撐著她,讓她不敢老去,她以為此計天衣無縫定能得逞,她就能夠含笑九泉了。
不曾想,最終還是敗給了淩雲大師和方氏一族的勇於擔當之下,她想趁亂救走魏芷熙,就像當年那樣,卻不慎跌落至淩雲大師早就設好的陷阱裏。
如今,就這樣死去她不心甘,她將無顏麵對那個讓人舍命追隨的男人。
十日後,京城貼出告示,前朝罪臣魏堅的殘黨餘孽,意圖謀害朝廷重臣,處以斬刑,株連九族,屍首懸掛於城門上,是以向世人低頭認罪,直至屍首風幹丟棄於亂葬崗。
方氏,受妖術控製錯診朝延重臣,籍於方氏一族世代懸壺濟世,救死扶傷,對朝廷忠心耿耿,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罰方氏醫館五年內免費診治病人,不得為朝中大臣診病,朝中大臣由太醫院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