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朝鮮的心思
重生朱祁鎮,開啟盛世大明 作者:守拙而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這時,一名朝鮮士兵匆匆從大殿外趕來,開口道:
“報大君,東城告急,明軍泰寧侯陳瀛希望我軍可以出兵協防。另外泰寧侯還說,說是軍糧告急,以後王宮的糧食供給減半……”
聽到朝鮮士兵的話,殿內大臣頓時一片嘩然。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朝中幾名武官更是義憤填膺,高聲開口道:
“大君,這群明人真是欺人太甚,這些糧食本就是我朝鮮的,給他們吃也就罷了,居然還要削減王宮的供給!末將願帶一萬軍士奪迴糧倉!”
“不錯,大君,如今明軍眼看大勢已去,我朝不如降了倭國,與倭國裏應外合,擊破這群明軍!”
“這群明人早就對我朝心有不軌,想把我朝疆土吸收為己用,大君,切不可答應他們。”
看著殿內群情激奮的武將,李珦無奈一聲長歎,他如何能不知道這群武將的心思?削減王宮口糧供給隻是個噱頭,其實無非是貪戀兵權罷了。
但對於這一切,李珦的內心雖然有意歸附明朝,還是有些舉棋不定,對於朝鮮的去留心中猶豫不已。
這一切還要從去年明軍驅逐瓦剌後留下五千明軍駐守說起。
朱祁鎮本意留下這五千明軍是為了防止瓦剌反撲,但是沒想到這一舉動讓朝鮮眾臣心中有了別樣的心思。
原本朝鮮國內對於明軍的到來是非常歡迎的,但是兀良衛在朝鮮搜了半年毛也沒找到,還時常有擾民事件發生。
而且兀良衛撤走後,名義上監視兀良衛的明軍也沒有跟著撤離,反而一副常駐漢城的模樣。
這頓時讓朝鮮上下恐慌不已,以為明軍有吞並朝鮮的心思,這群部隊就是先頭部隊,試探朝鮮的態度。
於是大明的風評急轉直下,到了這次倭軍來襲,恰逢領議政病倒,鷹派武官便開始上台。
這些武官覺得大明心懷不軌,不能一門心思倒向大明,反而覺得力量握在自己手裏才能保全安危。
但朝鮮國內又沒有足夠能抵禦倭軍和明軍任何一方勢力的力量,於是就出現這麽奇葩的一幕。
明軍千裏迢迢趕來支援還落不下好,被攻擊的是朝鮮國都,反而是明軍在浴血奮戰。
而城內被保護的朝鮮還想著時刻反水,恨不得明軍和倭軍兩敗俱傷才好。
其實朝鮮有這種思想根源就是次生文明對原生文明的這種又恐懼又親近的心態。
朝鮮受大明影響太大了,大明原生文明的強大和同根同源讓朝鮮心生親近和臣服,但又恐懼被大明吞噬。
殿內群臣群情激奮,李珦輕咳一聲示意眾人安靜。
“諸位臣工,我朝世為中原王朝藩屬,大明與我朝近在咫尺,如此作為,大明兵臨城下又當如何?!”
李珦歎息一聲悠悠開口。
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度保全朝鮮的利益。
但是如今形勢危急,大明和倭軍必須要選一方站隊了。
殿中眾臣聽到李珦的話也逐漸安靜了下來,這個問題他們不得不考慮。
這個選擇,將決定朝鮮的生死。
就在殿內陷入沉默之時,一個聲音從殿中響起。
隻見一名站在靠後位置的武官站出來朗聲開口道:
“大君,今時不同往日,臣粗通大明語,在大明軍中已得到確切消息,此次倭軍入侵,主謀乃是瓦剌也先是也。”
“瓦剌與倭軍共同入侵,明軍援軍遲遲未到的原因也是在此。怕是明軍的援軍已經被瓦剌也先阻隔,如今隻有數千人衝破瓦剌封鎖到了漢城馳援。”
聽到如此勁爆的消息,殿內眾人都睜大了眼睛一時難以相信。
怪不得明軍隻有數千人馳援,難道大部隊已經被瓦剌也先死死拖住?
不待眾人眾人消化這個突如其來大的消息,這武官又扔下一個重磅炸彈:
“臣還聽聞這次大明的麻煩可不小。瓦剌也先多智近妖,臣聽聞其竟然能聯合大明西南之地的後黎滄瀾等國,在入侵我朝之前便已經在大明西南造出了亂子。”
“如今大明兩頭受敵,怕是力有不逮啊!”
這名武官開口振振有詞道。
朝鮮與大明相隔重山,瓦剌戰敗的消息倭軍和漢城的眾人都沒有收到。
漢城的朝鮮大臣還以為瓦剌在和明軍廝殺呢。
隨著武官話落,朝中的氣氛開始愈發微妙,如果真如武官所說,那大明已經是一艘破船了,朝鮮該另謀出路才是。
但就在武官話落不久,又有大臣接過話頭:
“說的不錯,大君,如今倭軍兵臨城下,而我朝鮮精銳之師卻藏於城中拒不出戰,事後大明問罪,我等難逃罪責。”
“為今之計,不如轉投倭軍,憑我朝數萬精銳之師,倭軍也要另眼相待,我朝與其結為盟友,共抗大明。遼東之地,兩國可共享之!”
明軍堅守漢城,而朝鮮卻作壁上觀,無論如何朝鮮都撈不著好。
現在哪怕出兵,也逃不了一個畏戰之名,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保全朝鮮本土罷了,不如轉投倭國以求生機!
聽到遼東之地,本來就有些膨脹的鷹派武官更是興奮難耐。
遼東這片土地一直是朝鮮可望可不可及的,要是能收入囊中,那在朝鮮曆史上將是不世之功!
但李珦聽到武官這句話眉頭皺起,雖然李珦收到掣肘,但這並不代表他是個蠢貨。
自古以來朝鮮都是依附中原的,是中原國家的鐵杆小弟。
雖然如今出了這檔子事,但兩國之間最多隻是有些嫌隙,遠未到反目的程度。
而且朝鮮曆來依附中原王朝也是受其位置影響,朝鮮不過一半島耳,是中原王朝伸出去的臂膀,隻有依附中原王朝才能得以發展。
而倭國不過是一島國,還屢屢入侵朝鮮領土,這兩者孰強孰弱,孰輕孰重李珦是掂得出來的。
而且這武官站的太遠,官太小他都沒有印象,怎麽感覺這麽像是倭國派來的細作?
不待李珦開口,文官集團再也忍不住開口:
“一派胡言,大君,我國自古以來便是大明藩屬,大明乃仁義之邦,倭國陰險狡詐,如今怎能棄明投暗,隻身事賊呢?”
“大明國力之強四海歸降,西南的動亂且不說真假,就算為真,大明也不過翻手可滅耳。強如瓦剌也被大明攆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如今興兵對抗王師,實屬不智啊!”
聽到文官的勸誡,李珦微微點頭,明軍哪怕戰事受阻,但可以從國內源源不斷調集大軍入朝。
倭國舉國之力強攻漢城,也不過被一萬明軍拖住,不能寸進。
但就在這時,殿內突生變故,隻見幾名武官聞言臉色漲紅,竟公然掏出短劍狠狠的摜入開口的文官胸膛!
朝堂之上,公然行兇!
“報大君,東城告急,明軍泰寧侯陳瀛希望我軍可以出兵協防。另外泰寧侯還說,說是軍糧告急,以後王宮的糧食供給減半……”
聽到朝鮮士兵的話,殿內大臣頓時一片嘩然。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朝中幾名武官更是義憤填膺,高聲開口道:
“大君,這群明人真是欺人太甚,這些糧食本就是我朝鮮的,給他們吃也就罷了,居然還要削減王宮的供給!末將願帶一萬軍士奪迴糧倉!”
“不錯,大君,如今明軍眼看大勢已去,我朝不如降了倭國,與倭國裏應外合,擊破這群明軍!”
“這群明人早就對我朝心有不軌,想把我朝疆土吸收為己用,大君,切不可答應他們。”
看著殿內群情激奮的武將,李珦無奈一聲長歎,他如何能不知道這群武將的心思?削減王宮口糧供給隻是個噱頭,其實無非是貪戀兵權罷了。
但對於這一切,李珦的內心雖然有意歸附明朝,還是有些舉棋不定,對於朝鮮的去留心中猶豫不已。
這一切還要從去年明軍驅逐瓦剌後留下五千明軍駐守說起。
朱祁鎮本意留下這五千明軍是為了防止瓦剌反撲,但是沒想到這一舉動讓朝鮮眾臣心中有了別樣的心思。
原本朝鮮國內對於明軍的到來是非常歡迎的,但是兀良衛在朝鮮搜了半年毛也沒找到,還時常有擾民事件發生。
而且兀良衛撤走後,名義上監視兀良衛的明軍也沒有跟著撤離,反而一副常駐漢城的模樣。
這頓時讓朝鮮上下恐慌不已,以為明軍有吞並朝鮮的心思,這群部隊就是先頭部隊,試探朝鮮的態度。
於是大明的風評急轉直下,到了這次倭軍來襲,恰逢領議政病倒,鷹派武官便開始上台。
這些武官覺得大明心懷不軌,不能一門心思倒向大明,反而覺得力量握在自己手裏才能保全安危。
但朝鮮國內又沒有足夠能抵禦倭軍和明軍任何一方勢力的力量,於是就出現這麽奇葩的一幕。
明軍千裏迢迢趕來支援還落不下好,被攻擊的是朝鮮國都,反而是明軍在浴血奮戰。
而城內被保護的朝鮮還想著時刻反水,恨不得明軍和倭軍兩敗俱傷才好。
其實朝鮮有這種思想根源就是次生文明對原生文明的這種又恐懼又親近的心態。
朝鮮受大明影響太大了,大明原生文明的強大和同根同源讓朝鮮心生親近和臣服,但又恐懼被大明吞噬。
殿內群臣群情激奮,李珦輕咳一聲示意眾人安靜。
“諸位臣工,我朝世為中原王朝藩屬,大明與我朝近在咫尺,如此作為,大明兵臨城下又當如何?!”
李珦歎息一聲悠悠開口。
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度保全朝鮮的利益。
但是如今形勢危急,大明和倭軍必須要選一方站隊了。
殿中眾臣聽到李珦的話也逐漸安靜了下來,這個問題他們不得不考慮。
這個選擇,將決定朝鮮的生死。
就在殿內陷入沉默之時,一個聲音從殿中響起。
隻見一名站在靠後位置的武官站出來朗聲開口道:
“大君,今時不同往日,臣粗通大明語,在大明軍中已得到確切消息,此次倭軍入侵,主謀乃是瓦剌也先是也。”
“瓦剌與倭軍共同入侵,明軍援軍遲遲未到的原因也是在此。怕是明軍的援軍已經被瓦剌也先阻隔,如今隻有數千人衝破瓦剌封鎖到了漢城馳援。”
聽到如此勁爆的消息,殿內眾人都睜大了眼睛一時難以相信。
怪不得明軍隻有數千人馳援,難道大部隊已經被瓦剌也先死死拖住?
不待眾人眾人消化這個突如其來大的消息,這武官又扔下一個重磅炸彈:
“臣還聽聞這次大明的麻煩可不小。瓦剌也先多智近妖,臣聽聞其竟然能聯合大明西南之地的後黎滄瀾等國,在入侵我朝之前便已經在大明西南造出了亂子。”
“如今大明兩頭受敵,怕是力有不逮啊!”
這名武官開口振振有詞道。
朝鮮與大明相隔重山,瓦剌戰敗的消息倭軍和漢城的眾人都沒有收到。
漢城的朝鮮大臣還以為瓦剌在和明軍廝殺呢。
隨著武官話落,朝中的氣氛開始愈發微妙,如果真如武官所說,那大明已經是一艘破船了,朝鮮該另謀出路才是。
但就在武官話落不久,又有大臣接過話頭:
“說的不錯,大君,如今倭軍兵臨城下,而我朝鮮精銳之師卻藏於城中拒不出戰,事後大明問罪,我等難逃罪責。”
“為今之計,不如轉投倭軍,憑我朝數萬精銳之師,倭軍也要另眼相待,我朝與其結為盟友,共抗大明。遼東之地,兩國可共享之!”
明軍堅守漢城,而朝鮮卻作壁上觀,無論如何朝鮮都撈不著好。
現在哪怕出兵,也逃不了一個畏戰之名,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保全朝鮮本土罷了,不如轉投倭國以求生機!
聽到遼東之地,本來就有些膨脹的鷹派武官更是興奮難耐。
遼東這片土地一直是朝鮮可望可不可及的,要是能收入囊中,那在朝鮮曆史上將是不世之功!
但李珦聽到武官這句話眉頭皺起,雖然李珦收到掣肘,但這並不代表他是個蠢貨。
自古以來朝鮮都是依附中原的,是中原國家的鐵杆小弟。
雖然如今出了這檔子事,但兩國之間最多隻是有些嫌隙,遠未到反目的程度。
而且朝鮮曆來依附中原王朝也是受其位置影響,朝鮮不過一半島耳,是中原王朝伸出去的臂膀,隻有依附中原王朝才能得以發展。
而倭國不過是一島國,還屢屢入侵朝鮮領土,這兩者孰強孰弱,孰輕孰重李珦是掂得出來的。
而且這武官站的太遠,官太小他都沒有印象,怎麽感覺這麽像是倭國派來的細作?
不待李珦開口,文官集團再也忍不住開口:
“一派胡言,大君,我國自古以來便是大明藩屬,大明乃仁義之邦,倭國陰險狡詐,如今怎能棄明投暗,隻身事賊呢?”
“大明國力之強四海歸降,西南的動亂且不說真假,就算為真,大明也不過翻手可滅耳。強如瓦剌也被大明攆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如今興兵對抗王師,實屬不智啊!”
聽到文官的勸誡,李珦微微點頭,明軍哪怕戰事受阻,但可以從國內源源不斷調集大軍入朝。
倭國舉國之力強攻漢城,也不過被一萬明軍拖住,不能寸進。
但就在這時,殿內突生變故,隻見幾名武官聞言臉色漲紅,竟公然掏出短劍狠狠的摜入開口的文官胸膛!
朝堂之上,公然行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