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試結果一經出來,正經的會試就不遠了,他們到禮部拿了覆試結單,在禮部登記入冊,後麵就沒什麽事了,無非是韓延得知消息過來祝賀他們,又要請他們吃飯,還把嚴素光和林寧宴搬出來,文靖安不好拒絕去了趟韓府,其他時間都是在客棧裏專心複習。
京城三月,臨近會試。
此時已入早春,冰消雪融之後就該輪到春雨瀝瀝。
外麵的空氣濕漉漉的,新鮮又冰涼,吸一口沁人心脾,從遠處看,城郊的山丘和路邊的土坡已經有淺綠色的草芽,最先冒出來的是甘草和繁縷一類的植物,從近處看它們又消失了,似專門躲人目光的小妖靈。
三月初六,上至皇宮下至市井都緊張了起來,人們口耳相傳,三年一度的科舉會試正式開始。
首先是考官方麵,由皇帝欽點一名德高望重的大臣出任主考官,另外,皇帝還會欽命一名副考官,由主考官、副考官和禮部推舉十八名大臣擔任同考官,皇帝批準之後,這二十位大臣在禁宮中領取各自的任命書,其中,皇帝會親自交給主考官一把小鑰匙。
隨後,由這二十位要員組成的核心考官團隊直接從皇宮往京城貢院出發,他們會先一步進入貢院從裏邊關閉大門,大門之外也會上鎖,直到會試第一場正式結束,否則他們不得離開貢院半步。
接著,外麵由禮部尚書親自主持各項準備工作,初七夜晚,初八零時零點,貢院準時發出進場信號,數千舉人往貢院進發,過程莊嚴肅穆,尋常百姓或者相關工作人員有喧鬧等舉止影響考生進場會受到懲罰,考生有失儀之舉也會受到處罰,嚴重者直接取消考試資格。
文靖安和陳崇章跟在大隊伍當中,他們身邊是一些雲州來的考生,是林寧宴出麵幫他們聯絡認識的,他們便跟這些同鄉組成一個小隊伍到貢院門前的廣場排隊等候。
進場方式和覆試時也有不同,這次是五十個考生組成一隊接受三道檢查,檢查比鄉試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從頭搜到尾,就差脫光搜身了。
第123章 三場 鋪紙落墨一氣嗬成
這個時刻朝堂之上也沒有閑著,考生進場的同時,禮部尚書帶著禮部相關要員麵見皇帝,問安之後請求皇帝下發會試試題,皇帝不是直接賜下考題,而是親手交給禮部尚書一個上鎖密封的錦盒。
這個錦盒裏邊裝的才是會試試題,不過禮部尚書無權打開,唯一打開這個盒子的鑰匙在皇帝欽命的主考官手裏,主考官此時被鎖在京城貢院裏。
故此,禮部尚書要在宮廷禁軍的保護下從皇宮去往貢院,將錦盒親手交給主考官。
主考官拿到錦盒之後,當著禮部尚書和一眾考官的麵將盒子打開,拿到皇帝下發的試題,連夜在貢院裏邊開始印刷,這些考題將會和考生之前上交的答題紙一起下發。
至於考生這邊,會試檢查嚴密自然要多花些時間,文靖安進場時已經是初八日的中午了。
他順利找到自己的座位,當天傍晚下起了早春細雨,吹到臉上癢癢的,伸手一抹會濕掉一層。
他簡單吃了晚飯之後,把考籃放到椅子下方,將充當桌子的那塊木板拆下來和椅子拚湊成一張床,再用一塊棉布將考舍空蕩蕩的一麵圍起來,勉強遮風擋雨,也不管居住條件如何之差,早早和衣睡下了,整個貢院安靜又詭異。
一夜春雨如織,今朝帝京如洗。
明遠樓那邊於卯時四刻(6:00)正式敲響開考的鍾聲。
文靖安已經提前起床做好了準備,時辰一到,隻見一隊考官從小門那邊進來,每個考官手中都抱著一遝附有試題的空白答題卷,他們按照預先分配好的任務依次給考生下發,文靖安也是順利將考題拿到手。
會試第一場相對「輕鬆」,題目為三道四書文,一道試帖詩。
不過很顯然這個輕鬆也隻是相對而已,題量確實不大,三道四書文一道試帖詩文靖安花上一個白天也差不多能完成,難處在於這是會試,題目難度不是鄉試可以比擬的,這些題目都是皇帝任命的朝中「大儒」所出,解題的關鍵往往不在題目之上而藏在題目之後,比如文靖安鄉試時遇到的那道壓軸題——十有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
一句《春秋》的原話要牽扯到《春秋》的注釋,然後才能挖掘到「禮」這個主題上來。
考生要是沒有經過一番苦讀,不能做到對四書五經融會貫通,肚子裏沒有些墨水,這些題目斷然是不可能答出來。
如果放在鄉試的時候,文靖安一下麵對三道這種難題,未必能全部都答得出來,可經過這段時間林寧宴的特訓,他和陳崇章已經熟悉了會試的試題難度,也基本知道了考官的出題意圖和模式,釐清題意對他們來說都不成問題,問題在於他們本身的「厚度」。
要知道,他們這是第一次參加會試,陳崇章十九歲,文靖安今年滿打滿算才十七歲,他從八歲在杏陌村李夫子那兒蒙學開始,科舉路才走了九年,十載寒窗都還差了載,可他們身邊有些考生卻是考了很多次,人家的科舉造詣少則十數年,多則數十年,有的考生拿出來當他們的祖宗都嫌年輕。
拋開天賦和勤奮不談,年紀上的差距就是實力上的差距,鑽研幾十年四書五經和才接觸九年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林寧宴在模擬試之後也跟他們兩個說過實話,他們的弱點不在破題而在答題,意思是他們能破解考官的出題意圖,但具體落筆寫出來的文章卻仍有可以商量的餘地。
京城三月,臨近會試。
此時已入早春,冰消雪融之後就該輪到春雨瀝瀝。
外麵的空氣濕漉漉的,新鮮又冰涼,吸一口沁人心脾,從遠處看,城郊的山丘和路邊的土坡已經有淺綠色的草芽,最先冒出來的是甘草和繁縷一類的植物,從近處看它們又消失了,似專門躲人目光的小妖靈。
三月初六,上至皇宮下至市井都緊張了起來,人們口耳相傳,三年一度的科舉會試正式開始。
首先是考官方麵,由皇帝欽點一名德高望重的大臣出任主考官,另外,皇帝還會欽命一名副考官,由主考官、副考官和禮部推舉十八名大臣擔任同考官,皇帝批準之後,這二十位大臣在禁宮中領取各自的任命書,其中,皇帝會親自交給主考官一把小鑰匙。
隨後,由這二十位要員組成的核心考官團隊直接從皇宮往京城貢院出發,他們會先一步進入貢院從裏邊關閉大門,大門之外也會上鎖,直到會試第一場正式結束,否則他們不得離開貢院半步。
接著,外麵由禮部尚書親自主持各項準備工作,初七夜晚,初八零時零點,貢院準時發出進場信號,數千舉人往貢院進發,過程莊嚴肅穆,尋常百姓或者相關工作人員有喧鬧等舉止影響考生進場會受到懲罰,考生有失儀之舉也會受到處罰,嚴重者直接取消考試資格。
文靖安和陳崇章跟在大隊伍當中,他們身邊是一些雲州來的考生,是林寧宴出麵幫他們聯絡認識的,他們便跟這些同鄉組成一個小隊伍到貢院門前的廣場排隊等候。
進場方式和覆試時也有不同,這次是五十個考生組成一隊接受三道檢查,檢查比鄉試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從頭搜到尾,就差脫光搜身了。
第123章 三場 鋪紙落墨一氣嗬成
這個時刻朝堂之上也沒有閑著,考生進場的同時,禮部尚書帶著禮部相關要員麵見皇帝,問安之後請求皇帝下發會試試題,皇帝不是直接賜下考題,而是親手交給禮部尚書一個上鎖密封的錦盒。
這個錦盒裏邊裝的才是會試試題,不過禮部尚書無權打開,唯一打開這個盒子的鑰匙在皇帝欽命的主考官手裏,主考官此時被鎖在京城貢院裏。
故此,禮部尚書要在宮廷禁軍的保護下從皇宮去往貢院,將錦盒親手交給主考官。
主考官拿到錦盒之後,當著禮部尚書和一眾考官的麵將盒子打開,拿到皇帝下發的試題,連夜在貢院裏邊開始印刷,這些考題將會和考生之前上交的答題紙一起下發。
至於考生這邊,會試檢查嚴密自然要多花些時間,文靖安進場時已經是初八日的中午了。
他順利找到自己的座位,當天傍晚下起了早春細雨,吹到臉上癢癢的,伸手一抹會濕掉一層。
他簡單吃了晚飯之後,把考籃放到椅子下方,將充當桌子的那塊木板拆下來和椅子拚湊成一張床,再用一塊棉布將考舍空蕩蕩的一麵圍起來,勉強遮風擋雨,也不管居住條件如何之差,早早和衣睡下了,整個貢院安靜又詭異。
一夜春雨如織,今朝帝京如洗。
明遠樓那邊於卯時四刻(6:00)正式敲響開考的鍾聲。
文靖安已經提前起床做好了準備,時辰一到,隻見一隊考官從小門那邊進來,每個考官手中都抱著一遝附有試題的空白答題卷,他們按照預先分配好的任務依次給考生下發,文靖安也是順利將考題拿到手。
會試第一場相對「輕鬆」,題目為三道四書文,一道試帖詩。
不過很顯然這個輕鬆也隻是相對而已,題量確實不大,三道四書文一道試帖詩文靖安花上一個白天也差不多能完成,難處在於這是會試,題目難度不是鄉試可以比擬的,這些題目都是皇帝任命的朝中「大儒」所出,解題的關鍵往往不在題目之上而藏在題目之後,比如文靖安鄉試時遇到的那道壓軸題——十有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
一句《春秋》的原話要牽扯到《春秋》的注釋,然後才能挖掘到「禮」這個主題上來。
考生要是沒有經過一番苦讀,不能做到對四書五經融會貫通,肚子裏沒有些墨水,這些題目斷然是不可能答出來。
如果放在鄉試的時候,文靖安一下麵對三道這種難題,未必能全部都答得出來,可經過這段時間林寧宴的特訓,他和陳崇章已經熟悉了會試的試題難度,也基本知道了考官的出題意圖和模式,釐清題意對他們來說都不成問題,問題在於他們本身的「厚度」。
要知道,他們這是第一次參加會試,陳崇章十九歲,文靖安今年滿打滿算才十七歲,他從八歲在杏陌村李夫子那兒蒙學開始,科舉路才走了九年,十載寒窗都還差了載,可他們身邊有些考生卻是考了很多次,人家的科舉造詣少則十數年,多則數十年,有的考生拿出來當他們的祖宗都嫌年輕。
拋開天賦和勤奮不談,年紀上的差距就是實力上的差距,鑽研幾十年四書五經和才接觸九年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林寧宴在模擬試之後也跟他們兩個說過實話,他們的弱點不在破題而在答題,意思是他們能破解考官的出題意圖,但具體落筆寫出來的文章卻仍有可以商量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