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覆發案後的第二日,終覆如期而至。
頭場時兩千多的考生,到這時僅剩兩百人上下,由此可知府試的錄取比例在十比一左右。
最後的考試定在府衙的禮堂。
和縣試時一樣,府試的終覆就是走個過場,隻是府試的終覆相對正式一些,上次縣試終覆王所思讓文靖安等考生口頭背誦《聖諭廣訓》就算了,這迴府試終覆知府則讓他們動用紙筆,將《聖諭廣訓》默寫下來。
文靖安寫完之後檢查了兩遍隨後將上交答卷。
能進入到終覆也就意味著這次府試通過了,因此默寫一項自然無人出差錯,很快全部考生便都交了答卷。
知府大人和一眾考官象徵性抽查了幾份,然後略作討論,最後由知府大人拿著考卷一個個將考生叫到台案前問詢,考生們基本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級別的大官,知府大人穿的又是胸前織有鷺鷥圖案的青色官服,自有一番法度威嚴,因此還真有些考生哆哆嗦嗦,被嚇得說不出話來。
文靖安自然不會。
知府大人瞧了眼他的供單和縣試結單,眼神稍微變了變,問道:「你就是文靖安?」
文靖安趕緊行禮,迴道:「正是學生。」
這知府姓申,申大人其實在考場的時候早就暗中觀察過文靖安,一來文靖安是永寧縣縣試案首,值得他多看一眼;二來他在與王所思來往的公函中看到過文靖安的名字,知道《端午》和《七夕》兩首詩是文靖安往年所寫,詩才非同尋常。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可是出自你手?」
文靖安:「陳年舊作難登大雅之堂,讓大人見笑了。」
申知府:「那可不能見笑,如此佳句都上不得廳堂,那何人詩句可登堂入室?」
文靖安:「學生慚愧。」
申知府:「這些年你可有其他詩作?」
文靖安:「迴大人,學生這些年一心苦讀聖賢書,專心科考,五言八韻詩倒是作了不少,但隨心隨性之詩已不曾再寫了。」
申知府微微頷首表示理解,他哪能不知道科考詩作與隨性詩作之間的區別,大盛立國兩百年,科舉場上的詩作何止千萬,但又有哪一首能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呢?那麽多的五言八韻,比不上「若為家國故,兩者皆可拋」的豪氣幹雲,更比不上「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洞察明朗。
故此,申知府迴道:「雖說科考才是聖賢之道,不過若有天縱詩才,你亦不能白白辜負,須知自古狀元無數,李太白杜子美卻僅有兩人而已。」
能說出這番言論,足見這位申知府高瞻遠矚,並非迂腐不化之輩,難怪初覆時他說文靖安的文章靈性不夠,感情人家肚子裏是有真才實學的,一眼便看穿了文靖安那點歌功頌德的微末伎倆。
既然人家誠心賜教,文靖安便也大方迴應:「學生謹記,謝過大人金玉良言。」
申知府:「嗯,如此甚好,你且退下吧。」
文靖安行禮後退,申知府繼續抽查詢問其他考生。
等申知府和其他考官詢問完所有的考生,時辰也到了傍晚時分,與縣試終覆當天晚上的活動一樣,由申知府牽頭辦終場酒,所有參加終覆的學子以及他們的廩保、監考官等均獲得宴請資格。
吃完這場酒,府試該走的流程便都走完了,文靖安迴了行館,安心等候最終的發案。
總案發布是在終場酒之後的第三天,這天終於下了場小雨。
北昌府城一下雨,江麵便氤氳開茫茫水霧,江邊的亭台樓閣最先籠罩其中,接著往城中蔓延,等到了永寧行館這邊時,整座城便有多少樓台煙雨中的韻味了。
由於下了一夜的暮春細雨,雨聲最易哄人睡眠,文靖安起得晚了一些,他到行館大廳時,陳崇章、宋教諭和其他考生都已不見蹤影,問了行館的胥吏才知道,原來陳崇章等人都去府衙那邊等發案了。
文靖安不去湊這個熱鬧,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反正他已經做了自己全部所能做的,能不能得案首全憑天命,於是問胥吏要了份朝食,獨自在偏廳的飯桌上吃起來。
還未吃到一半,首先跑進來一個麵熟的胥吏,他氣喘籲籲鬚髮皆被雨水打濕,但他顧不得脫下濕漉漉的蓑衣,直接問另一個胥吏:「文小爺呢?文小爺人呢?!」
聲音大得在偏廳吃早飯的文靖安都聽見了,另一個胥吏指了指文靖安這邊,那穿著蓑衣的胥吏便火急火燎跑進來,直接給文靖安拱手道賀:「恭喜賀喜!文小爺中了府試案首!俺特意傳捷報來啦!」
他剛說完,陳崇章和其他永寧縣的考生便都陸續跑迴來了。
陳崇章喜形於色,其他考生則都是用欽羨的目光盯著文靖安看。
因為在他們看來,府試案首不僅意味著文靖安從此往後就是童生了,最重要的是府試案首必過院試,那就意味著提前獲得了秀才功名。
後世的人聽說秀才往往以等閑視之,大多數人並不清楚秀才意味著什麽。
秀才意味著擁有了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所有秀才都能免除個人賦稅,優秀者(廩生)更能獲得官府廩米供奉,秀才們進可參加鄉試繼續攀登功名路,退可像李碧存和青蓮書院那三位教習一般當教書先生,再不濟到縣衙門某個書吏之類的差事,也是吃公家飯的了,踏入了「士」的階層,成為士農工商之中頂級的存在。
頭場時兩千多的考生,到這時僅剩兩百人上下,由此可知府試的錄取比例在十比一左右。
最後的考試定在府衙的禮堂。
和縣試時一樣,府試的終覆就是走個過場,隻是府試的終覆相對正式一些,上次縣試終覆王所思讓文靖安等考生口頭背誦《聖諭廣訓》就算了,這迴府試終覆知府則讓他們動用紙筆,將《聖諭廣訓》默寫下來。
文靖安寫完之後檢查了兩遍隨後將上交答卷。
能進入到終覆也就意味著這次府試通過了,因此默寫一項自然無人出差錯,很快全部考生便都交了答卷。
知府大人和一眾考官象徵性抽查了幾份,然後略作討論,最後由知府大人拿著考卷一個個將考生叫到台案前問詢,考生們基本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級別的大官,知府大人穿的又是胸前織有鷺鷥圖案的青色官服,自有一番法度威嚴,因此還真有些考生哆哆嗦嗦,被嚇得說不出話來。
文靖安自然不會。
知府大人瞧了眼他的供單和縣試結單,眼神稍微變了變,問道:「你就是文靖安?」
文靖安趕緊行禮,迴道:「正是學生。」
這知府姓申,申大人其實在考場的時候早就暗中觀察過文靖安,一來文靖安是永寧縣縣試案首,值得他多看一眼;二來他在與王所思來往的公函中看到過文靖安的名字,知道《端午》和《七夕》兩首詩是文靖安往年所寫,詩才非同尋常。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可是出自你手?」
文靖安:「陳年舊作難登大雅之堂,讓大人見笑了。」
申知府:「那可不能見笑,如此佳句都上不得廳堂,那何人詩句可登堂入室?」
文靖安:「學生慚愧。」
申知府:「這些年你可有其他詩作?」
文靖安:「迴大人,學生這些年一心苦讀聖賢書,專心科考,五言八韻詩倒是作了不少,但隨心隨性之詩已不曾再寫了。」
申知府微微頷首表示理解,他哪能不知道科考詩作與隨性詩作之間的區別,大盛立國兩百年,科舉場上的詩作何止千萬,但又有哪一首能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呢?那麽多的五言八韻,比不上「若為家國故,兩者皆可拋」的豪氣幹雲,更比不上「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洞察明朗。
故此,申知府迴道:「雖說科考才是聖賢之道,不過若有天縱詩才,你亦不能白白辜負,須知自古狀元無數,李太白杜子美卻僅有兩人而已。」
能說出這番言論,足見這位申知府高瞻遠矚,並非迂腐不化之輩,難怪初覆時他說文靖安的文章靈性不夠,感情人家肚子裏是有真才實學的,一眼便看穿了文靖安那點歌功頌德的微末伎倆。
既然人家誠心賜教,文靖安便也大方迴應:「學生謹記,謝過大人金玉良言。」
申知府:「嗯,如此甚好,你且退下吧。」
文靖安行禮後退,申知府繼續抽查詢問其他考生。
等申知府和其他考官詢問完所有的考生,時辰也到了傍晚時分,與縣試終覆當天晚上的活動一樣,由申知府牽頭辦終場酒,所有參加終覆的學子以及他們的廩保、監考官等均獲得宴請資格。
吃完這場酒,府試該走的流程便都走完了,文靖安迴了行館,安心等候最終的發案。
總案發布是在終場酒之後的第三天,這天終於下了場小雨。
北昌府城一下雨,江麵便氤氳開茫茫水霧,江邊的亭台樓閣最先籠罩其中,接著往城中蔓延,等到了永寧行館這邊時,整座城便有多少樓台煙雨中的韻味了。
由於下了一夜的暮春細雨,雨聲最易哄人睡眠,文靖安起得晚了一些,他到行館大廳時,陳崇章、宋教諭和其他考生都已不見蹤影,問了行館的胥吏才知道,原來陳崇章等人都去府衙那邊等發案了。
文靖安不去湊這個熱鬧,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反正他已經做了自己全部所能做的,能不能得案首全憑天命,於是問胥吏要了份朝食,獨自在偏廳的飯桌上吃起來。
還未吃到一半,首先跑進來一個麵熟的胥吏,他氣喘籲籲鬚髮皆被雨水打濕,但他顧不得脫下濕漉漉的蓑衣,直接問另一個胥吏:「文小爺呢?文小爺人呢?!」
聲音大得在偏廳吃早飯的文靖安都聽見了,另一個胥吏指了指文靖安這邊,那穿著蓑衣的胥吏便火急火燎跑進來,直接給文靖安拱手道賀:「恭喜賀喜!文小爺中了府試案首!俺特意傳捷報來啦!」
他剛說完,陳崇章和其他永寧縣的考生便都陸續跑迴來了。
陳崇章喜形於色,其他考生則都是用欽羨的目光盯著文靖安看。
因為在他們看來,府試案首不僅意味著文靖安從此往後就是童生了,最重要的是府試案首必過院試,那就意味著提前獲得了秀才功名。
後世的人聽說秀才往往以等閑視之,大多數人並不清楚秀才意味著什麽。
秀才意味著擁有了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所有秀才都能免除個人賦稅,優秀者(廩生)更能獲得官府廩米供奉,秀才們進可參加鄉試繼續攀登功名路,退可像李碧存和青蓮書院那三位教習一般當教書先生,再不濟到縣衙門某個書吏之類的差事,也是吃公家飯的了,踏入了「士」的階層,成為士農工商之中頂級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