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憑良心說,王所思出的這道截搭題還是很憑良心的。
因為這道截搭並沒有出現那種人頭蛇身的情況,讓人半天摸不著頭腦,找不到切題思路,這道截搭題和原意相差無幾,隻要熟讀《論語》都能知道他的意思——:孔子說:「我並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去求取知識的人。」
當然,王所思將後麵的敏以求之者也截掉,後一句的迴答重點就要放在「好古」上麵,文靖安很容易就聯想到學習古代先聖大賢,效法古人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然後再扯到當今皇帝有古賢君風範,自己則要學古賢臣匡佐君王,創造盛世大業之類,那麽這篇八股文便算是切中要點了。
除了這篇截搭之外還要寫另一篇四書文和一首試帖詩,文靖安全部寫完仔細檢查之後,時間也到了申時(15:00),那麽重複第一場的流程,舉手交卷,領取供單走出考場就是駕輕就熟的事情了。
由於初覆考生少了一半,這次兩天之後就發案了,不出所料,文靖安仍是案首。
接下來的二覆、三覆越來越簡單,二覆一道四書文,一首試帖詩;三覆隻考一道四書文,相對應的,考生也越來越少,三覆結束的時候,文靖安特意看了一圈,大概隻剩五六十個考生了。
三覆的成績出來之後就是最後一場終覆。
這一場覆試不考四書文,也不再看重成績,而是由主考官王所思親自「麵試」,要求考生當著他的麵和一眾監考官背誦《聖諭廣訓》,亦即本朝皇帝頒布的要求士子官民傳誦的訓誡。
敦孝悌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
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
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
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頑愚。
……(注)
一共有十六條,這些十六條聖諭文靖安在杏陌村時已經背過,而且到了這一步也隻是走個過場,就算背錯個別字無傷大雅。
到了這一場終覆,由於是公開麵試,王所思才不用再避嫌,公明正大誇獎文靖安。
「靖安啊,前麵幾輪你的答卷是我和諸位考官一同評定的,如今的你確實有林編修當年之風。」
林編修就是林寧宴,因為他中了榜眼進了翰林院任編修一職,在官職上已經和王所思平起平坐,都是正七品官員,且明眼人都知道翰林院編修任職滿三年之後,不出意外必然是留京任職,六部九卿隨便選,直接進中書省也不是不可能,京官可比外放的知縣強多了,因此王所思在正式場合不宜再直唿林寧宴的名字,而是以官職代稱。
文靖安行禮作揖謝過王所思誇獎,王所思說道:「可惜科舉取士所考的試帖詩要求嚴格,限製了韻律和用字的發揮,你這幾首五言六韻可遠遠比不上之前的《端午》和《七夕》。」
文靖安心說:「比得上就怪了,那可是都是千古名篇。」
嘴上說:「作詩要講究妙手偶得,強求確實是求不來的,正如李太白當年做《將進酒》,酒醒之後再難寫出那般驚泣鬼神的妙句了。」
王所思和其他學官皆撚須認同,王所思道:「罷了,本來今日我還想著考你們一首詩,如今看來也沒有必要了,都散了罷,去等三天之後發案吧。」
文靖安隨中考生謝過王所思和諸位考官,各自領取了供單走出考場,至此,縣試五場考試全部完成,原本三百多人的參考隊伍,如今隻剩下五十人左右了。
其實能參加最後覆試的考生已經意味著通過了縣試,最後一場隻是一個形式,除了背誦《聖諭廣訓》之外,怎麽考全由考官心情決定,比如王所思不想再動腦筋出試題,那就幹脆直接取消了考試,讓文靖安等人迴去等最終的發案。
因此文靖安和這五十多個考生必然都會通過縣試,隻是名次尚不確定,須得等待三天之後縣衙發的總案,總案的排名以前麵全部五場的平均成績評定,文靖安正場第一、初覆第一、二覆、三覆也是第一,終覆基本不在參考範圍,結果當然毋庸多言了。
第77章 案首 少談過往多看將來
終覆之後的第三日,衙門前的申明亭便正式張貼本次縣試的最終成績排名名單。
這次發案稱為「總案」,名單也不像之前那樣寫成圓形,而是在一張長方形的紅紙上寫出合格者的名字,自上至下,從左到右,每行五個名字,十行到十幾行不等,最左邊那位便是本場縣試案首。
總案貼出,縣衙門前毫無疑問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但這次文靖安不必再去擠著看自己的排名了,因為一大早他們一家和陳崇章在客棧吃朝食,客棧的跑堂便喜滋滋衝進來道喜:「文小爺中了!文小爺!您是案首!案首!」
掌櫃和其他住客一下將目光往文靖安這桌焦聚過來,跑堂氣喘籲籲道:「俺知道今日發案,文小爺又是老住客了,所以天還沒亮就幫他去等著,終於讓俺等到了!」
文靖安:「……」
陳崇章道:「你可看清楚了?靖安真是案首?」
跑堂:「俺專門問了旁邊的官老爺,他說案首是『桃河文靖安』,準沒錯。」
陳三娘最會做人,取了一塊碎銀給跑堂,說道:「辛苦了,拿去吃杯茶。」
跑堂連夜去等發案為的就是送捷報討賞錢,一般人家都是給幾個銅錢,陳三娘出手大方給了他一塊碎銀,他接了銀子,樂得連聲稱謝,不斷恭賀文靖安,最後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都說出來了,祝文靖安一路高中,中到狀元。
因為這道截搭並沒有出現那種人頭蛇身的情況,讓人半天摸不著頭腦,找不到切題思路,這道截搭題和原意相差無幾,隻要熟讀《論語》都能知道他的意思——:孔子說:「我並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去求取知識的人。」
當然,王所思將後麵的敏以求之者也截掉,後一句的迴答重點就要放在「好古」上麵,文靖安很容易就聯想到學習古代先聖大賢,效法古人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然後再扯到當今皇帝有古賢君風範,自己則要學古賢臣匡佐君王,創造盛世大業之類,那麽這篇八股文便算是切中要點了。
除了這篇截搭之外還要寫另一篇四書文和一首試帖詩,文靖安全部寫完仔細檢查之後,時間也到了申時(15:00),那麽重複第一場的流程,舉手交卷,領取供單走出考場就是駕輕就熟的事情了。
由於初覆考生少了一半,這次兩天之後就發案了,不出所料,文靖安仍是案首。
接下來的二覆、三覆越來越簡單,二覆一道四書文,一首試帖詩;三覆隻考一道四書文,相對應的,考生也越來越少,三覆結束的時候,文靖安特意看了一圈,大概隻剩五六十個考生了。
三覆的成績出來之後就是最後一場終覆。
這一場覆試不考四書文,也不再看重成績,而是由主考官王所思親自「麵試」,要求考生當著他的麵和一眾監考官背誦《聖諭廣訓》,亦即本朝皇帝頒布的要求士子官民傳誦的訓誡。
敦孝悌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
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
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
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頑愚。
……(注)
一共有十六條,這些十六條聖諭文靖安在杏陌村時已經背過,而且到了這一步也隻是走個過場,就算背錯個別字無傷大雅。
到了這一場終覆,由於是公開麵試,王所思才不用再避嫌,公明正大誇獎文靖安。
「靖安啊,前麵幾輪你的答卷是我和諸位考官一同評定的,如今的你確實有林編修當年之風。」
林編修就是林寧宴,因為他中了榜眼進了翰林院任編修一職,在官職上已經和王所思平起平坐,都是正七品官員,且明眼人都知道翰林院編修任職滿三年之後,不出意外必然是留京任職,六部九卿隨便選,直接進中書省也不是不可能,京官可比外放的知縣強多了,因此王所思在正式場合不宜再直唿林寧宴的名字,而是以官職代稱。
文靖安行禮作揖謝過王所思誇獎,王所思說道:「可惜科舉取士所考的試帖詩要求嚴格,限製了韻律和用字的發揮,你這幾首五言六韻可遠遠比不上之前的《端午》和《七夕》。」
文靖安心說:「比得上就怪了,那可是都是千古名篇。」
嘴上說:「作詩要講究妙手偶得,強求確實是求不來的,正如李太白當年做《將進酒》,酒醒之後再難寫出那般驚泣鬼神的妙句了。」
王所思和其他學官皆撚須認同,王所思道:「罷了,本來今日我還想著考你們一首詩,如今看來也沒有必要了,都散了罷,去等三天之後發案吧。」
文靖安隨中考生謝過王所思和諸位考官,各自領取了供單走出考場,至此,縣試五場考試全部完成,原本三百多人的參考隊伍,如今隻剩下五十人左右了。
其實能參加最後覆試的考生已經意味著通過了縣試,最後一場隻是一個形式,除了背誦《聖諭廣訓》之外,怎麽考全由考官心情決定,比如王所思不想再動腦筋出試題,那就幹脆直接取消了考試,讓文靖安等人迴去等最終的發案。
因此文靖安和這五十多個考生必然都會通過縣試,隻是名次尚不確定,須得等待三天之後縣衙發的總案,總案的排名以前麵全部五場的平均成績評定,文靖安正場第一、初覆第一、二覆、三覆也是第一,終覆基本不在參考範圍,結果當然毋庸多言了。
第77章 案首 少談過往多看將來
終覆之後的第三日,衙門前的申明亭便正式張貼本次縣試的最終成績排名名單。
這次發案稱為「總案」,名單也不像之前那樣寫成圓形,而是在一張長方形的紅紙上寫出合格者的名字,自上至下,從左到右,每行五個名字,十行到十幾行不等,最左邊那位便是本場縣試案首。
總案貼出,縣衙門前毫無疑問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但這次文靖安不必再去擠著看自己的排名了,因為一大早他們一家和陳崇章在客棧吃朝食,客棧的跑堂便喜滋滋衝進來道喜:「文小爺中了!文小爺!您是案首!案首!」
掌櫃和其他住客一下將目光往文靖安這桌焦聚過來,跑堂氣喘籲籲道:「俺知道今日發案,文小爺又是老住客了,所以天還沒亮就幫他去等著,終於讓俺等到了!」
文靖安:「……」
陳崇章道:「你可看清楚了?靖安真是案首?」
跑堂:「俺專門問了旁邊的官老爺,他說案首是『桃河文靖安』,準沒錯。」
陳三娘最會做人,取了一塊碎銀給跑堂,說道:「辛苦了,拿去吃杯茶。」
跑堂連夜去等發案為的就是送捷報討賞錢,一般人家都是給幾個銅錢,陳三娘出手大方給了他一塊碎銀,他接了銀子,樂得連聲稱謝,不斷恭賀文靖安,最後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都說出來了,祝文靖安一路高中,中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