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城不愧是天子腳下、首善之都。


    自七月中元大亂以來,各方勢力派人輪番滲透博弈,明裏暗裏將局勢攪得混亂。


    然而大年三十這個舉家團圓的佳節,城裏城外依舊一派祥和喜慶,處處都是張燈結彩、鑼鼓喧天,絲毫沒有劫後餘生的悲慘氣象。


    唯獨街頭巷尾三三兩兩的難民,穿著襤褸衣衫托缽沿街乞討,與永安城的盛世浮華極不相稱,當真是見者傷心聞者墮淚。


    清晨離開皇宮,張崇義原先擬定兵出白虎門直奔渭城,在白虎大街目睹無數難民的慘狀後,忽地疑竇叢生。


    他悄悄撇開大隊騎兵,領著向烈寇登張擒虎三人,在附近的大街小巷便服巡視,卻在極為偏僻的角落裏,看到了四個不起眼的朝廷賑災點。


    每處隻有寥寥兩三個衙役百無聊賴談天說笑,大棚下僅剩一口黑魆魆的鐵鍋,鍋裏沒有任何粥水,附近饑腸轆轆的難民看向衙役的表情全是冷漠憎惡。


    張崇義越看臉色越黑,不動聲色地從旁邊燒餅店買了一打燒餅,避開衙役的視線,勾引著一家難民走進無人的角落。


    那對夫妻穿著破破爛爛的舊棉襖,背著粗布大包袱,攜帶三個滿臉汙漬的饑餓孩童,全家頭發蓬鬆,亂如鳥窩,在酷寒北風中顯得憔悴而狼狽。


    張崇義和善地將燒餅分發給他們,輕撫著一個小孩的後腦勺,循循善誘道:“官府不是每天派粥賑濟嘛?你們怎麽會饑餓如此呢?”


    那家男人臉色焦黑,顴骨高突,先將燒餅讓給妻兒吃飽,憤憤抨擊道:“公子,一看你就是富貴人家出身,不知民間疾苦,這些官老爺哪裏是真心派粥,無非是做做樣子。”


    “他們每天隻煮一鍋粥,粥裏稀稀疏疏放幾粒米,跟清水差不多,別說一般人搶不到粥水,即便搶到也喝不飽。”


    “哎,還說什麽鎮北大將軍愛民如子,當上皇帝後,跟大旗李家還不是一丘之貉。”


    他老婆畏畏縮縮地拉扯他的衣服,悄聲告誡道:“天子腳下,你不要胡說八道。”


    張崇義神色冷峻,轉身走開數步,對向烈沉聲道:“告訴所有騎兵,渭城行程取消。”


    “派人去通知三省六部及京兆府六品以上官員,同時調派五千步卒,一個時辰內到桐葉街的賑災點集結。”


    “我要所有人睜開眼睛看一看,大燕官員到底都在幹什麽。他們膽敢貪汙難民救命的口糧,我就叫他們人頭落地。”


    此時陣陣徹骨寒風刮來,一股肅殺氣息,但是天地間的寒意都比不上張崇義雙眸裏放射出的殺氣。


    向烈情知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風暴即將來臨,急忙轉出小巷分派任務。


    隨見一隊隊鐵甲如雪的騎兵分開人群,朝著不同方向駛去,鐵蹄聲仿佛帶著張崇義難以掩飾的怒火。


    張崇義緩步走到桐葉街街尾,寇登張擒虎亦步亦趨跟在後邊。


    張擒虎憨態可掬,毫無察覺。


    寇登猜測今天會有很多官員大難臨頭,或丟烏紗帽,或丟掉腦袋。


    站在賑災點前,張崇義虎視眈眈地盯著那三個衙役,眼中全是殺氣。


    那些衙役也不是省油的燈,瞧著他頭戴金冠,身穿虎螭錦服,渾身散發出王霸貴氣,猜測此人必是朝中大有來頭的達官貴人。


    大燕剛剛開國,文臣武將大多是年紀輕輕的青年將軍。


    三人相互對望,眼中微現疑懼,一個上唇蓄著山羊胡子的黑臉衙役向前兩步,躬身陪笑道:“這位大人,不知有何指教?”


    張崇義眼神如刀,兇狠地剜他們一眼,嚇得三人慌忙後退,噤若寒蟬。


    張崇義低頭抄起那把沾著稀粥的大鐵勺,在鍋底使勁刮了刮,竟然沒刮出半點米漿,轉身對寇登冷笑道:“你也是帶過兵的,你說說看,這鍋裏的東西算粥嗎?”


    寇登憤慨道:“這頂多算是一鍋淘米水,一點粥味都沒有,難怪最近餓死這麽多難民。肯定是有貪官汙吏中飽私囊,貪汙了賑災糧食。”


    三個衙役從他們的對話聽出了一些端倪,懷疑張崇義等人可能是微服私訪的大官,不停地左張右望,想要偷偷溜走給上司報訊。


    張崇義直勾勾瞪著他們,嚴詞恐嚇道:“你們最好不要亂動,乖乖在這等著,要是敢移動半步,頃刻間就讓你們人頭落地。”


    順手將鐵勺丟在鍋裏,鐺啷啷的聲音分外刺耳。


    張崇義站在街尾,滿街風光盡收眼底。


    百姓拖兒帶女開始在大門口張貼春聯,懸掛燈籠,歡歌笑語不絕於耳。


    若是沒有那些饑腸轆轆的難民,該是一幅多麽國泰民安的盛世美景。


    張崇義越想越是費解,這些年戰亂害死了成千上萬的無辜百姓,在他的治下貪官汙吏為何還是多如過江之鯽?


    如若他們隻是單純的貪財受賄,哪怕是貪汙個幾千幾萬兩白銀,他都懶得深挖嚴處。


    都說千裏當官隻為財,水至清則無魚,他從不奢求天下官吏都能成為兩袖清風的道德楷模。


    然而在這大亂之世,糧食是多少窮人的救命稻草,他們怎麽能夠如此喪盡天良,將救命的糧食據為己有?


    治亂世要用重典,前些年在青州,他一口氣斬殺十幾個倒賣糧食的貪官,在清河郡也砍了不少人頭,怎奈依然刹不住這股歪風邪氣。


    問題根源究竟在何處?


    楊千鍾等人整天引用聖人語錄,什麽“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則眾星拱之”,什麽“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莫非真是他這個皇帝上梁不正麽?


    旁邊是座規模極小的土地廟,廟中端坐著一尊泥塑土地像,旁邊矗立著兩棵黃葉落盡的槐樹。


    他不知不覺蹲在土地廟前的石階上,順手拾起枯黃樹枝在地上劃來劃去,轉身凝視著威嚴的土地神像,神情有些淒苦。


    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就要在土地公的眼皮底下整肅一下大燕國的吏治。


    半個時辰後,就有三省六部及京兆府的中下層官員,或乘轎或騎馬來到桐葉街。


    這些修煉成精的老狐狸,遠遠瞥見皇帝陛下坐在賑災點,登時恍然大悟,有人麵露釋然,有人驚疑惶恐。


    他們遠在一裏外,或者滾鞍下馬,或者鑽出轎簾,紛紛步行來到土地廟前序班次跪下。


    不多時就黑壓壓占據了半條街,這恐怖陣勢著實震驚了桐葉街歡慶佳節的尋常百姓。


    消息不脛而走,附近一些好事之徒懷著疑慮,三三兩兩聚攏過來,躲在街頭巷尾遙觀事態發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槍氣素霓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道無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道無花並收藏槍氣素霓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