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兵部裴尚書求見。”
李監進殿通傳,皇帝沒有抬頭,仍盯著麵前的奏折:“讓他進來。”
殿門前發出木板承重的聲音,裴尚書輕輕提著衣擺跨進來,在皇帝跟前幾步遠處停下行禮。
皇帝揚了揚手,仍舊低著頭。
“裴卿所為何事?”
“西北傳來消息,契赫勒南邊的一個前哨遇襲,損失了不少人,抓來的峪倫部俘虜也全跑了。”
皇帝終於提了提眼皮:“也不是什麽大事,當時峪倫部定然有逃脫圍剿的人,人家打了他們,他們再打迴去。”
“非也,聖人。”裴尚書上前一步,拱手道,“契赫勒人說,襲擊的人當中,為首的是一個年輕人,約莫二十左右的年紀,但看不清臉。”
“啪嗒”一聲,皇帝把筆擱在架子上,目光緩緩落在裴尚書臉上。
“裴卿是覺得,此人是阿史那奧古孜?”
“雖不真切,但阿史那王子至今未被找到,臣以為,有這種可能。”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皇帝搖搖頭,再度拿起筆批閱奏折,“再說了,如今峪倫部已不複存在,幾個殘兵成不了氣候,哪怕成了,那也是契赫勒應該擔心的事情,不是吾等。”
“可……”裴尚書斟酌一番,“當初契赫勒讓梁軍找到阿史那王子的,咱們……”
“啪”,麵前突然飛過來一個東西,裴尚書嚇得一抖,低下頭看,衣角洇開了一團墨水,他趕緊垂下頭不敢答話。
“朕看其幾乎一統草原,才暗中撤迴駐守峪倫部的部隊,以求相安無事,難不成還得送佛送到西,非得找到阿史那奧古孜不成?北方如今都是契赫勒的部眾,連幾個亡國奴都找不到,那是他們沒本事!”
皇帝的聲音響徹殿內,在安靜的夜晚成陣陣迴音,在鬥拱和柱子間縈繞。
裴尚書應聲,見皇帝擺了擺手,這才如釋重負地退了出去。
李監躬身向他行禮,裴尚書穿上鞋,摸了摸額角,點點頭。
正準備告辭離開,眼角餘光卻捕捉到一個黑影一閃而過,待他往轉角處定睛看去,卻什麽也沒有。
罷了,許是哪裏來的狸奴,晚上看不真切。若是不速之客,禁軍也不會由他亂來。
裴尚書揉了揉眼睛,提著袍子走下台階。
——而大殿轉角處,雁行在黑暗中渾身發抖,牙齒都在極度驚恐和憤怒中發出磕碰的聲音,她狠狠將手成爪,摳住宮殿的牆壁,直到指甲崩裂,留下幾道血痕,才堪堪止住。
額角的冷汗不停地流進衣領,在夜風裏涼意一絲一絲進入四肢百骸,像地獄裏惡鬼的爪牙,拚了命地要將她拖進冰冷的洞窟,在她耳邊嘯叫,她明明是歸屬它們一員的猙獰修羅。
巴肯雖然早在她心裏種下對梁帝不信任的種子,可她的情感一直隻停留在除夕宮宴時對趙叔元和明容再度生效的婚約的不滿。
她後來也已想過,如果不是梁帝的意思,明容哪怕再怎麽喜歡趙叔元,恐怕也不能夠在跟異族王子剛定下和親後,就又改許靖王府。
也有過後悔,是不是當時對明容說了太重的話。
可她想破了腦袋,也沒料到梁帝會是峪倫部滅族的背後推手。
為什麽!為什麽!!
她和奧古孜在北郊禁苑圍獵時不顧自身,護著他殺出重圍,他們的父親一年又一年喜氣洋洋讓人帶著大批的牛羊入供大梁,隻為表示兩家兄弟之好,峪倫部稱臣之心。
為什麽梁帝能夠這樣輕易地將他們全族的性命推到屠刀之下!!
既然滿心的要他們死,當初何必還假惺惺讓鐵騎兵護送他們北上。
鐵騎兵……
雁行想起來那近乎光芒萬丈、所向披靡的百戰雄師,大梁天將二十年前就曾橫掃北方,讓突厥各部不敢稍有侵擾,為何二十年後救不下一個小小的峪倫部。
她的父汗,一個部落的族長!在麵對大梁禮官時何等的恭順親和,換不來一條,隻要一條……峪倫部人的命。
原來兄弟永遠是先兄後弟,君臣永遠是以君為先。兄不愛弟,同室操戈,君不信臣,棄之敝履。
正當雁行幾乎渾身脫力時,突然聽到一陣有力的踏步聲,知道是巡邏的禁軍來了,立刻抹了一把臉,快速從殿後繞過,在黑夜的庇護下離開。
……
過了三五日,明容沒想到趙叔元又會與她約在宣明酒肆,不過正好三娘又推出了新的菜品,他們約頓飯好像也不為過。
熟悉的天字一號房,熟悉的兩個人,熟悉的情景,但好像今日趙叔元頗有些要開門見山的架勢。
“你這三番五次的,是不怕你阿爺盯上你,還是不怕我阿爺盯上你。”
明容在他麵前坐下,先俯身嗅了嗅一桌子的菜,滿意地點了點頭。
趙叔元麵不改色,沉聲道:“我今日來,是有要事告訴你。”
見他麵色嚴肅,明容斂了笑意,看迴去。
“你不是一直在查契赫勒的事情,但進了宮門,就隻有我能辦到了。”
“你有眉目了?”明容的聲音微微顫抖,趙叔元當然察覺到了,眼裏劃過轉瞬即逝的落寞。
“不是有眉目,是有結果了。”
趙叔元垂下眼簾,深吸了一口氣,明容有些不耐煩了,追問道:“到底是怎麽迴事?”
“……你,你別恨我。”
趙叔元望著她,平靜的目光裏仿佛蓄了一汪湖水,沉靜又平和,可是這一汪湖水卻好像突然決堤,開閘泄洪,盡數湧進了明容的心裏。
他已經什麽都不用說了。
明容沒有大喊大叫,沒有哭,沒有鬧,她隻是靜靜地坐在那裏,微微低著頭,蝶翅般的睫毛輕輕顫動,安靜得像沒有生命的人偶。
但趙叔元知道,她已經什麽都明白了,隻是她永遠都在用那個小小的身軀消化一切,無論是春風細雨,還是深淵汪洋。
屋內的漏刻發出滴答的響聲,水滴敲擊在水麵上,一圈、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化開了有一世之久。
明容才終於將手伸向一邊的筷子,卻在將要握住時沒有抓住,鬆了手,兩人都沒有動,任由筷子掉在坐席上,慢慢滾到一邊。
“你……”
這時候應該說什麽呢?趙叔元心裏摸不著底,感覺說什麽都沒有用處。
當契赫勒的線索進入四方館時,他和明容心裏已都有一個模糊的猜想,但兩人都極有默契地移開了視線,不願去深究背後的緣故。
但是紙裏包不住火,真相終於還是自己撕破了臉,露出血肉模糊的麵孔懟到他們臉上。
說你看呀,你不願意看,我自己給你看。
“你打算怎麽做?”
趙叔元輕聲問道。
明容將目光從地上撿起來,收拾一下,聚焦到趙叔元臉上。
“我能怎麽做……”
其實不管猜想有沒有板上釘釘,她都什麽也做不了,那個人是帝王,是她叔父一樣看著她長大的人。
“我做不了什麽。”她苦笑一聲,她能做的也隻是知道了這件事,僅此而已,分明一開始就能料到的事情,為什麽還要自欺欺人地去追查,好像她真能改變什麽一樣。
“可惜了這一桌子好菜。”
她轉過頭,身子前傾,想叫吳山進來,再拿一雙筷子過來,趙叔元先一步把自己的遞給了她。
“我沒有用過。”他補充道。
明容握著筷子,卻沒有下一步行動。
半晌,才說道:“趙叔元,你的封號是‘靖’。”
“可以是謙卑恭敬,也可以是平定安寧。”
“你到底是哪一種。”
如果是小時候的趙叔元,她一定認為是前者,哪怕這個字總與兵刃相聯,她也覺得他一定是溫柔的,但是現在呢,他是屬於誰的兵刃?
她需要再確定一下。
“吾乃,大梁靖王。”
趙叔元微不可察地鬆了口氣。
是恭敬的兒子,也是平定四方的親王。
……
“老三把這件事告訴那丫頭了?”
皇帝手裏撚著一枝海棠,氣溫不知怎的突然熱了,海棠花一下就開了。
睨了一眼身旁的探子,見那人點點頭,他扯了一下嘴角。
“傳昭陽縣主進宮吧。”
“哼,這小子,以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忘了誰是他老子,巴巴兒地上去討人家姑娘開心,小心自己到後麵竹籃打水一場空。”
皇帝瞥了一眼李監,自顧自笑起來,李監訕訕地陪著笑。
……
此刻,明容正跪在大殿上,殿裏除了她和皇帝再無第三人。
皇帝久久不出聲,她也隻能繼續跪著,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撒個嬌,就蹦蹦跳跳起來。
剛離了宣明酒肆,迴到侯府,就碰上前來傳召的內官,明容隱隱有了預感,皇帝說不定已經知曉了。
看完最後一本奏折,皇帝才緩緩起身,走到明容身前,伸出一隻手拉她起來。
“跪疼了吧,讓你也嚐嚐老三上次受的罪。”
“迴聖人,不疼。”
明容站起來,訥訥地來了一句,把皇帝逗笑了。
“那要不你繼續跪著。”他話音裏帶著笑,話雖不是什麽好話,聽著卻也不嚇人。
走出去幾步,他突然叉著腰,迴身看向明容:“你說你,放著好好的姑娘不做,天天學那幫男人們這也打探那也打探,你圖什麽?”
“高祖時公主尚且為國征戰,祖母亦曾出入朝堂,妾為何不可有一二幕僚?”
“你那是……”皇帝又想了想,似乎、的確,也有用處,雖然有些出乎他意料。
他當時知道時,還頗為意外,一方麵是他得知的同時,被告知趙叔元已先知道了,卻瞞著自己,另一方麵,這徐明容找的人都挺別具一格。像那個什麽三娘,是個以前遭到夫君虐待的再嫁婦,還有跑商的小販啦,識點字貼補家用的農婦,還有寡婦和什麽從良的青樓女子,不一而足,女人多,男人少。
皇帝站定了,將手背在身後。
“那你如今,知曉是朕放任峪倫部被契赫勒攻下,作何感想呢?”
縱然已平複下去許久,乍一下,明容心裏還是一陣波濤洶湧。
“不敢。”
她怕自己再多一個字,眼淚就要不爭氣地掉下來。
“為何不敢,你從小跟朕也不見外,能說不能說的你都說的多了去了。”
皇帝迴到桌案邊盤腿坐下,抬頭看著她:“朕準你今日暢所欲言,說什麽朕都不會降罪於你,也不會累及父兄。”
明容踱至他麵前,稽首而拜。
起身道:“思及當日阿史那兄妹救駕之功,聖人可會夜夜受良心煎熬?”
皇帝抿著嘴,擠出一個字:“會。”
他又道:“趙七郎會,作為大梁的皇帝,朕問心無愧。”
“為什麽?!”明容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他,“明容自幼受聖人教導,讀聖賢書,明是非功過,縱然知恩不報恩,也不應以怨報德,此非君子所為。聖人欲做明君,難道不應該先過君子麽?!”
“朕是君王!”
皇帝一拍桌子,怒吼道。明容嚇得微微一抖,眼淚在眼眶裏打轉。
“朕是大梁的君王,管不著草原上的爭鬥,朕隻為大梁的黎民計,契赫勒已成氣候,難不成朕為了一個小小的外族部落,要與契赫勒一決高下,要邊境的百姓再受戰亂之苦!”
“你不是神通廣大麽?南邊閩王的事情你不知道?朕放著內憂不管,還要主動挑起外患嗎……咳咳咳……”
皇帝麵目赤紅,一連串的咳嗽打斷了他還想說的話。
明容想起他被下藥的事情,隻是不知他是否知曉,猶豫了一下還是起身,探著身子拍了拍他的背。
“你是大梁的昭陽縣主。”
比起方才的中氣十足,皇帝現在多了點氣聲,聽著有些氣力不足,他微微側過臉,仰視著明容。
那張麵目像極了他早逝姑母的女孩,如今眼裏的悲戚和擔憂,多像她當時,抱著他父親的樣子。
大梁最眾星捧月的長公主,在滿地鮮血的昏暗大殿裏,送走了她晚年昏聵的弟弟。
他當時站在大殿門口,披著一身的月光,靜靜地看著。
他並不多在乎這位血肉相連的父親有多少臨終遺言,也不在乎他是否認可自己成為新帝。
反正多少寒來暑往,自己都不曾被記起。
叛軍殺進了大殿,鐵甲銀槍的青年將軍一騎當先,衝破了敵軍,臃腫肥胖的皇帝還沒來得及受拱衛,就已先嚇破了膽。
何其可笑!
他撐著桌案,直起上半身。
“你是大梁的昭陽縣主。”他又重複了一遍。
不止是忠勇侯府的徐三娘,還是受過封地,享有食邑,食君之祿的昭陽縣主。
你的光輝應該照耀大梁的子民,而非王土之外的荒蕪大地。
“鐵騎兵是世代忠勇侯培養出的國之利刃,是有血有肉的兵勇,若與契赫勒交戰,你如何忍心,要他們為了外族屍橫遍野?”
明容的頭顱連同肩膀一起垮下來,像脫盡了渾身的力氣,她想要反駁,又實在被皇帝戳了軟肋。
京城事變時,若沒有蕭統領和一眾兄弟,她和母親、二哥都難逃死劫;在靈州時,若沒有陳遠他們拚死相護,她早就死在了八歲。
程皓戰死時,程夫人何其痛苦,而他還是一軍將領,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像他一樣的鐵騎兵,誰又沒有自己掛念的人。
“我不知道。”她無力道。
李監進殿通傳,皇帝沒有抬頭,仍盯著麵前的奏折:“讓他進來。”
殿門前發出木板承重的聲音,裴尚書輕輕提著衣擺跨進來,在皇帝跟前幾步遠處停下行禮。
皇帝揚了揚手,仍舊低著頭。
“裴卿所為何事?”
“西北傳來消息,契赫勒南邊的一個前哨遇襲,損失了不少人,抓來的峪倫部俘虜也全跑了。”
皇帝終於提了提眼皮:“也不是什麽大事,當時峪倫部定然有逃脫圍剿的人,人家打了他們,他們再打迴去。”
“非也,聖人。”裴尚書上前一步,拱手道,“契赫勒人說,襲擊的人當中,為首的是一個年輕人,約莫二十左右的年紀,但看不清臉。”
“啪嗒”一聲,皇帝把筆擱在架子上,目光緩緩落在裴尚書臉上。
“裴卿是覺得,此人是阿史那奧古孜?”
“雖不真切,但阿史那王子至今未被找到,臣以為,有這種可能。”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皇帝搖搖頭,再度拿起筆批閱奏折,“再說了,如今峪倫部已不複存在,幾個殘兵成不了氣候,哪怕成了,那也是契赫勒應該擔心的事情,不是吾等。”
“可……”裴尚書斟酌一番,“當初契赫勒讓梁軍找到阿史那王子的,咱們……”
“啪”,麵前突然飛過來一個東西,裴尚書嚇得一抖,低下頭看,衣角洇開了一團墨水,他趕緊垂下頭不敢答話。
“朕看其幾乎一統草原,才暗中撤迴駐守峪倫部的部隊,以求相安無事,難不成還得送佛送到西,非得找到阿史那奧古孜不成?北方如今都是契赫勒的部眾,連幾個亡國奴都找不到,那是他們沒本事!”
皇帝的聲音響徹殿內,在安靜的夜晚成陣陣迴音,在鬥拱和柱子間縈繞。
裴尚書應聲,見皇帝擺了擺手,這才如釋重負地退了出去。
李監躬身向他行禮,裴尚書穿上鞋,摸了摸額角,點點頭。
正準備告辭離開,眼角餘光卻捕捉到一個黑影一閃而過,待他往轉角處定睛看去,卻什麽也沒有。
罷了,許是哪裏來的狸奴,晚上看不真切。若是不速之客,禁軍也不會由他亂來。
裴尚書揉了揉眼睛,提著袍子走下台階。
——而大殿轉角處,雁行在黑暗中渾身發抖,牙齒都在極度驚恐和憤怒中發出磕碰的聲音,她狠狠將手成爪,摳住宮殿的牆壁,直到指甲崩裂,留下幾道血痕,才堪堪止住。
額角的冷汗不停地流進衣領,在夜風裏涼意一絲一絲進入四肢百骸,像地獄裏惡鬼的爪牙,拚了命地要將她拖進冰冷的洞窟,在她耳邊嘯叫,她明明是歸屬它們一員的猙獰修羅。
巴肯雖然早在她心裏種下對梁帝不信任的種子,可她的情感一直隻停留在除夕宮宴時對趙叔元和明容再度生效的婚約的不滿。
她後來也已想過,如果不是梁帝的意思,明容哪怕再怎麽喜歡趙叔元,恐怕也不能夠在跟異族王子剛定下和親後,就又改許靖王府。
也有過後悔,是不是當時對明容說了太重的話。
可她想破了腦袋,也沒料到梁帝會是峪倫部滅族的背後推手。
為什麽!為什麽!!
她和奧古孜在北郊禁苑圍獵時不顧自身,護著他殺出重圍,他們的父親一年又一年喜氣洋洋讓人帶著大批的牛羊入供大梁,隻為表示兩家兄弟之好,峪倫部稱臣之心。
為什麽梁帝能夠這樣輕易地將他們全族的性命推到屠刀之下!!
既然滿心的要他們死,當初何必還假惺惺讓鐵騎兵護送他們北上。
鐵騎兵……
雁行想起來那近乎光芒萬丈、所向披靡的百戰雄師,大梁天將二十年前就曾橫掃北方,讓突厥各部不敢稍有侵擾,為何二十年後救不下一個小小的峪倫部。
她的父汗,一個部落的族長!在麵對大梁禮官時何等的恭順親和,換不來一條,隻要一條……峪倫部人的命。
原來兄弟永遠是先兄後弟,君臣永遠是以君為先。兄不愛弟,同室操戈,君不信臣,棄之敝履。
正當雁行幾乎渾身脫力時,突然聽到一陣有力的踏步聲,知道是巡邏的禁軍來了,立刻抹了一把臉,快速從殿後繞過,在黑夜的庇護下離開。
……
過了三五日,明容沒想到趙叔元又會與她約在宣明酒肆,不過正好三娘又推出了新的菜品,他們約頓飯好像也不為過。
熟悉的天字一號房,熟悉的兩個人,熟悉的情景,但好像今日趙叔元頗有些要開門見山的架勢。
“你這三番五次的,是不怕你阿爺盯上你,還是不怕我阿爺盯上你。”
明容在他麵前坐下,先俯身嗅了嗅一桌子的菜,滿意地點了點頭。
趙叔元麵不改色,沉聲道:“我今日來,是有要事告訴你。”
見他麵色嚴肅,明容斂了笑意,看迴去。
“你不是一直在查契赫勒的事情,但進了宮門,就隻有我能辦到了。”
“你有眉目了?”明容的聲音微微顫抖,趙叔元當然察覺到了,眼裏劃過轉瞬即逝的落寞。
“不是有眉目,是有結果了。”
趙叔元垂下眼簾,深吸了一口氣,明容有些不耐煩了,追問道:“到底是怎麽迴事?”
“……你,你別恨我。”
趙叔元望著她,平靜的目光裏仿佛蓄了一汪湖水,沉靜又平和,可是這一汪湖水卻好像突然決堤,開閘泄洪,盡數湧進了明容的心裏。
他已經什麽都不用說了。
明容沒有大喊大叫,沒有哭,沒有鬧,她隻是靜靜地坐在那裏,微微低著頭,蝶翅般的睫毛輕輕顫動,安靜得像沒有生命的人偶。
但趙叔元知道,她已經什麽都明白了,隻是她永遠都在用那個小小的身軀消化一切,無論是春風細雨,還是深淵汪洋。
屋內的漏刻發出滴答的響聲,水滴敲擊在水麵上,一圈、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化開了有一世之久。
明容才終於將手伸向一邊的筷子,卻在將要握住時沒有抓住,鬆了手,兩人都沒有動,任由筷子掉在坐席上,慢慢滾到一邊。
“你……”
這時候應該說什麽呢?趙叔元心裏摸不著底,感覺說什麽都沒有用處。
當契赫勒的線索進入四方館時,他和明容心裏已都有一個模糊的猜想,但兩人都極有默契地移開了視線,不願去深究背後的緣故。
但是紙裏包不住火,真相終於還是自己撕破了臉,露出血肉模糊的麵孔懟到他們臉上。
說你看呀,你不願意看,我自己給你看。
“你打算怎麽做?”
趙叔元輕聲問道。
明容將目光從地上撿起來,收拾一下,聚焦到趙叔元臉上。
“我能怎麽做……”
其實不管猜想有沒有板上釘釘,她都什麽也做不了,那個人是帝王,是她叔父一樣看著她長大的人。
“我做不了什麽。”她苦笑一聲,她能做的也隻是知道了這件事,僅此而已,分明一開始就能料到的事情,為什麽還要自欺欺人地去追查,好像她真能改變什麽一樣。
“可惜了這一桌子好菜。”
她轉過頭,身子前傾,想叫吳山進來,再拿一雙筷子過來,趙叔元先一步把自己的遞給了她。
“我沒有用過。”他補充道。
明容握著筷子,卻沒有下一步行動。
半晌,才說道:“趙叔元,你的封號是‘靖’。”
“可以是謙卑恭敬,也可以是平定安寧。”
“你到底是哪一種。”
如果是小時候的趙叔元,她一定認為是前者,哪怕這個字總與兵刃相聯,她也覺得他一定是溫柔的,但是現在呢,他是屬於誰的兵刃?
她需要再確定一下。
“吾乃,大梁靖王。”
趙叔元微不可察地鬆了口氣。
是恭敬的兒子,也是平定四方的親王。
……
“老三把這件事告訴那丫頭了?”
皇帝手裏撚著一枝海棠,氣溫不知怎的突然熱了,海棠花一下就開了。
睨了一眼身旁的探子,見那人點點頭,他扯了一下嘴角。
“傳昭陽縣主進宮吧。”
“哼,這小子,以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忘了誰是他老子,巴巴兒地上去討人家姑娘開心,小心自己到後麵竹籃打水一場空。”
皇帝瞥了一眼李監,自顧自笑起來,李監訕訕地陪著笑。
……
此刻,明容正跪在大殿上,殿裏除了她和皇帝再無第三人。
皇帝久久不出聲,她也隻能繼續跪著,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撒個嬌,就蹦蹦跳跳起來。
剛離了宣明酒肆,迴到侯府,就碰上前來傳召的內官,明容隱隱有了預感,皇帝說不定已經知曉了。
看完最後一本奏折,皇帝才緩緩起身,走到明容身前,伸出一隻手拉她起來。
“跪疼了吧,讓你也嚐嚐老三上次受的罪。”
“迴聖人,不疼。”
明容站起來,訥訥地來了一句,把皇帝逗笑了。
“那要不你繼續跪著。”他話音裏帶著笑,話雖不是什麽好話,聽著卻也不嚇人。
走出去幾步,他突然叉著腰,迴身看向明容:“你說你,放著好好的姑娘不做,天天學那幫男人們這也打探那也打探,你圖什麽?”
“高祖時公主尚且為國征戰,祖母亦曾出入朝堂,妾為何不可有一二幕僚?”
“你那是……”皇帝又想了想,似乎、的確,也有用處,雖然有些出乎他意料。
他當時知道時,還頗為意外,一方麵是他得知的同時,被告知趙叔元已先知道了,卻瞞著自己,另一方麵,這徐明容找的人都挺別具一格。像那個什麽三娘,是個以前遭到夫君虐待的再嫁婦,還有跑商的小販啦,識點字貼補家用的農婦,還有寡婦和什麽從良的青樓女子,不一而足,女人多,男人少。
皇帝站定了,將手背在身後。
“那你如今,知曉是朕放任峪倫部被契赫勒攻下,作何感想呢?”
縱然已平複下去許久,乍一下,明容心裏還是一陣波濤洶湧。
“不敢。”
她怕自己再多一個字,眼淚就要不爭氣地掉下來。
“為何不敢,你從小跟朕也不見外,能說不能說的你都說的多了去了。”
皇帝迴到桌案邊盤腿坐下,抬頭看著她:“朕準你今日暢所欲言,說什麽朕都不會降罪於你,也不會累及父兄。”
明容踱至他麵前,稽首而拜。
起身道:“思及當日阿史那兄妹救駕之功,聖人可會夜夜受良心煎熬?”
皇帝抿著嘴,擠出一個字:“會。”
他又道:“趙七郎會,作為大梁的皇帝,朕問心無愧。”
“為什麽?!”明容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他,“明容自幼受聖人教導,讀聖賢書,明是非功過,縱然知恩不報恩,也不應以怨報德,此非君子所為。聖人欲做明君,難道不應該先過君子麽?!”
“朕是君王!”
皇帝一拍桌子,怒吼道。明容嚇得微微一抖,眼淚在眼眶裏打轉。
“朕是大梁的君王,管不著草原上的爭鬥,朕隻為大梁的黎民計,契赫勒已成氣候,難不成朕為了一個小小的外族部落,要與契赫勒一決高下,要邊境的百姓再受戰亂之苦!”
“你不是神通廣大麽?南邊閩王的事情你不知道?朕放著內憂不管,還要主動挑起外患嗎……咳咳咳……”
皇帝麵目赤紅,一連串的咳嗽打斷了他還想說的話。
明容想起他被下藥的事情,隻是不知他是否知曉,猶豫了一下還是起身,探著身子拍了拍他的背。
“你是大梁的昭陽縣主。”
比起方才的中氣十足,皇帝現在多了點氣聲,聽著有些氣力不足,他微微側過臉,仰視著明容。
那張麵目像極了他早逝姑母的女孩,如今眼裏的悲戚和擔憂,多像她當時,抱著他父親的樣子。
大梁最眾星捧月的長公主,在滿地鮮血的昏暗大殿裏,送走了她晚年昏聵的弟弟。
他當時站在大殿門口,披著一身的月光,靜靜地看著。
他並不多在乎這位血肉相連的父親有多少臨終遺言,也不在乎他是否認可自己成為新帝。
反正多少寒來暑往,自己都不曾被記起。
叛軍殺進了大殿,鐵甲銀槍的青年將軍一騎當先,衝破了敵軍,臃腫肥胖的皇帝還沒來得及受拱衛,就已先嚇破了膽。
何其可笑!
他撐著桌案,直起上半身。
“你是大梁的昭陽縣主。”他又重複了一遍。
不止是忠勇侯府的徐三娘,還是受過封地,享有食邑,食君之祿的昭陽縣主。
你的光輝應該照耀大梁的子民,而非王土之外的荒蕪大地。
“鐵騎兵是世代忠勇侯培養出的國之利刃,是有血有肉的兵勇,若與契赫勒交戰,你如何忍心,要他們為了外族屍橫遍野?”
明容的頭顱連同肩膀一起垮下來,像脫盡了渾身的力氣,她想要反駁,又實在被皇帝戳了軟肋。
京城事變時,若沒有蕭統領和一眾兄弟,她和母親、二哥都難逃死劫;在靈州時,若沒有陳遠他們拚死相護,她早就死在了八歲。
程皓戰死時,程夫人何其痛苦,而他還是一軍將領,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像他一樣的鐵騎兵,誰又沒有自己掛念的人。
“我不知道。”她無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