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摘星樓被靖王借去了一些人,愛熱鬧的幾個恰好都走了,如今小樓裏正是冷清,月憐一個人拿著掃帚在廊下有一搭沒一搭掃著。
“你在這裏做什麽?”
是明容的聲音,月憐猛地抬起頭,扔下掃帚跑過去,屈膝行禮。
“姑娘好久沒來了,我去叫她們出來。”
“不必了。”明容抬手製止,“之前年前年後都忙,雖說就隔了兩堵院牆,我也沒來看看你們。”
“兩堵牆的事兒,您不來,喚我們過去也是一樣的。”月憐笑道。
“她們在做什麽呢?”明容往裏頭瞧了一眼。
月憐甩了甩袖子,淺淺笑著:“靖王之前同三娘借人,咱們這兒的小麻雀都走了,剩下的想必不是看書就是自己寫寫畫畫的,哦,還有個雲娘怕是在後麵種菜。”
兩人坐在廊下說話,幾乎圓滿的月亮漸漸掛到飛簷之上,忽然聽到翅膀扇動的聲音,月憐仰起臉,見一隻白鴿落下來,她伸出胳膊接住。
“是三娘那裏來的。”月憐從鴿子腿上取下字條,交給明容。
明容用手指將字條捋平,沒看幾字,眉心便扭在了一起。
“出什麽事了?”月憐疑道。
“是靖王。”明容把字條給月憐,唿了口氣看向遠處,“剛和二哥誇他細心呢,要不是他清寧宮裏摘星樓的人瞧著不對,傳信給三娘報知我,明日咱們便要眼瞧著他禁足,還都被蒙在鼓裏什麽都不知道。”
月憐低著頭看完了,神色也漸漸凝重:“不過也多虧了殿下,他把咱們兩個姐妹放在清寧宮,不然咱們也知曉不了宮裏的事兒。”
“你留在這裏,叫其他人也是,不要輕舉妄動,我現在速速去告知父親。”
明容出了院子,一路抄近道跑到昭覺居,徐照樸正好拉著光艫在院子裏煮酒,看到明容來了,光艫張口便想拉著她一起,被徐照樸瞧出來,先伸手擋住了。
“妹妹怎麽來了?”光艫揮了揮手,叫人拿軟墊來。
“我不坐了,有要緊事。”
明容徑直走過來,把字條塞給徐照樸,站在一旁道:“靖王和二殿下得召進宮,卻得知先有人假扮他們二人,情急之下調動了北衙禁軍,直奔清寧宮,二位聖人好在什麽事也沒有,這會兒怕是要責罵他們了。”
光艫的長眉蹙起來:“天家父子之情深厚,事出有因,怕也不會責罰,罵兩句就算了。”
徐照樸歎了口氣,放下字條,搖頭道:“不是這個,是聖人根本沒有傳召,這個時間點本就蹊蹺,可這半年來聖人時常憂愁,三更半夜傳召也是有的事,怕是二位殿下因此也沒有起疑,直奔皇宮了。”
明容:“若是他二位受猜疑責罰,太子……”
“怕是不會,太子殿下地位穩固,朝中無有異議,況他最重孝悌親情,應不會做這種事。”光艫打斷她的話頭。
明容垂下眼,她也不願猜忌趙叔文,況這種多此一舉的事情,實在也沒必要幹。
“幸好趙叔元沒動南衙禁軍,不然怕是阿爺和沈姑父此時也脫不開身。”她歎了口氣,“隻是羽林軍左衛大將軍是鄭皇後的叔父,怕是她要為難了。”
“難說,鄭將軍家的小子跟你二哥在國子學裏也算交好。”徐照樸抹了一把臉,盡力摒除酒氣,讓自己清醒些。
光艫摸了摸後腦勺,他也不是故意的。
明容這下算是明白了,什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雖說鄭家出身寒門,可女兒當了皇後,這長安城裏的趙家、徐家、沈家、鄭家,族人間不是沾親帶故便是自幼相識,出了事情誰也跑不了。更別提她還有個程家長房嫡女的親娘,世家大族、皇親國戚,這還有個文官清流。
“壞了,趙叔元下午才給我送了禮,晚上就帶禁軍進宮,即便和阿爺無關,也難免聖人多心。”明容扶額,她就知道不會平白無故多些好事出來。
“聖人年紀上來了,經不起從前那般折騰,之前龍體受損,他也是……性情不如當年了。”徐照樸說得很委婉,但連他這種除了帶兵打仗之外,便有些粗線條的人都看出來了,皇帝不是那個情真意切的藩王了,更不是那個從小追在他屁股後頭哭的小皇子。
“讓妹妹進宮一趟吧,叫金吾衛的人跟著,便不怕宵禁了。”光艫看向徐照樸,提議道。
“叫明容去……”
“阿爺在軍中任職,兒在國子學,且還要春闈,此番若是唐突前去,怕是火上澆油,不如讓妹妹去,她是欽定的皇妃,聖人見她維護靖王,說不定反會高興。”
事實證明,徐光艫同誌在揣測聖意上是有點天賦的。
明容到清寧宮時,將吳山留在宮門外,自己一人進去。見皇帝麵色陰沉,在殿門口來迴踱步,鄭皇後束手無策,隻得滿麵愁容站在一旁,看著兩個兒子在台階下跪了半個時辰。
兩個皇子於傍晚無詔進宮,還帶著禁軍直闖後宮,趙家的祖宗本就有宮變上位者,皇帝在看到兩人出現在一群披堅執銳的禁軍之後時,渾身像過了一遍電,頭冠都要被炸起來了。
他現在是氣昏了頭,若非鄭皇後苦苦攔著,怕是當場就要叫人把叔慈、叔元兩個先各打五十大板。
看到明容的身影在宮門口出現,他先是有些詫異,轉而心下了然,嘴角忍不住露出笑意,被他遮掩過去。
“深更半夜,昭陽倒是來得巧。”
皇帝背手而立,居高臨下看著明容在趙叔元斜後方跪地行禮,恭敬臣服。
“臣女惶恐,但請聖人責罰,隻是二殿下與靖王殿下對聖人竭誠盡節、孝思不匱,此心天地日月可鑒,斷不敢行叛逆不孝之事,此番貿然進宮,定有所隱情,聖人明察秋毫,定叫惡黨奸計無所遁形。”
她本想與皇帝講親情,可轉念一想,自古帝王家子弑父、弟弑兄者不在少數,兵甲在前,談親情是沒有用的,要談臣節。
“是靖王給你報的信?”皇帝淡淡道。
趙叔元正想開口,明容搶先道:“殿下今日遣人往侯府,給臣女送了些女兒家的玩意兒,臣女差人去王府答謝,卻得知殿下不在府上,得聖人傳召進宮了,恰碰上娘子身邊的人出宮欲尋臣女,方才得知此事。”
鄭皇後頗為意外,卻很快反應過來,上前一步應和道:“此事頗有蹊蹺,七郎何不三思,遣人細細去查了,再定也不遲。這兩個孩子的秉性七郎如何不知曉,若有人存心離間天家父子,其心可誅啊!”
“實是有人誆騙兒與三弟進宮,望父親明察!”趙叔慈叩首高聲道。
趙叔元伏在地上,默不作聲。
“哈哈哈!”
皇帝突然朗聲大笑。
在場的人都心裏一緊。
“如此,倒是朕心急了,來人!下去查,從朱雀門到清寧宮,沿路布防的所有禁軍,給朕挨個兒的查,在此之前,你二人便跪在此處,靜思己過!”
“兒知罪。”
趙叔慈還想辯解幾句,弟弟卻先出聲請罪,他雖心裏疑惑,也隻好先跟著他一塊兒。
“昭陽,你同朕進來。”
其餘跪著的禁軍退至殿外,明容緩緩起身,拍了拍裙擺上的灰塵,察覺到皇帝站在殿門口側頭瞟這裏,她低頭解下自己的披風,在趙叔元身邊蹲下,給他塞到膝蓋底下。
趙叔元慌忙抓住她的手腕:“不可,於禮不合……”
“聖人不會管的。”
她輕聲道,站起身,留下披風轉身,快步上了台階。
趙叔慈在旁邊看著,酸溜溜地咂了咂嘴,礙著皇帝還沒進去,不敢太張揚地調侃他。
進了殿內,暖烘烘的差點讓明容一下忘了方才寒風裏,一片甲戈,膽戰心驚的感覺,可總覺得現在才是真的冷。
鄭皇後扶著皇帝坐下,叫人趕快溫了飲子拿來。
“昭陽從小頗得朕心,你找了她來求情,倒是吃準了朕不會責罰她。”
皇帝扯了扯嘴角,鄭皇後苦笑著應下,她實是沒想到明容這一出,但懸著的心也放下了些。一個討喜的姑娘家,比一個厲害的皇子要好的多。
懷玨和懷玉住得離清寧宮有些路程,禁軍調動還擾不到她們那兒,而皇帝有意叫消息出不了丹鳳門,趙叔元又不曾調動南衙禁軍,因此東宮也沒得消息。
“昭陽縣主,你受縣主之祿,又身為忠勇侯之女,卻保兩個有謀反之疑的皇子,若他二人罪名屬實,無論同謀與否,忠勇侯府亦難逃一死,你豈非帶著侯府連坐?”皇帝挑了一下眉毛。
鄭皇後輕輕吸氣,捉著裙子便要上前為明容說話。
明容想起來光艫在她來之前的話,竟沒有鄭皇後那樣慌張。
原來是在這裏等著她,皇帝知道她對婚事不情願。
“臣女是侯府之人,亦食君之祿,也為聖人定下的靖王妃,禦賜姻緣連為同心,以此金玉良緣,願保靖王。”
“朕還以為,你對老三不上心呢。畢竟之前和阿史那奧古孜,朕和你嬸嬸可都看在眼裏。”
“臣女如今已許靖王殿下,自然要關心殿下的事情。”明容行禮道。
“可惜,你們兩個年紀都小,你還得等他兩年,不然,朕還能早些抱上孫子。”
明容幹笑了兩聲:“聖人就別取笑臣女了。”
“你父親呢?上次大朝會之後,他一直在大營裏,朕還沒見過他。”皇帝突然問道。
明容一福身:“臣女來時,父親和兄長在院兒裏吃酒。”
“朕宮裏這般焦頭爛額,他倒是有閑心。”皇帝故作玩笑,鄭皇後和明容卻有些笑不出來。
“今日事發突然,萬幸二位聖人貴體無恙,然父親領金吾衛之值,士兵有縱歹人入宮闈,父親亦有禦下不嚴之罪責,臣女不敢為父親開脫,但還請聖人準父親將功折罪。”
明容斂裙伏地,肅容以對。
“他不過享天倫之樂,又不曾帶兵進宮,何罪之有?”皇帝慢悠悠道,“忠勇侯為大梁多少次衝鋒陷陣,乃國之棟梁,朕怎能不知他忠心,不過開個玩笑罷了。”
“君安則國安,君有難而將有責,此君臣之道。君知臣忠心,則糞土臣此身清明,無愧於國祚,倫常之下,父親幸得忠孝兩全。二位殿下雖有違宮規,然事急從權,縱驚擾聖人,亦為君父盡忠盡孝之所為,怎敢有半分非分之想,望聖人明察。”
明容太久沒參與這種場合了,這一串話說得她快喘不上氣。
“起來吧。”皇帝沉默良久,抬了一下手掌。
他微微眯著眼睛,一雙眼睛藏在愈發下垂的眼瞼後麵盯著明容,鄭皇後望著他,見他的眼神仿佛在透過明容看什麽人。
明容幾乎要以為過了有一百年,她渾身都有些發毛,皇帝的目光才收迴去,然後緩慢地歎了口氣。
“朕當真是對你狠不下心。你和你二哥都不如你們兄長有福氣,不曾見過你祖母,先長寧大長公主,朕當年見過她,著九樹翟衣,立於朝堂,皇考有過時,麵責皇考,庇佑忠良,此絕代風華,無人能及。”
“你的身上,有你祖母的影子。”
明容有些愣怔,她在家很少聽人提起過這位祖母,隻能從旁人處知道些隻言片語,倒不是家裏人不願意講,隻是她從未見過,便也沒有感情,不大問起。
她張了張嘴:“臣女才疏學淺,不敢比肩祖母。”
她聽說,先長寧大長公主曾經幫助過年幼的皇帝和太後,在吃人的深宮裏保下兩條卑微的生命,想必皇帝也因此對她感念至深。
卻沒想到,皇帝的三言兩語中,先長寧大長公主曾是這樣耀眼的人,讓她不由得心馳神往。
明容迴過神來,覺得殿內的氣氛稍有緩和,於是望了一眼緊閉的殿門,又看了看鄭皇後,鄭皇後會意 走到皇帝身前道:“外麵風大,聖上不如叫他們進來跪著也成。”
事情還未水落石出,若是真叫人這麽冷的天跪出病來,確實也不好,畢竟上頭還有個因為舊傷,在天氣濕冷時腿腳不便的老大。
皇帝點了點頭,默許了,李監心裏鬆了口氣,出去把人叫進來。
二人進來時,趙叔慈明顯有些兩腿發顫,趙叔元勉強撐著,但也沒好到哪裏去,畢竟趙叔慈偶爾還偷偷懶,他雖有明容的披風跪著,卻是腰板挺直地結結實實跪了快一個時辰。
身上裹挾著寒風,趙叔元在離明容幾步遠的地方站定,臂彎處掛著那件披風。
“你在這裏做什麽?”
是明容的聲音,月憐猛地抬起頭,扔下掃帚跑過去,屈膝行禮。
“姑娘好久沒來了,我去叫她們出來。”
“不必了。”明容抬手製止,“之前年前年後都忙,雖說就隔了兩堵院牆,我也沒來看看你們。”
“兩堵牆的事兒,您不來,喚我們過去也是一樣的。”月憐笑道。
“她們在做什麽呢?”明容往裏頭瞧了一眼。
月憐甩了甩袖子,淺淺笑著:“靖王之前同三娘借人,咱們這兒的小麻雀都走了,剩下的想必不是看書就是自己寫寫畫畫的,哦,還有個雲娘怕是在後麵種菜。”
兩人坐在廊下說話,幾乎圓滿的月亮漸漸掛到飛簷之上,忽然聽到翅膀扇動的聲音,月憐仰起臉,見一隻白鴿落下來,她伸出胳膊接住。
“是三娘那裏來的。”月憐從鴿子腿上取下字條,交給明容。
明容用手指將字條捋平,沒看幾字,眉心便扭在了一起。
“出什麽事了?”月憐疑道。
“是靖王。”明容把字條給月憐,唿了口氣看向遠處,“剛和二哥誇他細心呢,要不是他清寧宮裏摘星樓的人瞧著不對,傳信給三娘報知我,明日咱們便要眼瞧著他禁足,還都被蒙在鼓裏什麽都不知道。”
月憐低著頭看完了,神色也漸漸凝重:“不過也多虧了殿下,他把咱們兩個姐妹放在清寧宮,不然咱們也知曉不了宮裏的事兒。”
“你留在這裏,叫其他人也是,不要輕舉妄動,我現在速速去告知父親。”
明容出了院子,一路抄近道跑到昭覺居,徐照樸正好拉著光艫在院子裏煮酒,看到明容來了,光艫張口便想拉著她一起,被徐照樸瞧出來,先伸手擋住了。
“妹妹怎麽來了?”光艫揮了揮手,叫人拿軟墊來。
“我不坐了,有要緊事。”
明容徑直走過來,把字條塞給徐照樸,站在一旁道:“靖王和二殿下得召進宮,卻得知先有人假扮他們二人,情急之下調動了北衙禁軍,直奔清寧宮,二位聖人好在什麽事也沒有,這會兒怕是要責罵他們了。”
光艫的長眉蹙起來:“天家父子之情深厚,事出有因,怕也不會責罰,罵兩句就算了。”
徐照樸歎了口氣,放下字條,搖頭道:“不是這個,是聖人根本沒有傳召,這個時間點本就蹊蹺,可這半年來聖人時常憂愁,三更半夜傳召也是有的事,怕是二位殿下因此也沒有起疑,直奔皇宮了。”
明容:“若是他二位受猜疑責罰,太子……”
“怕是不會,太子殿下地位穩固,朝中無有異議,況他最重孝悌親情,應不會做這種事。”光艫打斷她的話頭。
明容垂下眼,她也不願猜忌趙叔文,況這種多此一舉的事情,實在也沒必要幹。
“幸好趙叔元沒動南衙禁軍,不然怕是阿爺和沈姑父此時也脫不開身。”她歎了口氣,“隻是羽林軍左衛大將軍是鄭皇後的叔父,怕是她要為難了。”
“難說,鄭將軍家的小子跟你二哥在國子學裏也算交好。”徐照樸抹了一把臉,盡力摒除酒氣,讓自己清醒些。
光艫摸了摸後腦勺,他也不是故意的。
明容這下算是明白了,什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雖說鄭家出身寒門,可女兒當了皇後,這長安城裏的趙家、徐家、沈家、鄭家,族人間不是沾親帶故便是自幼相識,出了事情誰也跑不了。更別提她還有個程家長房嫡女的親娘,世家大族、皇親國戚,這還有個文官清流。
“壞了,趙叔元下午才給我送了禮,晚上就帶禁軍進宮,即便和阿爺無關,也難免聖人多心。”明容扶額,她就知道不會平白無故多些好事出來。
“聖人年紀上來了,經不起從前那般折騰,之前龍體受損,他也是……性情不如當年了。”徐照樸說得很委婉,但連他這種除了帶兵打仗之外,便有些粗線條的人都看出來了,皇帝不是那個情真意切的藩王了,更不是那個從小追在他屁股後頭哭的小皇子。
“讓妹妹進宮一趟吧,叫金吾衛的人跟著,便不怕宵禁了。”光艫看向徐照樸,提議道。
“叫明容去……”
“阿爺在軍中任職,兒在國子學,且還要春闈,此番若是唐突前去,怕是火上澆油,不如讓妹妹去,她是欽定的皇妃,聖人見她維護靖王,說不定反會高興。”
事實證明,徐光艫同誌在揣測聖意上是有點天賦的。
明容到清寧宮時,將吳山留在宮門外,自己一人進去。見皇帝麵色陰沉,在殿門口來迴踱步,鄭皇後束手無策,隻得滿麵愁容站在一旁,看著兩個兒子在台階下跪了半個時辰。
兩個皇子於傍晚無詔進宮,還帶著禁軍直闖後宮,趙家的祖宗本就有宮變上位者,皇帝在看到兩人出現在一群披堅執銳的禁軍之後時,渾身像過了一遍電,頭冠都要被炸起來了。
他現在是氣昏了頭,若非鄭皇後苦苦攔著,怕是當場就要叫人把叔慈、叔元兩個先各打五十大板。
看到明容的身影在宮門口出現,他先是有些詫異,轉而心下了然,嘴角忍不住露出笑意,被他遮掩過去。
“深更半夜,昭陽倒是來得巧。”
皇帝背手而立,居高臨下看著明容在趙叔元斜後方跪地行禮,恭敬臣服。
“臣女惶恐,但請聖人責罰,隻是二殿下與靖王殿下對聖人竭誠盡節、孝思不匱,此心天地日月可鑒,斷不敢行叛逆不孝之事,此番貿然進宮,定有所隱情,聖人明察秋毫,定叫惡黨奸計無所遁形。”
她本想與皇帝講親情,可轉念一想,自古帝王家子弑父、弟弑兄者不在少數,兵甲在前,談親情是沒有用的,要談臣節。
“是靖王給你報的信?”皇帝淡淡道。
趙叔元正想開口,明容搶先道:“殿下今日遣人往侯府,給臣女送了些女兒家的玩意兒,臣女差人去王府答謝,卻得知殿下不在府上,得聖人傳召進宮了,恰碰上娘子身邊的人出宮欲尋臣女,方才得知此事。”
鄭皇後頗為意外,卻很快反應過來,上前一步應和道:“此事頗有蹊蹺,七郎何不三思,遣人細細去查了,再定也不遲。這兩個孩子的秉性七郎如何不知曉,若有人存心離間天家父子,其心可誅啊!”
“實是有人誆騙兒與三弟進宮,望父親明察!”趙叔慈叩首高聲道。
趙叔元伏在地上,默不作聲。
“哈哈哈!”
皇帝突然朗聲大笑。
在場的人都心裏一緊。
“如此,倒是朕心急了,來人!下去查,從朱雀門到清寧宮,沿路布防的所有禁軍,給朕挨個兒的查,在此之前,你二人便跪在此處,靜思己過!”
“兒知罪。”
趙叔慈還想辯解幾句,弟弟卻先出聲請罪,他雖心裏疑惑,也隻好先跟著他一塊兒。
“昭陽,你同朕進來。”
其餘跪著的禁軍退至殿外,明容緩緩起身,拍了拍裙擺上的灰塵,察覺到皇帝站在殿門口側頭瞟這裏,她低頭解下自己的披風,在趙叔元身邊蹲下,給他塞到膝蓋底下。
趙叔元慌忙抓住她的手腕:“不可,於禮不合……”
“聖人不會管的。”
她輕聲道,站起身,留下披風轉身,快步上了台階。
趙叔慈在旁邊看著,酸溜溜地咂了咂嘴,礙著皇帝還沒進去,不敢太張揚地調侃他。
進了殿內,暖烘烘的差點讓明容一下忘了方才寒風裏,一片甲戈,膽戰心驚的感覺,可總覺得現在才是真的冷。
鄭皇後扶著皇帝坐下,叫人趕快溫了飲子拿來。
“昭陽從小頗得朕心,你找了她來求情,倒是吃準了朕不會責罰她。”
皇帝扯了扯嘴角,鄭皇後苦笑著應下,她實是沒想到明容這一出,但懸著的心也放下了些。一個討喜的姑娘家,比一個厲害的皇子要好的多。
懷玨和懷玉住得離清寧宮有些路程,禁軍調動還擾不到她們那兒,而皇帝有意叫消息出不了丹鳳門,趙叔元又不曾調動南衙禁軍,因此東宮也沒得消息。
“昭陽縣主,你受縣主之祿,又身為忠勇侯之女,卻保兩個有謀反之疑的皇子,若他二人罪名屬實,無論同謀與否,忠勇侯府亦難逃一死,你豈非帶著侯府連坐?”皇帝挑了一下眉毛。
鄭皇後輕輕吸氣,捉著裙子便要上前為明容說話。
明容想起來光艫在她來之前的話,竟沒有鄭皇後那樣慌張。
原來是在這裏等著她,皇帝知道她對婚事不情願。
“臣女是侯府之人,亦食君之祿,也為聖人定下的靖王妃,禦賜姻緣連為同心,以此金玉良緣,願保靖王。”
“朕還以為,你對老三不上心呢。畢竟之前和阿史那奧古孜,朕和你嬸嬸可都看在眼裏。”
“臣女如今已許靖王殿下,自然要關心殿下的事情。”明容行禮道。
“可惜,你們兩個年紀都小,你還得等他兩年,不然,朕還能早些抱上孫子。”
明容幹笑了兩聲:“聖人就別取笑臣女了。”
“你父親呢?上次大朝會之後,他一直在大營裏,朕還沒見過他。”皇帝突然問道。
明容一福身:“臣女來時,父親和兄長在院兒裏吃酒。”
“朕宮裏這般焦頭爛額,他倒是有閑心。”皇帝故作玩笑,鄭皇後和明容卻有些笑不出來。
“今日事發突然,萬幸二位聖人貴體無恙,然父親領金吾衛之值,士兵有縱歹人入宮闈,父親亦有禦下不嚴之罪責,臣女不敢為父親開脫,但還請聖人準父親將功折罪。”
明容斂裙伏地,肅容以對。
“他不過享天倫之樂,又不曾帶兵進宮,何罪之有?”皇帝慢悠悠道,“忠勇侯為大梁多少次衝鋒陷陣,乃國之棟梁,朕怎能不知他忠心,不過開個玩笑罷了。”
“君安則國安,君有難而將有責,此君臣之道。君知臣忠心,則糞土臣此身清明,無愧於國祚,倫常之下,父親幸得忠孝兩全。二位殿下雖有違宮規,然事急從權,縱驚擾聖人,亦為君父盡忠盡孝之所為,怎敢有半分非分之想,望聖人明察。”
明容太久沒參與這種場合了,這一串話說得她快喘不上氣。
“起來吧。”皇帝沉默良久,抬了一下手掌。
他微微眯著眼睛,一雙眼睛藏在愈發下垂的眼瞼後麵盯著明容,鄭皇後望著他,見他的眼神仿佛在透過明容看什麽人。
明容幾乎要以為過了有一百年,她渾身都有些發毛,皇帝的目光才收迴去,然後緩慢地歎了口氣。
“朕當真是對你狠不下心。你和你二哥都不如你們兄長有福氣,不曾見過你祖母,先長寧大長公主,朕當年見過她,著九樹翟衣,立於朝堂,皇考有過時,麵責皇考,庇佑忠良,此絕代風華,無人能及。”
“你的身上,有你祖母的影子。”
明容有些愣怔,她在家很少聽人提起過這位祖母,隻能從旁人處知道些隻言片語,倒不是家裏人不願意講,隻是她從未見過,便也沒有感情,不大問起。
她張了張嘴:“臣女才疏學淺,不敢比肩祖母。”
她聽說,先長寧大長公主曾經幫助過年幼的皇帝和太後,在吃人的深宮裏保下兩條卑微的生命,想必皇帝也因此對她感念至深。
卻沒想到,皇帝的三言兩語中,先長寧大長公主曾是這樣耀眼的人,讓她不由得心馳神往。
明容迴過神來,覺得殿內的氣氛稍有緩和,於是望了一眼緊閉的殿門,又看了看鄭皇後,鄭皇後會意 走到皇帝身前道:“外麵風大,聖上不如叫他們進來跪著也成。”
事情還未水落石出,若是真叫人這麽冷的天跪出病來,確實也不好,畢竟上頭還有個因為舊傷,在天氣濕冷時腿腳不便的老大。
皇帝點了點頭,默許了,李監心裏鬆了口氣,出去把人叫進來。
二人進來時,趙叔慈明顯有些兩腿發顫,趙叔元勉強撐著,但也沒好到哪裏去,畢竟趙叔慈偶爾還偷偷懶,他雖有明容的披風跪著,卻是腰板挺直地結結實實跪了快一個時辰。
身上裹挾著寒風,趙叔元在離明容幾步遠的地方站定,臂彎處掛著那件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