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容迴去後,就吩咐軍中的女人們,並讓徐照樸找了薛大人和朱大人,問帶來的人當中可有人有多餘衣物的,盡可拿出來,待迴了京中必有重賞。
行伍之中有願意把衣物拿出來的,不過明容都讓人給退迴去了,士兵們在外不容易,免不得要受傷見血的,何必讓他們難過。
許春華也迴自己家裏,幫著一起找找,縣裏原也隻算個災民們的大型中轉站,可如今朝廷欽差在此停留,又修造了屋棚,長留的人便多了。
明容隨身帶的衣服於災民來說並不實用,隻好找來些多餘的針線布料,讓針線婆子做些耐用好用的,給送過去。並讓人時時盯著,災民在柴火吃食上可有短缺的,要趕緊添上。
那邊三個大老爺,同縣令整日裏在書房商討之後進靈武的路線,靈州何處災情最重,有時候又三個人湊在一起,討論這餘下幾州的災情要如何控製,房屋田舍城牆河堤等等如何修繕,刺史或底下人貪墨又要如何查……正是忙的焦頭爛額,那倆大人知道這邊昭陽縣主心係百姓,為他們分擔了不少事務,都欣慰佩服得緊。
隨行人群中的反對聲音也少了許多,山迎特意過來告訴明容,麵上是掩不住的喜悅。
明容也樂得高興,嘴上還是說:“你少去聽這些有的沒的,咱們隻管做自己的事,別人怎麽看,說到底,那是他們的事情,我們做好分內的事情就行。”
但是能得到認可,誰不高興呢?她也不想做個給徐照樸拖後腿的拖油瓶,沒的給侯府惹一尾巴官司。
這日,明容正準備出門再去安置難民的地方瞧瞧,徐照樸那裏來了人,說有個自稱奧古孜妹妹的人找到縣衙來了。
“奧古孜的妹妹?”
明容停下手裏的活,抬頭看向門口的吳山,蹙著眉頭。
“可是阿爺說的?”
吳山低頭道:“奴婢隻按原話傳了,其他的,並不知道。”
她記得奧古孜說其妹有從受降城南下的可能,可怎麽這麽快就直接找到縣衙來了?莫非也是聽聞朝廷欽差在此?
“她這……這也南下的太多了吧!”
明容一邊納悶兒,一邊讓人收拾穿戴,坐了馬車動身前往縣衙。徐照樸不是個馬虎的人,既然遣人來叫她了,那想必是有幾分確定了。
剛到了縣衙門口,門大開著,明容下了馬車,快步走進去,到了外院兒,就看見廳堂裏站了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子,濃眉大眼的,一雙綠眼睛,容貌倒是和奧古孜有幾分相像。她穿了一身深紅胡服,脖子上戴了一串又一串的瑪瑙綠鬆,額頭上掛一顆拇指大小的貓眼石,頭發辮成許多個小麻花辮兒。
雖然看著有些風塵仆仆,卻蓋不住少女的嬌嫩和貌美。
“明容,快來。”徐照樸在案桌前向她招手,其餘兩個欽差和縣令也在。
明容剛跨進去,那姑娘就先過來行了個禮,拉住她,左右打量道:“你就是昭陽縣主?我聽說過你,瞧著大眼睛小嘴兒的,真是讓人喜歡。”
“大眼睛小嘴兒”,明容被她說得想笑,這位女孩的漢學似乎與奧古孜差了十萬八千裏了。
明容迴禮,拉了拉她的手,示意她等一等,走到徐照樸和欽差、縣令跟前挨個兒行禮,除了徐照樸,其餘人也各自略一迴禮。
“明容,這位是峪倫部公主,阿史那雁行。”
徐照樸指了指那女孩兒,對明容說。
明容打量了一眼老爹的神色,看出來他仍有三分不確定,想必是覺得自己與奧古孜有些往來,所以喚她來看看。
明容轉向雁行,淺淺一笑:“姐姐在這兒也沒什麽玩的,不如我帶姐姐出去轉轉可好?”
雁行立刻同意,想必她也不願意與一大堆老爺們待在一起。徐照樸便讓護衛跟上,明容和雁行就行禮告退了。
走出縣衙,明容問道:“姐姐的兄長取的突厥名,為何姐姐的名倒有些像漢人呢?”
雁行迴以一笑:“縣主有所不知,我母親是父王的閼氏,曾是邊地的漢人,見大雁南飛便會起思鄉之情,是以我名字叫雁行。”
閼氏並非可汗正妻,而是妾,這點奧古孜同她說過,妹妹和他並非一母所出,然而奧古孜的母親一直仰慕中原文化,因此和雁行的母親關係甚好,連帶著雁行與他也如同父同母一般親厚。
“我聽聞,你與阿史那王子有兩塊相配的木牌,很是漂亮,他常常與我說起,沒想到今日碰見你,真是我的運氣,可否拿出來與我瞧瞧?”
別人或許不知道,但明容清楚,這兩塊木牌不是一般峪倫部王室信物,而是奧古孜親手所刻,送給他妹妹,除了他之外,也就隻有明容知道那玩意兒長什麽樣,奧古孜的木牌上是一匹駿馬,雁行的則應該是祥雲,其餘紋飾,二者相同。
雁行麵露了然,明容知道她看出來自己是還想驗證,並不扭捏,用胸口衣服夾層裏掏出一塊木牌遞給明容,還不忘調笑道:“沒想到,你與我哥關係這樣好,真是要把我這個妹妹擠下去了。”
明容心裏熱熱的,又有些發堵,自己這八歲孩子的身體,可不就是個小妹妹嗎?
她不動聲色地從雁行手裏接過木牌,正反查驗,嘴上誇著木牌做工實在精致,感歎他倆兄妹情深,心裏知道這確實是與奧古孜的相配的木牌,鬆了口氣,笑著把木牌還迴去。
雁行接過木牌,仔細地在夾層裏藏好,又把衣服掖了掖。
“我臨行前,你兄長還托了我父親,說姐姐在受降城,恐怕要南下,沒想到這樣巧,竟然遇上了。”
雁行想到奧古孜料事如神,知道自己肯定會到處亂跑,不由得心虛,又有些懊惱和感謝。
“我原本在朔方的,可夏州北部受災情影響,大批流民南下,亂成一團,我聽聞大梁朝廷派人賑災,便猜測要先從靈州著手,我就找來了,前些日子一直在靈鹽交界處打轉呢,聽說你們在這兒歇腳了,立刻就趕過來了。”
明容腦子裏還記得一點這一片的地圖,細細盤算了一下路線,覺得雁行說的有道理,於是點了點頭:“那姐姐此番,想必受了不少苦。”
雁行大咧咧一笑,擺手道:“談不上,我身邊帶了護衛,高頭大馬強弓彎刀的,誰也不敢打我的主意,不過是到處生亂,缺衣少糧的,路上日子艱苦些罷了,這在咱們草原又不少見。”
“嗯?”明容停下腳步,“姐姐方才沒把護衛帶在身邊嗎?”
從剛才起雁行就隻身一人,她還以為這小姑娘藝高人膽大,一人闖天涯呢。
雁行:“他們都安置在城牆邊上,這不是縣裏都是鐵騎兵,我幹嘛還帶著他們呢。”
明容笑道:“阿史那王子總說崇拜我父親和鐵騎兵,莫不是你二人連這個也一樣?”
雁行兩眼放光道:“縣主,你真是見多了不知道稀罕,咱們漠北哪裏不知道鐵騎兵的厲害呢!所以我這不是找過來了,跟著鐵騎兵,不愁沒飯吃。”
明容瞧著她那張明媚豔麗的臉,“噗嗤”一聲笑出來,雁行不明所以,呆呆地看著她。
明容半晌止住笑,望向雁行道:“你且放心,有鐵騎兵在,自然不用擔心,我一會兒便與我父親說,叫送你去京城尋你哥哥,怎麽樣呢?”
雁行慌忙道:“我不去,京城有什麽好玩的,縣主不也在這裏麽!”
“你去過京城?”
“我沒去過。”
明容莞爾:“那你怎麽知道京城不好,那兒什麽吃的玩的都有,還能跟著你哥哥,有人照顧,不比在這裏強?”
“你這口氣怎麽跟我母親似的,我才不去,你堂堂昭陽縣主都在這裏,我可比你能吃苦,有機會跟著忠勇侯,我才不去京城呢。”
雁行嘟著嘴,別過身去,表示不滿。
山迎和江潮在一旁忍著不笑,明容過去把雁行扒拉迴來,討好道:“好姐姐,你願意跟著我,我哪裏會趕你走,這不是怕你有危險麽!”
雁行拉開她,笑道:“這你就放一百個心好了,我在峪倫部,也是能掀翻幾個差不多大的男娃兒的,一般人可不敢小瞧我。”
“那敢情好,我到時候,說不定還要仰賴姐姐呢。”
兩人一路沿著街道走,雁行談及自己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不由得感歎,不管哪裏遭了災,最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明容應聲附和,她想到曾經學過的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誰說不是呢。
“這時候呀,就知道和平真是要緊,若是先前我父親未能平定河西道的突厥人,現在就更難過了。”
“縣主說的對。”
待把雁行送迴去,明容與徐照樸說明了雁行身份無異,並說了雁行的想法,徐照樸覺得可行,左右雁行一隊人不多,暫且帶著。
“我想,還是去信京城,與聖上和阿史那王子都說明一下,他們若不願意,再送迴去便是,阿爺覺得呢?”
徐照樸點點頭:“圓圓想的周到,到底是峪倫部的公主,也不好全是我們做主,我明早就讓人快馬送信迴去。”
明容:“阿爺說的是。”
同徐照樸說完事情,又用過晚膳,靈州雖說天黑的比京城晚一些,可眼下也幾乎全黑了,明容便迴了自己屋裏,讓吳山和越山服侍自己洗漱就寢。
越山疑道:“瞧這天雖說黑了,可若在京中也不算很晚,小姐不再看會兒書了?”
明容搖搖頭:“我今日累了,想先睡了,我若半夜醒過來,再點了燈看也不遲。”
吳山忙過來道:“那還是算了,小姐若醒了有需要,便叫我們就是了,完了就趕緊睡,這些日子小姐勞累了,不可再半夜三更的操勞,對身子不好。”
“行,聽你的。”
一般在這種時候,明容都不會和吳山逆著來,吳山最得鍾媽媽的養身親傳,況且明容知道她都是為了自己好。
靈州如今水資源珍貴,明容不敢像以前一樣泡澡,好在天氣轉暖,讓兩個丫頭持兩個小瓢往身上一遍遍澆水,算洗了個淋浴,然後迅速穿好衣服爬進被窩裏。
吳越二人檢查完窗戶和火燭,以及桌上的水壺,便關門出去了。
躺在床上,明容想到雁行那張臉,因為有漢人血統,她在眉宇英氣的同時,麵部線條卻更加柔和,不同於奧古孜那般棱角分明,也多了女孩子豔麗。
可她和京城裏那個名字是河流的男孩兒,長得是實在相像。若說神態往往更像母親,五官間有時候就更多有父親的樣子,明容與雁行相處的時候,總是能透過她看見她那哥哥的模樣。
明容長長歎了口氣,雁行今日的話觸動了她,不管二十歲的自己對奧古孜如何心動,這裏的徐明容也隻是個八歲孩子罷了。
“有緣無分。”
明容不願意再去細想,麵朝裏邊,一手把被子拉到肩膀以上,免得半夜翻身著涼。
門外吳山先值夜,隱約聽到裏麵很快沒動靜了,知道自家小姐今日恐怕累壞了,前些日子事情繁雜,總繃著一根神經,今天沒什麽事,這一放鬆,人就容易覺得累。
“越山,換你值夜時,你記得進去看一眼小姐,出門在外若有些頭疼腦熱多少麻煩。”
越山正準備跨出院子,被吳山過來拉住,她點點頭,吳山才鬆開她,再迴到明容門前。
那邊丫頭們的屋裏,山迎正拿香膏往手上抹,盡管每晚都記著塗手,可耐不住靈州比京城幹燥了不少,這些天又不能多用水,各種條件都不如京中,十歲不到的女孩子,手竟然已粗糙的像平民家的中年婦女了。
山迎剛到靈州時,本想抱怨,可想起來一路上見到的那些流民,過得可算是淒慘,自己在進程家前,也沒什麽好日子過,如今承蒙小姐喜愛,連小姐都在受苦呢。便把話都咽迴肚子裏了。
其實,山迎長得這般靈秀的樣子,旁人一眼就看出來她定是南方來的,隻是從來不聽她說自己的身世。她原是江南普通私塾先生的女兒,父親考取過秀才,也曾教過她一些繪畫音律,是以,她詩詞文章,也總比其他三個丫鬟學得快。
可惜後來父親重病,家裏隻有母親和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弟弟,隻能把她賣給牙婆,幾經輾轉,到了京城。
都是些老掉牙的故事罷了。
行伍之中有願意把衣物拿出來的,不過明容都讓人給退迴去了,士兵們在外不容易,免不得要受傷見血的,何必讓他們難過。
許春華也迴自己家裏,幫著一起找找,縣裏原也隻算個災民們的大型中轉站,可如今朝廷欽差在此停留,又修造了屋棚,長留的人便多了。
明容隨身帶的衣服於災民來說並不實用,隻好找來些多餘的針線布料,讓針線婆子做些耐用好用的,給送過去。並讓人時時盯著,災民在柴火吃食上可有短缺的,要趕緊添上。
那邊三個大老爺,同縣令整日裏在書房商討之後進靈武的路線,靈州何處災情最重,有時候又三個人湊在一起,討論這餘下幾州的災情要如何控製,房屋田舍城牆河堤等等如何修繕,刺史或底下人貪墨又要如何查……正是忙的焦頭爛額,那倆大人知道這邊昭陽縣主心係百姓,為他們分擔了不少事務,都欣慰佩服得緊。
隨行人群中的反對聲音也少了許多,山迎特意過來告訴明容,麵上是掩不住的喜悅。
明容也樂得高興,嘴上還是說:“你少去聽這些有的沒的,咱們隻管做自己的事,別人怎麽看,說到底,那是他們的事情,我們做好分內的事情就行。”
但是能得到認可,誰不高興呢?她也不想做個給徐照樸拖後腿的拖油瓶,沒的給侯府惹一尾巴官司。
這日,明容正準備出門再去安置難民的地方瞧瞧,徐照樸那裏來了人,說有個自稱奧古孜妹妹的人找到縣衙來了。
“奧古孜的妹妹?”
明容停下手裏的活,抬頭看向門口的吳山,蹙著眉頭。
“可是阿爺說的?”
吳山低頭道:“奴婢隻按原話傳了,其他的,並不知道。”
她記得奧古孜說其妹有從受降城南下的可能,可怎麽這麽快就直接找到縣衙來了?莫非也是聽聞朝廷欽差在此?
“她這……這也南下的太多了吧!”
明容一邊納悶兒,一邊讓人收拾穿戴,坐了馬車動身前往縣衙。徐照樸不是個馬虎的人,既然遣人來叫她了,那想必是有幾分確定了。
剛到了縣衙門口,門大開著,明容下了馬車,快步走進去,到了外院兒,就看見廳堂裏站了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子,濃眉大眼的,一雙綠眼睛,容貌倒是和奧古孜有幾分相像。她穿了一身深紅胡服,脖子上戴了一串又一串的瑪瑙綠鬆,額頭上掛一顆拇指大小的貓眼石,頭發辮成許多個小麻花辮兒。
雖然看著有些風塵仆仆,卻蓋不住少女的嬌嫩和貌美。
“明容,快來。”徐照樸在案桌前向她招手,其餘兩個欽差和縣令也在。
明容剛跨進去,那姑娘就先過來行了個禮,拉住她,左右打量道:“你就是昭陽縣主?我聽說過你,瞧著大眼睛小嘴兒的,真是讓人喜歡。”
“大眼睛小嘴兒”,明容被她說得想笑,這位女孩的漢學似乎與奧古孜差了十萬八千裏了。
明容迴禮,拉了拉她的手,示意她等一等,走到徐照樸和欽差、縣令跟前挨個兒行禮,除了徐照樸,其餘人也各自略一迴禮。
“明容,這位是峪倫部公主,阿史那雁行。”
徐照樸指了指那女孩兒,對明容說。
明容打量了一眼老爹的神色,看出來他仍有三分不確定,想必是覺得自己與奧古孜有些往來,所以喚她來看看。
明容轉向雁行,淺淺一笑:“姐姐在這兒也沒什麽玩的,不如我帶姐姐出去轉轉可好?”
雁行立刻同意,想必她也不願意與一大堆老爺們待在一起。徐照樸便讓護衛跟上,明容和雁行就行禮告退了。
走出縣衙,明容問道:“姐姐的兄長取的突厥名,為何姐姐的名倒有些像漢人呢?”
雁行迴以一笑:“縣主有所不知,我母親是父王的閼氏,曾是邊地的漢人,見大雁南飛便會起思鄉之情,是以我名字叫雁行。”
閼氏並非可汗正妻,而是妾,這點奧古孜同她說過,妹妹和他並非一母所出,然而奧古孜的母親一直仰慕中原文化,因此和雁行的母親關係甚好,連帶著雁行與他也如同父同母一般親厚。
“我聽聞,你與阿史那王子有兩塊相配的木牌,很是漂亮,他常常與我說起,沒想到今日碰見你,真是我的運氣,可否拿出來與我瞧瞧?”
別人或許不知道,但明容清楚,這兩塊木牌不是一般峪倫部王室信物,而是奧古孜親手所刻,送給他妹妹,除了他之外,也就隻有明容知道那玩意兒長什麽樣,奧古孜的木牌上是一匹駿馬,雁行的則應該是祥雲,其餘紋飾,二者相同。
雁行麵露了然,明容知道她看出來自己是還想驗證,並不扭捏,用胸口衣服夾層裏掏出一塊木牌遞給明容,還不忘調笑道:“沒想到,你與我哥關係這樣好,真是要把我這個妹妹擠下去了。”
明容心裏熱熱的,又有些發堵,自己這八歲孩子的身體,可不就是個小妹妹嗎?
她不動聲色地從雁行手裏接過木牌,正反查驗,嘴上誇著木牌做工實在精致,感歎他倆兄妹情深,心裏知道這確實是與奧古孜的相配的木牌,鬆了口氣,笑著把木牌還迴去。
雁行接過木牌,仔細地在夾層裏藏好,又把衣服掖了掖。
“我臨行前,你兄長還托了我父親,說姐姐在受降城,恐怕要南下,沒想到這樣巧,竟然遇上了。”
雁行想到奧古孜料事如神,知道自己肯定會到處亂跑,不由得心虛,又有些懊惱和感謝。
“我原本在朔方的,可夏州北部受災情影響,大批流民南下,亂成一團,我聽聞大梁朝廷派人賑災,便猜測要先從靈州著手,我就找來了,前些日子一直在靈鹽交界處打轉呢,聽說你們在這兒歇腳了,立刻就趕過來了。”
明容腦子裏還記得一點這一片的地圖,細細盤算了一下路線,覺得雁行說的有道理,於是點了點頭:“那姐姐此番,想必受了不少苦。”
雁行大咧咧一笑,擺手道:“談不上,我身邊帶了護衛,高頭大馬強弓彎刀的,誰也不敢打我的主意,不過是到處生亂,缺衣少糧的,路上日子艱苦些罷了,這在咱們草原又不少見。”
“嗯?”明容停下腳步,“姐姐方才沒把護衛帶在身邊嗎?”
從剛才起雁行就隻身一人,她還以為這小姑娘藝高人膽大,一人闖天涯呢。
雁行:“他們都安置在城牆邊上,這不是縣裏都是鐵騎兵,我幹嘛還帶著他們呢。”
明容笑道:“阿史那王子總說崇拜我父親和鐵騎兵,莫不是你二人連這個也一樣?”
雁行兩眼放光道:“縣主,你真是見多了不知道稀罕,咱們漠北哪裏不知道鐵騎兵的厲害呢!所以我這不是找過來了,跟著鐵騎兵,不愁沒飯吃。”
明容瞧著她那張明媚豔麗的臉,“噗嗤”一聲笑出來,雁行不明所以,呆呆地看著她。
明容半晌止住笑,望向雁行道:“你且放心,有鐵騎兵在,自然不用擔心,我一會兒便與我父親說,叫送你去京城尋你哥哥,怎麽樣呢?”
雁行慌忙道:“我不去,京城有什麽好玩的,縣主不也在這裏麽!”
“你去過京城?”
“我沒去過。”
明容莞爾:“那你怎麽知道京城不好,那兒什麽吃的玩的都有,還能跟著你哥哥,有人照顧,不比在這裏強?”
“你這口氣怎麽跟我母親似的,我才不去,你堂堂昭陽縣主都在這裏,我可比你能吃苦,有機會跟著忠勇侯,我才不去京城呢。”
雁行嘟著嘴,別過身去,表示不滿。
山迎和江潮在一旁忍著不笑,明容過去把雁行扒拉迴來,討好道:“好姐姐,你願意跟著我,我哪裏會趕你走,這不是怕你有危險麽!”
雁行拉開她,笑道:“這你就放一百個心好了,我在峪倫部,也是能掀翻幾個差不多大的男娃兒的,一般人可不敢小瞧我。”
“那敢情好,我到時候,說不定還要仰賴姐姐呢。”
兩人一路沿著街道走,雁行談及自己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不由得感歎,不管哪裏遭了災,最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明容應聲附和,她想到曾經學過的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誰說不是呢。
“這時候呀,就知道和平真是要緊,若是先前我父親未能平定河西道的突厥人,現在就更難過了。”
“縣主說的對。”
待把雁行送迴去,明容與徐照樸說明了雁行身份無異,並說了雁行的想法,徐照樸覺得可行,左右雁行一隊人不多,暫且帶著。
“我想,還是去信京城,與聖上和阿史那王子都說明一下,他們若不願意,再送迴去便是,阿爺覺得呢?”
徐照樸點點頭:“圓圓想的周到,到底是峪倫部的公主,也不好全是我們做主,我明早就讓人快馬送信迴去。”
明容:“阿爺說的是。”
同徐照樸說完事情,又用過晚膳,靈州雖說天黑的比京城晚一些,可眼下也幾乎全黑了,明容便迴了自己屋裏,讓吳山和越山服侍自己洗漱就寢。
越山疑道:“瞧這天雖說黑了,可若在京中也不算很晚,小姐不再看會兒書了?”
明容搖搖頭:“我今日累了,想先睡了,我若半夜醒過來,再點了燈看也不遲。”
吳山忙過來道:“那還是算了,小姐若醒了有需要,便叫我們就是了,完了就趕緊睡,這些日子小姐勞累了,不可再半夜三更的操勞,對身子不好。”
“行,聽你的。”
一般在這種時候,明容都不會和吳山逆著來,吳山最得鍾媽媽的養身親傳,況且明容知道她都是為了自己好。
靈州如今水資源珍貴,明容不敢像以前一樣泡澡,好在天氣轉暖,讓兩個丫頭持兩個小瓢往身上一遍遍澆水,算洗了個淋浴,然後迅速穿好衣服爬進被窩裏。
吳越二人檢查完窗戶和火燭,以及桌上的水壺,便關門出去了。
躺在床上,明容想到雁行那張臉,因為有漢人血統,她在眉宇英氣的同時,麵部線條卻更加柔和,不同於奧古孜那般棱角分明,也多了女孩子豔麗。
可她和京城裏那個名字是河流的男孩兒,長得是實在相像。若說神態往往更像母親,五官間有時候就更多有父親的樣子,明容與雁行相處的時候,總是能透過她看見她那哥哥的模樣。
明容長長歎了口氣,雁行今日的話觸動了她,不管二十歲的自己對奧古孜如何心動,這裏的徐明容也隻是個八歲孩子罷了。
“有緣無分。”
明容不願意再去細想,麵朝裏邊,一手把被子拉到肩膀以上,免得半夜翻身著涼。
門外吳山先值夜,隱約聽到裏麵很快沒動靜了,知道自家小姐今日恐怕累壞了,前些日子事情繁雜,總繃著一根神經,今天沒什麽事,這一放鬆,人就容易覺得累。
“越山,換你值夜時,你記得進去看一眼小姐,出門在外若有些頭疼腦熱多少麻煩。”
越山正準備跨出院子,被吳山過來拉住,她點點頭,吳山才鬆開她,再迴到明容門前。
那邊丫頭們的屋裏,山迎正拿香膏往手上抹,盡管每晚都記著塗手,可耐不住靈州比京城幹燥了不少,這些天又不能多用水,各種條件都不如京中,十歲不到的女孩子,手竟然已粗糙的像平民家的中年婦女了。
山迎剛到靈州時,本想抱怨,可想起來一路上見到的那些流民,過得可算是淒慘,自己在進程家前,也沒什麽好日子過,如今承蒙小姐喜愛,連小姐都在受苦呢。便把話都咽迴肚子裏了。
其實,山迎長得這般靈秀的樣子,旁人一眼就看出來她定是南方來的,隻是從來不聽她說自己的身世。她原是江南普通私塾先生的女兒,父親考取過秀才,也曾教過她一些繪畫音律,是以,她詩詞文章,也總比其他三個丫鬟學得快。
可惜後來父親重病,家裏隻有母親和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弟弟,隻能把她賣給牙婆,幾經輾轉,到了京城。
都是些老掉牙的故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