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多年,李時珍已經是一名小有名氣的醫者,許多感染了疑難雜症的人都會聞名而來求他醫治,這其中有他能醫好的,自然也有他醫不好的。


    比如有在礦場工作的工人感染了鉛毒,李時珍盡力救治卻也無力迴天,這讓他感到十分的挫敗,但他還是將鉛毒的種種症狀都記錄了下來,希望後世之人能有辦法解決這個疑難雜症。


    就這樣,李時珍廢寢忘食近三十年,終於完成了《本草綱目》,但這時他已經老了,他的兒子們甚至都已經成家並有了孩子了。


    李時珍本以為他終於可以歇一歇了,卻不想還有一個大麻煩攔在他的身前,那就是《本草綱目》體量太大,哪怕是最有名的書商也無法完成刊刻任務,這本書根本無法發行。】


    東漢末年,華佗和張仲景雙雙麵露遺憾之色。


    “可惜了,這個李時珍做事嚴謹,他寫出的醫書一定非常精妙,但最終卻受限於這種問題。”華佗搖了搖頭。


    “確實,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是我的話不如多謄抄幾本,盡可能的想辦法讓書流傳下去就好。”張仲景如今正在編撰《傷寒雜病論》,他知道以他們這個時代的印刷技術,恐怕比李時珍那個時代要更加困難,大規模傳閱的可能性不大,但盡力的留下幾套原本他還是能辦到的。


    【李時珍遭遇的困難一度讓他有些絕望,他父親當年曾說,學醫難,行醫更難,編寫醫書難上加難。


    這些李時珍都扛過來了,卻不想如今想要刊印醫書又成了難中難。


    得知李時珍的窘境,很多受過李家醫治恩惠的鄉親們紛紛表示願意慷慨解囊,幫李時珍多聯係幾家書局,看看能否把《本草綱目》分著刊印。


    但李時珍卻認為分開刊印很容易出現誤差和紕漏,況且用那種辦法刊印完以後買書的人也會很麻煩。


    為今之計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找一位大名人幫忙為他的書做序,引起朝廷的重視,隻要由朝廷出手,想要完整的將《本草綱目》刊印出來也就不是難事了。


    因此,為了求序,李時珍帶著一個兒子,遠赴千裏之外,拜訪當時天下聞名的大儒王世貞求序。


    然而,王世貞一開始顯然並不想幫這個忙,李時珍接連數次拜訪,王世貞卻都是閉門謝客。


    直到後來,李時珍拜托守門童子將《本草綱目》拿給王世貞看,王世貞這才親自接待了李時珍。


    得知李時珍為修此書已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王世貞對李時珍敬佩不已,答應為《本草綱目》做序。


    但要想讓朝廷幫忙刊印這本書,卻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醫書屬科學類書籍,必須要嚴謹到每一個字,因此想要刊印,必須要仔細反複的修訂,核對,確保無誤後才可行。


    李時珍不怕艱難,三十年都熬過來了,他也不怕再等一段時間,卻不想這一修竟是又修了十年。


    這時的李時珍已經年過七旬。


    好在《本草綱目》終於重新修訂完成,朝廷得知此事後給予了支持,由王世貞牽線,找到了當時整個大明最大的書商,讓其幫忙刊印,《本草綱目》這才得以傳於世間。


    李時珍結束了迴憶,便又到了讓他見識今時今日的環節。


    在魏子然的引領下,李時珍走進了一處醫藥殿堂,這裏有三麵牆,一麵上麵擺放著各種名貴珍稀的藥材,一麵上麵陳列著無數醫書典籍,還有一麵牆上則懸掛著幾個華夏曆史中最具代表的醫者畫像。


    李時珍先是看了一眼那些珍貴的藥材,其中有很多他認識,也有很多他沒見過的,想必應是後世之人發現的,這是好事,這意味著後世的醫者依舊在開拓進取,奮力延續著這份職業。


    隨後,李時珍看向了那些醫書典籍,同樣有些醫書他讀過,有些他沒讀過,但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他驚訝的發現自己的《本草綱目》居然跟《黃帝內經》這樣的古籍被並列放在了所有醫書的最上方。


    魏子然告訴他,《本草綱目》在後世不僅在整個華夏流傳,甚至還流傳到了海外,國外的不少科學家都盛讚《本草綱目》為華夏古代百科全書。


    2011年5月,聯合教科文組織公布了一套《世界記憶名錄》,其中收集的都是曾對人類文明與科學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的書籍和人物,其中,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便被收錄其中,《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是僅有的兩部華夏醫藥典籍。


    得知這些,李時珍隻覺得榮幸之至,隨後他又看了一眼自己的畫像,雖然覺得有些地方不太像,但他記得自己這輩子都沒找人給自己畫過肖像,後世還有人能畫出他大致的模樣已經不錯了。


    最後,李時珍隻剩下一個執念。


    雖然《本草綱目》最後得以刊印發行,但他還沒來得及拿到成書就已經因為年歲過長離世了,他現在隻想親眼看看成書的《本草綱目》。


    魏子然自然不會讓這位先賢帶著遺憾離開,她一揮手便帶著李時珍走進了一間全新的圖書室,這裏擺放的全都是華夏的醫藥典籍,其中自然也包括《本草綱目》。


    當魏子然將一套最新版本的《本草綱目》拿給李時珍的時候,這位老人當即激動的熱淚盈眶。


    他用顫抖的手指輕撫書本的封皮,翻開書冊,看著裏麵那些熟悉的內容,李時珍突然大笑出聲。


    許久,他才再度恢複了平靜,“能親眼看到這本書刊印成冊,我此生無憾了。”


    最終,李時珍帶著笑容和魏子然一同迴到了那間熟悉的書屋。


    他俯身看了一眼此前被魏子然打開的那本《本草綱目》,那是他親手編寫出的原本。


    輕撫書麵,李時珍緩緩化作點點星光,迴到了書中。


    而書外的魏子然則開始平靜的朗讀起了李時珍所信奉的醫德。


    那是作為一名醫者的堅守與本心。】


    這期節目一經播出,頓時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最近這個時期,正有不少人在為醫者到底該不該被抵製這個話題進行著激烈的討論。


    如今看完李時珍的一生,許多人都陷入了沉默。


    醫者們在反思,那些唿籲抵製醫者的人也在想如果沒有這些醫者從古至今的奉獻,華夏人怕是早已不知有多少人因疾病而離世。


    為何這些年有了外國的醫藥我們就開始瞧不起我們自己的醫藥了?


    到底是崇洋媚外,還是華夏醫者本身也遭遇了瓶頸,而這個瓶頸既有內因,也有外因,確實該好好整頓一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快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快點並收藏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