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最近網上不知從哪冒出來個反醫者聯盟。”


    “聽說了,你說這幫人腦子裏是不是有坑?醫者自古以來便是咱們華夏的傳統職業,結果現在這幫人居然要反他們,怎麽著?以後生病都不看病了?”


    “我倒是覺得這事其實也是有原因,你看這幾年那幫年輕演員拍的那些醫學題材的電視劇,個頂個的抽象,歪曲醫者形象不說,還到處抹黑,搞得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醫者們了。”


    “切,我倒是覺得主要是因為現在治病要花的錢實在是太多了,我月薪一個w,攢了大半年剛打算換個二手車,結果前陣子生了一場大病,在醫院裏住了三天,工資卡直接迴到了三位數,就這醫院還天天說自己處於虧損狀態,你說錢到底都去哪了?”


    “別跟我提錢,上火……”


    一大早,陳光剛到祿存工作室的大廳就聽到手底下的人正在討論一些日常話題,陳光對這些話題沒什麽興趣,他徑直走進了自己的辦公室,結果抬頭就看到魏子然正和高楠大眼瞪小眼。


    陳光這才想起來,今天播出的典籍裏的英傑第四期主持人又變迴魏子然了,估計是高楠不服氣,又來吵架的吧。


    誰知等他靠近了才知道,這兩個女人吵架的點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樣。


    簡單來說高楠覺得今天有點頭暈腦脹,渾身發冷的症狀,剛量了體溫,確實有低燒的症狀,於是她在員工休息區找到了一袋感冒靈就吃了。


    誰知那袋感冒靈其實是魏子然的,她今天也不是很舒服,來了本想吃藥,結果卻發現藥沒了,一問才知道是高楠給吃了,當即就來找她理論。


    陳光聽的好笑,表示這點小事至於吵架嗎?大不了他給兩人一人買一盒好了。


    誰知兩女竟雙雙給了他一個大白眼。


    “你這個鋼鐵直男就知道買買買,根本不知道我們想要的到底是什麽。”


    “沒錯,你沒救了,祝你孤獨終老。”


    說罷,兩女居然直接手挽手雙雙離開了,陳光隻覺得莫名其妙,最終還是搖了搖頭,坐到自己的椅子上開始玩手機。


    今天典籍裏的英傑講述的是《本草綱目》。


    這本書的核心主角,自然是它的作者李時珍。


    【李時珍,生於1518年,明朝正德年間,他所著的《本草綱目》,集明朝以前本草學之大成,首次采用綱目體係為藥物分類,這種編寫方式開創了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


    先秦時代,著名醫者扁鵲十分好奇的看向了光幕,之前講述的那些人物大多跟他沒什麽關係,但今天這位居然是一名後世的同行,他很好奇,醫學發展到後世究竟可以達到什麽樣的水準。


    三國時代,年邁的華佗受當初三國視頻的影響,特地跑到長沙拜訪了張仲景,兩人本來正在交流醫術,如今看到後世的醫者和他的著作,頓時也紛紛停手好奇的看向了光幕。


    【《本草綱目》共計五十二卷,近一百九十萬字,其中記載了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方一萬一千零九十六首,附藥圖一千一百零九幅。


    這看似隻是一串樸實無華的數字,但隻有學醫之人最清楚,學醫難,行醫更難,修一部醫書更是難上加難。


    李時珍少年之時和當時的許多讀書人一樣都致力於科舉,但接連三次鄉試未中,讓他失去了科舉之心。


    有趣的是李時珍的父親是一名醫者,但他卻一直不肯讓李時珍也跟著學醫,就是因為他覺得醫者是很艱難的一份職業。


    醫者地位不高,責任很重,事關性命。


    你能治好人,人們便會信任你,吹捧你,覺得你好像什麽病都能治得好,可一旦你治不好了,你就會被萬眾唾棄,跌落神壇,因此自古醫者大多沒有好結局。


    但李時珍並不害怕,他認為醫者仁心,既然決定從醫,就該做好相應的準備,醫的好是能耐,醫不好是醫者沒本事,怪不得他人。


    李時珍的父親嗬嗬一笑,表示他年輕的時候也是這般無所畏懼,但有些事隻有真的落到你頭上的時候,你才會明白,畏懼其實是人的本能。


    可即便如此,李時珍還是堅定信念,表示他想要做一名醫者,並且他還想用一生去寫一本新的醫書。


    “父親,兒讀《神農本草經》,敬佩神農氏以身試藥;讀《傷寒雜病論》,敬佩張仲景救民於苦難;讀《備急千金要方》,敬佩孫思邈大醫精誠!”


    最終,李時珍終於打動了他的父親,自此父子二人一同雲遊四方,救人行醫。


    嘉靖年間,曾有商家用桔梗假冒人參,擾亂市場,導致當時很多商人在做買賣的時候都小心翼翼,生怕錯把低價的桔梗當成高價的人參買了。


    後來,李時珍的父親告訴這些商人,桔梗和人參雖然長得很像,但本質上還是有區別的。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攆下一小塊,味苦偏辛的是桔梗,味苦偏甘的是人參。


    許多商人都十分感激李時珍父子的幫助,但又紛紛提出自古以來的醫書並無詳細記載,這要是有一本書能告訴他們該具體怎麽分辨就好了。


    李時珍本來就有著書的想法,隻是這些年一直跟隨在父親身邊學習,隻是整理了許多資料,尚未開始正式編著,但如今聽到商人這麽說,他決定不日就開始正式著書。


    但修一本醫書可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李時珍還打算專修本草。


    要知道唐宋兩朝專修本草都是由朝廷專門委派集結官員再加上無數醫者共同編撰,就是因為工程量實在是太過浩大。


    而如今李時珍竟打算憑一己之力挑戰此事,不管是其他的同行,甚至是他的父親也並不看好他。


    但李時珍還是堅定信念,開始每日搜集各種藥材和書籍,查缺補漏,糾正錯方,起初李時珍還有他的父親在背後支持他,但不久後李父便年老體衰,就此離世,李時珍孤身向前,依舊心誌不改的堅定著書。


    過往編撰醫書之人不少並未實地考察,亦或者是親自試過藥,因此他們對很多藥草藥方的描述大多靠推斷與猜想,這就導致其中存在許多偏差。


    李時珍求實,對於不確定的都會親自去考察去實驗,這無疑又加大了著書的工作量,但他一點都不在乎,反倒樂在其中,每證實一種藥物的藥性,但凡證明與前人所記有偏差,他都會興奮的手舞足蹈。


    在這個過程中,李時珍也沒忘記繼續濟世行醫。


    當然,在這期間,李時珍也切實體會到了他父親所說的行醫之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快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快點並收藏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