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嶽飛用極小的代價和極快的速度拿下了洞庭湖大部分地區,隻剩下楊麽、夏誠兩人所在的營寨沒有投降。


    而這兩人拒絕投降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們覺得自己的營寨足夠堅固,嶽家軍打不進來,他們隻要堅持的夠久,嶽家軍早晚也得和之前的宋軍一樣灰溜溜的離開。


    嶽飛對這一點心知肚明,湖區地勢艱險莫測,且單論水戰的話,嶽家軍掌握的船艦也確實比不上楊麽手中的水軍。


    不是說嶽家軍的戰艦不夠雄偉,而是在複雜的水路裏,楊麽手中的大量小船反倒比大戰艦要更能發揮出優勢。


    而水寨相比陸寨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可以依靠船隻從外界運送物資,在陸地上嶽飛可以將敵人營寨圍死,困死對手,但在水寨方麵他卻辦不到,因為水路太過複雜,根本防不勝防。


    但有句話說得好,將敵人的優勢變成劣勢,那麽我方的劣勢就會變成優勢。


    嶽飛為了攻破水寨,先是命人去上遊開閘放水,強行將楊麽水寨外圍的複雜地勢變成了統一的大塊湖麵。


    緊接著,他又命人放木筏堵塞湖中的各大港口,散青草於湖麵,讓楊麽的水軍哪怕在水麵上都寸步難行。


    最後他用楊欽為向導,率軍進圍楊麽水寨。


    楊麽被整的沒脾氣了,水寨一旦被圍死,寨中的生活保障就出了問題,沒有補給,早晚會內亂,被逼無奈之下,楊麽率眾突圍,但最終還是兵敗被殺了。


    至於夏誠則死守營寨,但最終也被手下人反叛,裏應外合之下為嶽家軍所破。


    叛軍都被消滅了,剩下的便是被叛軍裹挾的那些百姓們了。


    對於這些人,有將領主張全部殺死,嶽飛卻以各首領或率眾降宋,或已被處置,告誡諸將不得濫殺無辜,凡精壯之士,一律收編入伍,而老弱瘦軟、不堪服役者,皆“各給米糧令歸田”。


    嶽飛的仁善之舉讓他輕而易舉的得到了丁壯五六萬,被安置歸業的百姓有二萬七千餘戶,十萬餘人。


    軍資方麵,嶽家軍這一戰繳獲了船舶一千餘艘。


    嶽飛攜帶一切繳獲器物,返迴潭州,向張浚複命,此役全程,從初二日招降楊欽到初十日大獲全勝,恰好八日。


    張浚感歎說:“嶽侯殆神算也。”


    嶽飛以平楊麽之功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後又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


    看到這裏,無數不同時空的武將們都不由的眼前一亮。


    原來水戰還能這麽打。


    東漢末年,江東,孫權主動找到了周瑜,詢問他水戰是否真的能如此操作。


    “這種操作其實隻適用於湖泊區域,因為這種區域地勢足夠複雜,水路多變,但在寬敞平坦的河流與海戰上用處不大,有太多條件難以達成了。”


    話雖如此,但周瑜對這個嶽飛的人還是很敬佩的,因為他能看的出來,嶽飛本身並不擅水戰,但他確實做到了那句話。


    將敵人的優勢變成劣勢,將我方的劣勢變成優勢。


    也正因為如此,嶽飛才能如此漂亮的打贏這一仗。


    【洞庭湖一戰,嶽飛向那些老將們證明了自己並非什麽兵法都不懂的莽夫,相反,攻心,欲擒故縱,威逼利誘等手段他用的比誰都溜。


    與此同時,趙構對金人的態度在這一時期悄然發生了變化。


    簡單來說就是金人又派使者來外交了,隻不過和以往的趾高氣昂不同,這一次來的金人使者愁眉苦臉的,在宴席上喝多了以後開始對趙構訴苦,說是江北的大金政權內部出了問題,如今根本無暇他顧了。


    趙構一聽這才發現,金人這幾年確實消停了不少,沒有再度南下,原來是自己家裏出了事。


    緊接著又來了一條消息,紹興六年(1136年)正月,太行山忠義保社首領梁興等人突破金人的圍剿,率百餘名騎兵南下歸附嶽飛,嶽飛將此事上報朝廷,趙構降詔讓嶽飛妥善接納。


    同時他也看出金人的戰力確實大不如前了,連梁興這種小人物都攔不住了,於是,趙構的腦子裏開始冒出了一些他此前從未有過的想法,比如要不要北伐呢?


    同樣的問題,南宋的前線將領們也在思考,隻不過相比於猶豫不決的趙構,這些將軍們的思想卻出奇的一致。


    就在接納梁興後不久,嶽飛便奉命前往設在鎮江府(江蘇鎮江)的都督行府,參加由宰相兼都督諸路軍馬張浚主持的軍事會議。


    張浚召集了諸路大將,共同研究北伐中原之事,並向趙構稱讚韓世忠忠勇、嶽飛沉鷙,可以倚辦大事,命令韓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東東路的淮陽軍(江蘇邳州西南),嶽飛自鄂州進軍襄陽府,作好直搗中原的準備。


    次年二月,嶽飛到臨安朝見皇帝,又讓幕僚胡閎休起草北伐的檄文,預備誓師北伐。


    趙構這次終於沒再猶豫,他批準了嶽飛的建議,將新設的襄陽府路恢複北宋時的舊名京西南路,以示不忘舊都。


    嶽飛隨後返迴鄂州,積極做好進軍襄陽的軍事部署。


    三月,嶽飛由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招討使升為宣撫副使,並由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移鎮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


    這一次,嶽飛有信心一舉渡過長江,恢複昔日的北宋中原之地。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誰料就在三月二十六日,年已古稀的嶽母姚氏突然病逝,嶽飛因連續多年在盛夏時節冒著酷暑用兵,又因為得知母親病逝的消息心中悲痛過甚,舊染畏光、刺痛的目疾複發,他一麵奏報朝廷,一麵自行解職,扶母靈柩至廬山安葬,並接連上表,乞守三年終喪之製。


    隻可惜趙構沒有答應嶽飛的請辭,在趙構看來,這次的北伐機會千載難逢,萬一錯過了,讓金人緩過勁來了,他們就沒機會了。


    而在對付金人方麵,少不了嶽飛這員大將。


    朝廷再三催促,嶽飛忠孝難以兩全,最終還是草草的將母親下葬後趕迴了軍中。


    六月,因天氣即將轉涼,張浚知道北地溫度環境等因素比之南方要更加的艱難,這個時候就算打下來也不好守,外加趙構似乎又變了心意,給他傳書暗示他不要打這一仗了,於是張俊隻好決定暫時放棄進攻計劃,令諸大將“先圖自守,以致其師,而後乘機擊之”。


    嶽飛收到消息的時候被氣笑了,我之前說我不打,要迴去守孝,你們說沒我不行,如今我迴來了,你們又不想打了,逗我玩呢?


    最終,嶽飛決定按既定計劃進軍,反正上邊給的命令是可以乘機擊之,我覺得現在就是機會,那我就主動出擊,七月,嶽家軍出師北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快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快點並收藏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