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趙匡胤看到這眯起了眼睛,楊業?


    他當然記得這員猛將,當年南征北戰,楊業屢立戰功,尤其是對北方遼國作戰方麵,他經驗最為豐富。


    如今看來,自己那無能弟弟繼位以後對遼作戰不利,應當是全靠楊業救助。


    隻不過從目前的評價來看,這個楊業的結局貌似很不好啊。


    【楊業,原名重貴,被北漢世祖劉崇賜名為劉繼業,麟州新秦人,後漢麟州刺史楊弘信之子。


    楊業年少時為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部將,後周元年(951年),劉崇稱霸太原,建立北漢政權,封楊業為建雄軍節度使、侍衛都虞候,長期負責看守代州,抵禦遼朝的侵擾。


    楊業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時稱“劉無敵”,後來恢複楊姓,人稱“楊無敵”。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匡胤親率大軍圍攻太原,楊業降宋,恢複本姓,被封為左領軍衛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後任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次年,楊業在雁門關之戰大破遼軍,殺其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戰功赫赫。


    那個時候在遼國甚至有一個傳說,但凡見到楊字旗,即刻逃遁,概不追責。


    威望高了自然就有人會妒忌,趙匡胤在位時,經常有小人偷偷上書誹謗楊業,但趙匡胤每次都當沒看到,因為他知楊業的忠勇,信任他。


    隻不過等到了趙光義即位,對楊業的態度就變了。


    趙光義知曉楊業的能力,但他對楊業更多的是忌憚,因此他放任朝中大臣潘美各種針對楊業,讓他們互相牽製與製衡。


    雍熙三年(986年),趙光義決定北伐遼國,收複燕雲十六州。


    按理說這樣一場重大的戰爭,理應讓經驗豐富的楊業來做主帥,可實際上趙光義卻讓潘美做主帥,楊業為副。


    結果不言而喻。


    此戰初時還算順利,宋軍接連攻下了雲州、應州、寰州、朔州四個州。


    直到東路大軍出師不利,遭遇遼軍主力,慘敗而歸。


    潘美覺得這一戰不能繼續打下去了,於是上書趙光義請求撤兵。


    趙光義也知此事已不可為,便下令將四州之地的百姓全都遷迴中原,然後大軍就可以撤迴來了。


    遼國蕭太後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當即下令大軍阻截。


    這時候宋軍要想保證百姓安全撤離,就必須得迎戰。


    對於這一戰,楊業認為遼軍士氣正盛,不可正麵硬剛,他打算設下埋伏圈,以逸待勞,防守拖延到百姓全部撤走就行。


    可誰知潘美卻極力反對這一作戰計劃,甚至誣陷楊業不敢硬剛是和遼國有私交,強迫楊業不得不主動出兵。


    楊業無奈答應,但他在臨戰前有提醒潘美,一旦作戰失利,潘美必須及時接應,否則他若是潰敗了,潘美這邊也會遭殃。


    潘美聞言冷笑一聲,表示他又不傻,自然還是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的。


    然而,等到戰爭真的打響了,潘美卻嚴令各路兵馬不得擅自妄動,哪怕是楊家軍潰敗也不許救援。


    如有楊家軍卒來求援也一概不予理會。


    結果自然是慘烈的。


    楊業此戰是帶著他七個兒子一起出征的。


    臨行前,楊業的夫人佘氏曾求人算卦占卜,得一批語,“七子去,六子迴。”


    故而當時楊家人都以為這一戰楊家七個兒子至少會死一個。


    但現實卻是,由於潘美的背刺,楊業作戰失敗,他一路逃亡到陳家穀,卻沒有等來援軍,反倒被遼兵包圍。


    楊業奮力拚殺,力斬近百人,最終力竭被俘,遼人欣賞楊業的才能,勸他投降,楊業拒絕,最終絕食三日而死。


    至於楊業的七個兒子最終隻有老六楊延昭一人活著迴到了大宋,其餘或失蹤或戰死。


    至於潘美,他在得知楊業戰死以後毫不猶豫的便帶人撤軍了,哪怕當時還有少量百姓尚未撤離也都被他丟下不管。


    迴到大宋以後,潘美惡人先告狀,上書趙光義說是楊業不聽勸阻,擅自進兵,以致這場大敗。


    隻可惜世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當其他宋軍和百姓歸來以後一一將潘美的所作所為說了出來,一時間群情激憤。


    趙光義不得不站出來公開祭奠楊業,並給予楊家大量的封賞。


    對於潘美則是讓他降職三級,其餘幫兇盡皆處死。】


    唐,看到這裏,李世民忍不住起身怒摔了一個茶杯。


    “荒唐!一員堪稱無敵的大將被奸人害死,滿門忠烈,到頭來主謀居然隻是被降職三級就完事了?這個趙光義就是故意的!”


    北宋初年,趙匡胤眼眶赤紅,一掌便將身旁的一張木桌給拍出了裂痕。


    “好啊,朕的愛將居然被如此害死,真是朕的好弟弟,通知楊業將軍,就說朕允許他帶著楊家軍去探望趙光義,隻要趙光義不死,隨他怎麽折騰,至於這個叫潘美的,不管他現在在哪,任什麽職務,直接給朕殺了!”


    楊家,楊業本就已經被視頻裏描繪的慘像氣的目眥欲裂,突然聽說皇帝傳旨,他一開始還以為是趙匡胤念及兄弟之情希望楊家網開一麵,不過在聽到聖旨的具體內容以後,楊業頓時麵露猙獰的笑容。


    “孩兒們,跟爹去一趟王府,爹帶你們去出這口惡氣!”


    彼時正在王府內幽禁的趙光義突然感覺一陣脊背發涼,打了個冷顫。


    至於潘美,他這時還隻是個小官,本來打算跑路,卻不想士兵來的飛快,眼見那一把把明晃晃的長刀,潘美欲哭無淚,“諸位,你們看我還有機會嗎?”


    “沒有!”


    哢嚓!


    【楊業為大宋而亡,死的其所,在他之後的楊家軍也一直在竭力的同遼人作戰,直至楊家軍徹底消亡。


    楊家人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為大宋鑄造了一座長城,但可惜的是,楊家終究還是沒能拯救大宋。


    雍熙北伐失利後沒幾年,趙光義便患了重病,不多久便病逝了。


    他死後,繼位的是宋真宗趙恆。


    這個時期,宋遼關係一直在不斷惡化,為了拯救大宋,一名文臣勇敢的站了出來。


    他的名字叫寇準。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最初擔任大理評事,先後知巴東、成安二縣。


    寇準為人剛直,多次上書直諫,這樣的人很難得到重用,因此寇準早年的官場經曆並不順利,經常因為一紙上書惹得皇帝不快就被貶官。


    但晚年的趙光義開始好麵子,他認為寇準有唐朝魏征之相,為了彰顯自己的賢明,於是便提拔重用了寇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快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快點並收藏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