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焚書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 作者:搞快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祿存工作室,郭亮一臉愁容的找到了陳光。
“老板,最近網絡上對咱們的風評不太好啊。”
“怎麽了?都說什麽了?”陳光平日裏很少關注作品的評論,如今見郭亮這副神情,不由的坐直了身體。
“網上都說咱們雖然隻是動漫,但總覺得是在無腦給那些惡人洗白,有些人甚至評價咱們是在無腦瞎嗨,帶壞觀眾和那些小孩子,尤其是某些家長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已經開始公開抵製我們的作品了。”
郭亮的臉色很不好看,他其實一直不是很理解陳光的思路,別人做動漫都是迎合市場口味,可他們這位老板卻總是另辟蹊徑,亂來。
“抵製就抵製唄,你永遠叫不醒一群裝睡的人,我一直認為曆史都是有多麵性的,人有好的一麵也會有壞的一麵,但現實中的人們似乎總是更容易接受那種非黑即白的人物設定,我不喜歡。”
陳光站起身,漫步走到窗前。
“就比如說我自己,你們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我是個好老板,員工福利待遇好,還從來都不強迫你們按時完成任務,但對於有些人來說,我這樣的卻是甩手掌櫃,不求上進,成天就知道喝茶裝比。
人心就是這樣,善良,虛偽,嫉妒,憤怒……在種種情緒的作用下,一千個人就能有一千種不同的想法,你永遠都不必去強求所有人都認可你,作為文化傳播者,我們要做的隻是將我們的想法輸出給這個世界,至於它能得到多少人的認可?隻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聽完陳光的一頓‘思想教育’,郭亮最終隻是無奈的歎了一口氣,有時他確實挺佩服老板這豁達的人生態度的,或許他也該放下那些功利心,反正他隻是個打工的,隻要不影響到他的收入,其他的跟他有什麽關係呢?
郭亮離開了辦公室,卻不知就在房間門關上的那一刻,陳光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隻見他咬牙切齒的拿出手機打了一個電話。
“喂,是我,上網查查到底是什麽人在惡意帶節奏,泥人也有三分火氣,真當勞資是笑麵佛?查到了就給我打迴去,必要時候可以直接給我起訴!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真當自己往屏幕後麵一躲就什麽事都沒有了?我就算不能順著網線去揍你,惡心你我還是辦的到的,來呀,互相傷害啊!”
轉眼一周時間過去,大秦亭長日誌第七集準時上線了。
【秦嬴政紀年三十四年,始皇帝發五十萬罪徒戍五嶺,命搜集百家書籍集體焚燒。
南征百越的戰爭雖然結束了,但為了治理百越,始皇帝下令征召如今四散天下的罪徒,寡婦,無所事事的遊民等人一同南遷。
簡單來說就是叫那些還沒成家的人都去百越之地和當地人通婚交流文化去。
命令傳到安和亭,恰好馮遙等一批新人基本都還單著呢,按道理他們全都得被征調走,但考慮到安和亭畢竟人少,如今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十多人,最終王路在通過詢問所有人的意願後,將為數不多的幾個不安定分子交了出去,其餘人依舊留在安和亭。
事後,安和亭的總人數暫時穩定在了二十五人,大家別的不求,隻想安心過日子。
五月,李朗來安和亭說書的時候看到了王路家和周南家的小孩子,他建議王路在安和亭裏建一座學堂,今後等孩子們長大了可以讀書學習,為此李朗甚至還特地貢獻出了自己隨身攜帶的一部分書籍。
可誰也沒料到的是沒過多久,皇帝突然下令搜集天下百家之書,集體焚燒,李朗送的書籍符合條件,很快就被付之一炬。
很多人對皇帝這個命令並不理解。
畢竟人都說讀書使人明智,讀書更是當官的唯一道路,你現在下令燒書,這不等於是在燒斷普通人當官的道路嗎?
就這樣,又過了數月,麵容憔悴的李朗再度來到了安和亭。
對於這起焚書事件,他了解的顯然更加的清楚。
簡單來說就是有一次始皇帝宴請群臣,當時有很多大儒也都參加了宴會。
在宴會上,他們就到底是郡縣製好還是分封製好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其中的絕大多數大儒都認為商周時期的分封製好,大秦若想長治久安,就當恢複古製。
這樣的話顯然觸怒到了皇帝,畢竟當初郡縣製是他敲定的,實行了這麽多年也沒出什麽事,你們這幫老東西卻三言兩語就將朕的策略貶的一文不值,這是活膩歪了嗎?
據說當時丞相李斯立刻就跳了出來,郡縣製他也是主力推動者,再加上他是法家的代表,對儒家這套尊古仿今的行為嗤之以鼻,當即和大儒們言辭激烈的開始對線。
爭論到後來,大儒們見講道理說不過李斯,就開始列舉古時的諸多事件,結果這期間出了一個大樂子,由於這幫大儒此前都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國家對同一起事件的記載也是存在偏差的。
這就導致他們在舉例子的時候明明提起的是同一件事,結果每個人的說法卻各不相同,到後來大儒們甚至都不和李斯吵了,他們自己內部就吵了起來。
嬴政看到這一幕隻覺得頭疼的不行,李斯則趁機提出了一個想法。
他認為如今六國一統,思想卻並沒能統一,且不說這些存在分歧的史書,光是諸子百家那相互矛盾對立的思想就不利於大秦的穩定。
因此他建議除了秦國的史書之外,其餘六國的史書當全數焚毀,那些有礙大秦穩定的諸子百家的書籍也要焚毀,但對於醫藥,占卜,農學和工學的書籍不用燒毀,那些東西代表著民生。
嬴政本就希望天下一統,思想也要一統,對於這個建議十分認可,並且當即下令全國公開焚書。
這才有了如今的新法令。
隻不過這條法令其實是有些嚴苛的。
比如不隻是六國的史書,就連詩經楚辭一類的民間藝術創作也被列入了燒毀目錄。
理由是吟誦這些東西會讓人迴想起那些已經覆滅的國家,容易滋生異心。
至於那些沒有得到大秦認可的諸子百家的學術論作更是直接成了禁書,一經發現全部銷毀,拒不配合者斬。
除此之外,但凡有人膽敢隨意談古論今,直接當場斬首,命令下達三十日內沒有燒毀書籍的更是會獲罪刺字發配邊疆。
這些規矩一出來,所有人都覺得好像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捂住了他們的嘴,讓他們再也不敢隨意說話了。】
“老板,最近網絡上對咱們的風評不太好啊。”
“怎麽了?都說什麽了?”陳光平日裏很少關注作品的評論,如今見郭亮這副神情,不由的坐直了身體。
“網上都說咱們雖然隻是動漫,但總覺得是在無腦給那些惡人洗白,有些人甚至評價咱們是在無腦瞎嗨,帶壞觀眾和那些小孩子,尤其是某些家長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已經開始公開抵製我們的作品了。”
郭亮的臉色很不好看,他其實一直不是很理解陳光的思路,別人做動漫都是迎合市場口味,可他們這位老板卻總是另辟蹊徑,亂來。
“抵製就抵製唄,你永遠叫不醒一群裝睡的人,我一直認為曆史都是有多麵性的,人有好的一麵也會有壞的一麵,但現實中的人們似乎總是更容易接受那種非黑即白的人物設定,我不喜歡。”
陳光站起身,漫步走到窗前。
“就比如說我自己,你們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我是個好老板,員工福利待遇好,還從來都不強迫你們按時完成任務,但對於有些人來說,我這樣的卻是甩手掌櫃,不求上進,成天就知道喝茶裝比。
人心就是這樣,善良,虛偽,嫉妒,憤怒……在種種情緒的作用下,一千個人就能有一千種不同的想法,你永遠都不必去強求所有人都認可你,作為文化傳播者,我們要做的隻是將我們的想法輸出給這個世界,至於它能得到多少人的認可?隻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聽完陳光的一頓‘思想教育’,郭亮最終隻是無奈的歎了一口氣,有時他確實挺佩服老板這豁達的人生態度的,或許他也該放下那些功利心,反正他隻是個打工的,隻要不影響到他的收入,其他的跟他有什麽關係呢?
郭亮離開了辦公室,卻不知就在房間門關上的那一刻,陳光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隻見他咬牙切齒的拿出手機打了一個電話。
“喂,是我,上網查查到底是什麽人在惡意帶節奏,泥人也有三分火氣,真當勞資是笑麵佛?查到了就給我打迴去,必要時候可以直接給我起訴!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真當自己往屏幕後麵一躲就什麽事都沒有了?我就算不能順著網線去揍你,惡心你我還是辦的到的,來呀,互相傷害啊!”
轉眼一周時間過去,大秦亭長日誌第七集準時上線了。
【秦嬴政紀年三十四年,始皇帝發五十萬罪徒戍五嶺,命搜集百家書籍集體焚燒。
南征百越的戰爭雖然結束了,但為了治理百越,始皇帝下令征召如今四散天下的罪徒,寡婦,無所事事的遊民等人一同南遷。
簡單來說就是叫那些還沒成家的人都去百越之地和當地人通婚交流文化去。
命令傳到安和亭,恰好馮遙等一批新人基本都還單著呢,按道理他們全都得被征調走,但考慮到安和亭畢竟人少,如今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十多人,最終王路在通過詢問所有人的意願後,將為數不多的幾個不安定分子交了出去,其餘人依舊留在安和亭。
事後,安和亭的總人數暫時穩定在了二十五人,大家別的不求,隻想安心過日子。
五月,李朗來安和亭說書的時候看到了王路家和周南家的小孩子,他建議王路在安和亭裏建一座學堂,今後等孩子們長大了可以讀書學習,為此李朗甚至還特地貢獻出了自己隨身攜帶的一部分書籍。
可誰也沒料到的是沒過多久,皇帝突然下令搜集天下百家之書,集體焚燒,李朗送的書籍符合條件,很快就被付之一炬。
很多人對皇帝這個命令並不理解。
畢竟人都說讀書使人明智,讀書更是當官的唯一道路,你現在下令燒書,這不等於是在燒斷普通人當官的道路嗎?
就這樣,又過了數月,麵容憔悴的李朗再度來到了安和亭。
對於這起焚書事件,他了解的顯然更加的清楚。
簡單來說就是有一次始皇帝宴請群臣,當時有很多大儒也都參加了宴會。
在宴會上,他們就到底是郡縣製好還是分封製好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其中的絕大多數大儒都認為商周時期的分封製好,大秦若想長治久安,就當恢複古製。
這樣的話顯然觸怒到了皇帝,畢竟當初郡縣製是他敲定的,實行了這麽多年也沒出什麽事,你們這幫老東西卻三言兩語就將朕的策略貶的一文不值,這是活膩歪了嗎?
據說當時丞相李斯立刻就跳了出來,郡縣製他也是主力推動者,再加上他是法家的代表,對儒家這套尊古仿今的行為嗤之以鼻,當即和大儒們言辭激烈的開始對線。
爭論到後來,大儒們見講道理說不過李斯,就開始列舉古時的諸多事件,結果這期間出了一個大樂子,由於這幫大儒此前都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國家對同一起事件的記載也是存在偏差的。
這就導致他們在舉例子的時候明明提起的是同一件事,結果每個人的說法卻各不相同,到後來大儒們甚至都不和李斯吵了,他們自己內部就吵了起來。
嬴政看到這一幕隻覺得頭疼的不行,李斯則趁機提出了一個想法。
他認為如今六國一統,思想卻並沒能統一,且不說這些存在分歧的史書,光是諸子百家那相互矛盾對立的思想就不利於大秦的穩定。
因此他建議除了秦國的史書之外,其餘六國的史書當全數焚毀,那些有礙大秦穩定的諸子百家的書籍也要焚毀,但對於醫藥,占卜,農學和工學的書籍不用燒毀,那些東西代表著民生。
嬴政本就希望天下一統,思想也要一統,對於這個建議十分認可,並且當即下令全國公開焚書。
這才有了如今的新法令。
隻不過這條法令其實是有些嚴苛的。
比如不隻是六國的史書,就連詩經楚辭一類的民間藝術創作也被列入了燒毀目錄。
理由是吟誦這些東西會讓人迴想起那些已經覆滅的國家,容易滋生異心。
至於那些沒有得到大秦認可的諸子百家的學術論作更是直接成了禁書,一經發現全部銷毀,拒不配合者斬。
除此之外,但凡有人膽敢隨意談古論今,直接當場斬首,命令下達三十日內沒有燒毀書籍的更是會獲罪刺字發配邊疆。
這些規矩一出來,所有人都覺得好像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捂住了他們的嘴,讓他們再也不敢隨意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