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 作者:搞快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起來屠睢將軍,敢問你是在第幾次戰爭中沒的?”王路笑嗬嗬的問出了一個讓屠睢很想打他一頓的問題。
你禮貌嗎?
但最終,屠睢還是很不情願的給出了迴答,“第一次。”
“豁,這麽早就沒了,如此說來您也沒能建立什麽功勳啊。”王路一陣陰陽怪氣。
卻不想趙佗這時候倒是站出來為屠睢說話了。
“也不能這麽說,屠將軍的功勞還是很大的,第一次南征百越的時候,他直接將大軍拆分成五路,同時發動進攻,其中一路很快就蕩平了閩越和甌越兩地,但進攻南越等地的其餘四路就遭遇了十分頑強的抵抗,尤其是南越和西甌等地瘴氣叢生,密林中更是潛藏著許多未知的危險,哪怕是後世之人去那裏的無人區探險也是一件非常作死的事情。”
屠睢連連點頭,並表示當時率領主攻南越和西甌的人就是他,他打的對手也很強,戰死不能怪他。
“原來如此,不過我這裏有消息稱屠睢將軍之所以會戰死,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的統治手段太過殘暴,經常濫殺無辜,幾乎對百越之人見一個殺一個,所以當地人對你都非常的憎恨,這才安排了那場要了你性命的夜襲。”王路又一次開始紮心了。
“我也是沒辦法,這幫南蠻見正麵打不過我們,就開始搞偷襲,下毒,陷阱,怎麽陰險怎麽來,我軍將士損失慘重,後來我們找到了他們的部落,本想對那些老弱婦孺網開一麵,誰知這幫人全民帶毒,給我們的食物下毒,在我們的日常用品上塗毒,對這種心狠手辣不知感恩的蠻人,我不殺他們留著做什麽?”屠睢不滿的冷哼道。
“說起來假如站在當地人的角度來看,大秦其實也是一幫入侵者,他們不反抗也不合理。”王路吐槽了一句,隨即還是盡快將話題轉移。
“那麽說說第二次,好像從第二次開始,征討百越的重擔就交到任囂將軍身上了。”
任囂聞言頓時坐直了身體,麵帶和善的微笑。
“第一次南征的戰果是有的,但結果也很慘烈,屠睢將軍戰死的那一戰後,秦軍主力損失了將近三十萬人,五十萬大軍沒了三十萬,這個傷亡可是很驚人的。”王路看著手中的資料,眼中不由得迴憶起他的亭民來,如今看來,當初走的四個人能活下來兩個,已經算是極其幸運了。
“確實,後來是陛下又抽調了三十萬大軍支援前線,我這才臨危受命再戰百越。”任囂的語氣此時也有些唏噓。
“不過相比於屠睢,任將軍的做法明顯高明了許多,根據情報,任囂將軍在這第二次征伐中將目標主要集中在南越地區,且每打一仗,都會征辟當地人加入秦軍,每占領一個地方便留下一些人看守,與當地人同化,慢慢的,南越之地竟在短短數年之內就被安穩平定了。”
王路一臉讚賞的對任囂的行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我並不厲害,主要作戰方針和同化策略都是陛下和朝中諸位智者們的功勞,我隻是個執行者罷了。”任囂很是謙虛的撓了撓頭。
“後來,你們休養生息了一段時間,便發動了第三次南征,這一次僅存的西甌和駱越之地也盡數被收複,我隻能說,厲害了老鐵。”王路衝著任囂和趙佗豎起了大拇指。
尤其是趙佗,他是唯一一個參與了全部三次戰爭的人,先後擔任過屠睢和任囂的副將,據說後來他更是留在了百越之地,一輩子都沒有再迴過中原。
趙佗和任囂都很謙遜,他們對王路的稱讚表示過譽了,一旁的屠睢雖然很不開心,但一想到南征百越的戰爭最後還是他們大秦贏了,他也不好說什麽。
“說起來,這連年的征戰對大秦的損耗也是著實不小,百萬大軍在百越一戰裏就帶走了將近八十萬。
再加上後來北征匈奴的時候,蒙恬將軍又帶走了三十萬……等會,我好像明白後來為何大秦滅亡的那麽快了。”
王路說到這裏,突然兩眼放光,第六集的彩蛋也戛然而止。
現代,諸多網友們也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百萬大軍,南征百越先用了五十萬,傷亡三十萬,再征用三十萬,湊夠五十萬平定百越之地,此後這支大軍便留守百越,沒有返迴中原。
如此算下來,中原應當隻剩下二十萬,就算又重新征調軍隊,最多也不過十幾萬,然後蒙恬又帶著三十萬北上打匈奴修長城去了,秦滅的時候這支軍隊也沒有迴來。
霧草,這麽一算,當時項羽劉邦打中原的時候,大秦的戰力十不存一啊,難怪那麽快就滅亡了。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
與此同時,其餘各大王朝的皇帝們也都反應過來了。
秦,公子扶蘇連夜進宮麵見了嬴政。
他想要請求嬴政從百越之地調迴一些軍隊,不用多,二十萬就夠,至少要有能力守住中原。
然而嬴政卻拒絕了這個提議。
“扶蘇,你可知為何朕要將軍隊全都派出去?”嬴政漫步走到窗前,語氣十分霸道,“因為在朕看來,中原已是我大秦的腹地,是我嬴政的家,誰會在家裏留一大堆人看著?若大秦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沒的,那朕不怪你,怪隻怪那些居心叵測之人趁火打劫。”
漢,劉徹頭一次對嬴政產生了敬佩之心,若是少年時代的他一定會對嬴政的作為表示不理解,大軍全都外派,家都被偷了還不叫迴來,這不是妥妥的傻子嗎?
但如今的劉徹卻明白,嬴政可能早就預料到了大秦會以什麽樣的方式滅亡,但他不後悔,他要的是邊境的安穩,不管中原如何鬧騰,外敵不可來犯。
唐,李世民歎了一口氣,想當初大唐的軍隊就是因為主力都分散在其他地方進行看守,這才導致那幫突厥人成功繞路突襲了長安,他也被迫做出了那種屈辱的事,但如今迴想起來,李世民並不後悔,要怪隻能怪那突厥人不講武德搞偷襲,活該後來遭了報應。
明,朱元璋站起身來,大明初建,其實也存在著和秦朝相似的問題,那就是南邊不定,北邊不穩,兩方都有可能遭遇襲擊。
隻不過相比於北方的那些異族,南方的麻煩早就不是少數民族了,而是海上的賊寇,至於少數民族,他們早已和漢人同化的差不多了,縱使不老實也頂多是一些小打小鬧,無傷大雅。
對於這一點,還真得對嬴政說一句謝謝,要不是當年他沒讓趙佗等人返迴中原,而是叫他們專心治理百越之地,如今的中原土地也不可能如此安穩。
你禮貌嗎?
但最終,屠睢還是很不情願的給出了迴答,“第一次。”
“豁,這麽早就沒了,如此說來您也沒能建立什麽功勳啊。”王路一陣陰陽怪氣。
卻不想趙佗這時候倒是站出來為屠睢說話了。
“也不能這麽說,屠將軍的功勞還是很大的,第一次南征百越的時候,他直接將大軍拆分成五路,同時發動進攻,其中一路很快就蕩平了閩越和甌越兩地,但進攻南越等地的其餘四路就遭遇了十分頑強的抵抗,尤其是南越和西甌等地瘴氣叢生,密林中更是潛藏著許多未知的危險,哪怕是後世之人去那裏的無人區探險也是一件非常作死的事情。”
屠睢連連點頭,並表示當時率領主攻南越和西甌的人就是他,他打的對手也很強,戰死不能怪他。
“原來如此,不過我這裏有消息稱屠睢將軍之所以會戰死,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的統治手段太過殘暴,經常濫殺無辜,幾乎對百越之人見一個殺一個,所以當地人對你都非常的憎恨,這才安排了那場要了你性命的夜襲。”王路又一次開始紮心了。
“我也是沒辦法,這幫南蠻見正麵打不過我們,就開始搞偷襲,下毒,陷阱,怎麽陰險怎麽來,我軍將士損失慘重,後來我們找到了他們的部落,本想對那些老弱婦孺網開一麵,誰知這幫人全民帶毒,給我們的食物下毒,在我們的日常用品上塗毒,對這種心狠手辣不知感恩的蠻人,我不殺他們留著做什麽?”屠睢不滿的冷哼道。
“說起來假如站在當地人的角度來看,大秦其實也是一幫入侵者,他們不反抗也不合理。”王路吐槽了一句,隨即還是盡快將話題轉移。
“那麽說說第二次,好像從第二次開始,征討百越的重擔就交到任囂將軍身上了。”
任囂聞言頓時坐直了身體,麵帶和善的微笑。
“第一次南征的戰果是有的,但結果也很慘烈,屠睢將軍戰死的那一戰後,秦軍主力損失了將近三十萬人,五十萬大軍沒了三十萬,這個傷亡可是很驚人的。”王路看著手中的資料,眼中不由得迴憶起他的亭民來,如今看來,當初走的四個人能活下來兩個,已經算是極其幸運了。
“確實,後來是陛下又抽調了三十萬大軍支援前線,我這才臨危受命再戰百越。”任囂的語氣此時也有些唏噓。
“不過相比於屠睢,任將軍的做法明顯高明了許多,根據情報,任囂將軍在這第二次征伐中將目標主要集中在南越地區,且每打一仗,都會征辟當地人加入秦軍,每占領一個地方便留下一些人看守,與當地人同化,慢慢的,南越之地竟在短短數年之內就被安穩平定了。”
王路一臉讚賞的對任囂的行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我並不厲害,主要作戰方針和同化策略都是陛下和朝中諸位智者們的功勞,我隻是個執行者罷了。”任囂很是謙虛的撓了撓頭。
“後來,你們休養生息了一段時間,便發動了第三次南征,這一次僅存的西甌和駱越之地也盡數被收複,我隻能說,厲害了老鐵。”王路衝著任囂和趙佗豎起了大拇指。
尤其是趙佗,他是唯一一個參與了全部三次戰爭的人,先後擔任過屠睢和任囂的副將,據說後來他更是留在了百越之地,一輩子都沒有再迴過中原。
趙佗和任囂都很謙遜,他們對王路的稱讚表示過譽了,一旁的屠睢雖然很不開心,但一想到南征百越的戰爭最後還是他們大秦贏了,他也不好說什麽。
“說起來,這連年的征戰對大秦的損耗也是著實不小,百萬大軍在百越一戰裏就帶走了將近八十萬。
再加上後來北征匈奴的時候,蒙恬將軍又帶走了三十萬……等會,我好像明白後來為何大秦滅亡的那麽快了。”
王路說到這裏,突然兩眼放光,第六集的彩蛋也戛然而止。
現代,諸多網友們也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百萬大軍,南征百越先用了五十萬,傷亡三十萬,再征用三十萬,湊夠五十萬平定百越之地,此後這支大軍便留守百越,沒有返迴中原。
如此算下來,中原應當隻剩下二十萬,就算又重新征調軍隊,最多也不過十幾萬,然後蒙恬又帶著三十萬北上打匈奴修長城去了,秦滅的時候這支軍隊也沒有迴來。
霧草,這麽一算,當時項羽劉邦打中原的時候,大秦的戰力十不存一啊,難怪那麽快就滅亡了。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
與此同時,其餘各大王朝的皇帝們也都反應過來了。
秦,公子扶蘇連夜進宮麵見了嬴政。
他想要請求嬴政從百越之地調迴一些軍隊,不用多,二十萬就夠,至少要有能力守住中原。
然而嬴政卻拒絕了這個提議。
“扶蘇,你可知為何朕要將軍隊全都派出去?”嬴政漫步走到窗前,語氣十分霸道,“因為在朕看來,中原已是我大秦的腹地,是我嬴政的家,誰會在家裏留一大堆人看著?若大秦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沒的,那朕不怪你,怪隻怪那些居心叵測之人趁火打劫。”
漢,劉徹頭一次對嬴政產生了敬佩之心,若是少年時代的他一定會對嬴政的作為表示不理解,大軍全都外派,家都被偷了還不叫迴來,這不是妥妥的傻子嗎?
但如今的劉徹卻明白,嬴政可能早就預料到了大秦會以什麽樣的方式滅亡,但他不後悔,他要的是邊境的安穩,不管中原如何鬧騰,外敵不可來犯。
唐,李世民歎了一口氣,想當初大唐的軍隊就是因為主力都分散在其他地方進行看守,這才導致那幫突厥人成功繞路突襲了長安,他也被迫做出了那種屈辱的事,但如今迴想起來,李世民並不後悔,要怪隻能怪那突厥人不講武德搞偷襲,活該後來遭了報應。
明,朱元璋站起身來,大明初建,其實也存在著和秦朝相似的問題,那就是南邊不定,北邊不穩,兩方都有可能遭遇襲擊。
隻不過相比於北方的那些異族,南方的麻煩早就不是少數民族了,而是海上的賊寇,至於少數民族,他們早已和漢人同化的差不多了,縱使不老實也頂多是一些小打小鬧,無傷大雅。
對於這一點,還真得對嬴政說一句謝謝,要不是當年他沒讓趙佗等人返迴中原,而是叫他們專心治理百越之地,如今的中原土地也不可能如此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