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所修習的門類不同,所以李伯約和艾瑪一夜睡得很香甜,而道末則是吃得很飽足。


    當然,不是肚子吃的飽,而是靈魂吃得飽。


    隻要身在花旗大陸,他就會保持這種狀態。


    一夜之間,他實現了之前需要十年才能實現的突破,這種好處實在是難以抵擋的誘惑了。


    其實,不僅道末在得到好處,奕譓、載穆等人,得到的好處更大。


    第二天,奕譓親自接見了四位留學幼童代表人,聽他們講述了幼童們的情況。


    奕譓認為,載穆和張德明說得沒錯,這四個優秀的年輕人確實是值得他們為之擔保。


    事實上,黛青的官場是有這樣一種規則的,就是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擔保人的。


    所以一個人隻是有學問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進入官場,而且能夠大展宏圖,就必須得到來自各種同僚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一樣就是需要有“老師”。這種老師可不是教你學問的那種,當然他們也會教你一些知識性的東西,但那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他們會為你提供官場的“通行證”。


    說白了,就是相當於加入一個派係。


    對於優秀的人才來說,通常這種關係會在科舉的時候就建立起來。因為當考試的時候,負責選中考生中舉的主考官,會自動成為所有考生的“老師”。


    甚至於科舉的所謂殿士,直接被稱為“天子門生”也是這個原因。這些最頂級的優秀人才已經不需要別人來引導了,他們直接就是皇帝本人帶入官場的,是皇帝自己的班底和派係。


    當然,對於最優秀的人才是如此。可是對於普通優秀人才和普通人才,就是另一迴事兒了。


    皇帝把最優秀的選為自己的班底,等而下之的,則進入主考官的派係,再等而下之的,雖然名義上也算是主考大人的“門生”,但是通常是得不到太多照顧的。


    這些人就需要自己另外找到靠山,否則就很難在危機四伏的官場裏生存下去。


    有些人受不了這種壓抑扭曲的環境,就隻能辭官不做,重返田園了。


    而與以往曆代中土王朝不同的是,黛青的進身之路,從來不止科舉這一條。


    比如:固山子弟之中,世家子弟可以走侍衛的路線,平常家庭也從軍入伍,以軍功累積升遷。至於不屬固山集團的其他人群,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捐納。花一筆錢,買一個官當。而自鹹富年間以來,由於鎮壓太平光明國的需要,大量人才通過加入團練得以晉升。


    此外,還有很多他各種有別於科舉“正途”的“野路子”。


    這些“野路子”,相對於“正途”出身,就更需要“老師”的照顧了。


    載穆和張德明的“擔保”就屬於這種性質。


    載穆正在經營東土,當然迫切的需要人才。但是,東土雖然是黛青王朝的“龍興之地”而且物質極其豐富,可是一直以來缺少開發和建設,當地官場幾乎都是些等而下之的“殘次品”。最優秀的固山子弟,往往努力的進入京城,在皇帝身邊做事。而西尼子弟則根本不適應東土的嚴寒天氣,除非是被流放,否則打死也不會去東土為官。


    當然,前往東土的時候,他找了英華作為自己的隨員同行。而無論是皇學館還是英華本人,都沒有對此有任何質疑。有了英華的先例,皇學館很可能會成為自己的一個重要人才來源。


    但皇學館本質上皇帝的班底,當然他自己原則上也是皇帝的班底。英華可以提前散館幫自己,更多的是因為英華並不是正式伴讀而隻是自己女兒的隨行伴讀。自己想要,當然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


    其他學生,肯定不是那麽好淘到手的。


    所以,載穆極力的想分一點留學幼童的肥水。


    其實他這個想法也不為過,兩宮這次把他加入調查團,本來也是有借機發展東土的意思。否則,他堂堂一個東盛將軍,每天那麽多重要的事情要忙,怎麽可能輕易外派這麽長時間?實在是站在東土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確實有必要他這樣的級別的人物來一趟才可以。


    至於張德明,談不到發展班底,更多的是一種“抱團取暖”的想法。而且他的“擔保”主要是附從載穆。


    雖然名義上很像西尼人,其實他雖然屬西尼族係,但卻是正兒八經的東土固山子弟。就跟牛大頭家族的情況差不多。隻不過為了適應環境,他取了一個很西尼化的名字。取這種名字本身,恰恰說明了他對自己出身實力的不夠自信。和很多固山子弟一樣,張德明沒有走科舉仕途,因而在奉科舉為“正途”的黛青官場,還是很有一點自卑感的。


    如果能夠服從載穆,那相當於找到了一個靠山,可以提升自己在官場的安全係數。


    當然,正因為此他麵對同樣並非“正途”出身的留學幼童時,產生了強烈的感同身受,和保護欲。


    奕譓對於載穆的想法當然是有了解的,他也不會阻止載穆的“才路”,何況東土發展好了對自己也是大有益處的。載穆的提升有道末的功勞,道末絕對屬於自己陣營,這樣來看,載穆也算是自己的“友軍”。大家互相提攜是有必要的。


    不過,畢竟自己是本次調查的總辦,如果不全麵掌握情況,就放任載穆開大席,那自己豈不成了“大頭”。所以暫時還是不能答應他們的。


    至於以後嘛,隻要令由自己而出,派給載穆個把人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人才,是一切為政者最渴望的資源,正如道末渴望“靈力”一樣。


    經過一番盤問,奕譓很愉快的接受了四名幼童代表人的“迎請”,同時也赦免了他們“擅離住所”之罪。而且,奕譓還擺設筵席,專門給這四人接風洗塵。


    宴會之上,四人談笑風生,舉手投足之處,盡顯儒雅。這個風範,倒是讓一同陪席的陳立秋羞愧難當了。


    原本,身為留學幼童的總負責人,陳立秋現在就是這些幼童們的“擔保”。將來幼童們一旦真的進入官場,陳立秋理所當然的會轉升為他們的“恩師”,那好處肯定是很大的。


    可是現在,自己一紙奏折把幼童們給告了,“師生恩誼”自然是盡了,以後幼童們各尋出路,再也不會認他。


    現在看來,奕譓的態度明顯是很看好這些幼童,而幼童們也確實展示了自己的真實實力,自己上奏折說幼童們的壞話,這不是自毀前途嗎?


    陳立秋越想越後悔,心裏暗暗把那個實際負責幼童事務的吳子登的十八代祖宗都招唿了個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夢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什納達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什納達爾並收藏清夢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