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說,德光帝的作法雖然情有可原,但畢竟有殃及池魚之嫌,而且大有竭澤而漁之勢。


    如果任由他這麽無限製的折騰,最後肯定會搞得百官人心惶惶,疲於自保而無心政事。如果那樣的話,搞不好沒等到太平光明國爆發起來,黛青朝廷內部先亂了。


    可是德光顧不得這麽多了,因為就在這個期間,爆發了第一次福壽膏戰爭,根據江寧條約,黛青要向吉利國賠款兩千萬兩銀子。


    兩千萬啊,這比要了德光帝的命還痛啊。


    所以他要用加倍的傷害,把錢從自己的臣子身上再撈迴來。


    於是,德光帝下令,如果到了期限還交不齊銀子的,就抓起來下獄。


    這是一次最後通牒,涉及到了一大批官員,景瑞就在其中。


    戶部找到景瑞談話,表示這次皇上動真格的了,不能頂著來,想什麽辦法找親戚朋友對付過去,然後再慢慢處理。


    景瑞說我真的沒有錢啊。


    景瑞也不完全是說謊,按照合法收入,他是真沒有辦法還上這筆錢的。


    而且,他對於朝廷,尤其是對於德光帝本人的這種做法明顯也是非常不滿的。


    景瑞的仕途一直不太旺,既沒有科舉成績,也沒有軍功積累,勉勉強強捐了個筆貼式後補上個缺,然後一直在地方上做著各種名目的書吏。至於品級,始終就是在七八九品這個段位緩慢爬行。


    這麽一爬,就從嘉賀十年一直爬到了德光二十年。景瑞已經從一個弱冠少年熬成了花甲老人,職務還僅僅是一個從八品的刑部郎中。長期的底層摩擦,讓他對於朝廷有一肚子的不滿。但是已經年紀一把,就準備著在芝麻小官的位置上混到退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可偏偏這個時候,朝廷又耍了他一把。朝廷突然下來了命令,要安排他到江東做知府。


    景瑞本來已經消沉的心誌一下子又被調動了起來,非常認真的做著準備。正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真要能到江東當幾年知府再退休,那麽別的不說,還上皇上給老爺子貼上的罰款標準是沒什麽問題的。


    可是就在他興衝衝的等著正式赴任的時候,卻接到了調令取消的通知,原因是德光帝對他的印象不好。景瑞於是又迴到了刑部郎中的任上。


    景瑞對此別提多來氣了。


    首先,他不認為他們家老爺子有什麽過錯。如果有那也是朝廷,首先是皇帝的千錯萬錯。因為律法是朝廷定的,規矩是皇上帶的,作為臣下,身在官場,有多少能力可以和整個朝廷的大趨勢對抗呢?而且你皇上吃盡穿絕,下麵官員不要活嗎?一大家子要養的,又沒貪贓,又沒枉法,就是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養活了自己,沒有把自己給餓死,這怎麽就有罪了?明明是你朝廷隻給皇上吃肉,不讓當官的吃糠,才導致這些潛規則長禁不止。


    泰熙帝的時候,官員沒錢了,朝廷還借錢給官員。維正帝的時候,給官員發了養廉銀和恩俸雙餉。到了翔隆帝的時候,國力終於達到了鼎盛。


    可以說,黛青曾經的國力強大,是與賞罰分明分不開的。而且,賞罰分明本來是黛青入主中土以前就確定下來的鐵定原則。太祖太宗的時候,凡有功者,必有重賞,所以人人爭先,個個奮勇。


    然而,嘉賀帝查抄了善保的家產後,一下子賺了十億兩的巨富,卻並沒有給臣下任何好處,也沒有用於國家的建設發展,更沒有減免天下百姓賦稅這種理所當然的事情。


    錢,都不知道去了哪裏。


    曾經有勇敢的官員向嘉賀帝詢問,結果換來的卻是嘉賀帝的咆哮:“難道你懷疑朕貪墨了不成?”嚇得再也沒有人敢再提此事。


    嘉賀帝抄了銀子,結果不了了之,也沒進國庫,也不許人問。可是現在已經去世多年一輩子謹小慎微老實本分的父親,卻被汙上一個手腳不幹淨的罪名,需要被罰款。


    他當然不會認這個罰。


    所謂捉賊捉贓,你皇上拿著什麽真憑實據了。什麽都沒有,你就不該罰。就算要罰,你也隻能罰你這一朝的官員。人都已經不在世了,正所謂人死債亡,別說你沒抓著過實證,就算有,也不該人死了還向人家子孫追索啊。


    這也太臭不要臉了吧。


    如果不是有著君臣差距,遇著德光帝這種人,景瑞簡直要啐他一臉。做人太失敗,太沒品。


    德光帝自以為殺伐果決,眾官被自己殺鎮赦得膽戰心寒,豈不知像景瑞這樣已經從骨子裏對他再無半點敬畏的人已經被他硬生生的給逼出來了很多。


    所以,即便以坐牢相逼,景瑞仍然不為所動。在一些親朋的苦勸之下,這才又拿出二百兩子應付了一下。


    從頭到尾,景瑞總共隻交了一千八百兩銀子。


    終於,德光帝開始咬人了,頑固分子景瑞被關進了刑部大牢。


    刑部放出話來,什麽時候把銀子交齊了,什麽時候放人。然後,又囑咐說:“放心,景爺在我們那兒,虧不著。他在裏麵不攔著,咱們正好想辦法。”


    原來,景瑞雖然官始終做不高,可是在刑部的人緣卻是比誰都好。尤其是那些底層的胥吏,大多受過他的指點和好處。很多人甚至是以景瑞的徒弟自居的,這下,他們終於有報恩的機會了。


    於是,在這些受過景瑞好處的同僚以及親友故舊們的幫助下,景瑞的兒子惠征開始張羅著湊錢。


    惠征的官也是捐的,剛剛從八品筆貼式補了吏部文選司主事的缺,正六品的官階,正祿為六十兩,恩祿為六十兩,俸米為六十斛,合計一百五十九兩白銀。


    以這樣的收入,何時才能繳清那麽大一筆罰款?


    還真不是沒辦法。


    景瑞之前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但是他覺得賭氣,不甘心這麽無端的被摳門皇帝毀了父親和自己的清白,所以寧可坐牢也不肯用合法收入之外的錢來交罰款。


    惠征就比他想得開了。


    皇上不就是要錢嘛,那給他錢不就得了嘛。


    首先,惠征作主賣掉了家裏的一些房產,這個算得上是正常的路數,隻不過景瑞在家的話是絕對不會允許的。


    然後,惠征用賣房產得到的錢,開始花錢給自己買更高的官。


    德光二十八年,花足了銀子的惠征被調入吏部驗封司。驗封司負主要負責發放封官授爵的敕書,並對京吏中的供事、儒事、經承三職,外吏中的書吏、承差、典吏、攢典四職,進行役滿後的考核,以決定是否繼續錄用。


    前者,發放敕書是報喜,理所當然有紅包得;後者,相當於掌握了小吏們的命運,更是有豐厚的孝敬。


    這麽一操作,惠征很快就賺到了大量的灰色收入,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賺了一萬多兩銀子。


    這個時候,雖然還沒有繳清全款,但是已經達到了之前戶部要求和六成。惠征於是再次上下打點,總算是把景瑞給贖了迴來。


    景瑞人是迴來了,可是脾氣卻是一點沒變。本來朝廷已經給他官複原職,結果他主動申請退休迴家,從此再不搭理朝廷的事情了。


    而通過自己的巧妙運作,把父親從牢裏救出來這件事情,給惠征的影響非常大。從此以後,惠征覺得自己在撈錢方麵頗有天賦,因而更加致力於升官發財之路。不久之後,德光帝駕崩,鹹富帝即位,惠征覺得自己實現人生飛躍的機會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夢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什納達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什納達爾並收藏清夢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