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瀘上之行,也確如盛宣懷所謀劃的,是一次“扮豬吃虎”之行。
唐景星和徐雨之,都是羊州頂級巨商,絕對稱得上是老奸巨滑。
如果盛宣懷像從前那樣誠心相待,那一定會像一隻小白兔一樣被兩隻大灰狼吃幹抹淨,最後再背負一個更大的包袱;如果與之明爭暗鬥,那麽以盛宣懷的經驗閱曆,不要說同時對付兩個,恐怕連一個也搞不定,最後少不得又得掉進一個大坑。
無論是左是右,結果都是個死。而且,招商局的資產遠超荊北礦場,到時恐怕非把整個盛家敗光不可,那可就真的就成“天下第一敗家子”了。
可是,妙就妙在盛宣懷這次選擇了“扮豬”。
既然是“扮”,那就是偽裝。偽裝成豬的樣子,真正的實力反而隱藏起來。
而且這個“豬”還要讓人家看出來是豬。
因為豬的前麵是兩頭狼,可是在豬的身後卻是李鴻章、洋務派、官府,甚至整個黛青朝廷。
對手呢?
隻是區區兩個商人。
當商人與官府對抗的時候,商人永遠是弱勢的底層人,二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所以隻要盛宣懷不主動與之有過度的接觸,隻管裝傻充愣,做個沒心沒肺的“豬”,那麽兩個商人就是獵人槍林彈之下的狼。
除非他自己穩不住,出錯招。就像對待胡雪岩那樣,掏心掏肺,讓人家抓住自己的把柄。
這就是黛青國情。
在黛青,商人的地位是最賤的。
這倒不是黛青一朝開的先河,而是中土自古以來的傳統。事實上相對於其他中土王朝,黛青對商人還算是比較好的。
中土對商人的歧視始於號稱“第一統一王朝”的啟因王朝。
啟因王朝是由啟因王國通過前後十幾代人的努力,累代擴張建立起來的。啟因從一個小小的子爵領主邦國,最終以武力征服了六個和自己大小差不多的強大王國以及無數個比自己弱小很多的大小邦國,甚至反噬了自己曾經的宗主國稱天下共主的隻歐王朝,成為新一代天下之主。
靠的是什麽呢?
一個人,一本書。
人是喪君,書是喪君書。
據說,最初喪君的稱號是商君,因為他嫌棄商人和商業,自己強烈申請將封號改成了喪。
而他的喪君書裏所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國家要強大,就必須嚴厲的打擊商人。
這個觀點的提出,喪君當然有自己的一套很複雜的理論,簡單來說就是:農民,工菝、戰士,才是國家強大發展的根本力量。農民被綁定在土地上,跑不了;工匠必須在工場裏作工,也跑不了。戰士可以跑,但是隻能在軍令的驅使下跑,更是絕對受製於國家的殺人機器。
而且,農民依靠生產糧食為生,不生產糧食他就得餓死,生產了糧食,他就得納糧,國君收到糧食,國君就富強了。
工匠依賴作工為生,他一個月不能正常作工,也會挨餓。他們自己不能生產糧食,也無力囤積太多食物,所以必須依賴國君保持社會穩定,他們才能安心工作。而隻要他們正常作工,國君的各種機械就會得到創新和維護,那麽國君也會富強。
至於戰士,他們攻城掠地,殺死敵人,直接為國君擴張領土服務,是國君最有用的利器。軍隊自己不能生產食物,也不能製造武器,他們必須完全依賴國君供應他們這一切。而他為國君提供的卻是實實在在的領土和大批被征服的勞動力。
所以,喪君認為,農民、工匠、戰士,這三種人是良民,如果他們成為主體,國君也就富強了。
然後,筆鋒一轉,他就開始罵商人了。
他說:商人就與這三大主體就完全相反了,商人是賤民、是害民、是賊民。
商人流動性太強,要想管理好商人必須用極高的成本,那麽國君就會因為管理成本太高而崩潰;如果不加以管理,他那麽他們就會不受約束,成為危險分子。
商人到處走,見多識廣,很難忽悠,如果在平等的地位上貿易,國君往往會吃他們的虧。
商人有錢,有貨物,如果國君不壓製他們,他們就會囤積壟斷,反過來壓製國君。
而且,因為上麵種種原因,,農民、工匠都很容易用所謂的“大義”鼓勵,用“名爵”牽引,最終為國出力,甚至為國君效死,不僅不逃避還引以為自豪和榮耀。但這套對商人是沒用的,他們直接通過貿易獲得名和利,根本不需要討好國君。就算他們想要從國君那裏得到什麽,花錢買就是了,也不需要出力,更不需要出命。
這樣的話,如果商人數量多了,國君的利益就會嚴重受損;如果商人的地位高了,國君的尊嚴就會削弱。
而且,商人其實遠比國家更有能力,如果國君和商人在一個公平對等的地位上,國君絕對是打不過商人的。國君擁有舉國之力,生殺之權,如果和商人對等貿易,不出幾年就會財盡人空。商人會買光國君的土地,百姓也會因為財利跟著商人走。
而失去了百姓和土地的國君,連一個賤民都不如。賤民還可以出苦力換飯吃,實在不行還能放下尊嚴求生。國君出不得苦力,也放不下麵子,一旦失去百姓和土地就隻能自掛東南枝。
所以,隻要有一點可能,也要竭盡全力打壓商人,哪怕把全國的商人都抓起來流放到荒蕪之地,也不能算不仁慈。因為如果商人就是國君天然的死敵。
喪君把問題說得非常嚇人,其實繞來繞去,無非是一個觀點:想要國力強大,就要控製好人,如果想要把人控製好,就得消滅商人。
就是在他的這種思想之下,啟因王朝消滅了境內幾乎所有的商人,把所有的百姓都變成了農夫、工匠和戰士。
在完成了這樣的轉變之後,原本隻是一個極貧極弱的低等邦國的啟因子國,迅速發展成為了中土最強大的啟因王國,進而通過兼並其他國家發展成了啟因帝國。
啟因帝國是第一個以帝國自居的王朝。
而他留給後世的影響當然也是極其巨大的,其中一個就是重農抑商。
黛青興起於東土,受中土重農輕商思想的影響並不太強,事實上對於采集、狩獵占有很大經濟比重的黛青來說,商業是他們獲取利益的極其重要的渠道。商人是他們的朋友、夥伴,甚至兄弟。
但是,入鄉隨俗,東土是東土,中土,還是隻能按照中土的傳統辦。
唐景星和徐雨之,都是羊州頂級巨商,絕對稱得上是老奸巨滑。
如果盛宣懷像從前那樣誠心相待,那一定會像一隻小白兔一樣被兩隻大灰狼吃幹抹淨,最後再背負一個更大的包袱;如果與之明爭暗鬥,那麽以盛宣懷的經驗閱曆,不要說同時對付兩個,恐怕連一個也搞不定,最後少不得又得掉進一個大坑。
無論是左是右,結果都是個死。而且,招商局的資產遠超荊北礦場,到時恐怕非把整個盛家敗光不可,那可就真的就成“天下第一敗家子”了。
可是,妙就妙在盛宣懷這次選擇了“扮豬”。
既然是“扮”,那就是偽裝。偽裝成豬的樣子,真正的實力反而隱藏起來。
而且這個“豬”還要讓人家看出來是豬。
因為豬的前麵是兩頭狼,可是在豬的身後卻是李鴻章、洋務派、官府,甚至整個黛青朝廷。
對手呢?
隻是區區兩個商人。
當商人與官府對抗的時候,商人永遠是弱勢的底層人,二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所以隻要盛宣懷不主動與之有過度的接觸,隻管裝傻充愣,做個沒心沒肺的“豬”,那麽兩個商人就是獵人槍林彈之下的狼。
除非他自己穩不住,出錯招。就像對待胡雪岩那樣,掏心掏肺,讓人家抓住自己的把柄。
這就是黛青國情。
在黛青,商人的地位是最賤的。
這倒不是黛青一朝開的先河,而是中土自古以來的傳統。事實上相對於其他中土王朝,黛青對商人還算是比較好的。
中土對商人的歧視始於號稱“第一統一王朝”的啟因王朝。
啟因王朝是由啟因王國通過前後十幾代人的努力,累代擴張建立起來的。啟因從一個小小的子爵領主邦國,最終以武力征服了六個和自己大小差不多的強大王國以及無數個比自己弱小很多的大小邦國,甚至反噬了自己曾經的宗主國稱天下共主的隻歐王朝,成為新一代天下之主。
靠的是什麽呢?
一個人,一本書。
人是喪君,書是喪君書。
據說,最初喪君的稱號是商君,因為他嫌棄商人和商業,自己強烈申請將封號改成了喪。
而他的喪君書裏所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國家要強大,就必須嚴厲的打擊商人。
這個觀點的提出,喪君當然有自己的一套很複雜的理論,簡單來說就是:農民,工菝、戰士,才是國家強大發展的根本力量。農民被綁定在土地上,跑不了;工匠必須在工場裏作工,也跑不了。戰士可以跑,但是隻能在軍令的驅使下跑,更是絕對受製於國家的殺人機器。
而且,農民依靠生產糧食為生,不生產糧食他就得餓死,生產了糧食,他就得納糧,國君收到糧食,國君就富強了。
工匠依賴作工為生,他一個月不能正常作工,也會挨餓。他們自己不能生產糧食,也無力囤積太多食物,所以必須依賴國君保持社會穩定,他們才能安心工作。而隻要他們正常作工,國君的各種機械就會得到創新和維護,那麽國君也會富強。
至於戰士,他們攻城掠地,殺死敵人,直接為國君擴張領土服務,是國君最有用的利器。軍隊自己不能生產食物,也不能製造武器,他們必須完全依賴國君供應他們這一切。而他為國君提供的卻是實實在在的領土和大批被征服的勞動力。
所以,喪君認為,農民、工匠、戰士,這三種人是良民,如果他們成為主體,國君也就富強了。
然後,筆鋒一轉,他就開始罵商人了。
他說:商人就與這三大主體就完全相反了,商人是賤民、是害民、是賊民。
商人流動性太強,要想管理好商人必須用極高的成本,那麽國君就會因為管理成本太高而崩潰;如果不加以管理,他那麽他們就會不受約束,成為危險分子。
商人到處走,見多識廣,很難忽悠,如果在平等的地位上貿易,國君往往會吃他們的虧。
商人有錢,有貨物,如果國君不壓製他們,他們就會囤積壟斷,反過來壓製國君。
而且,因為上麵種種原因,,農民、工匠都很容易用所謂的“大義”鼓勵,用“名爵”牽引,最終為國出力,甚至為國君效死,不僅不逃避還引以為自豪和榮耀。但這套對商人是沒用的,他們直接通過貿易獲得名和利,根本不需要討好國君。就算他們想要從國君那裏得到什麽,花錢買就是了,也不需要出力,更不需要出命。
這樣的話,如果商人數量多了,國君的利益就會嚴重受損;如果商人的地位高了,國君的尊嚴就會削弱。
而且,商人其實遠比國家更有能力,如果國君和商人在一個公平對等的地位上,國君絕對是打不過商人的。國君擁有舉國之力,生殺之權,如果和商人對等貿易,不出幾年就會財盡人空。商人會買光國君的土地,百姓也會因為財利跟著商人走。
而失去了百姓和土地的國君,連一個賤民都不如。賤民還可以出苦力換飯吃,實在不行還能放下尊嚴求生。國君出不得苦力,也放不下麵子,一旦失去百姓和土地就隻能自掛東南枝。
所以,隻要有一點可能,也要竭盡全力打壓商人,哪怕把全國的商人都抓起來流放到荒蕪之地,也不能算不仁慈。因為如果商人就是國君天然的死敵。
喪君把問題說得非常嚇人,其實繞來繞去,無非是一個觀點:想要國力強大,就要控製好人,如果想要把人控製好,就得消滅商人。
就是在他的這種思想之下,啟因王朝消滅了境內幾乎所有的商人,把所有的百姓都變成了農夫、工匠和戰士。
在完成了這樣的轉變之後,原本隻是一個極貧極弱的低等邦國的啟因子國,迅速發展成為了中土最強大的啟因王國,進而通過兼並其他國家發展成了啟因帝國。
啟因帝國是第一個以帝國自居的王朝。
而他留給後世的影響當然也是極其巨大的,其中一個就是重農抑商。
黛青興起於東土,受中土重農輕商思想的影響並不太強,事實上對於采集、狩獵占有很大經濟比重的黛青來說,商業是他們獲取利益的極其重要的渠道。商人是他們的朋友、夥伴,甚至兄弟。
但是,入鄉隨俗,東土是東土,中土,還是隻能按照中土的傳統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