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隨即開展了自己的運動。


    一番操作之下,盛宣懷的方案被暫時擱置了。


    這倒也不完全是胡雪岩的作用,而是當時的官場還是更習慣於那種純官辦的模式,而對於所謂的“官督商辦”理論,並不認可。


    輪船招商局確實是建起來了,但是並沒有采用盛宣懷的方案,而是讓一個名叫朱其昂的官員按照官辦的模式出任總辦。


    朱其昂原本為滬上寶山人,其家是當地巨富,世代以沙船出海為業。朱其昂身材矮小,卻非常有魄力。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與人合夥在滬上開辦出洋貿易的生意。賺了上萬兩銀子後,與原來的合夥人拆夥,和自己的弟弟朱其詔一起製造自己的大沙船。


    沙船是南土古人發明的一種平底木船。這種船是平底的,在海上航行的時候,即便遇到沙丘也不會擱淺,因而得名。


    沙船最早出現在大野王朝時期,最早就是在滬上一帶使用。日月王朝時期,大太監馬和七下西洋,就使用了大批沙船。到了黛青時期,全國大約有一萬多艘沙船,是黛青航海遠洋最主要交通工具。


    朱家兄弟勤儉經營,幾年時間就積累了六十餘艘大小沙船,手下船工三千餘人,一時成為瀘上航海的傳奇人物。可是就在事業發展到巔峰之際,朱其昂卻選擇了進入官場。


    這也是黛青的物色思維。無論一個人的事業有多麽發達,隻要條件允許,他們都發自內心的渴望成為朝廷命官。因為當時如果要做成大的事業,隻有做官這一條出路。沒有官身的普通百姓,無論再怎麽富有,再怎麽有才華,有人脈,如果沒有官場背景,分分鍾就會被抹殺掉,更不用做實現社會價值了。


    當然,朱其昂的官職肯定不能走所謂的“科舉正途”,隻能走“捐納”的方式。


    在花掉大筆銀錢之後,朱其昂的仕途也算順利,很快就做到了滬上漕運局總辦。有了這個身份,朱其昂實際上也就成為滬上所有以行船航海為業者的領袖了。但朱其昂的發展仍不止於此,他很快就利用自身優勢,涉及了最熱門的洋務。


    鹹豐十年開始,朱其昂與花旗國人合作開辦了黛花洋行,在滬上、東萊、翔津等各主要沿海口岸開展貿易,又在全國各沿海城市設立銀號錢莊。


    朱其昂可以說已經掌握了黛青絕大部分的海運生意,在海運、造船這個領域,成為當仁不讓的龍頭老大。官場身份上,朱其昂也一路做到了江東海運局委員、漕運道台。


    李鴻章看好朱其昂,一方麵因為朱其昂早就投身到自己門下。


    另一方麵是因為他是沙船世家,海運的利益一直是由他壟斷的。如果讓別人去搞輪船,他一定會全力反對,那就會引來麻煩。如果讓他自己去做,那利益還是歸他,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衝突。


    可是沒想到的是,朱其昂根本不想幹。


    因為在朱其昂看來,輪船與沙船是互相競爭的事物。輪船發展起來了,沙船就沒有市場了,而他目前的利益完全根植於沙船。


    所以他才不想去推動輪船的發展,自己打敗自己呢。


    李鴻章很尷尬,向大家征求意見的時候,盛宣懷站起來了。


    雖然自己的方案被擱置了,但盛宣懷的工作熱情一點沒有減少。這跟他一年多的書辦經曆有關。對於書辦來說,寫方案本身就是一個工作的完成。


    寫方案是一迴事兒,方案被采用是另一迴事兒。


    這就像一每個廚師,當然希望自己做的菜被食客喜歡吃,但是食客就沒吃,那也不能因此就不做菜了。畢竟做菜是廚師的事兒,但是吃不吃是食客的事兒。


    對於寫方案來說,方案寫得好,並不意味著一定被采納,方案不被采納的原因很多,並不一定是方案本身寫得不好。


    所以盛宣懷並沒有因為方案沒有被采納而影響到接下來參與輪船招商局工作的熱情。現在見李鴻章因為朱其昂拒絕出任總辦而煩惱,盛宣懷立即表示自己願意出麵解決這個問題,勸說朱其昂接受這份差事。


    李鴻章很滿意盛宣懷的熱情,微笑著詢問:“杏蓀啊,還是你有朝氣,那你就說說,打算如何勸說那個朱老頭兒?”


    “老師容稟。學生以為,朱道台不肯接這個差事,無非兩點。其一,他認為輪船與沙船爭利,而他又是以沙船起家。故此不願興辦輪船。其二,或許在他以為,他不去興辦輪船,別人就未必辦得了輪船,而沙船之利就可以永遠維持下去。學生此舉,隻要向他點破一事‘無論他參與與否,輪船終將取代沙船。此乃物競天擇之道,優者勝,劣者汰。他不做,別人會做。黛青人不做,洋人也會做。他現在自己做,還可以維護自家利益,如果由別人來做,他就要破家,如果由洋人來做,他就要誤國’破家誤國的事兒,是個人就不會願意幹。朱道台能做到今天,本身是聰明的,隻是拘於舊有思維,一旦思維想通,學生以為,他是會願意接這個差事的。”盛宣懷投身到李鴻章門下以來,一向是以學生自居的。而隨著他的才能不斷得到展示,功績漸多,李鴻章也就認可了這層師生關係。


    “好,說得好。這個朱其昂,做海事多年,有些本事。他傲也有傲的資本,可就是目光還是太守舊了些,總以為自己經驗豐富。你勸他的思路是對的,但是要避免刺激到他,那就適得其反了。這樣吧,我給你配個幫手。你把馬建忠帶上,一起去。他性子柔,又一直分管收集洋人的信息,或許對你有些幫助。”李鴻章在認可盛宣懷想法的同時,又提了建議,然後做出了決策。


    “多謝老師栽培,有眉書相助,此事必成。”眉書是馬建忠的字,盛宣懷與馬建忠共事過,對馬建忠的印象極好,也樂得二人一起辦差。


    略加準備之後,盛、馬二人便一同前往滬上。


    盛宣懷並不知道,自己的一切行蹤,都在胡雪岩的密切關注之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夢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什納達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什納達爾並收藏清夢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