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的李大總管啊。這是哪陣香風,把您吹到我府上來啦。快進來快進來,這初春乍暖還寒,讓你在外麵等這麽久。實在是老夫的罪過哦。”李鴻章這一臉的堆笑,親熱的就好像來歡迎多年的好朋友一樣。
至於剛才的不悅情緒,早就拋到不知幾萬裏之外,再也找不著了。
“哈哈哈,李大人太過熱情了。這要不是太後的懿旨,咱家也不敢來叨擾您呐。您現在,可是咱黛青的股肱之臣哦,咱家哪怕輕易登門啊。”李蓮英一身正式官服,表情非常嚴肅,與李鴻章的熱情完全不配合。
“李公公哪裏話來,咱們之意怎麽還這麽外道了,今天都是下麵人傳話太慢,老夫出門迎得遲了,少不得,這點意思,您暖和暖和。”說著,小心的靠近,硬往李蓮英手裏塞一張銀票。
李蓮英冷冷一笑,也不看銀票的麵額,就收下了。
“李大人,那咱們就進府再說吧。”李蓮英依舊保持著冷麵孔。
“裏麵請,裏麵請。”李鴻章親自引路,大開中門迎了李蓮英入府。
太監的錢,是不會白收的,從府裏再出來的時候,知道事情原委的李鴻章已經壓力山大。
李蓮英此次前來,可不是因為什麽好事兒,在出發之前,也是眼見著兩宮一頓暴怒來著。
西慈平時確實是喜怒無常,不過通常有什麽事兒,李蓮英幾句話都是能哄得好的,但這他不敢哄了,也不用他哄了。
因為東慈也動怒了。
東慈平時可是很少發脾氣的,這次不僅西慈發了火,東慈也是火冒三尺。這種形勢,誰還敢勸啊。
李蓮英一肚子的氣,都集中在了惹禍的根源上,當然也不會給李鴻章好臉子。
因為事情的根源還是因為溜球。
自從兩宮掌權,每年溜球朝貢時都會特別為西慈預備一份大禮。要麽怎麽說溜球人懂事兒呢,他們深知黛青的各種陋規,堪稱大師。所以每年不僅要送禮,還會專門差人來問候,來的人也都是伶牙俐齒的機靈人,總能討到兩宮的開心。
這幾年溜球麵臨急難,當然除了在各大衙門奔走,也沒少往宮裏送好處。就連李蓮英,也是收了溜球人不少銀兩的,自然也不對溜球人的印象不錯。
可是如今,溜球終於還是被滅了,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打了水漂。
溜球遺民的悲憤已經達到了極點,情急之下,不僅有人到李鴻章的府上去求救,其他所有大人的府上也都沒少去,最後終於有人通過各種關係,找到了宮裏。
如果隻是有人找到兩宮,那麽兩宮倒也不會有太大的脾氣發作。
因為這事兒早就多次了,兩宮心裏也有個大數。
李鴻章的陳詞濫調,雖然很慫,但是表麵看來,也是無懈可擊的。
李鴻章當然不會說他是為了保存淮軍集團的實力。
他李大人,凡事都是從“大局”著眼的,他口裏的大局,當然是黛青,是朝廷,是兩宮和孟古覺羅皇族。
其一,黛青之前一直忙於在西邊跟羅斯爭奪伊利的事兒,軍隊、錢糧,各種力量都用在西邊了。還真顧不上東南一個藩屬國的事兒。雖說現在西北事情已經有了很好的結果,但是那畢竟是陸戰,海戰未必就行。黛青現在有強大的海軍嗎?並沒有啊。
其二,之前黛青已經因為溜球跟倭奴交了一迴手的,結果倭奴脾氣一上來,都打到福閩省的福摩島了,黛青出動了幾萬軍隊,才把對方逼退。這還賠了幾十萬兩銀子,再堅持,不是沒事兒找事兒嗎?真要把倭奴人惹急了,再對福摩用兵,那不是又要出血了嗎?
其三,按李鴻章的說法,黛青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為。黛青已經就溜球事件,與世界列強溝通,並邀請花旗國和蘭西國就此事調停。隻不過外交手段需要時間,但是倭人的軍事行動是毫不客氣啊,說來就來,太野蠻。咱們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可是也不能學他們野蠻啊。該講理,還是得講理才行,這才合乎天朝的體統。
至於有人曾經提出,如果在溜球的事情上縱容倭奴,最終將可能給黛青的重要屬國昭鮮帶來威脅的觀點。李鴻章表示畢竟那隻是威脅,還沒有成為事實。他還打相比方——有個人走在路上,被別人看了你一眼,他就覺得那人是要打自己,於是趁對方還沒動手就先把對方一刀捅了。說完這個比喻,李鴻章轉而問朝堂上眾官道:這樣的事兒,如果官司打到衙門,大家都知道該怎麽斷案嗎。
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是啊,他們都是當官的,如果自己接到這樣的案子,當然知道怎麽斷了。
兩宮自然也覺得,雖然事情怎麽看怎麽覺得憋屈,可是李鴻章的主張,似乎真的就挑不出任何毛病啊。於是也就隻能無可奈何的接受了聽之任之的態度。
可是兩宮接受了,不等同於所有人都能接受。
在各種努力均告無效的情況下,溜球人居然不走尋常路,硬是把訴求傳給了一個原本最不該知道這個消息的人。
這個人就是光統帝,載湉。
因為同學多了,載湉現在獲得消息的渠道也廣泛了多了。
毓慶宮原本隻有十幾個學生,而且大多是走讀生,現在一下子增長到了一百多,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寄宿生。而通過委員會製度,所有的伴讀都緊密的團結在載湉周圍,都像眾星捧月一樣,載湉的自信心也因此增強很多。而且,這些同學會不斷的把各種見識傳遞給載湉,因此在信心增強的同時,載湉的智慧和知識也同步增長。
很自然的,他也習慣了有事沒事兒的找人聊天,聽大家講各種見聞,自己也跟著漲見識。
結果,這幾天,有好幾個同學都在講了溜球人“哭門”的事兒。
原來,那些同學的家裏,最近都有溜球人上門來訪,而這些溜球人並不是按照一般的禮節登門造訪,而是跪在門口就開始哭。他們來的都很早,哭的也是驚天動地,不僅那些被訪問的家庭的小朋友都被嚇到了。就連很多鄰居都被嚇到,還以為那些家是遭了什麽不幸的事情呢。
可是等到他們各家的守門人問是怎麽迴事兒時,得到的卻都是一封用血寫成的求救信。信裏寫著一千餘年來,尤其是黛青以來,溜球是怎樣純孝事奉中土大朝,簡直就像兒女孝順父母一樣。現在兒女不僅被人罵了,打了,甚至已經要被打死分肉吃掉了,作為父母的黛青,怎麽能毫無反應呢?
連同學們的家裏都遭到了來正溜球的“哭門”襲擊,那些地位崇高的帝師們當然也不能幸免了。
這下,光統帝想裝作不知道,都不可能了。
至於剛才的不悅情緒,早就拋到不知幾萬裏之外,再也找不著了。
“哈哈哈,李大人太過熱情了。這要不是太後的懿旨,咱家也不敢來叨擾您呐。您現在,可是咱黛青的股肱之臣哦,咱家哪怕輕易登門啊。”李蓮英一身正式官服,表情非常嚴肅,與李鴻章的熱情完全不配合。
“李公公哪裏話來,咱們之意怎麽還這麽外道了,今天都是下麵人傳話太慢,老夫出門迎得遲了,少不得,這點意思,您暖和暖和。”說著,小心的靠近,硬往李蓮英手裏塞一張銀票。
李蓮英冷冷一笑,也不看銀票的麵額,就收下了。
“李大人,那咱們就進府再說吧。”李蓮英依舊保持著冷麵孔。
“裏麵請,裏麵請。”李鴻章親自引路,大開中門迎了李蓮英入府。
太監的錢,是不會白收的,從府裏再出來的時候,知道事情原委的李鴻章已經壓力山大。
李蓮英此次前來,可不是因為什麽好事兒,在出發之前,也是眼見著兩宮一頓暴怒來著。
西慈平時確實是喜怒無常,不過通常有什麽事兒,李蓮英幾句話都是能哄得好的,但這他不敢哄了,也不用他哄了。
因為東慈也動怒了。
東慈平時可是很少發脾氣的,這次不僅西慈發了火,東慈也是火冒三尺。這種形勢,誰還敢勸啊。
李蓮英一肚子的氣,都集中在了惹禍的根源上,當然也不會給李鴻章好臉子。
因為事情的根源還是因為溜球。
自從兩宮掌權,每年溜球朝貢時都會特別為西慈預備一份大禮。要麽怎麽說溜球人懂事兒呢,他們深知黛青的各種陋規,堪稱大師。所以每年不僅要送禮,還會專門差人來問候,來的人也都是伶牙俐齒的機靈人,總能討到兩宮的開心。
這幾年溜球麵臨急難,當然除了在各大衙門奔走,也沒少往宮裏送好處。就連李蓮英,也是收了溜球人不少銀兩的,自然也不對溜球人的印象不錯。
可是如今,溜球終於還是被滅了,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打了水漂。
溜球遺民的悲憤已經達到了極點,情急之下,不僅有人到李鴻章的府上去求救,其他所有大人的府上也都沒少去,最後終於有人通過各種關係,找到了宮裏。
如果隻是有人找到兩宮,那麽兩宮倒也不會有太大的脾氣發作。
因為這事兒早就多次了,兩宮心裏也有個大數。
李鴻章的陳詞濫調,雖然很慫,但是表麵看來,也是無懈可擊的。
李鴻章當然不會說他是為了保存淮軍集團的實力。
他李大人,凡事都是從“大局”著眼的,他口裏的大局,當然是黛青,是朝廷,是兩宮和孟古覺羅皇族。
其一,黛青之前一直忙於在西邊跟羅斯爭奪伊利的事兒,軍隊、錢糧,各種力量都用在西邊了。還真顧不上東南一個藩屬國的事兒。雖說現在西北事情已經有了很好的結果,但是那畢竟是陸戰,海戰未必就行。黛青現在有強大的海軍嗎?並沒有啊。
其二,之前黛青已經因為溜球跟倭奴交了一迴手的,結果倭奴脾氣一上來,都打到福閩省的福摩島了,黛青出動了幾萬軍隊,才把對方逼退。這還賠了幾十萬兩銀子,再堅持,不是沒事兒找事兒嗎?真要把倭奴人惹急了,再對福摩用兵,那不是又要出血了嗎?
其三,按李鴻章的說法,黛青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為。黛青已經就溜球事件,與世界列強溝通,並邀請花旗國和蘭西國就此事調停。隻不過外交手段需要時間,但是倭人的軍事行動是毫不客氣啊,說來就來,太野蠻。咱們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可是也不能學他們野蠻啊。該講理,還是得講理才行,這才合乎天朝的體統。
至於有人曾經提出,如果在溜球的事情上縱容倭奴,最終將可能給黛青的重要屬國昭鮮帶來威脅的觀點。李鴻章表示畢竟那隻是威脅,還沒有成為事實。他還打相比方——有個人走在路上,被別人看了你一眼,他就覺得那人是要打自己,於是趁對方還沒動手就先把對方一刀捅了。說完這個比喻,李鴻章轉而問朝堂上眾官道:這樣的事兒,如果官司打到衙門,大家都知道該怎麽斷案嗎。
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是啊,他們都是當官的,如果自己接到這樣的案子,當然知道怎麽斷了。
兩宮自然也覺得,雖然事情怎麽看怎麽覺得憋屈,可是李鴻章的主張,似乎真的就挑不出任何毛病啊。於是也就隻能無可奈何的接受了聽之任之的態度。
可是兩宮接受了,不等同於所有人都能接受。
在各種努力均告無效的情況下,溜球人居然不走尋常路,硬是把訴求傳給了一個原本最不該知道這個消息的人。
這個人就是光統帝,載湉。
因為同學多了,載湉現在獲得消息的渠道也廣泛了多了。
毓慶宮原本隻有十幾個學生,而且大多是走讀生,現在一下子增長到了一百多,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寄宿生。而通過委員會製度,所有的伴讀都緊密的團結在載湉周圍,都像眾星捧月一樣,載湉的自信心也因此增強很多。而且,這些同學會不斷的把各種見識傳遞給載湉,因此在信心增強的同時,載湉的智慧和知識也同步增長。
很自然的,他也習慣了有事沒事兒的找人聊天,聽大家講各種見聞,自己也跟著漲見識。
結果,這幾天,有好幾個同學都在講了溜球人“哭門”的事兒。
原來,那些同學的家裏,最近都有溜球人上門來訪,而這些溜球人並不是按照一般的禮節登門造訪,而是跪在門口就開始哭。他們來的都很早,哭的也是驚天動地,不僅那些被訪問的家庭的小朋友都被嚇到了。就連很多鄰居都被嚇到,還以為那些家是遭了什麽不幸的事情呢。
可是等到他們各家的守門人問是怎麽迴事兒時,得到的卻都是一封用血寫成的求救信。信裏寫著一千餘年來,尤其是黛青以來,溜球是怎樣純孝事奉中土大朝,簡直就像兒女孝順父母一樣。現在兒女不僅被人罵了,打了,甚至已經要被打死分肉吃掉了,作為父母的黛青,怎麽能毫無反應呢?
連同學們的家裏都遭到了來正溜球的“哭門”襲擊,那些地位崇高的帝師們當然也不能幸免了。
這下,光統帝想裝作不知道,都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