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泰派出重臣秘密前往黛青閩福省,麵見黛青閩浙總督並向其遞交了尚泰的密函。閩浙總督衙門又將事情報到了黛青朝廷。這樣就有了之前李鴻章提出“倭奴威脅論”的一幕。
但是黛青此時並沒有為了溜球而與倭奴翻臉的想法,李鴻章還在大搞“與倭親善”呢。所以憂也好,憤也好,都隻是一種情緒上的表達而已。黛青除了讓駐倭奴公使向倭奴提出“冷靜、克製、對話、和平”之類的空話之外,就再沒有別的行動了。
這種空話,如果說倒退一百年,至少是五十年,或許還會有點用處。但是對於今天的黛青麵對今天的倭奴,那也就是一個笑話,還不如什麽也不說呢。因為如果什麽也不說,倭奴人還會覺得可能黛青並不自己幹的事兒,還多少會有一點點的顧忌。現在說了這些話,倭奴人終於明確了,黛青即便知道自己正在鎖死黛青的喉嚨,也什麽都不會做。那麽,下次可以幹得更猛烈一點。
於是,倭奴繼續開始在溜球的實質性管理行為,先是收了溜球的司法權,將溜球當地的司法行為納入倭奴最高法院的管轄範圍。進而對溜球推行倭奴護照製度,溜球人如果要離開溜球去包括黛青在內的其他各國,都必須向倭奴申請護照方可出行。
麵對倭奴進一步的緊逼,尚泰自己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他毫無實力,隻能向外界,主要是黛青求援。而麵對溜球這個“一向懂事聽話的乖孩子”委屈的哭求,黛青卻還是拿不出有力的作為。
當然,黛青官員們對於形勢還是分析得挺透徹的,比如時任駐倭公使何如璋,除了向倭奴提出過“嚴重抗議”更向國內上書,力陳援助溜球的重要意義,他寫道:“現在倭奴國勢未定,兵力未足,然已經如如磨上之刀,弦上之箭。一旦其刃鋒,其力滿,則必有損於我黛青。此時正應乘其未成之機與之爭鋒,若一味息事,事必不息,若隻隱忍遷就,溜球必滅。若溜球不保,則昭鮮亦危,若昭鮮有事,則東土震動,太祖、太宗陵寢不寧,則實大不孝也!”
可就是這樣清楚明白的陳詞,還是不能打動李鴻章那刻堅定的“和平之心”,他是鐵了心寧可犧牲掉溜球也要維持“與倭親善”的政策。
李鴻章當然不是無緣無故做這樣的決策的。
他也是以大局為重,而他所謂的“大局”指的並不是“黛青”,而是他自己的“淮軍體係”。
如果現在這個時候跟倭奴鬧翻,那麽按照兵力的分布,東部與倭奴相交的可全都是他的淮軍體係出來的部隊。他可不像左宗棠,會把自己的全部身家血本都壓上去保衛國家。相反,他要保持軍隊和體係都在,隻有有兵、有槍、有官、有權,他才有理由以建設軍隊為由向朝廷要錢、要權、要條件;也才能有力量向地方和商賈收租、收息、收紅利。
這可不隻是他自己一個人的事兒,這是所有淮軍係統出身的數千官員,數十萬兵丁上百萬家屬的大事兒啊?!
而且,他李鴻章可不像那個木頭腦子的左宗棠。左宗棠那麽為朝廷拚命,那是因為他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一個黛青人,一個黛青朝廷命民。可是他李鴻章可是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固然是黛青人,是黛青的朝廷命官,但自己也是一個西尼人,一個南土西尼人。
黛青朝堂之上,固然有西尼人為官,可是這朝堂的真正主人,不還是固山人,尤其是固山古倫人嗎?自己不過就是個打工人罷了。
黛青二百餘年,直到太平光明國拚盡了古倫人和固山人的精銳,甚至連綠旗軍的主力都被打得換了血。這才不得不給予了西尼臣子“招募團練”的特權,而自己的淮軍體係,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如果沒有了這個體係,自己固然不難全身而退,就像自己的老師曾國藩一樣。但是西尼人好不容易得到的大好局麵,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重新獲得了。所以,他絕不能夠輕易放棄手中好不容易獲得的一切,尤其不能為了讓黛青皇族的“太祖、太宗”在地下睡得香甜,就拚光自己的家底。
不過他的這個算盤,可是坑苦了溜球國了。1879年,黛青光統五年,倭奴明治十二年,倭奴派出三百士兵,輕輕鬆鬆的占領了根本沒有任何防禦的溜球王國,將其改為天皇直轄的“衝繩縣”。
不過李鴻章的“大局觀”可是毀了小小的溜球國。溜球王尚泰多次派人前往黛青與各種權貴用各種方式尋求幫助,終於還是沒有了阻止得了溜球被倭奴吞並的下場。
可是溜球終於被吞並,畢竟還是一件壞事,非常有損黛青的顏麵。朝堂上,清流派難免要發難質問,兩宮四王也會提出疑問。李鴻章免不了又得費些心思小心應對才行了。
“這些三塊豆腐高的倭奴國小鬼子,怎麽就這麽不開眼呢?老夫明明已經在福摩島的問題上讓了他們一大步,甚至還賠了許多銀子,他們居然還要得寸進尺?真的逼著老夫撒破臉跟他們動手,就一定有他們的好處嗎?愚蠢!貪婪!野蠻!……”
李鴻章還在自家客廳裏繼續罵街,突然停住了,府上的管家不知什麽時候已經站在門口了,探頭探腦,見他在發脾氣沒敢進來。
“進來吧。”李鴻章問道。
“迴老爺話,宮裏來人了。”管家小心翼翼的答道:“李總管親自來了,不知道有什麽事兒。”
“什麽?李總管親自來了?”李鴻章一聽說李蓮英親自來了,當即沒了脾氣,一連忙不迭的向門口走,一邊兩責備道:“快帶我去見他。你也真是的,幹了這麽多年還沒個眼力見。輕重緩急分不清嗎?李總管來了,怎麽不早點說。我心情好不好不重要,我心情再不好也最多省兩頓飯。可是李蓮英要是心情不好了,咱們全府上下可是都夠吃一頓大餐了。”
幾句話的功夫,主仆二人已經到了大門口。就在走過門口那一刻,李鴻章的整張臉,瞬間秒變紅太陽,溫暖的都能把臘月的冰融化了。
但是黛青此時並沒有為了溜球而與倭奴翻臉的想法,李鴻章還在大搞“與倭親善”呢。所以憂也好,憤也好,都隻是一種情緒上的表達而已。黛青除了讓駐倭奴公使向倭奴提出“冷靜、克製、對話、和平”之類的空話之外,就再沒有別的行動了。
這種空話,如果說倒退一百年,至少是五十年,或許還會有點用處。但是對於今天的黛青麵對今天的倭奴,那也就是一個笑話,還不如什麽也不說呢。因為如果什麽也不說,倭奴人還會覺得可能黛青並不自己幹的事兒,還多少會有一點點的顧忌。現在說了這些話,倭奴人終於明確了,黛青即便知道自己正在鎖死黛青的喉嚨,也什麽都不會做。那麽,下次可以幹得更猛烈一點。
於是,倭奴繼續開始在溜球的實質性管理行為,先是收了溜球的司法權,將溜球當地的司法行為納入倭奴最高法院的管轄範圍。進而對溜球推行倭奴護照製度,溜球人如果要離開溜球去包括黛青在內的其他各國,都必須向倭奴申請護照方可出行。
麵對倭奴進一步的緊逼,尚泰自己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他毫無實力,隻能向外界,主要是黛青求援。而麵對溜球這個“一向懂事聽話的乖孩子”委屈的哭求,黛青卻還是拿不出有力的作為。
當然,黛青官員們對於形勢還是分析得挺透徹的,比如時任駐倭公使何如璋,除了向倭奴提出過“嚴重抗議”更向國內上書,力陳援助溜球的重要意義,他寫道:“現在倭奴國勢未定,兵力未足,然已經如如磨上之刀,弦上之箭。一旦其刃鋒,其力滿,則必有損於我黛青。此時正應乘其未成之機與之爭鋒,若一味息事,事必不息,若隻隱忍遷就,溜球必滅。若溜球不保,則昭鮮亦危,若昭鮮有事,則東土震動,太祖、太宗陵寢不寧,則實大不孝也!”
可就是這樣清楚明白的陳詞,還是不能打動李鴻章那刻堅定的“和平之心”,他是鐵了心寧可犧牲掉溜球也要維持“與倭親善”的政策。
李鴻章當然不是無緣無故做這樣的決策的。
他也是以大局為重,而他所謂的“大局”指的並不是“黛青”,而是他自己的“淮軍體係”。
如果現在這個時候跟倭奴鬧翻,那麽按照兵力的分布,東部與倭奴相交的可全都是他的淮軍體係出來的部隊。他可不像左宗棠,會把自己的全部身家血本都壓上去保衛國家。相反,他要保持軍隊和體係都在,隻有有兵、有槍、有官、有權,他才有理由以建設軍隊為由向朝廷要錢、要權、要條件;也才能有力量向地方和商賈收租、收息、收紅利。
這可不隻是他自己一個人的事兒,這是所有淮軍係統出身的數千官員,數十萬兵丁上百萬家屬的大事兒啊?!
而且,他李鴻章可不像那個木頭腦子的左宗棠。左宗棠那麽為朝廷拚命,那是因為他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一個黛青人,一個黛青朝廷命民。可是他李鴻章可是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固然是黛青人,是黛青的朝廷命官,但自己也是一個西尼人,一個南土西尼人。
黛青朝堂之上,固然有西尼人為官,可是這朝堂的真正主人,不還是固山人,尤其是固山古倫人嗎?自己不過就是個打工人罷了。
黛青二百餘年,直到太平光明國拚盡了古倫人和固山人的精銳,甚至連綠旗軍的主力都被打得換了血。這才不得不給予了西尼臣子“招募團練”的特權,而自己的淮軍體係,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如果沒有了這個體係,自己固然不難全身而退,就像自己的老師曾國藩一樣。但是西尼人好不容易得到的大好局麵,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重新獲得了。所以,他絕不能夠輕易放棄手中好不容易獲得的一切,尤其不能為了讓黛青皇族的“太祖、太宗”在地下睡得香甜,就拚光自己的家底。
不過他的這個算盤,可是坑苦了溜球國了。1879年,黛青光統五年,倭奴明治十二年,倭奴派出三百士兵,輕輕鬆鬆的占領了根本沒有任何防禦的溜球王國,將其改為天皇直轄的“衝繩縣”。
不過李鴻章的“大局觀”可是毀了小小的溜球國。溜球王尚泰多次派人前往黛青與各種權貴用各種方式尋求幫助,終於還是沒有了阻止得了溜球被倭奴吞並的下場。
可是溜球終於被吞並,畢竟還是一件壞事,非常有損黛青的顏麵。朝堂上,清流派難免要發難質問,兩宮四王也會提出疑問。李鴻章免不了又得費些心思小心應對才行了。
“這些三塊豆腐高的倭奴國小鬼子,怎麽就這麽不開眼呢?老夫明明已經在福摩島的問題上讓了他們一大步,甚至還賠了許多銀子,他們居然還要得寸進尺?真的逼著老夫撒破臉跟他們動手,就一定有他們的好處嗎?愚蠢!貪婪!野蠻!……”
李鴻章還在自家客廳裏繼續罵街,突然停住了,府上的管家不知什麽時候已經站在門口了,探頭探腦,見他在發脾氣沒敢進來。
“進來吧。”李鴻章問道。
“迴老爺話,宮裏來人了。”管家小心翼翼的答道:“李總管親自來了,不知道有什麽事兒。”
“什麽?李總管親自來了?”李鴻章一聽說李蓮英親自來了,當即沒了脾氣,一連忙不迭的向門口走,一邊兩責備道:“快帶我去見他。你也真是的,幹了這麽多年還沒個眼力見。輕重緩急分不清嗎?李總管來了,怎麽不早點說。我心情好不好不重要,我心情再不好也最多省兩頓飯。可是李蓮英要是心情不好了,咱們全府上下可是都夠吃一頓大餐了。”
幾句話的功夫,主仆二人已經到了大門口。就在走過門口那一刻,李鴻章的整張臉,瞬間秒變紅太陽,溫暖的都能把臘月的冰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