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內務府大臣叫文慶,是鑲紅固山費莫氏的,而費莫氏剛巧和蘭氏是有世交的。
文慶原本並不想多管閑事,畢竟自己職責之內出了問題,也是不好看的,可是蘭家有人把關係托到了他的家裏。家裏傳過來的意思,公事要公辦,私交也不能不顧及,讓他平衡好。
文慶於是屈尊去見了蘭醇,問他還有什麽未了之事。蘭醇很感謝文慶還能念兩家的私交,千恩萬謝之後,表示自己出了事兒,恐怕家裏要受牽連,希望文慶能夠照顧一下。還有就是自己遇著這樣的事兒,確實隻能怪命運不濟,也沒什麽可說的了,隻恨搞不清楚那些奇怪物質是什麽,死的不明不白。
對於前一樣,文慶當然答應會盡量照顧,至於第二樣,文慶和一眾官差也研究了很久,硬查不出那是個什麽東西,自己心裏也很憋悶。
蘭醇這麽一提,文慶覺得,有必要再去查查,不管有沒有結果,也算對得起交情了。
他深知自己和府裏的人是查不明白了,幹脆帶了一些迴家,把家裏的人都召集起來,問有沒有認得的。
結果,還真有。
他自己家裏的一個廚師,說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食材,叫瓊華。
瓊華隻有在最好的酒裏才能形成,如果入菜的話,其味道類似於肉,但是卻比任何山珍更香,而且比海味更鮮,不僅如此,這東西還有非常好的藥用功能,吃了之後,有病的治病,無病的強身。隻是非常罕見。
這個廚師說的頭頭是道,很像那麽迴事兒,文慶心裏有點見亮,也希望真是這麽迴事兒,可是他們說不行啊,這麽大的案子,能說你們這麽幾個人一解釋,就沒事兒了嗎?
文慶就問那個廚師,說你這麽說,有根據嗎?怎麽證明?
那個廚師姓常,世代是東齊省的名廚,已經五十多歲了。他說:“大人,我是您手下做事,我絕對不敢騙您。這個說法,我也是家傳的,先人是這麽教的,一般人是不知道。但是我小的時候,曾經親眼看我爺爺用這個做過菜。而且我爺爺說,這個東西是當年先皇翔隆爺辦千叟宴的時候用過的,當年他曾經奉旨在宮裏做過菜,萬歲爺還專門賜給他一塊。那一塊,至今還保存在東齊老家的酒壇子裏呢。”
事情說到這個地步,文慶覺得應該八九不離十了,於是派人取證調查,先在宮中保存的翔隆爺辦千叟宴的檔案記錄,還真就查到了瓊華一項。
檔案中說,這瓊華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祥瑞之物,輕易不現,現之主福壽安康。而翔隆六十年的時候,居然就在宮中的百年藏酒裏出現了此物。翔隆帝大喜之餘,也覺得這應該是上天啟示。因為翔隆帝一直以祖父泰熙帝為楷模和榜樣,並自問不敢像超過泰熙帝在位六十年的紀錄,曾經暗中立誓,如果有幸真的在位六十年,就主動退位。
結果,在自己在位的第六十年,就出現了這種祥瑞,那不是說明自己應該退位享受幾年清福了嗎?於是主動改明年為嘉幸元年,並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一禪位給自己預定的繼承人——皇十五子勇岩,是為嘉幸帝。
就在禪位之後第三天,也就是正月初四,翔隆帝以太上皇的名義召開了一次盛大的千叟宴。
而瓊華,也被做成佳肴出現了宴會當中。
那一次出現的瓊華有二十五壇之多,足有二百五六十斤重,賓客幾乎人人都吃到了一點。
而這道菜,當時的找得到的隻有常姓廚師的祖父,會做,也敢做。
而常廚師的祖父,最後因為菜做得確實好,於是得到了太上皇翔隆帝和新皇嘉幸帝的獎勵,除了賞賜白銀五百兩和一件黃馬褂之外,還有約一斤重的一塊剩下的瓊華。
這次大宴之後,常老廚師就帶著這塊瓊華迴到了東直老家,並且在自己晚年的時候,切下半斤左右,給全家做了一頓。
據常廚師表示,吃過這一頓菜之後,自己全家的身體確實好了很多,當時祖父已經有一些老年病了,結果這之後就全好了,活到了九十三歲才去世。
而據檔案記載,翔隆帝退位後之後突然身體又恢複了強壯,還又納了兩名妃子,生了三個皇女,一個皇子,健健康康的又活了十三年,直到九十九歲才去世。並且,通過查閱各地地方檔案記錄,發現當時參加宴會,吃過瓊華的約三千多個老人,都活到了九十多歲。
不過嘉幸帝雖然也吃過瓊華,壽命卻並不很高,隻活了六十多歲。
或許,瓊華的功效,隻對老年人有用吧。
不管怎麽說,這白軟黏的東西,居然是祥瑞,這倒是件令文慶大喜特喜的事情。因為這樣一來,不僅蘭醇等人性命得保,而且他這個發現祥瑞的官員,更要得到皇帝的嘉獎了。而原本因為作為一件意外事物,而且是神秘不祥的事故,所有人都要承擔一些責任。
即使沒有責罰,至少會讓皇帝有些晦氣的感覺。或許,以後恐怕相當一段時間裏,皇帝一看到自己就要想到這件不愉快的事情。
當官當到皇帝一看到就想到晦氣,那還有什麽好?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這是祥瑞。
以後皇帝隻要見到自己,就會想到祥瑞,那自己的官運豈不是要大大的亨通了?
果然,消息一報上去,不僅蘭醇等人的罪得到了赦免,並且還得到了封賞,得以在京中任職。文慶本人也因此更受重用,一直做到了大學士、軍機大臣,成為一代名相。
常廚師因此也被推薦進了大內,像自己的爺爺一樣,做上了禦廚。
而蘭醇獲救後,不僅感文慶的恩,也打聽得知常廚師是自己獲救的關鍵,於是登門拜謝。交談中得知,常廚師有個孫子還沒娶妻,就主動把自己的小女兒嫁了過去。
而常廚師的孫子,後來也進京做了禦廚,再後來出宮開了一間大酒樓。
而蘭醇嫁過去的那個女兒,叫蘭芳。
這個蘭芳,不是別人,正是現今的蘭嫫嫫。
文慶原本並不想多管閑事,畢竟自己職責之內出了問題,也是不好看的,可是蘭家有人把關係托到了他的家裏。家裏傳過來的意思,公事要公辦,私交也不能不顧及,讓他平衡好。
文慶於是屈尊去見了蘭醇,問他還有什麽未了之事。蘭醇很感謝文慶還能念兩家的私交,千恩萬謝之後,表示自己出了事兒,恐怕家裏要受牽連,希望文慶能夠照顧一下。還有就是自己遇著這樣的事兒,確實隻能怪命運不濟,也沒什麽可說的了,隻恨搞不清楚那些奇怪物質是什麽,死的不明不白。
對於前一樣,文慶當然答應會盡量照顧,至於第二樣,文慶和一眾官差也研究了很久,硬查不出那是個什麽東西,自己心裏也很憋悶。
蘭醇這麽一提,文慶覺得,有必要再去查查,不管有沒有結果,也算對得起交情了。
他深知自己和府裏的人是查不明白了,幹脆帶了一些迴家,把家裏的人都召集起來,問有沒有認得的。
結果,還真有。
他自己家裏的一個廚師,說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食材,叫瓊華。
瓊華隻有在最好的酒裏才能形成,如果入菜的話,其味道類似於肉,但是卻比任何山珍更香,而且比海味更鮮,不僅如此,這東西還有非常好的藥用功能,吃了之後,有病的治病,無病的強身。隻是非常罕見。
這個廚師說的頭頭是道,很像那麽迴事兒,文慶心裏有點見亮,也希望真是這麽迴事兒,可是他們說不行啊,這麽大的案子,能說你們這麽幾個人一解釋,就沒事兒了嗎?
文慶就問那個廚師,說你這麽說,有根據嗎?怎麽證明?
那個廚師姓常,世代是東齊省的名廚,已經五十多歲了。他說:“大人,我是您手下做事,我絕對不敢騙您。這個說法,我也是家傳的,先人是這麽教的,一般人是不知道。但是我小的時候,曾經親眼看我爺爺用這個做過菜。而且我爺爺說,這個東西是當年先皇翔隆爺辦千叟宴的時候用過的,當年他曾經奉旨在宮裏做過菜,萬歲爺還專門賜給他一塊。那一塊,至今還保存在東齊老家的酒壇子裏呢。”
事情說到這個地步,文慶覺得應該八九不離十了,於是派人取證調查,先在宮中保存的翔隆爺辦千叟宴的檔案記錄,還真就查到了瓊華一項。
檔案中說,這瓊華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祥瑞之物,輕易不現,現之主福壽安康。而翔隆六十年的時候,居然就在宮中的百年藏酒裏出現了此物。翔隆帝大喜之餘,也覺得這應該是上天啟示。因為翔隆帝一直以祖父泰熙帝為楷模和榜樣,並自問不敢像超過泰熙帝在位六十年的紀錄,曾經暗中立誓,如果有幸真的在位六十年,就主動退位。
結果,在自己在位的第六十年,就出現了這種祥瑞,那不是說明自己應該退位享受幾年清福了嗎?於是主動改明年為嘉幸元年,並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一禪位給自己預定的繼承人——皇十五子勇岩,是為嘉幸帝。
就在禪位之後第三天,也就是正月初四,翔隆帝以太上皇的名義召開了一次盛大的千叟宴。
而瓊華,也被做成佳肴出現了宴會當中。
那一次出現的瓊華有二十五壇之多,足有二百五六十斤重,賓客幾乎人人都吃到了一點。
而這道菜,當時的找得到的隻有常姓廚師的祖父,會做,也敢做。
而常廚師的祖父,最後因為菜做得確實好,於是得到了太上皇翔隆帝和新皇嘉幸帝的獎勵,除了賞賜白銀五百兩和一件黃馬褂之外,還有約一斤重的一塊剩下的瓊華。
這次大宴之後,常老廚師就帶著這塊瓊華迴到了東直老家,並且在自己晚年的時候,切下半斤左右,給全家做了一頓。
據常廚師表示,吃過這一頓菜之後,自己全家的身體確實好了很多,當時祖父已經有一些老年病了,結果這之後就全好了,活到了九十三歲才去世。
而據檔案記載,翔隆帝退位後之後突然身體又恢複了強壯,還又納了兩名妃子,生了三個皇女,一個皇子,健健康康的又活了十三年,直到九十九歲才去世。並且,通過查閱各地地方檔案記錄,發現當時參加宴會,吃過瓊華的約三千多個老人,都活到了九十多歲。
不過嘉幸帝雖然也吃過瓊華,壽命卻並不很高,隻活了六十多歲。
或許,瓊華的功效,隻對老年人有用吧。
不管怎麽說,這白軟黏的東西,居然是祥瑞,這倒是件令文慶大喜特喜的事情。因為這樣一來,不僅蘭醇等人性命得保,而且他這個發現祥瑞的官員,更要得到皇帝的嘉獎了。而原本因為作為一件意外事物,而且是神秘不祥的事故,所有人都要承擔一些責任。
即使沒有責罰,至少會讓皇帝有些晦氣的感覺。或許,以後恐怕相當一段時間裏,皇帝一看到自己就要想到這件不愉快的事情。
當官當到皇帝一看到就想到晦氣,那還有什麽好?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這是祥瑞。
以後皇帝隻要見到自己,就會想到祥瑞,那自己的官運豈不是要大大的亨通了?
果然,消息一報上去,不僅蘭醇等人的罪得到了赦免,並且還得到了封賞,得以在京中任職。文慶本人也因此更受重用,一直做到了大學士、軍機大臣,成為一代名相。
常廚師因此也被推薦進了大內,像自己的爺爺一樣,做上了禦廚。
而蘭醇獲救後,不僅感文慶的恩,也打聽得知常廚師是自己獲救的關鍵,於是登門拜謝。交談中得知,常廚師有個孫子還沒娶妻,就主動把自己的小女兒嫁了過去。
而常廚師的孫子,後來也進京做了禦廚,再後來出宮開了一間大酒樓。
而蘭醇嫁過去的那個女兒,叫蘭芳。
這個蘭芳,不是別人,正是現今的蘭嫫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