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任的羊州將軍名叫常善,屬鑲紅固山古倫族係塔塔拉氏,自從共治七年以來就一直擔任羊州將軍,在羊州的勢力可以說是根深葉茂了。


    此時的常善,正端坐在客廳,與同來的羊州知府一起等候榮安和“馬佳烈”的到來。


    “常將軍,您看這事兒能成嗎?這可不是個小數啊!”羊州知府智寶小心的問常善。


    “成不成的,一會兒人家來了不就知道了嘛,”常善這樣迴答,智寶也就不說什麽了。


    “哎呀,榮某理當出府相迎,反倒請二位大人在此久候,實在是罪過,還請二位大人寬恕”一聲爽朗的聲音傳來,果然是榮安到了,在他身側,跟著一位清秀俊俏的小哥。


    “榮先生客氣了,這大熱的天兒真要等你出府相迎,我們豈不是更遭罪?還是這客廳舒服,咱就別瞎講究了。”常善見榮安來到,急忙起身拱手施禮。


    常善這個態度,確實是很不尋常的,畢竟他是朝廷從一品大員,封疆大吏,而榮安不過是一個王府外放的管事,兩人相差太懸殊了。在平時,榮安是很難見到常善的,即使見到,也都是遵著各自的禮節位份,榮安不敢逾矩,常善也不會放下架子。今天常善突然跟榮安這樣親切和平常,明顯是“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常善跟榮安客套,並沒有忽略一旁的塔爾瑪,剛要發問,塔爾瑪上前一步,按照古倫人的規矩,向常善施禮,並亮聲道:“卑職馬佳烈給將軍大人請安。”


    “原來你就是王爺信中所說的‘馬佳烈’果然是後生可畏啊,好啊,好啊。”


    大家分賓主落座,常善也是快人快語並不費話,直接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原來,羊州同文館擴需要用錢。


    一提起黛青同文館,人們往往會想到京師的同文館。但其實黛青的同文館共有三處,京師同文館隻是其中一所,另外兩所分別是滬上同文館和羊州同文館。


    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國內的所謂的賢人誌士和書香門第,仍然將私塾和書院作為主要的教育途徑,並將科舉考試作為讀書的主要目標甚至是唯一的“正途”,唯有科舉失敗者,才會考慮其他途徑。而科舉製度下的讀書人,很自然的要將四書五經和八股文寫作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在同文館在招收學生時,生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是家道沒落的下層士大夫,二是權貴中的紈絝子弟,很難招收到綜合素質極高的學生。


    京師同文館在最初的招生時,來的幾乎全是八旗子弟,滬上和羊州的情況同樣如此。


    但是羊州畢竟不像京師,京師的固山子弟大多很紈絝,也很保守,看不起所謂的“夷學”,羊州的固山子弟卻素來有好學之風,而且因為經常接受洋人的事物,習以為常並不排斥。


    但是,在師資方麵,羊州同文包這的情況,卻遠不如京師和瀘上。


    京師同文館曾經聘用過多位外教。先後共有五十餘位夷人受聘擔任外語和科學教習,又有三十二位黛青人受聘教習國文和算學。所涉及的學科包括語言、算學、格致、化學、天文和醫學。外國教授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傳教士,學曆較高,其中甚至有八位博士。


    滬上同文館自開館以後一直重視吉利文教學。吉利文教習一職先後共有十位,蘭西文教習有十位,意誌文教習二位,算學教習有六位。黛青國文教習則共有二十二位。


    相比之下,羊州同文館聘用的教師就太少了,曆任吉利文教習九人,倭奴文、羅斯文、蘭西文教習均隻有一人,曆任國文教習還算可以,有二十一人。


    這種成績,令武將出身卻重視教育的常善非常不滿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夢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什納達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什納達爾並收藏清夢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