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番外五:
清穿太子妃:我有一個紅包群 作者:雪球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樣戒嚴北邊城門,很多人不能理解。
若說是怕他們往內地跑,直接嚴查出城的人不就完了。在他們看來入城都嚴查有些矯枉過正。
這嚴重浪費了兵力,也耽擱了入城的人時間。
又有人道:“你這話乍一聽有些道理,可我怎麽總覺得哪裏不對勁。哎呀,那些大人物的想法哪裏是咱們小老百姓能想明白的,說不定人家有什麽內幕消息呢?”
“就是啊,這些當官的心眼子都比咱們多,咱們想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人家想不到。再說,咱們出入雖然需要嚴查,那些人也並沒有過多為難咱們。”
“我反而覺得,自從京城來的士兵接管了城門口,咱們的日子反倒比之前好過多了。”
客棧裏大多都是南來北往的商人,以前他們想要入城除了戶籍文書以外,還需要準備孝敬銀子。
那些城門將士貪心的很,進出都需要給孝敬,且最低都要十幾兩,多的時候成百上千兩銀子都有可能。
你不拿,他們就以各種理由阻止你出城。
來這裏做生意,大多數都是海產,這東西吃的就是一個新鮮,哪能耽擱?許多人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現在呢?
雖然檢查比之前嚴格了,隻要是正經的商人,是大清的子民,確定沒問題他們就會放行。在沒有人要孝敬銀子。
對正經的生意人來說,雖然耽擱了一點時間,可比之前吃拿卡要好的不是一星半點。
哪怕他們同樣不太理解,心中卻並沒有覺得有何不妥。
此時正好掌櫃的從裏麵走了出來,聽到這話他笑道:“若說別的我或許不清楚,你們說這城門戒嚴之事,我倒是知道一二。”
石姝瑤二人也跟著眾人一起看了過去,他們也想聽聽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這島國人霍霍我們沿海的百姓不是一天兩天,那是從前朝就有跡可循的。當時管理的不嚴格,很多島國人趁機登陸,在咱們這一片紮了根。”
“不都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群人也一樣,他們啊並不是想要安分的在咱們大清生活,而是看上了咱們富饒的土地,想要據為己有。”
“這次打仗,就有很多潛伏在附近的島國人忽然衝出來,給咱們的大軍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所以啊,咱們得寧貝勒跟敦親王才會戒嚴南北城門。”
“額,就是為了防止腹背受敵。再則也是想要看看能不能來個甕中捉鱉。”
“這事兒,我們本地人都知道。那寧貝勒還說了,誰若是反對戒嚴,那就是跟島國人有瓜葛,是要被抓去嚴查的。”
說著他還用懷疑的目光看向剛才出聲質疑的人,那眼神似乎在衡量他是不是跟島國人有關係。
他口中的寧貝勒說的就是弘旻。
胤礽登基之後就給那群兄弟、兒子封了爵位。
一直跟著他的老三、老十都是鐵帽子親王,老五、老七、十二這幾個如同隱形人的也都大方的給了親王爵位,還有老四也被封為雍親王。
隻一心跟著老八幹的老九,因陷害太子被圈進的十三、十四被封了個最低等的貝子。
若非太上皇還在,按照胤礽的意思,一個貝子他都不想給的。
還有他的孩子們,弘曦是當之無愧的太子,明霞被封固倫長公主,其他幾個不論年齡大小都先給了貝勒的爵。
老百姓當然不敢直唿弘旻的名字,都是稱唿他的爵位。
沿海的百姓深受島國人禍害,他們對島國人可沒什麽好感。他們痛恨還來不及。
別說弘旻隻是戒嚴,就算是圍城,隻要能滅了這可惡的島國,他們也隻有歡喜的份。
被掌櫃的這般盯著,那人有些訕訕,他支吾著,“我,我這也就是隨口一問,可沒有別的意思。”
說到這,他挺直腰板,義正言辭,“島國人禍害我大清的百姓,就是死一萬次都不足惜,他們就該千刀萬剮。”
這話成功把石姝瑤給逗笑了,不過這會兒正安靜,她也沒笑出聲來,隻彎了彎眉眼。
她頭一迴遇到慫的如此快速、理直氣壯的人。
胤礽點頭,他小聲說道:“這事兒我幼年之時就曾耳聞。弘曦前幾天來信也說了,沿海的這幾個省,問題可能比想象的還要嚴重。”
“就說這附近的幾個村莊,明麵上是咱大清的,實際暗中可能被島國把持。”
說到此處他眸色微冷,說出的話也帶著寒冰,“還有當地官府,說不定都跟島國倭人有勾結。”
胤礽說這些可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依據的。
他嘴上說著出宮玩耍不問朝政,實際上跟弘曦經常有書信往來。書信之中兩人會說些尋常瑣碎小事,也會就當前朝政問題聊上一些。
弘旻在外打仗,別說石姝瑤,他們誰都不放心。事關沿海百姓,父子倆聊的也最多。
別看這會兒城中一切安好,實際上剛開始打仗並不順利。好幾次他們都被島國倭人在背後偷襲。
會如此,隻可能是有人私通倭寇,把他們的作戰計劃告知了對方。
私通倭寇這罪名可比登陸的倭人還要可恨,別說嫉惡如仇的弘旻跟胤俄,就是胤礽也不會放過他們。
剛才掌櫃的話隻說對了一半。南北兩個城門戒嚴實際上是弘旻故意為之,他想以此為誘餌看能不能把那些跟島國人私通的大清官員引誘出來。
此時弘旻跟胤俄就在城中,這城門看似檢查的嚴格,實際上有很大的空子可以鑽。
就譬如,胤礽的戶籍文書可以讓戶部偽造,島國人同樣可以。
弘旻一行可是殺了不少島國人,假如讓他們知道弘旻就在城中,他們八成會利用假戶籍混進來對弘旻進行一場刺殺。
而弘旻等的就是他們。
所以,這城中才會給人一種外緊內鬆的錯覺。
若說是怕他們往內地跑,直接嚴查出城的人不就完了。在他們看來入城都嚴查有些矯枉過正。
這嚴重浪費了兵力,也耽擱了入城的人時間。
又有人道:“你這話乍一聽有些道理,可我怎麽總覺得哪裏不對勁。哎呀,那些大人物的想法哪裏是咱們小老百姓能想明白的,說不定人家有什麽內幕消息呢?”
“就是啊,這些當官的心眼子都比咱們多,咱們想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人家想不到。再說,咱們出入雖然需要嚴查,那些人也並沒有過多為難咱們。”
“我反而覺得,自從京城來的士兵接管了城門口,咱們的日子反倒比之前好過多了。”
客棧裏大多都是南來北往的商人,以前他們想要入城除了戶籍文書以外,還需要準備孝敬銀子。
那些城門將士貪心的很,進出都需要給孝敬,且最低都要十幾兩,多的時候成百上千兩銀子都有可能。
你不拿,他們就以各種理由阻止你出城。
來這裏做生意,大多數都是海產,這東西吃的就是一個新鮮,哪能耽擱?許多人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現在呢?
雖然檢查比之前嚴格了,隻要是正經的商人,是大清的子民,確定沒問題他們就會放行。在沒有人要孝敬銀子。
對正經的生意人來說,雖然耽擱了一點時間,可比之前吃拿卡要好的不是一星半點。
哪怕他們同樣不太理解,心中卻並沒有覺得有何不妥。
此時正好掌櫃的從裏麵走了出來,聽到這話他笑道:“若說別的我或許不清楚,你們說這城門戒嚴之事,我倒是知道一二。”
石姝瑤二人也跟著眾人一起看了過去,他們也想聽聽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這島國人霍霍我們沿海的百姓不是一天兩天,那是從前朝就有跡可循的。當時管理的不嚴格,很多島國人趁機登陸,在咱們這一片紮了根。”
“不都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群人也一樣,他們啊並不是想要安分的在咱們大清生活,而是看上了咱們富饒的土地,想要據為己有。”
“這次打仗,就有很多潛伏在附近的島國人忽然衝出來,給咱們的大軍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所以啊,咱們得寧貝勒跟敦親王才會戒嚴南北城門。”
“額,就是為了防止腹背受敵。再則也是想要看看能不能來個甕中捉鱉。”
“這事兒,我們本地人都知道。那寧貝勒還說了,誰若是反對戒嚴,那就是跟島國人有瓜葛,是要被抓去嚴查的。”
說著他還用懷疑的目光看向剛才出聲質疑的人,那眼神似乎在衡量他是不是跟島國人有關係。
他口中的寧貝勒說的就是弘旻。
胤礽登基之後就給那群兄弟、兒子封了爵位。
一直跟著他的老三、老十都是鐵帽子親王,老五、老七、十二這幾個如同隱形人的也都大方的給了親王爵位,還有老四也被封為雍親王。
隻一心跟著老八幹的老九,因陷害太子被圈進的十三、十四被封了個最低等的貝子。
若非太上皇還在,按照胤礽的意思,一個貝子他都不想給的。
還有他的孩子們,弘曦是當之無愧的太子,明霞被封固倫長公主,其他幾個不論年齡大小都先給了貝勒的爵。
老百姓當然不敢直唿弘旻的名字,都是稱唿他的爵位。
沿海的百姓深受島國人禍害,他們對島國人可沒什麽好感。他們痛恨還來不及。
別說弘旻隻是戒嚴,就算是圍城,隻要能滅了這可惡的島國,他們也隻有歡喜的份。
被掌櫃的這般盯著,那人有些訕訕,他支吾著,“我,我這也就是隨口一問,可沒有別的意思。”
說到這,他挺直腰板,義正言辭,“島國人禍害我大清的百姓,就是死一萬次都不足惜,他們就該千刀萬剮。”
這話成功把石姝瑤給逗笑了,不過這會兒正安靜,她也沒笑出聲來,隻彎了彎眉眼。
她頭一迴遇到慫的如此快速、理直氣壯的人。
胤礽點頭,他小聲說道:“這事兒我幼年之時就曾耳聞。弘曦前幾天來信也說了,沿海的這幾個省,問題可能比想象的還要嚴重。”
“就說這附近的幾個村莊,明麵上是咱大清的,實際暗中可能被島國把持。”
說到此處他眸色微冷,說出的話也帶著寒冰,“還有當地官府,說不定都跟島國倭人有勾結。”
胤礽說這些可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依據的。
他嘴上說著出宮玩耍不問朝政,實際上跟弘曦經常有書信往來。書信之中兩人會說些尋常瑣碎小事,也會就當前朝政問題聊上一些。
弘旻在外打仗,別說石姝瑤,他們誰都不放心。事關沿海百姓,父子倆聊的也最多。
別看這會兒城中一切安好,實際上剛開始打仗並不順利。好幾次他們都被島國倭人在背後偷襲。
會如此,隻可能是有人私通倭寇,把他們的作戰計劃告知了對方。
私通倭寇這罪名可比登陸的倭人還要可恨,別說嫉惡如仇的弘旻跟胤俄,就是胤礽也不會放過他們。
剛才掌櫃的話隻說對了一半。南北兩個城門戒嚴實際上是弘旻故意為之,他想以此為誘餌看能不能把那些跟島國人私通的大清官員引誘出來。
此時弘旻跟胤俄就在城中,這城門看似檢查的嚴格,實際上有很大的空子可以鑽。
就譬如,胤礽的戶籍文書可以讓戶部偽造,島國人同樣可以。
弘旻一行可是殺了不少島國人,假如讓他們知道弘旻就在城中,他們八成會利用假戶籍混進來對弘旻進行一場刺殺。
而弘旻等的就是他們。
所以,這城中才會給人一種外緊內鬆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