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番外四:到達沿海
清穿太子妃:我有一個紅包群 作者:雪球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胤礽跟康熙不同,他是個雷厲風行的人,他不像康熙做事情喜歡考慮很多,很在意自己的名聲。
他隻看事實。他看的是大清百姓疾苦,在意的是民生,而不是自己的名聲好壞。
幾個孩子不管性格如何,這一點上都隨了他。包括弘旻在內。
因而,不管島國怎麽狡辯,這場仗還是打了起來。
石姝瑤是擔心孩子的,她很想快點到達沿海。胤礽卻道:“你要相信弘旻,他都是成年人了,知道分寸。再者還有十弟在呢,十弟的性子你也清楚,不是個莽撞的。”
“若咱們去了,說不得反而給弘旻增加負擔。”
關心則亂,姝姝對孩子總是如此。不管孩子多大,她都不放心。
胤礽能理解,但他不是很喜歡。
小時候也就罷了,現在孩子們都大了,他覺得石姝瑤應該把所有心思放在他的身上,而不是孩子。
他們,自有他們的福晉(將來的福晉)去關心。
好吧,胤礽不想承認他有些吃醋。
說好的二人世界呢,好不容易把宮裏那幾個女人安排好,他可不想被孩子們打擾。
石姝瑤愣了許久,緊接著笑了起來。她麵色帶著調侃:“醋了?”
畢竟是多年夫妻,石姝瑤自認對胤礽還是了解的。自打成婚孩子們出世,這個人總會無緣無故的醋上那麽幾迴。
並且,他醋的大大方方、光明正大,你想不注意都難。
她解釋:“那畢竟是戰場,刀劍無眼,我擔心弘旻不是應該。”
戰場是最不讓人放心的地方,不說她,又有那個母親是不擔心的?
再者那可是島國,最是狡詐不過的國家。他們向來都是如此,隻在乎勝利,為了勝利什麽卑鄙齷齪的事情都幹得出來。
她擔心兒子年紀小一時不察被算計了。
胤礽有些不以為然,“弘旻是喜歡戰場的,戰場上哪裏有常勝將軍,他總要適應各種陰謀詭計。這次就是很好的曆練機會。”
最終石姝瑤還是被說服了,她不再糾結,反而是按照計劃一路遊玩著去往沿海。
等他們到達廣東已經是三個月之後的事情了。弘旻的大軍比他們先出發,此時戰爭已經接近尾聲。
入城之時,兩人被攔住。士兵麵無表情的開口:“前麵正在打仗,請出示你們的身份證明、戶籍文書登記,否則不許進入。”
石姝瑤微怔,趁著士兵在檢查戶籍之時,她問道:“這位小哥,仗還沒打完嗎?”
另一個士兵看了她一眼,許是見他們都是從內地來的,雖嚴肅說話倒也算得上客氣。“島國人奸詐,如今大批部隊已經被打殘,隻有零星一些人假扮大清子民混入大清境地。”
“這些人無惡不作,對爾等進行檢查也是為了防止他們進城作亂。”
石姝瑤表示理解。好在他們出京的時候就已經偽造好了證件,倒也不怕他們檢查。
胤礽上前就把偽造的戶籍文書遞過去,文書上蓋有戶部的印章,他也不怕檢查。
果然,那人隻是看了一眼,隨手給他們二人登記就放了行。
進了城,才發現城內井井有序,路上的百姓臉上表情不一,但並沒有他們以為的慌亂。就好似這裏什麽都沒發生過似的。
除了,戒嚴的城門口,城內來迴巡邏的士兵增多。
連著走了三天的路,兩人麵上不顯其實還是有些疲憊的。來到城內他們也沒急著去打聽戰爭的事兒,當先找了家客棧休息起來。
等他們休息好出來,客棧一樓的桌子前麵坐了不少人,這些人一邊吃喝一邊侃侃而談。
談的大都是這場戰爭。
石姝瑤與胤礽對視一眼,相視而笑:如此,倒是方便了他們打聽消息。
兩人也不著急迴房間,讓小二準備了些吃食就尋了張桌子坐下。他們一邊喝茶一邊聽著那些客人談論。
“我原以為皇家子弟都是眼高於頂的,這位弘旻阿哥倒是出乎意料,聽說他在軍營與將士同吃同住,上戰場也是身先士卒,從不搞特殊。”
“可不是麽,我還記得大約十年前,也有京城來的官兵剿匪,那些人嘖嘖嘖……”
十年前還是康熙當政,當時的皇帝主張仁政,對待官員太過溫和寬厚,以至於出現了不少的貪官汙吏、仗勢欺人之輩。
軍營雖說是嚴肅之地,也可不免混進許多世家子弟。混進來的人多了,難免帶壞軍中的風氣。
那會兒便是如此。
仗打完了他們就在城裏‘胡作非為’,弄得百姓怨聲載道。
胤礽登基後就把朝堂跟軍中的官員捋了一遍,但凡知法犯法的不論背後是誰全部給擼了下去,嚴重的還打了板子,關了監牢。
這一迴也是如此,出發之前他就給弘旻、胤俄等將領下了命令,不準他們騷擾百姓。若是發現可就地正法。
不說弘旻,胤俄的性子,京城許多人都知道,那就是個混不吝。所以,即便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個撈功勞的好機會,也沒有幾個真敢頂風作案的。
除非他不想要頭上的腦袋。
兩人聽了一會兒,大都是對弘旻、胤俄讚揚的話,偶爾夾雜著一兩句說他們殘酷的也被在座客人懟迴去,她們便轉過頭繼續喝茶。
隻是那勾起的嘴角可以看出兩人心情極好。
胤礽湊到石姝瑤耳邊小聲說道:“怎麽樣?這下放心了吧。我就說弘旻沒問題的。”
石姝瑤嗔怪的看了他一眼,“我也不是懷疑弘旻的能力,這隻是身為一個母親的情感。”
喝茶的功夫又有人道:“你們說的我也算讚同,隻是他們連北麵的城門都戒嚴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那邊連接的可都是咱大清的土地,那些島國人或許會從北麵出去進入大清內地,可從內地進入著沿海就說不通了吧。”
“都知道這邊打仗呢,又不是傻子。”
這人說的正是石姝瑤進門時被檢查的事情。
整座城市有南北兩個城門,南城門對應著海邊,走這個城門的大都是外出打漁的百姓、前來大清做生意的洋人。
南城門對應著大清內地,是城裏人北上的必經入口。
如今島國戰敗,部分島國人逃迴了島上,還有一部分隱藏在這座沿海城市。
嚴查南邊出口,防止島國人潛逃入大清境內,這一點大家都是能理解的。島國人殘暴,誰知道他們進入城中會幹出些什麽事兒來。
他隻看事實。他看的是大清百姓疾苦,在意的是民生,而不是自己的名聲好壞。
幾個孩子不管性格如何,這一點上都隨了他。包括弘旻在內。
因而,不管島國怎麽狡辯,這場仗還是打了起來。
石姝瑤是擔心孩子的,她很想快點到達沿海。胤礽卻道:“你要相信弘旻,他都是成年人了,知道分寸。再者還有十弟在呢,十弟的性子你也清楚,不是個莽撞的。”
“若咱們去了,說不得反而給弘旻增加負擔。”
關心則亂,姝姝對孩子總是如此。不管孩子多大,她都不放心。
胤礽能理解,但他不是很喜歡。
小時候也就罷了,現在孩子們都大了,他覺得石姝瑤應該把所有心思放在他的身上,而不是孩子。
他們,自有他們的福晉(將來的福晉)去關心。
好吧,胤礽不想承認他有些吃醋。
說好的二人世界呢,好不容易把宮裏那幾個女人安排好,他可不想被孩子們打擾。
石姝瑤愣了許久,緊接著笑了起來。她麵色帶著調侃:“醋了?”
畢竟是多年夫妻,石姝瑤自認對胤礽還是了解的。自打成婚孩子們出世,這個人總會無緣無故的醋上那麽幾迴。
並且,他醋的大大方方、光明正大,你想不注意都難。
她解釋:“那畢竟是戰場,刀劍無眼,我擔心弘旻不是應該。”
戰場是最不讓人放心的地方,不說她,又有那個母親是不擔心的?
再者那可是島國,最是狡詐不過的國家。他們向來都是如此,隻在乎勝利,為了勝利什麽卑鄙齷齪的事情都幹得出來。
她擔心兒子年紀小一時不察被算計了。
胤礽有些不以為然,“弘旻是喜歡戰場的,戰場上哪裏有常勝將軍,他總要適應各種陰謀詭計。這次就是很好的曆練機會。”
最終石姝瑤還是被說服了,她不再糾結,反而是按照計劃一路遊玩著去往沿海。
等他們到達廣東已經是三個月之後的事情了。弘旻的大軍比他們先出發,此時戰爭已經接近尾聲。
入城之時,兩人被攔住。士兵麵無表情的開口:“前麵正在打仗,請出示你們的身份證明、戶籍文書登記,否則不許進入。”
石姝瑤微怔,趁著士兵在檢查戶籍之時,她問道:“這位小哥,仗還沒打完嗎?”
另一個士兵看了她一眼,許是見他們都是從內地來的,雖嚴肅說話倒也算得上客氣。“島國人奸詐,如今大批部隊已經被打殘,隻有零星一些人假扮大清子民混入大清境地。”
“這些人無惡不作,對爾等進行檢查也是為了防止他們進城作亂。”
石姝瑤表示理解。好在他們出京的時候就已經偽造好了證件,倒也不怕他們檢查。
胤礽上前就把偽造的戶籍文書遞過去,文書上蓋有戶部的印章,他也不怕檢查。
果然,那人隻是看了一眼,隨手給他們二人登記就放了行。
進了城,才發現城內井井有序,路上的百姓臉上表情不一,但並沒有他們以為的慌亂。就好似這裏什麽都沒發生過似的。
除了,戒嚴的城門口,城內來迴巡邏的士兵增多。
連著走了三天的路,兩人麵上不顯其實還是有些疲憊的。來到城內他們也沒急著去打聽戰爭的事兒,當先找了家客棧休息起來。
等他們休息好出來,客棧一樓的桌子前麵坐了不少人,這些人一邊吃喝一邊侃侃而談。
談的大都是這場戰爭。
石姝瑤與胤礽對視一眼,相視而笑:如此,倒是方便了他們打聽消息。
兩人也不著急迴房間,讓小二準備了些吃食就尋了張桌子坐下。他們一邊喝茶一邊聽著那些客人談論。
“我原以為皇家子弟都是眼高於頂的,這位弘旻阿哥倒是出乎意料,聽說他在軍營與將士同吃同住,上戰場也是身先士卒,從不搞特殊。”
“可不是麽,我還記得大約十年前,也有京城來的官兵剿匪,那些人嘖嘖嘖……”
十年前還是康熙當政,當時的皇帝主張仁政,對待官員太過溫和寬厚,以至於出現了不少的貪官汙吏、仗勢欺人之輩。
軍營雖說是嚴肅之地,也可不免混進許多世家子弟。混進來的人多了,難免帶壞軍中的風氣。
那會兒便是如此。
仗打完了他們就在城裏‘胡作非為’,弄得百姓怨聲載道。
胤礽登基後就把朝堂跟軍中的官員捋了一遍,但凡知法犯法的不論背後是誰全部給擼了下去,嚴重的還打了板子,關了監牢。
這一迴也是如此,出發之前他就給弘旻、胤俄等將領下了命令,不準他們騷擾百姓。若是發現可就地正法。
不說弘旻,胤俄的性子,京城許多人都知道,那就是個混不吝。所以,即便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個撈功勞的好機會,也沒有幾個真敢頂風作案的。
除非他不想要頭上的腦袋。
兩人聽了一會兒,大都是對弘旻、胤俄讚揚的話,偶爾夾雜著一兩句說他們殘酷的也被在座客人懟迴去,她們便轉過頭繼續喝茶。
隻是那勾起的嘴角可以看出兩人心情極好。
胤礽湊到石姝瑤耳邊小聲說道:“怎麽樣?這下放心了吧。我就說弘旻沒問題的。”
石姝瑤嗔怪的看了他一眼,“我也不是懷疑弘旻的能力,這隻是身為一個母親的情感。”
喝茶的功夫又有人道:“你們說的我也算讚同,隻是他們連北麵的城門都戒嚴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那邊連接的可都是咱大清的土地,那些島國人或許會從北麵出去進入大清內地,可從內地進入著沿海就說不通了吧。”
“都知道這邊打仗呢,又不是傻子。”
這人說的正是石姝瑤進門時被檢查的事情。
整座城市有南北兩個城門,南城門對應著海邊,走這個城門的大都是外出打漁的百姓、前來大清做生意的洋人。
南城門對應著大清內地,是城裏人北上的必經入口。
如今島國戰敗,部分島國人逃迴了島上,還有一部分隱藏在這座沿海城市。
嚴查南邊出口,防止島國人潛逃入大清境內,這一點大家都是能理解的。島國人殘暴,誰知道他們進入城中會幹出些什麽事兒來。